【小岛浪吹】蔡英文的学历门,她到底有没有欺骗台湾人,为什么连深绿都无法击败她

字数:6551

Dec 5, 2021

每周都會發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這周本來有不少我感興趣的話題的

但是最後我選了個我覺得最沒價值風險又最大的話題

也就是我禧宗的論文門

沒辦法,上期咱們把話說的太滿

順帶著彭P還白挨了我一頓罵

讓我感到非常的抱歉

為什麽說這事兒沒價值

因為蔡英文已經是第二任了

這就跟一女的生了好幾個娃

娃也都快成年了

然後開始論證老公是不是個受

不管是不是也就這樣了嘛

至於說風險

上期的結尾我也給大家講過了

我是真的害怕下次回中國被上手鐲

之前我已經暴露了共產黨很多的秘密了

現在再討論這個問題也是變相的打臉共產黨

吃力不討好

因此這期視頻咱們必須小心翼翼

既要認真求證

又要能維護禧宗的威信

非常的辛苦

咱們首先表明下立場

本人絕對不是個唯學歷論的人

無論蔡英文是不是真博士

在我心裏,這個世界上有且只有一個禧宗

其實學歷高和是不是一個好政客真的不相幹

武則天連自己的英文名都不會寫

但是不耽誤她把一群男人踩在腳下

博士這個頭銜只是意味著一個人

擁有產出原創理論成果的能力

他們在自己專精的領域會非常的強大

但是出了自己的強勢領域

他們就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甚至有些人因為在專精領域花費了太多的精力

我們普通人搞不好還會覺得他是個傻B

所以蔡英文是不是一個博士

和她有沒有治國能力這兩件事情是沒有關系的

她是不是博士只是和她的誠信有關

但是要想找到一個誠信的政客

那難度大概和找個還是處女的娼妓差不多

因此本期節目並不是要批判或者洗白蔡總統

唯一的目的只是我為了給上期視頻裏的口嗨贖罪

為了防止像上一期一樣翻車

這一次我做足了功課

我向好幾個同學和朋友咨詢了一下

有關博士的學習和畢業過程

我分別咨詢了新加坡的南大,國大

中國的中科大,美國的耶魯

UCLA以及麻省理工的博士畢業生

咨詢面其實還可以更廣

但是後來覺得沒有必要了

因為基本上大同小異

比較可惜的是朋友裏其實沒有找到在英國讀博的

不過對於能進入美國名校的博士們來說

當年對英國的博士流程

也是做過一定了解的

其實大家從我認識不少博士

但是偏偏一個英國的都沒有這點上

多少也能品出點問題

首先我們來聊一個詞,口試

這個詞最近非常的火

因為倫敦政經學院(LSE)的最高權力機構校務評議會

否認持有蔡英文的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

臺灣人說的口試是從LSE的Oral Exam這個詞直譯的

我感覺這個口試應該是我們常說的答辯

不過一般國家都把答辯叫做Oral Defense

而Oral Exam又是另外一個意思

比如說在麻省理工

Oral Exam也叫Thesis Proposal

換成中文就是開題報告或者開題面試

這個一般發生在博士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

好歹也在學院裏混了一段時間了

是時候跟導師們聊聊你到底打算做什麽了

只有導師還有其他評審們認可了你的開題報告

你的博士才能繼續讀下去

還有一些學校則把開題報告以及考試混在了一起

叫做PHD Qualification Exam

比如說在新加坡,這個就簡稱QE

新加坡的博士生一般是讀了一年後要先考幾個文化課

過了之後再做Oral Exam(開題報告)

都過了也就算是QE過了

可以繼續讀博了

這其實和讀博前的學歷有點關系

有些國家可能會把碩士和博士分開讀

但是在新加坡,大學畢業後就可以直接選擇讀博

當然新加坡也有人只讀碩士

所以QE裏的筆試

博士生和碩士生其實是(有些科目)一起考的

因此在新加坡讀博

如果讀垮了

最後還是可以混個碩士文憑的

當然這個Oral Exam(開題報告)的松緊程度

每個學校,甚至每個系都是不同的

比如說一個在NTU的朋友

她的老板給她Oral Exam的前置條件就是必須已經發表了一篇文章

耶魯的朋友則有兩次Oral Exam(開題報告)

一次是在第一年末

這次是讓你牛刀小試下

Oral Exam(開題報告)之後得先發篇文章

然後你得再來一次難度更高的Oral Exam(開題報告)

這次的開題就是為了畢業論文進行的開題了

學院要求第二次的開題必須和前一次完全不相關

而且要學生獨立自主的完成

連導師都不可以參與

所以聽起來美國的博士比新加坡的還是要硬一點的

雖然說南大和國大的QS排名比耶魯要高一些

當你開題完成之後

你就可以開工了

這之後是不是你就埋頭苦幹一路做到Oral Defense(答辯)呢

不是的

博士生的畢業論文和我們上大學或者

碩士時做的report不是一個級別的

通常一個博士最後的畢業論文可能

會包含好幾篇發表文章的內容

因此我所有的朋友都告訴了我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答案

他們需要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向學校和導師展示成果

這個匯報會不一定只有正副導師會參加

其他相關的教授也有可能參與進來

給與評審和指導

有時候會為博士生微調方向

最糟糕的可能還會徹底否決之前的方向

而每次這樣的匯報會

都是相當正式,是會記錄在案的

為什麽一定要記錄在案呢

這是對博士生和導師雙方的保護

對於博士生來說

如果導師還有其他評審們都認可了自己階段性的成果

你們可不能到後面突然又翻臉說這學生做的怎麽怎麽不好了

同樣的,每個大學每年都有大把的博士生畢不了業

很多根本就沒到最後的答辯

新加坡可能還好一點

因為博士生的學費和補貼都是政府給的

但是在美國的學校這些錢一般都是教授從自己的funding裏面拿的

博士生其實就是導師的科研狗

如果這只科研狗能力不行

偏偏我還要給他發工資

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給開了

這些記錄在案的意見就是憑證

我已經告訴你你做的不行了

讓你限期整改了

但是你後來還是沒做到

所以我要把你開了

合情合理

咱們稍微扯點遠的

這裏面其實涉及到教授和學生之間的拉扯

有時候不一定你做的好

教授就會讓你早點畢業

搞不好還會多拖你一段時間

說到底博士生就是給教授打工的

薪水也比正式的博士要低一些

作為教授與其雇個博士後

還不如多拖一個好的博士生一段時間

這也是美國的博士被詬病的一個地方

因此現在不少美國的學校在鼓勵教授讓學生準時畢業

不然博士生越來越難招

說回博士怎麽畢業

通常來說當你已經發表了不少文章

就可以開始著手寫論文

這個論文其實就是有點把你前面發的文章拼裝起來的意思

做完之後如果教授看完表示滿意

那麽就可以開始準備答辯了

說的很簡單,但是要獲得答辯權並不容易

每個學校,甚至學校裏的不同學院要求都不太一樣

有一些是自己的教授點頭就行

有些需要一個委員會給綠燈

還有一些厲害的老板能直接

把後面答辯委員會的成員拉來先聽一聽

給點意見

然後就是我們說的答辯了

應該也就是LSE說的Oral Exam

如果蔡英文是開題報告都沒有

那就太扯了

答辯是一個大事

學院裏會提前廣而告之

到了答辯這一天

首先答辯委員會的教授們一定會來

其他感興趣的學生,教授們也都可以參加

不過現在的答辯可能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精彩

因為現在的博士越來越多了

如今的博士可能還不如30年前的大學生含金量高

也許100年前的博士答辯

能引來各種大牛的激烈辯論

現在的答辯更多的是順水推舟

前面我也說了,博士生早就發了不少文章

給相關的教授也匯報了不少次

只要他本人的導師願意讓他過

基本上他就能過

不要把學術界的人想的那麽清高

這個世界到處都是人情

一個院裏的教授

今天我讓你的學生過

明天你就讓我的學生過了嘛

通常來說答辯之後答辯委員會都會給出一些修改的意見

很少有說一點都不用改的

不然豈不是體現不出委員會的水平

不過一般也不用大改

稍微改一改之後再給老板看一眼

然後上交論文,就可以等畢業了

但是並不是說你的論文一上交

你就馬上畢業

有些學校,還會把你的論文發給外校

讓外校的教授再看一眼

因此從你答辯結束交完論文

到你獲得學位可能還有一段時間

每個學校不一樣

一般來說新加坡的博士五年左右可以畢業

美國時間可能會長一些

大概五到七年

以上就是博士畢業的一個流程

鑒於我本人不是博士

說的肯定有很多不準確或者細節不到位的地方

歡迎各位博士和雕大的觀眾留言補充

從博士的畢業流程上來看

要想作假不太容易

因為博士走的每一步其實都被記錄在案了

而且在讀博的過程中

也與太多人有過交集了

那麽為什麽我蔡就受到了質疑呢

鑒於禧宗是我們自己人

我肯定是要為她進行辯護的

第一個質疑,為什麽別人要五年,七年才可以畢業

蔡英文兩年多就拿到了博士

蔡英文的碩士是1980年畢業的

畢業之後又在美國呆了一年多去的LSE

而在1983年的6月

蔡英文就已經在臺灣的《政大法學評論》上

以博士的身份發表了文章

雖然蔡英文有美國的碩士

可是LSE要求不管你有沒有碩士

還是得在LSE先讀個一年碩

這麽一算也是就是說蔡英文差不多兩年

就在LSE拿了一個碩士加一個博士

厲害得有點假了

為了替蔡英文總統找出反駁這項指控的理由

我特地去LSE的官網查了下博士的Programme length

功夫不負有心人

我發現雖然LSE的博士時長正常來講應該是四年

但是LSE也有強調

如果能夠得到Research Degree委員會的特殊允許

那麽最短可以兩年畢業

我想只要LSE拿出當年委員會給予蔡英文提前畢業的證明

這個事情就解決了嘛

但是總統府的小秘非常的不專業

居然沒有拿到這份證明

我建議蔡總統可以開除他們

這之後總統府專門說明了下

1983年的10月呢蔡英文參加了答辯

1984年的1月答辯通過

而蔡英文真正畢業的時間肯定還是要在一月之後的

所以在1983年蔡英文以博士的身份寫文章是不對的

當然這事兒你憑什麽怪蔡總統

要怪也是怪臺灣的《政大法學評論》

胡亂在名字前面加頭銜

我蔡是清清白白的

其實這事兒我覺得也可以理解

中國人本來就是這樣

難道你會叫代理的副省長叫,你好,代副省長

這不是活的不耐煩了嗎

是個人都知道應該叫省長

叫博士生博士雖然現在在中國可能不多了

但是早年臺灣還是有中國的這種陋習

我覺得不過分

包括我現在每回給一些研究所發郵件

在不確定對面身份的情況下

我都是統稱Dr啥啥啥

禮多人不怪嘛

但是這個度要把握好

如果大家熟了,關系也比較好了

即使對方是個博士

你也不能再叫對方某某博士了

這個我估計華人應該都懂

不用我多說了

而比較奇怪的地方是蔡英文

在1983年5月31日就拿到了政大的聘書

也就是說她還沒有答辯呢

臺灣這邊的工作就已經落實了

蔡總統有沒有可能在還沒有畢業前

就以博士的身份找到了工作呢

這是有可能的

每個國家,每個公司的政策不一樣

在新加坡如果你快要畢業了

但是呢又想要進研究所或者學校工作

那麽只能先以研究生的身份入職

不過在入職的時候公司會在合同上

標明如果獲得博士學位,就如何如何

通常這些機構都是國有

或者說是由國家扶持的

不會有什麽賴賬的情況

美國則更開放一點

他們允許學生在沒有拿到博士畢業證的

前提下以博士的身份入職

但是需要學校出具你將要畢業的證明

而且合同中也會明確

如果未來沒有拿到博士文憑

公司是可以無條件開除你

比較巧,正好我那位耶魯的朋友和一位南大的朋友

都是在還沒有拿到證書的情況下找到了工作

當然這個數據量太小

可能並不準確

其實要查證這事兒本來挺簡單的

蔡英文好歹也在不少臺灣的學校工作過

政府部門裏也服務過

反正像我哪怕是個碩士生

找工作的時候學歷證明

包括final year project(類似畢業論文)的分數

連各種CCA(課外活動)的證明都要掃描給公司的

所以去找找政大還有陸委會什麽的問一下不就知道了嘛

可惜中華民國雖然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

但是也有國家機密保護法的

蔡英文的工作經歷啥的都是中華民國的最高機密

因此不能開放給民眾

所以很遺憾,能夠間接證明我蔡清白的一條路

被萬惡的司法給堵死了

難怪我蔡上臺的時候說要進行改革司法

蔡總統另外一個飽受質疑的問題則是

在於長久以來LSE裏都查不到她的論文

這個事兒我真的是想了很久我都不知道怎麽給她洗

不要說現在的博士生了

包括我那個中科大的朋友

他是20多年前畢業的了

他也無法理解在學校系統裏查不到博士畢業生論文這件事

這就跟你拿到了清華的錄取通知書

但是高考查分系統裏沒有你的分一樣

我唯一能想到的可能就是你是特招的唄

LSE有沒有特招學生呢

有!

已故利比亞前領導人卡紮菲的次子

賽義夫就曾經被LSE特招過

LSE本來不是賽義夫的首選

2002年,一名英國的高級官員曾經聯系

牛津大學國際發展部負責人菲茨傑拉德(Valpy FitzGerald)

要求他讓賽義夫入學牛津

可惜被牛津拒絕

無奈,賽義夫只得捐獻了幾百萬英鎊給LSE

成為了LSE的博士

2011年卡紮菲被搞死

同年賽義夫買文憑這件事情也就被放大檢視了

2018年時,一位閑的蛋疼的網友

援引英國的《資訊自由法》

要求LSE公布獲得了哪些外部的經費

LSE給與了答復

在回復的文件上顯示

在2007年到2014年期間

一位匿名捐款者

給LSE的臺灣計劃研究室捐了48萬英鎊

折合成新臺幣差不多2000萬

上期咱們說了LSE有為蔡英文背書

結果我仔細一研究

這事兒已經被臺灣網友給踢爆了

原來所謂的背書不是出自於LSE的官方聲明

而是這個臺灣計劃研究室

蔡英文是2008年當選的民進黨主席

2014年又再度當選民進黨主席

和這個2007年到2014年的捐款時間還是挺接近的

而蔡總統之前的博士學位證書因為自己比較馬虎

所以就丟掉了

在2007到2014之間的2010年

LSE又暖心的為蔡總統補發了一張文憑

而LSE找不到蔡總統的論文和我蔡粗心是沒有什麽關系的

臺灣的一些中文媒體的報導是說LSE把我蔡的論文給丟了

不過這事兒被彭文正彭P給打了一槍

彭P花了點時間給大家上了堂小學英語課

LSE說的是Never Received

在英語裏,Recevie的意思是收到

Never的意思是從來沒有

連起來說就是從來沒收到過

一些臺灣的小編把這個詞翻譯成丟了

英語水平還有待提高

當然,這個Not(Never) Received

在2019年的6月28日被終結了

在畢業30多年

並且已經成為禧宗多年之後

我蔡的論文終於送到了LSE

論文的內容因為我們不夠專業

不敢隨便分析

而且蔡的論文也不允許被引用

我怕說多了也得流亡美國

所以就只說說論文裏的Acknowledgement

論文裏的開頭都會有一個Acknowledgement

也就是學生對各種幫助過他的人進行感謝

這些人肯定知道蔡英文做過什麽

在Acknowledgement裏面蔡英文感謝了三個人

埃利奧特先生(Mr. Elliott)

欣德利博士(Dr. Hindley)

巴塞羅博士(Dr. Barceló)

前兩位都已經正式去世了

為什麽要說正式呢

因為第三位在2019年被蔡英文公開宣稱已經去世了

結果又被證明尚在人間

不過這位巴塞羅博士(Dr. Barceló)實際上

是蔡英文在美國上碩士時的導師

所以可以說被蔡英文感謝的人

一個都不能證明她的博士學位

另外蔡英文宣稱這三位裏的

埃利奧特先生(Mr. Elliott)是她的論文導師

大家應該也註意到了

稱呼是先生

也就是說他沒有博士學位

根據臺灣林環墻博士的調查

在他咨詢了一些LSE的退休教授之後得知

這位埃利奧特先生(Mr. Elliott)

在1983年被調到了一個名為

Central Policy Review Staff的智庫

而由於要前往CPRS任職

埃利奧特先生(Mr. Elliott)

早在1982年就已經離開了LSE

在他離開LSE後

是否還和蔡英文保持關系

我們就不得而知

如果是在新加坡

學校一般會嘗試把學生轉給其他願意接盤的教授

如果沒人要

那麽就只能提前以碩士畢業了

但是其實找不到導師

看不到原始的論文也不要緊

如果有最後的答辯記錄

一樣可以間接證明蔡英文的學歷

這就跟男生吹牛孩子是自己的

老婆有多愛自己一樣

咱們可以先通過接生的醫生

來證明孩子起碼是從你親老婆肚子裏出來的

這就離孩子是你的近了一半了

但是非常的可惜

遠在英國的司法也需要進行改革

LSE向法院坦誠

沒有蔡英文的答辯資料

這麽一搞蔡英文真的是有理也說不清了

大體就是一男的出門打工兩年

回來孩子一歲多了

偏偏醫院連這個孩子是不是你老婆親自生的都不確定,

更別說孩子是不是你本人親生的了

當然蔡英文的論文還有好多其他的小疑點

我覺得算不上什麽大實錘

就不一一列舉了

那麽大家說蔡英文的學歷是假的嗎

我看了這麽多

只能得出一個結論

就是有瑕疵

但是你不能說她的文憑是假的

蔡英文的學術能力可能不強

屬於基本上沒發什麽文章就畢業了

但是現在很多比較水的博士也是差不多

只要教授點頭

哪怕沒有發表文章也能畢業

當然畢業論文還是要有的

蔡英文雖然原來的畢業論文找不到

但是在2019年她的畢業論文就已經補進了LSE的圖書館了

如果今天你從印鈔廠搞到了一臺真的印鈔機

那你說印出來的錢能用嗎

而且我們上學的時候有說過一句話

今天我以學校為榮

明天學校以我為榮

蔡英文已經做到副國級了

到底今天是LSE榮耀了她

還是她榮耀了LSE

LSE對自己最自豪的地方就是它盛產國家元首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

LSE不會放棄她

這也是為什麽LSE雖然不敢公開站出來力挺蔡英文

但是也沒有捅蔡英文刀子的一個原因

而既然蔡英文是一個國家元首

那麽國際上的政治角力也會對她的學歷門產生影響

可是如今蔡英文正處在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

首先中國大陸是支持蔡英文的

從大陸公布的臺獨名單裏沒有蔡英文就可以看出

雙發是有默契的

到底誰有求誰,誰在幫誰

我們這些跟他們睡不了一個屋的人也搞不懂

其次歐美也沒有像當年卡紮菲倒臺後

大肆討論他兒子的學歷問題那樣

去爆炒蔡英文的學歷問題

側面說明歐美也沒有要改變臺灣現狀的意圖

而在臺灣內部

民進黨和國民黨都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和蔡英文糾纏太多

只剩下些深綠和深藍給蔡英文撓撓癢

民進黨不搞蔡英文我們是可以理解的

禧宗不是鬧著玩的

國民黨不敢擴大這件事情就比較微妙了

上期視頻裏其實我也已經提過了

蔡英文走的流派是標準的藍營精英流

蔡英文刷的所有的背景

和國民黨家庭的孩子都是差不多

一方面應該有不少國民黨人的博士和蔡英文的有點像

另外一方面80年代大部分的資源都還掌握在國民黨手上

蔡英文能夠茁壯的成長靠的就是國民黨

在2004年之前,也許大部分人都覺得

蔡英文加入國民黨的概率會更高

即使蔡英文加入民進黨後

馬英九也在選舉時考慮過拉蔡英文來做副總統

可以想象蔡英文和國民黨的瓜葛究竟有多深

因此LSE需要蔡英文

中國大陸需要蔡英文

歐美需要蔡英文

民進黨需要蔡英文

連國民黨也不敢掀蓋子

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

你告訴我,蔡英文的學歷怎麽可能是假的

蔡想想搞個榮譽博士都不一定有人反對

所以我一直覺得臺灣的政客非常的好命

這兩天新加坡的一個叫辣玉莎的議員很火

原因是因為她把她聽別人說的事兒

當成自己的經歷拿去議會上講了

以此證明警察不作為

因為最後她無法證明自己說的是真的

所以就辭職下臺了

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算

臺灣的政壇那就沒有了

因為蔡英文對中國的各種貢獻

所以我肯定不能像深綠一樣呼籲她下臺

但是我呼籲除了蔡英文以外的華人政客

都要重視自己的誠信

保持一定的羞恥心

萬萬不能因為自己的不檢點

影響了我們華人的臉面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曾经专情保守的安静美少女,如何变成了让台独教授都要逃亡美国的“台禧宗”毛泽东传1:叛逆中二少年从山村走向城市,聊聊少年毛泽东的不足,成长,婚姻以及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