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浪吹】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券商在新加坡和美国扩展这么快,你扮演了消费者还是商品?

字数:5986

如果在大街上有人要不带条件的,免费送你千把块,你敢要吗?如果以前你问我,那我肯定说我不要,那因为我不信。而且我是真的被办保险和信用卡的朋友们给搞怕了,经常因为面子薄被拖上好久。

保险这个东西对于穷人来说就相当于买彩票,因为概率不够透明,那我甚至不确定是不是比买彩票划算,毕竟保险推销员也要吃饭,彩票放个销售员就够了。

信用卡这个东西研究透彻了倒是确实有用,但是收入跟花出去的时间精力不成正比,每年打电话免年费也很麻烦,那万一忘记打电话或者还款慢了,那就白花心思了。

所以我原来是完全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的。直到之前富图联系我那事先声明一下,这个视频不是替富图branding的视频,纯粹是我觉得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分享,如果大家觉得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也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好玩的话我也可以用观众朋友们提供的素材做些视频。富途在海外推广的力度还是蛮惊人的,之前在新加坡是注册入京,2000美金就送一股苹果,那送30的代金券,那现在代金券没了,只有苹果了,但是还有六个月的免佣金。那具体的内容可以看我的描述栏,我开始直接就是不相信,因为入金只是把钱充进账户而已,你要是想拿出来也是可以的。

全新加坡500万人,理论上来说富途最多可能要支出10亿新币来获得新加坡的客户,这可不是小钱,当年grap和Uber打的时候,也就是出个10块钱的折扣,而且你打车总归不可能一分钱不出。附图这个就是一分不赚先猛亏,关键是开始还免佣金,这个赚毛钱?所以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是跟我闹着玩的。是不是啥换皮ptop?想送导哥我去坐牢,不过我想好歹也是腾讯系的上市公司,倒不至于搞违法的事,马化腾这个人还是非常谨慎的。那所以我才愿意继续了解了解。

大家先别急着看后面的内容,你先猜一猜这个钱到底要怎么赚?人家不收你的佣金,那上来还送你200新币,这肯定不是老板傻了,人家股票上市之后股价翻了5倍,机构肯定是做过研究的,股价这个东西代表的就是对未来利润的一个预期。那说到免费,可能跟我差不多大,30岁左右的朋友会比较有感触。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是要充点卡的,那后来史玉柱等等鬼才们开始搞免费游戏,开始我觉得这些老板是傻逼,那后来我就被教育了,就原来玩免费游戏这么花钱。其实免费这个东西在美国出现的更早,而且就是出现在证券行业,不知道大家看过香港的一个叫大时代的电视剧没有?那个时候买股票是必须打电话给自己的经纪人的,那经纪人也穿着自己的制服在股票交易中心里做交易,交易的时候主要是靠喊和做手势,作为散户,只有当你的资金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资格在交易所里有自己的位置。

那各位想想,你的经纪人为了替你买只股票,那喉咙都得喊破,这种时候你肯定不好意思跟他说替我买个200块的。那所以早期买股票一把都得买不少,而且佣金非常高。我们再往前看,股票和证券的交易最早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但是最后却被美国人发扬光大了。1811年纽约证交所建立,刚开始的时候基本还是瞎胡搞,就是有钱人们的赌博场所。纽交所和一般的证交所的差别主要在于纽交所禁止旁视骗局,简单点说就是一个道德底线稍微高一些的赌场。1850年电报的出现,替纽交所拉开了和美国其他镇交所之间的差距,华尔街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崛起的,1861年美国开始打内战,联邦政府为了筹措经费,通过证交所进行军费融资。你没听错,啥是资本主义国家,这个才是真正的资本主导一切。所以如果下次吹牛的时候,别人告诉你美国的金融有多牛,你可以吹个更大的牛,是吧?美国金融的起点战争,美国政府早期崇尚小政府,一直到19世纪末,金融都是在毫无管制的条件下自由发展的。这个时候美国的股市就是纯粹的投机市场,今天许多所谓的内线交易操纵股价,在当时都是明目张胆的搞的。

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那随着美国经济在一战后的快速发展,美股进入了繁荣期,才有史密斯提出了股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收益的跨时代理念,不要觉得这个理念理所当然,不幸的,你去玩玩a股或者一些海外的仙股。1929年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现在咱们肯定知道经济不振的,那就花印钱,但是那个时候的钱还是金本位。当时的金融第一强国英国做出了划时代的创举,放弃金本位,1933年美国也跟进了。一旦放弃金本位,市场上的流动性也就相应的猛增了。那这个时候政府再不做监管,就是玩火自焚了。

那1933年美国某男罗斯福上台,这个老罗可不是一般人,上台之后马上就出台了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5年银行法、1938年马洛尼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等等。说这么多,我主要想说的是什么呢?在1934年开始实施的证券交易法里,有这么一个规定,就是证券公司必须对每一笔交易收取固定的佣金。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以前证券公司会直接和资本勾连,赚到的钱大家分账,那这样的情况下,普通人进入股市就是挨宰的份,券商根本就没有心情去赚散户的那么一点点。那既然不赚你的钱,那我当然不会保护你。而20世纪是美国的20世纪,中产阶级数量越来越多,从长远来看,散户的总体量要远大于几个巨头们,要想让他们出钱,就得保护他们。所以美国国会出台了这种保护散户的法律,那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到了20世纪后期,固定收费这个模式就有点落伍了,固定收费也代表着竞争不充分,那竞争不充分也就无法挖掘最大的行业潜力。1972年到1975年,美股暴跌,整体跌幅高达60%,投资者的损失不比大萧条时少。那于是在1975年,美国证券法修正案应运而生,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取消固定交易佣金。按照伯兰特模型,理论上来说,只要行业开始充分竞争,那么最后的价格必然会降低至边际成本附近,那说白了就是利润低。

小米的硬件销售模式其实就是博兰特模型的一种体现,从小米起身的那一刻起,全世界基本就不太可能有什么新的手机厂商光靠硬件来突围了。但是我们也知道,小米的股价一直比较低迷,那说穿了就是你销售额做得非常高,但是不赚钱。美国在放开传统经纪人的固定佣金后,果然引发了佣金价格战。传统经济业务收入在证券行业总收入里的占比由1975年的46%降至1979年的34%,再到1989年的18%,看起来佣金收入锐减。但是美国证券行业的总收入却从1975年的70亿美金升到1979年的132亿美金,1989年时则达到769亿美金。少收钱,最后居然多赚了,这是怎么做到的?咱们一会讲。

那么还是继续先说佣金。1975年放开佣金价格后,美国嘉信理财率先把交易费打到了70美金,这让嘉信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无奈,其他券商也只得跟进。当价格战打到2000年初时,每次交易最低手续费跌到了平均15美金左右,当然这也和技术进步以及成本的降低有关系。

那高潮出现在2013年,硅谷初创公司罗宾汉出道即将锋,直接零佣金,把一众低价券商给打懵逼了,这还怎么玩?靠着当年价格战起家的家信理财,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2万员工,管理着超过3万亿资产的巨无霸。罗宾汉的这一举动根本就是在挑战价格战之王的尊严那所以嘉信赶紧宣布,将美国股票ETF和期权的在线交易佣金从单笔4.95美金降至0,紧接着亚美利交易盈透证券也加入了免佣金的行列。所以免佣金这件事情在美国不算特别,主要券商们完全取消佣金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a股里面的券商公司们暂时还是不愿意放弃佣金这个大头的,这也是我一直不推荐大家买a股的原因。那我们今天就不说一些政策面还有资金面的事情,单说a股里的几个主要大玩家。a股是没有做空机制的,股民只能通过股票上涨来赚钱,而券商公司只有在股民交易时才能赚到钱,所以为了赚钱,券商公司需要促进股民频繁交易。那另外一个大玩家是机构,那机构体量太大,一般都是在股票上涨时才开始出货,当你看到股票开始下跌时,庄家的货基本上就已经出的差不多了。机构们要建仓通常都是在股票价格处于低位的时候才能进行,这就需要另外一个大玩家的配合了。

资讯厂商散户们能在市场上看到的免费信息,其实大多都是有人付过钱了的,免费信息通常都是最贵的信息,有了资讯的配合,才能让股票价格产生设计中的波动。这是为什么一般散户通过消息炒股大都不赚钱的原因,那真正的业内数据那都是要花钱找专门的分析师还有业内人士做出来的,那想免费白嫖,那根本就是做梦。当券商需要通过佣金来赚钱,机构只能通过低买高卖来赚钱,资讯公司只能通过大玩家来赚钱的时候,这三者的实际目标和利益基本就一致了,那就是薅散户的羊毛。

炒作一个股票的基本循环就是低价建仓,消息拉升抛货,消息跌建仓,如此反复循环,在没有太多新鲜丹阳进入股市的前提下,老韭菜能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操作反复割肉,券商机构们在散户割肉的过程中获得利润,资讯公司们则在券商以及机构们获利的过程中跟着吃播肉。市场上甚至有不少资讯公司,其实就是券商和机构开的一条龙服务,把散户们安排的明明白白。

老有人说我预测a股预测的不准,能预测的准的人,那根本就是神经病。那下次再有专家说自己准的,你就送他我说的这三个字说是我说的。当然a股还有其他的问题,那许多上市公司只想着融钱,从来就没想着分红,那这个就和许多规章制度有关了。那今天就不展开讨论。总之一句话,当券商的利润还主要集中在佣金上市相关的群体就会在佣金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利益链条,而当佣金无利可图时,整个行业一定就会主动或者被迫的转向其他的盈利点。那现在我们就可以来解释,为什么1975年后,美国券商的佣金收入降低,但是总体盈利能力却大幅度上升。美国券商们在佣金自由化后走出了各自的差异化,收入结构各不相同。那比如说下面这张图,就是2007年金融海啸前,美国一吹的收入结构。一券在大券商里的佣金收入已经算是高的了,但是佣金收入也只占25%。真正的收入大头主要来自于利息。那许多人嫌资金出入不方便,所以干脆把钱放在股票账户上,这部分的钱就有了一些操作的空间,当然这种玩法就赚不了什么大钱了。那再比如说贝斯登,那他们的佣金收入更少,只占8%,主要收入来自于投资获利和分红。简单说这种玩法就是配上一些杠杆,亲自下场火拼佣金,那都是收入。玩的重点是自己占信息和技术的优势,所以自己干那这种玩法的收入可以非常的高,但是风险那可就不是一丁点了,所以贝斯登同志在金融危机里就被收购了。那还有一种玩法,就是类似于高盛的资本中介,佣金收入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对金融什么呢不是特别了解,真正见识到高盛的威力,那都是到我大三了。那大三的时候实习,运气不错,混进了s大,那s大算是新加坡的国有研究所,我工作的那个s大正好在学校里,一个月补贴700块,每天朝九晚五上的我美滋滋,中午还能回宿舍睡个觉。那我室友就比较惨了,那他是商学院的大神,进了高盛实习,在高盛上班那个真的是辛苦,正常情况下都是10点以后到宿舍,那有时候到凌晨。

我一直以为大家的实习工资差别不大,因为同系的同学们差不多都跟我一个假,所以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么点实习工资有必要这么拼吗?他说确实低了点,但是一个月4700也还可以。当时我就震惊了,说新加坡正常的大学生起薪也就3500新币左右,那4700差不多是23000人民币。我当时非常淡定地回了句,说那是还可以,然后我就赶紧去查了一下高盛到底是干啥的。

我以前一直以为高盛是一个哪里的华人,开了银行查完才知道这就是一个纯美国人的啥金融都做的公司。那公司开始主要的业务是投资银行和券商,那后来转型成一个综合和巨无霸,基本上从上游到下游全包到完。那举个例子,驴爸爸的公司要上市,那高盛可以替驴爸爸做市场调研,做账定价,找人造声势,疏通关系,上市找接盘侠。那接盘侠的钱不够,还可以借钱给接盘侠,一条龙下来赚的那真是拨满盆满。

也别小看高盛的券商业务,中国的第一个外资全资券商就是高盛的这类业务。中国的券商就还比较智能一点,就哪怕是去香港上市,国内的独角兽们也还是倾向于和外国的大公司合作,但是国内的券商公司进步也是很快的,尤其是互联网券商。这段时间我和富途的工作人员接触的还是蛮多的,因此也能了解到不少内幕。那我特别想了解富途到底是怎么赚钱的,主要原因还是被现在的一些互联网创新金融给搞怕了,就总不能我推荐个ptop给大家?富途的市场部小姐姐刚开始和我交流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肯定是个骗子是吧?哪有什么f上来先送人上百美金,这个获客成本高得惊人那。不过等我把附图的整个盈利模式搞清楚之后,我就大概明白为什么他们敢这么送了。

那附图的收入主要分三个部分,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相比于传统券商,附图的佣金其实已经很低了,在新加坡的推广期间,直接就是免费的。那所以这部分的收入咱们就当他没多少利息收入就有意思了。我开始以为利息是说把用户不用的钱存银行,或者拿去做投资,那其实都不是存银行,利息太低了,那拿出来做投资也不可能,新加坡的经管局有严格的要求,这些钱不能拿出来挪作他用,那钱也必须放在dbs里面。那除非用户自己下命令。所以复读怎么赚利息?玩股票的朋友肯定知道,股票打新这个操作有不少有潜力的新股,股价是被低估的,那有些人就专门玩打新,他运气好,股票一到手就卖掉,赚个50%100%都有可能。但是打心有一个问题,就是押资金,在结果没出来之前,买股票的钱都是被冻住的。

以前我老婆在上海的时候,他一般都是去银行借短期贷款,新股没打到就赔点利息,那如果打到了,那就相当于拿银行的钱赚钱。可是在富途上有些不一样,那用户可以在富途上直接进行融资,把跑去银行这一步给审了,大家看这个是不是有点蚂蚁金服的感觉了?这还没完,富途还允许用户质押他们的股份来获得资金,那说白了就是杠杆。

这部分在欧美挺普遍的,中国其实也有了,但是在东南亚应该还算比较新颖,那这部分钱也是稳赚不赔的。前面这两点还算比较普遍的,最后一点就有一些中国特色了。那其他收入里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收入,那就是广告。用过新加坡券商的朋友肯定知道,券商的页面就是单纯的买卖,附图则做的类似一个信息平台,股票交易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提供各种新闻消息,用户还可以亲自下场讨论,那用户粘度和传统券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支付宝为什么每年都搞集福字之类的活动,就是想要增加用户使用APP的时间以及用户间的交互。虽然不太成功,但是中国的互联网券商相比于新加坡的本地券商,在这一方面就成功太多了。那一旦用户的粘性大了,有些广告就好做了,比如说IPO,新加坡这边要IPO的话,通常都是经纪人亲自下场告诉你IPO的信息,然后再给你分析分析值不值得买。

一番口舌下来,你说那算了,那时间都浪费了是吧?互联网券商因为有本身的信息平台,用户因此非常容易接收到推送信息,那加上点两下就能完成融资和打新操作,那所以用户的转化率非常高。当你的用户足够多时,你就有了跟准备上市的公司的谈判筹码了。那简单的说就是我帮你卖,你给我钱,你给我的越多,卖的也就越快。那是不是有点淘宝商城的感觉了?这还没完,如今这些赶着上市的公司通常都有合伙人计划,一旦上市就能造就一大批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公司上市了,股票放哪了?唉,你找我合作,当然得放在我的平台了。这样能和IPO公司达成合作的券商,一下子就收获了一大批优质用户。那准备IPO的公司,他凭什么选择你,而不选择别的公司?那除了看你的收费,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用户量了。所以中国的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券商,需要快速的累积大量的用户,尤其是持有美金,能够在港股美股冲锋的用户。当券商们拥有足够多的用户,那就能够拿下更多想要上市的公司,于是又能获得更多的优质用户。如此反复循环。

所以各位小散不要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免费的服务,甚至白送的苹果股票,那因为如果商品免费了,你就不是消费者,而而是商品,如果你现在还想成为商品,请看我的描述来。当然了,总的来说,国内的互联网券商还是比较稚嫩的,暂时来说还是打不过美国的大佬们。那我把富途吹的这么牛逼,其实他们也只是做了类似高盛的这些公司的几个部门的工作而已。那要说现在就和大佬们掰手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出海的互联网券商相比于国内的传统券商公司,肯定是更有前途的。

而且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富途的股价能涨这么多?到目前为止,他们其实也没有赚太多的钱,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是中国互联网券商里规模最大的了,行业第一永远是最能吸钱的,不信请你告诉我每股电动汽车第二股是哪个?有种别去搜索就回答。

第二则是中国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公司的出现,那以前是没有办法,那这些公司必须找美国的公司才能在海外上市,但是当中国也拥有了一批能做同样事情的公司的时候,许多公司也许就更加倾向于选择国内的公司了。那今天的视频我就想说两点,第一是各位散户同志们,就算你整天炒股亏,开个户也是能赚钱的。第二则是如果马爸爸你看到我这么努力的吹你们家的公司,请给我打点钱。


人口普查结果出炉,中国数据造假?又双叒叕崩溃了?你愿意为了国家多生几个吗?水电疫情三大助攻,恭喜柯文哲即将当选2024中华民国南方偏安政权总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