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1
【小岛浪吹】中国的贱籍与印度种姓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这个制度有道理吗
Nov 14, 2021
上一期咱們聊了下人與人的無縫溝通這個問題
其中聊到了小姐姐在古代的戶籍
小姐姐們在現代雖然收入很高
有些人也非常受追捧
但是在古代她們其實是處於賤籍樂戶的
成了樂戶
那基本上生生世世都是樂戶
連孩子也都是樂戶
有觀眾就提出了一個觀點
說感覺這和印度的種姓製度有點像
印度的話題向來都是很能讓我興奮的
所以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中國的賤籍和印度的種姓製度
我們開頭就可以說結論
中國的賤籍和印度的種姓製度沒有本質的差別
不是說中國的賤籍就好
印度的種姓製度就差
但是雙方推進的手段的不同導致了
這個製度在最終走向上產生了比較大的分化
後面我們慢慢討論
印度的種姓製度我想大家基本上應該都知道了
古時候印度把人分成了婆羅門、剎帝利
吠舍、首陀羅以及賤民
婆羅門是搞宗教的
剎帝利搞政府的
吠舍是搞錢的
首陀羅是平民
啥也不是的就是賤民
其實這都不用印度人定
古時候全世界基本都是這麽一回事
比如說中國就有一句古話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這句話來自於《左傳·成公十三年》
意思是對於國家來說
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活動和軍事行動
戰爭這件事情很重要我想是個人都能理解
但是對於像我這樣的無神論者來說
祭祀活動好像沒什麽用
其實這事兒就是以我們現在
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古人的邏輯了
宗教這個玩意兒有時候就是無敵
真的是可以容納不同背景
不同種族,不同性別的人
在古時候
最容易團結所有人的東西就是宗教
而在宗教中掌握了祭祀的人
也就掌握了最大的話語權
祭祀這個東西發展到後面越來越復雜
但是祭祀的本質其實一直都沒有變
我舉一個大家應該都知道的例子
太平天國時的東王楊秀清
他動不動就上帝上身
然後就揍洪秀全
其實就是一種對話語權的掌握
太平天國屬於沒有什麽文化底蘊
所以上帝可以隨時隨地的上身
正兒八經的宗教請神那就要
經過非常復雜的祭祀儀式了
古時候掌握了祭祀的宗教高層
就跟現在的美國大法官有些類似
權力極大,而且可以做到死
中國則是獨自發展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路線
中國人真正花功夫祭祀的不是神
而是先人
從殷商時期就發展出了替代老外宗教的祖先崇拜
這事兒要往深了說一期都說不完
咱們今天就不花太多功夫在這上面了
總之你看以前的中國
皇帝掌握了最高的祭祀權
大宗族的族老又掌握了家族祭祀權
一個跟你說奉天承運
一個跟你說祖宗在上
所以以前的中國
皇族,各種族老,最高級的門閥和
印度的婆羅門是沒什麽差別的
如今各個國家的太子黨
放在古代那也是妥妥的婆羅門
剎帝利則代表著廣大的官員
以及其他維護國家運作的貴族階級
這在今天其實也很常見
各種官二代,政治世家
難道和當年的剎帝利有什麽區別嗎
比較有意思的是印度把吠舍放在了首陀羅前面
也就是說把商人農民手藝人並列
並且放在了工人之前
要知道中國是按照農工商這個順序來排的
這個問題在我們以前講
中國商人的特殊地位那期已經講過了
這和中國的國情有關
你也可以說和印度地理環境有關
中國960萬平方公裏
1.35億公頃的耕地
印度才298萬平方公裏
卻有1.6億公頃的耕地
而且地力肥沃,氣候又好
當年人口也少
隨便種種就能吃飽
所以農民就並不比商人重要了
而且雖說吠舍裏有農民
首陀羅裏也有農民
我的理解是吠舍裏的農民更多
是中農,富農以及地主
首陀羅則是以貧農和體力勞動者為主
很多人可能也要種田
但是沒有土地
所以只能算是工人
這和現在的工人階級可不是一個概念
相比於中國的排法
我覺得其實印度的排法還要更加現代一點
站在我們的角度來講
現在的商人那社會地位肯定
是要比農民工人要高的多的
在美國這種比較重商的地方
大商人起步就是剎帝利了
基金會夠大那就是婆羅門了
吠舍排在首陀羅前面是我目前為止
知道的印度唯一比中國走在前面的事情
必須承認,當年搞出種姓製度的宗教大拿
在當時絕對代表了最先進的思想
不過皇帝加上士農工商都不是咱們今天的主角
我們的主角是中國的賤民
以及印度的不可接觸者
兩者的產生過程不能說相似
只能說是一摸一樣,那就是戰爭
印度人裏最高貴的血統是雅利安人
大部分情況下
如果你覺得一個印度人,無論男女
長在你的審美上
那基本上他/她肯定是有大半的雅利安血統
雅利安人不僅長的漂亮,還特別能打仗
他們在征服印度的過程中
首先把投降的原住民變成了首陀羅
沒錯,最開始是沒有賤民的
首陀羅把所有的活兒都包了
但是奴仆也得講究個先來後到對不對
在雅利安人越打越往南的過程中
為了讓之前的俘虜有歸屬感
新的俘虜於是變成了賤民
首陀羅人民再也不是跪的最矮的那個了
原來由首陀羅負責的最臟最累的活兒
有一部分就交給了這個新的俘虜團體
也就是賤民做了
中國的賤民
史料記載最早出現在周
封神榜那都是騙人的
其實就是征服與被征服
周把商給滅了之後
原來的周人被稱為「國人」
有點像羅馬的公民
有服兵役的義務
但是也享有參政權,受教育權
被幹趴的商人就慘了
被稱為野人
不享有任何權利
但是卻要承擔各種勞役
周朝的統治者後來又強迫
被征服的各氏族從事不同的職業
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們連賤民都算不上,就是奴隸
到了春秋時期
中國的生產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奴隸製已經不再適合了
統治者放棄了奴隸製
給與了農業類奴隸的自由
但是從事工商以及雜役的奴隸
並沒有能夠獲得完全的自由
他們的身份雖然不再是奴隸了
但是卻低於一般的平民
我們上期講的妓女老祖宗
管仲又要出場了
管仲在治理齊國時
就對各階級采取了分別居住
世襲恒業的治理辦法
簡單的說就是各階級只和自己的階級玩
並且職業世襲化
《左傳·桓公二年》說到:
「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也。」
這個時候除了士大夫貴族是貴外
其他人都是賤
還沒有分的那麽清
到了漢朝之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加上統治者重農抑商的指導思想
士農工商之間的等級就變得森嚴了
這使得工商及以下階級開始有了獨立的戶籍
漸漸的成為了社會的最底層
咱們說幾個有意思的
漢朝時商戶是妥妥的賤籍
我們這邊每天都要和匈奴打仗
你不好好種田居然想著賺錢,砍了
魏晉南北朝時的兵戶也是妥妥的賤籍
兵戶的意思跟現在的職業軍人可不同
這個是從曹操的屯田製裏衍生出來的
大概是說不打仗的時候你就種田
打仗了你就上前線
糧餉都是你自己種的
南北朝五代十國
恨不得天天打仗
你想想這種日子過的
就算不打仗,你的職業是軍人
種的糧那也應該上交給國家留著以後打仗
所以這個職業實慘
隋唐時又有了官戶
主要是國家開始統一了
經常要搞搞內部的官員
官員被擼了之後未來的子女呢就都變成了官戶
這官戶可不是說生下來就做官啊
而是生下來就是給官府打白工的
類似於強製性的誌願者
金朝元朝時出現了一種最慘的賤籍,驅戶
驅戶大部分是漢人,多是在戰爭中被俘虜的
這些人有一定的自由
可以在外面賺錢
但是首先要給主人免費幹活兒
然後還得給主人納貢
另外也要給國家上稅
比奴隸都慘,奴隸那都是包吃住,不交稅的
元朝還有一種賤戶
後來被明朝給保存了下來
那就是匠戶
這大家可能有點無法理解
前兩年估計也經常被日本的工匠精神給感動的不輕
多讀點歷史你就知道這個是罵人
古人常說匠氣太重的意思就是幹活兒熟練
但是沒有精氣神
不要以為匠戶就比較好過
匠戶的工作都是國家包分配的
國家雖然包分配
但是只是讓你包產能
不是要給你包工資
比如說朱元璋的爺爺
就分到了個淘金戶的工作
國家不管你怎麽淘金
但是你每年都要給國家上交黃金
好死不死的朱爺爺家那附近無金可淘
所以只能賣田地買黃金交差
不久之後就破產了
然後全家逃亡了
如果不是因為這事兒
中國的歷史肯定是要被改寫了
明朝的時候還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賤籍
丐戶,也叫墮民
這些人一般是元末時沒能
逃去草原的蒙古人或者色目人
像我前面說的驅戶或者匠戶
還是有可能做點小官的
墮民直接是書都不準讀
只可以做些小商小販
吹拉彈唱等底層工作
明清時還有一種蛋戶
主要是在廣東地區
蛋戶是指主要生活在水上的居民
明末的屈大均就有做過如下描述
蛋婦女能嗜生魚,能泅
今止名曰獺家
女為獺而男為龍
以其皆非人類也
這個就是純歧視了
吃個生魚片,能遊泳而已
現在有幾個人不行的
這部分我就是隨便說幾個好記的
供大家吹牛用
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賤籍
什麽倡伎,伴當,世仆,衙役
太多了,講不過來
咱們先不去研究中印的賤民到底在做什麽
先來看看雙方賤民一些特別相似的基本特征
首先就是賤民都是被歧視的
在法律上也不受保護
唐律規定,「奴婢賤人,律比畜產」
印度的種姓製度可能還要更加過分一點
因為認為賤民不潔
所以高種姓的人不要說碰賤民了
連影子都不可以交疊
古時候經常就會發生因為
離貴族太近被揍或者幹脆被活活打死的
其次賤民的血脈大多是世襲的
也就是說基本上生生世世子孫們都是賤民
中印兩國又都不約而同的通過
內婚製來鞏固這種身份的延續性
什麽是內婚製呢
今天的中國人其實也整天掛在嘴上
那就是門當戶對
只是古時候門當戶對是受到法律的保護的
《唐律疏義》中寫道:
「人各有偶,色彩須同,
諸雜戶不得與良人為婚,
違者,杖一百。」
《魏誌·明帝紀》中還記載了士族女下嫁的處罰
士女必須配嫁士家,永為士婦
如私自與吏民結婚,要一切錄奪
印度在這方面與中國驚人的相似
對於低級種姓男子企圖同高種姓之女婚配
癩蛤蟆吃天鵝肉
即被稱之為逆婚
印度種姓法是堅決禁止逆婚的
對於違者處以沒收財產的處罰
羅翔老師常說法律只是最低的標準
在這裏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在現實中,那可就不只是沒收財產這麽輕了
經常發生不同種姓男女通婚
然後兩個人就一起被家族幹掉的事情
即使到了今天,也時有發生
中國的情況大家可以參考
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牛郎織女
我小時候就經常幻想找白素貞做老婆
這個就是千千萬萬鳳凰男的夢想
但是大家看白娘子傳奇
作者並沒有讓鳳凰男許仙或者說
白娘娘來解決這個階級問題
當然白素貞有嘗試過
直接發動了一場對雷音寺的戰爭
可惜以失敗而告終
最後的解決辦法是什麽呢
是他們的兒子通過認真讀書
國考全國第一
在獲得身份之後
再去雷峰塔拜了拜
雷音寺方面就馬上以極高的效率
把幾十年前的鐵案給翻了
所以新白娘子傳奇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而是一個教育宣傳片
看了這麽多年你悟了嗎
那麽是不是說中國的賤民
可以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不行
漢朝時法律就規定
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
哪怕是沒有科舉的時候
大家看三國裏
所有叫的上名的文官武將
都是名門之後
叫的上名又不是名門的
那應該就是黃巾軍的了
隋煬帝其實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只是後世把他抹黑的很嚴重
隋煬帝設置了科舉
希望可以沖破大門閥對朝堂的壟斷
然而也只是做到了為中小地主提供了一些上升空間
還沒有能夠觸及到賤民的階層
唐代對科舉考生的身份進行了非常嚴格的審查
《通典》中有記載
以同流者五五為聯
以京官五人為保
一人為識,皆列名款
不得有刑家之子、工賈殊類
及假名承偽、隱冒升降之徒
不少人對宋朝都很有好感
認為宋朝的很多做法已經接近現在的資本主義了
但是宋朝依然是不允許賤民參加科舉的
元朝雖然是蒙古人執政
但是並沒有對之前漢人的這種等級製度做什麽改變
無非是在原來的等級製度上面
又加了蒙古人,色目人
讓他們自己變得更加高貴而已
中國的賤籍製度一直延續到
清朝的雍正時期才發生了一些改變
雍正豁免了一些賤籍
但是也沒有全部取消
孫中山時立法取消
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
又出現了黑五類
之後一路加到了黑九類
這些人不但自己,包括他們的子女
在學習,就業上也一樣受到了歧視
一直到1979年
這些人才被摘掉了帽子
但是在這之後因為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
又讓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差別開始凸顯
到了近年農村人受歧視的情況才有所改善
與中國古代幾乎一摸一樣
印度的重要部門都是不允許賤民染指的
那麽大家說這樣的等級製度對不對呢
存在即合理
雖然說這句話有曲解黑格爾意思的嫌疑
但是能變得耳熟能詳
就說明他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看看中國賤民的主要工作
奴婢,商販,漁民,屠夫,手藝人
衙役,獄卒,戲子,殯葬婚慶一條龍等等
我們再看印度的賤民可以做什麽
有不少和中國的賤民是重疊的
比如漁民,屠夫,殯葬
當然印度的細分比中國要做的更加到位一點
中國認為奴婢就是賤籍了
印度並沒有搞得這麽簡單粗暴
而是把服務業裏的理發,接生
洗衣服,打掃衛生等等分離出來
變成了賤籍
各位如果我們不談什麽賤民不賤民的
單單只看這些工作
你會發現有不少工作在現在的收入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中國的賤籍
我前幾天還在和一個朋友討論殯葬這個生意
他們家是在馬來西亞的沙撈越
家裏就是做棺材和骨灰盒的
據說那邊的木頭很好
他們家現在就有計劃向新加坡和臺灣發展
真做成了搞個年利潤百萬應該問題是不大的
因為這個生意吧
是為數不多沒人砍價的生意
印度賤民的活兒比較惡心的是掃廁所掏糞的這種
不過你說掏糞這個事兒是不是就一定不掙錢呢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
說的就是在外面如果有了便意
那也一定要憋住
等到了家才能拉
為什麽呢,沒有化肥的年代
糞是最好的肥料
所以古時候的中國是個農民都得掏自家的大糞呀
他們也巴不得別人家的糞隨便讓自己掏
中國搞公社的時候
甚至還發生過搶糞事件
而且這兩年人們又開始講究綠色有機了
你猜猜不用化肥那肥料是個啥
還有漁民
古時候過的不要太爽
隨便你啥天災人禍
我都餓不死
那麽官府為什麽一定要說他們賤
還得封鎖他們換行業的通道呢
我覺得呀
所謂的賤民製度
其實就是一種缺乏人性化,缺乏選擇的計劃經濟
古時候的精英們設計出的這條製度
並不是為了誰可以歧視誰
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行業和國家經濟的整體穩定
印度的種姓製度其實脫胎於
公元前1000年的瓦爾納製度
這個製度可以在不少印度教的文獻中被找到
瓦爾納製度的原意只是為了進行社會的分工
並不是為了對社會進行分級
然而這樣過於單純的理論操作起來並不現實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人都想做婆羅門,剎帝利
在古代那樣一個資源有限的社會裏
每個人都有向上的野心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
非常容易形成內卷
各位看現在不少勸你放松下的雞湯文
本質上來講就是讓你休息下,別卷了
維持住現狀就行
這個其實就是變相的種姓思想
計劃經濟在一個變化不大的社會是非常有優勢的
比如我咱們村一個月就吃20頭豬
一個屠夫就夠了
那屠夫真的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職業嗎
大家看不少古代的小說上
屠夫那都是惡霸呀
有弱勢群體能做惡霸的嗎
把屠夫變成賤籍的主要原因
還是因為牲口在古時候是一個稀缺產品
屠夫這種職業的總人數要進行限製
而屠夫能砍豬,自然也就能砍人
所以要對他們進行單獨的特殊管理
再比如說匠戶
這些都是手上有一定技術的人
湊一幫大匠
搞不好能搗鼓出一架石炮來
你把他們當農民管
放在那兒自給自足,玩兒自己呢
而且匠戶確實也有用
國家也一直需要他們
知識也要能進行傳承
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你只可以傳給自己的孩子
外人也不指望進入這個行業
你也別指望去幹別的工種
就老老實實的做下去得了
很多人說賤民在政治上處於最底層
這話肯定沒錯
但是如果你要說賤民在經濟上也處於最下層
那肯定是不準確的
比如說我們前面說的丐戶
真正去做乞丐的很少
大部分都是小商小販
順帶做做敲詐勒索的事兒
幹的好的還能開開妓院
替官府做點見不得人的勾當
和現代的黑社會差不多
他們肯定是被人瞧不起的
但是你見著他
當面還不是得喊聲大哥防止被揍
所謂的賤籍,大多有三個特點
要麽就是高技術工種
技術傳承上有難度,人數有限製
要麽就是政府不便管理
你少給我添麻煩
最次的那種才是因為沒人幹
算你倒黴,只能強迫你幹
所以關於賤籍這個問題
我們要理性看待
古時候賤籍的存在其實維護了社會整體的穩定
當然印度發展出來的那種走路都要倒著掃腳印的
確實是有點傻B
只能說是入戲太深
但是為什麽到了雍正皇帝的時候要取消賤籍呢
其實這麽說並不準確
雍正只是部分豁免了一些地區的賤籍
比如說紹興,常熟的丐戶
廣東的蛋戶,徽州的世仆
這麽做其實有幾個原因
首先還是收買人心
為自己打下仁君的名聲
其實八旗裏搞的還是奴隸製
這部分雍正可是不敢碰
其次部分被豁免的群體在當時
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
雍正上臺之後各種做改革
得罪了許多士大夫
這個新群體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對雍正的新政起到推動作用
尤其是丐戶,都是市井小民
那宣傳能力可是很強的
另外就是為了稅收了
得到豁免的地區都是中國比較富裕的地方
而這些賤籍掙到的錢大半
都是私下上交給地方官員和當地的富戶
國家是占不到一絲一毫便宜的
把你轉正也代表著要你交稅了
最後雍正其實推行的並不太順利
地方官員不太配合
到了乾隆的時候基本就不推了
主要只有一些樂戶被改了籍
真正廢除賤籍
那基本是要到孫中山的中華民國了
後來共產黨上臺又搞了一波
應該說是到了近幾十年才徹底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為什麽現在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呢
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的社會發展速度
每年的變化可能都超過古時候的百年
而政府的作用也不再僅僅局限於維護統治的穩定
你還得負責和外國競爭呀
這種時候再進行人為的限製
並且通過這種最笨的血統進行限製是很蠢的
最好的限製辦法,還是能力
國家如果還想進行幹預也不是不可以
你把每個行業可以有的人數大概的定好
剩下的就是誰行誰上
前面咱們說中國的賤籍和印度的種姓差不多
可是為什麽今天中國已經沒有賤籍了
但是印度的種姓好像還剔除的不太幹凈呢
這我們就要說下兩邊實現的手段不同了
中國人向來講究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其實YouTuber吧
我覺得大概就是在伎這個範疇
但是你看自媒體鍵政圈
哪個不覺得自己比習近平厲害
像那些被打出國的輪媒
一直都沒有放棄
這個就是中國人的韌性
你可以把我打進賤籍,我幹不過你
所以我也沒有辦法
你可以用行政命令來說我賤
但是內心裏我永遠也不承認
有朝一日改朝換代,我就又翻身做主人
甚至騎在以前的主人頭上
朱元璋是匠戶的孩子
毛澤東是農民的孩子
這就是中國牛B的地方
像條蛇一樣,不停的蛻皮,自我更新
但是印度通過宗教來實現種姓製度
相比於中國的行政命令
那可就危險太多了
印度有9億的印度教徒呀
他信印度教自然也就信了印度教的種姓了
你一個教徒不可能拿著聖經說這部分我覺得不錯
那部分我需要改進
教皇他都不敢說這句話
所以印度想要去改變
已經相對落後的種姓製度就非常困難了
難道你敢說神說的是錯的
或者催眠自己只信對國家有利的那部分
那你跟我這種無神論有啥區別
所以你看,吹了這麽多
你有沒有明白中國文化的一個優勢
那就是該看不上的中國文化
中國人馬上就可以丟掉
王安石在將近1000年前就教過我們
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目前尺度最大的一期,这么多年你都白嫖了,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牛B49 全靠猜的一期(更新:最准的一期),中美元首会晤,到底谁有求于谁,谁占了便宜,欢迎一起猜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