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浪吹】中国教育改革“双减”能成功吗,你愿意生三胎吗,聊聊中国近几年的几个失误

字数:6351

Aug 1, 2021

最近中國的一些政策

搞得我的吹牛人設都快崩塌了

我不過也就是隨便講了講教育不能產業化

政府財政收入不能靠土地財政

電商之類的服務業不應該無序擴張到影響傳統製造業

中國政府最近居然就真的做出了反應

你說這事兒弄的我怪不好意思的

把吹牛帶到了科學的高度

以後大家坐出租車和一般水平的司機嘮嗑都不香了

都怪我

玩美股的朋友肯定知道

最近的中概股跌出了仙股的氣勢

由新東方領銜,給美國的投資者又上了一課

傳說中的麻袋殺,麻袋一套

兩眼一黑就是揍

求救的機會都沒有

這次暴跌還不僅僅是教育類的股票

房地產股也很慘

像貝殼我現在看也是從37美元幾天就跌到了25(現在21)

加上我前段時間討論過的在美股上市的互聯網巨頭們

我人生中第一次

對美國的中概股投資者產生了一些同情

這些人都算是押寶中國

對中國比較有好感的投資者

短短的這麽幾天

美國投資市場的中國黑應該又多了不少

其實也不是美股跌

國內的相關產業也跌的很慘

只是A股殺豬頻率太高

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這跟中國最近一系列的動作有關

大家吃瓜吃的比較多的應該是集中在

國務院剛剛印發的教育雙減文件

雙減的內容很多

但是總結下就是要減輕學生在校內和校外的學習壓力

尤其是校外

對於培訓機構,國家不再發放牌照

不再允許教育機構上市

現有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登記為非盈利性機構

簡單的說就是不讓你掙錢

起碼不讓你掙大錢

這直接就杜絕了規模較大的資本進入教育市場的可能性

老實說我對中國的這個做法心情還是比較復雜的

中國的教育持續產業化時我呼籲中國要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當中國真的下重手去解決時

我又有了新的擔憂

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可能有些多,有些雜

我覺得僅僅討論教育的問題還有些不夠

可能需要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

去討論才能給大家一個更清晰的畫面

當然,翻車的概率也非常高

因為我畢竟不像智庫裏的專家有足夠的信息去得出結論

歡迎各位觀眾

尤其是有數據,在相關產業背景的朋友加入討論

我們還是先從教育說起

我在去年很早的一期有關東西方教育的視頻裏

就提到過西方的素質教育

教育產業化不能亂搞

當時那期B站上看的人甚至比YouTube還要多

結果沒幾天B站又把那期視頻下架了

一度讓我懷疑是不是國家還要繼續進行教育產業化

或者起碼保持現狀

我是反對教育產業化的

無論教育的目的是什麽

他的一個重要產物就是階級劃分

理想狀態下,當教育資源公共化時

階級劃分主要靠的是學生本身的智力,以及努力

起碼這可以維持到學生大學畢業

可是當教育向所謂的素質教育轉化時

家長的決心和財力就成為了重要的參數

本來學生們只是在學校裏競爭

聰明一些,努力一些就能獲得優勢

可是當“素質教育”減少了在校時間

增加了課外時間之後,差距就拉開了

有一些錢或者沒錢但是願意傾家蕩產的家長

就可以通過補課給孩子增加優勢

而當課外補習時間越來越多

並且補課老師的實際水平越來越高後

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就會出現了

那就是一個只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普通學生

他的天花板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超越持續補課學生的低點

形象點說窮人你就是你裸裝

而且裸裝屬性沒有人家一個裝備多,這怎麽打

現在的社會已經很難再出現改革開放初期的

那種沒什麽學歷的成功人士了

應該說階級固化已經開始初現端倪

本來高考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打破階級的工具

但是因為教育一定程度的開始和家長的財力聯系了起來

所以這個打破階級的工具也正在被慢慢的固化

我曾經看過一個小文章

不確定是不是真的

但是流傳的很廣

大概是說劉強東給母校人民大學捐了1000萬

希望可以幫助人民大學裏的貧困學生

結果一段時間之後人大找劉強東說這錢不太好發

要不要換一個方法

因為人大沒什麽貧困學生

這個事真假咱們不論

但是寒門能出貴子這種事情確實越來越少了

補課這件事情絕對會拉開了寒門和中產階級的距離

至於說富豪還有特權階層

沒有討論的意義

這個差距不是說我們能通過讀書來彌補的

是不是說比較有財力的中產就喜歡教育產業化呢

當然不可能啦,中產也累

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很多小中產為了供房子,供車子,供孩子

供的都快肛裂了

中產雖然在任何國家都是最溫順的群體

但是他們可以做一件事情讓政府很難受

那就是不生孩子或者少生孩子

中產的孩子少了

必然意味著將來的稅源就少了

同時沒有孩子的壓力在

中產可能也就沒那麽拼了

所以你看教育產業化

對於窮人來說會固化他們的階級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共產黨當年是怎麽起家的他們不會不知道這裏面的風險

對於中產階級來說

教育產業化比計劃生育效果都好

所以類似新東方這樣的公司會被幹是一定的

但是,我要說但是

我並不看好中國的這波雙減

雖然我認為教育需要改革

可是這波雙減實在是太過簡陋和粗糙

我們先要考慮一個問題

為什麽中國的家長這麽雞娃

非要帶孩子去補課

是國家逼的嗎

是教育局逼的嗎

是補課機構逼的嗎

都不是,是家長自己逼的

因為我要我的孩子跑在別人的前面

這是大多數家長的一個需求

現在這個需求變了嗎

我猜變化不大,不服來辯

這次政府的雙減政策並不是在需求端動的手

而是切斷了供給

想要通過切斷供給來改變需求

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就違反市場規律了

當需求不變,供給被限製時

會發生兩個基本變化

一個是供給會變著法子的來找你

比如說中國不允許小姐姐提供有償的體液交換

那我可以搞洗浴,搞按摩

現在又開始流行小姐姐搞直播了

據說直播能火和世界男性之都東莞被爆破有關

你懂的

所以只要需求在,你就很難鎖住供給

可是因為供給需要變換模樣出現

成本就要增加了

所以第二個變化就是價格提升

網上有個段子把新東方的老板俞敏洪都快氣哭了

說是新東方打算組織遊輪去公海補課

學生補課,家長賭博

實在是太毒了

這個當然不可能了

但是一對一的上門家教服務肯定會迅速發展壯大

以前老師是一對多

現在是一對一

那麽單價的上升是一定的

在新加坡一對一的補課還挺正常

一般家庭有時候也會選擇在會考之前給孩子突擊補習下

因為老師如果水平比較高的話

一對一補習對孩子的提升確實比較大

富人那就是全程一對一了

不過這種價格就更貴了

我上大學的時候就做過一段時間的上門家教

我不是通過中介找的

是我的一個朋友推薦的

他當時是因為到了大三要出國交換

本著肥水不留外人田的原則

讓我去頂了半年

價格是這樣的

一個星期兩次,一次3個小時,每個小時40新幣

因為不是通過中介的

咱也沒有什麽證書之類的

所以這個價格比市場價還要低不少

雖然低過市場價

但是對我來說也很不少了

我每周幹6個小時

每個月就能賺不到1000新幣

新幣和人民幣差不多是1比5

我還只是幫孩子補數學和物理

所以一周只補兩次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家長雞娃一點

來個全方位補課

那可能2000打底

一個月1萬人民幣就花在補習上了

這就是上門補課的價格

你還別嫌貴

大把家長到了接近會考的時候想給孩子花錢補課

那個時候就已經晚了

正兒八經的的好家教早就被提前預定了

政府要想禁正規的補課機構那當然沒問題

但是類似的這種一對一補課

或者其他的一些隱秘方式進行私下補課是沒辦法完全禁止的

這會造成一個什麽樣的局面呢

那就是富人和中產階級中比較富裕的階層依然會給孩子繼續補課

只是成本會有所提高

而普通中產因為無力支付

要麽就是父母花更多的時間自己給孩子補課

要麽就真的躺平了隨便學校教了

其實這就是強行把普通中產和較貧困階級給拉到了一個起跑線

我3000一個月的工資

你6000一個月的工資

咱兩的孩子未來差距就看孩子自己了

咱們誰也幫不上忙

這確實是可以平息一些比較窮的民眾的怒火

但是是不是能夠讓中產階級

既不躺平,又願意多生孩子

並且還十分支持政府呢

我打個問號

說到這兒肯定有觀眾要罵我了

說你又覺得教育要改革

現在改革了又覺得不行

你行你上啊

我是真的不行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玩意兒要怎麽改

因為無論怎麽改都有問題

從需求端去改無非是兩種方法

一個就是家長你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啊

這種情況我們在國外看到的會非常明顯

比如在新加坡

為了避免種族歧視的爭議

我只能這麽說

有些人確實他就隨便生,隨便養

孩子小學就上鄰裏的公立

後面反正就一路上

能上什麽上什麽

上完初中就去上個ITE(類似中專)然後就可以開始工作了

錢夠用就行

前段時間江浙地區推動本三和職高合並其實就有那麽點意思

政府有點希望現在的學生不要都一門心思的想去上大學

你要認清自己

實在不是讀書的那塊料

就早點去廠子裏當個工人

想法是好的,但是不太可能實現

而且如果這些年輕人真的無所謂了

那更可怕,那就真的是躺平了

華人的這種希望一直能往上爬的想法

是存在於文化裏的一種優勢

如果放棄這種優勢

那麽是得不償失的

人口優勢反而會變成負擔

還不如一個都不生

還好,共產黨頭還不算太鐵

現在已經暫停了江浙本三和職高的合並

這事兒就是瞎折騰

市場其實本來就會對這些學生們進行淘汰

文憑到底怎麽叫老板們其實是無所謂的

到最後還是要看你文憑後面的實力的

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其實就是通過

增加市場上的總體崗位數量來減少需求端的壓力

這個其實中國也在做

我們聽到的一些大詞

比如說製造2025,一帶一路

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等

其實都是想要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可是在這方面

中國這幾年其實是有很多失誤的

我說兩點比較大的失誤

第一以前我就已經說了

過早暴露了自己的戰略意圖

很多人反對

說中國現在已經像一個大象一樣了

躲是躲不了的

這其實是一種馬後炮的說法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會讓持有這種說法的人無法反駁

如果躲是躲不了的

那麽為什麽中國要提出一個註定無法完成的製造2025計劃呢

講爽的嗎

當然不可能了

現實的情況應該是

只要按照正常的發展軌跡

中國就可以完成製造2025計劃

可是在做風險評估時

相關的智庫沒有重視美國因素

認為美國不會翻桌

認為川普是玩假的

所以反對我說中國過早暴露戰略意圖的朋友

如果你是對的

那麽這些替國務院規劃製造2025的智庫

水平就真的還有待提高

當然今天兩邊添油戰已經打到這個程度了

我再多說也是徒增煩惱

也就不給大家添堵了

我們主要來說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失誤

就是增加服務業占比

我們以前提到過中等收入陷阱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

智庫們給出的解決辦法都是增加服務業占比

其實這是倒果為因

因為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服務業占比高

所以我們也要加強自己的服務業

這些所謂的智庫忽略了發達國家都曾經

依靠製造業先成為了世界霸主

然後才開始增加服務業的比例

決策者們也過於自信

認為中國已經有能力開始提前進行去低端工業化

並且正好借著去低端工業化

可以取代美國在一些環保議題上的地位

所以我們看到了許多低端的工廠倒閉

或者搬遷去東南亞,印度

美國相繼退出各種環保協定

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卻在裏面充當領頭羊的角色

這不是不是有點問題呢

中國實際工業增加值份額在 2013年達到峰值

然後逐步回落

工業份額達到峰值時人均 GDP 僅為 11328 美元

而美國、日本實際工業增加值份額開始回落時

人均 GDP 分別為 26603 美元、30620 美元

說實話我感覺中國的有些經濟學家

真的是有點被忽悠瘸了

中國這時候真的適合搞去工業化,搞環保嗎

當然,我們可以說中國是要進行產業升級

低端製造業對環境損害大,利潤也低

這又回到了我前面的問題

沒有考慮美國同不同意

所有的計劃都是基於全球化勢頭一片大好

各種產業轉移可以隨意進行

但是現在逆全球化來了

原本所有的計劃幾乎都泡湯

可是許多已經跑路或者破產的企業卻很難再回來了

那可能有人會說可是我們的服務業很強

我們的電子支付,大數據,雲計算都是在世界前列

這個咱們不能反智

這些行業確實很好

也非常有含金量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點

就是一個行業的勞動生產率越高

能夠吸納就業的能力就越弱

換句話說

這些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互聯網公司不能增加多少就業

相反的,那些讓人們唾棄的低端製造業

卻吸收了大量的人口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如果能做高端製造業當然是最好

如果做不了,那絕對不能放棄低端製造業

中國不能學歐美的發達國家

如果一定要學

也是應該學韓國

韓國到目前為止

工業在整體經濟中的份額依然在增加

所以我覺得中國這幾年在增加總體就業崗位這個問題上

做的不好

這裏面有自己內部的判斷失誤,操作失誤

也有來自於外部的幹擾

我們其實可以把不少事情連成一條線

中國早期為了發展工業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低端製造業上

為了發展製造業

犧牲了許多中國人的利益,破壞了環境

在高壓力下

年輕人的生育欲望和奮鬥欲望都有了降低

所以中國想要進行產業升級

放棄部分低端製造業

發展中高端製造業以及服務業

這部分的產業與發達國家又高度重疊

所以發達國家不允許中國完成這樣的升級

可是在升級過程中

中國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去低端工業化

這其中的一些市場份額在丟失後幾乎難以逆轉

產業升級在短期內也難以完成

就業市場本身的變化已經無法改變生育率低下的問題

所以只能通過政府的強刺激來進行改變

雙減來的這麽的猛烈和不留余地

也就解釋的通了

兩個多月之前中國就宣布了開放三胎

可是配套措施也是到最近才陸續出現

看的出來三胎宣布的也是很著急

目前的配套措施其實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

多數已經宣布的措施和其他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國家相比

都大有不如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因為多數國家都是進入發達國家後才面臨老齡化的問題

而中國卻在進入發達國家的過程中就遇到了這一些列的問題

有不少朋友來信質疑我

問我為什麽不批評中國現在比較明顯的民粹問題

越來越嚴的言論管控

為什麽不支持回形針這樣的媒體

我是這樣想的

中國目前處於非常大的壓力之下

我說的這些問題中國政府不會不知道

他們正在嘗試去消化之前的失誤

在製造2025泡湯之後

中國剛剛又提出了十四五規劃

所謂的十四五規劃就是2021年到2025的短期規劃

以及到2035的一個中長期規劃

在十四五規劃中

中國首次提出了要保持製造業占比基本穩定

這說明政府高層已經清醒了

可是一切改變都需要時間

中國缺的也正是時間

內部的高度穩定成為了一個必須品

這也是為什麽這幾年大家會覺得國內的

網絡空間上那種極端支持共產黨的聲音會比較多的原因

如果中國垮了

那麽中國就會像當年的蘇聯解體一樣,一蹶不振

俄羅斯到今天GDP甚至還不如中國的一個廣東省

對於在國內的中國人來說

團結在共產黨之下

讓這個國家不垮

甚至還要咬下美國一塊肉

暫時共產黨還真的就是最優解

這就像一個人考試前一晚居然還去網吧打遊戲了

你雖然很生氣

可是他現在已經上考場了

你不能在這個時候站在窗戶外面幹擾他

所以我雖然覺得民粹和言論管製不好

但是我反對是為了什麽呢

我不支持回形針們的邏輯也很簡單

環保這個東西就是自廢武功

很多高級知識分子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

卻不知道自己宣揚的理念會讓很多人填不飽肚子

所以我其實是一個保守主義者

如果我是個美國人

我的理念可能會跟川普更接近

那肯定有觀眾會挑戰我為什麽我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

我也可以很直接的回答

因為我不是日本人

所以我不必替他們著想

我只需要替我自己著想就可以了

這就是雙重標準

但是咱們雙標的明明白白

新加坡臺灣香港都是自己人

可以比照對大陸的標準

我的這種標準基本上可以一一以貫之

以前講香港的住房問題時

我一樣質疑那些不準填海的環保團體

今天說的比較雜

本來只是要討論下教育問題

一路討論到了製造業

我發覺預言型的牛B如果能夠實現那會有非常強的成就感

所以我還是來說幾個預言

首先教育問題的改革我並不看好

目前看來中央把一定的教育改革權下放到了地方

我預計地方會出現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動作

但是只要高考一天不改

總的就業崗位一天不多

雙減應該也就是減了個寂寞

最多給老師增加點壓力

生育問題應該也無法解決

三四線城市可能有部分人會生二胎或者三胎

但是生育配套對一二線城市的人應該沒有任何吸引力

這不是中國的問題

全世界都是這個德性

唯一有轉機的應該還是中國的製造業

中國政府的決心無需置疑

十四五裏已經明確了

要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

所謂的均衡當然不是說要發展金融和房地產了

99.99%概率是要壓製金融和房地產

發展實體經濟

而實體經濟說的就是製造業

更關鍵的是外部因素

說一個可能比較政治不正確的話

全球疫情拖得越久

對中國製造業得恢復和發展就越有利

中國復工復產得要比世界上的多數國家都快

疫情控製的也更好

今年的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

填補其他國家製造業癱瘓後的空白

如今變種病毒又開始肆虐了

這可能是中國的機會

最後說說我對中國政府的意見

雖然我整體支持中國

但是中國最近幾年的政策真的都非常著急

軍隊改革,產業升級,產業結構調整

教育改革,生育改革,稅製改革

甚至國家徹底統一等等

這些變革在多數國家一朝能做完一個就已經算是大成就了

即使習近平延長任期

想把這些事情全部做完

那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我覺得共產黨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話也不要說的太滿

現在以中國的體量來說容錯率是很高的

只要不出現原則性的錯誤

在原本的構架上持續進行微調

那麽大概率就像李光耀以前預言的一樣

中國的總體量必然能夠超越美國

但是中國的領導人們一定要耐得住性子

就像習近平說的那樣,功成不必在我


一个视频说清楚一国两制的前世今生,五十年不变到底变没变,未来一国两制还会继续吗中国如何从体育弱国变成奥运会金牌大户,为什么美国的金牌第一有点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