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浪吹】人口普查结果出炉,中国数据造假?又双叒叕崩溃了?你愿意为了国家多生几个吗?

字数:5863

May 16, 2021

千呼萬喚,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終於出爐了

2020年中國人口略有增長

早在上個月

英國的金融時報就報道中國的實際人口已經開始減少了

金融時報說據知情人士向他們透露

其實在去年的年底

數據收集就已經結束了

只是說這個結果不太好看

所以中國政府就壓著數據不公布

言下之意就是中國在改數據

我是覺得金融時報有點編的意思

因為在數據公布之前

能夠真正接觸到全國匯總數據的人

應該都不是小人物

為了讓你金融時報能發個頭條

冒著被開除的風險

我覺得實在是不值得

而且就金融時報這個小體格

采訪個縣長都有困難

就別說國家統計局的幹部了

我更傾向於不少外媒的報道只是推測

這個推測可能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的

第一是中國很早就已經公布了人口普查的幾個時間節點

10月11號開始入戶普查

12月10號結束,4月初公布結果

所以用不著知情人士透露

我們就已經可以知道

人口普查在去年年底就已經完成

這個速度並不誇張

因為大陸動用了700多萬普查員

做個非常粗糙的假設

一人一天查一個,扣掉雙休

一個月也就搞定了

問題主要出在公布結果的時間上

原定是4月初公布,但是拖到了5月份

這就給了許多人想象的空間

更加能夠增加大家想象的是有不少重要城市在四月

就直接發布了他們的人口普查信息

比如說首都北京

2020年的新生兒人數比2019年下降了24.32%

新生兒的數量已經快要和死亡人數接近

交叉馬上就要到來

再比如說江蘇的一些城市

有些是計劃生育的實驗城市

我們的計劃生育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開始的早

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人口負增長了

這個也不是什麽秘密

當年還在討論要不要開放二胎時

這些計劃生育標兵城市就是作為論據的存在

我想大家不難看出

中國從來沒有限制這部分信息的流通

外媒只是通過中國給出的信息

推倒出了一個合理的結果

又通過這個結果

得出了中國不願意公布信息的結論

這一點我覺得金融時報還是需要改進

你又不是做自媒體的

這麽大的媒體還是要走出新聞全靠猜的困境

多雇幾個人吧

但是國家統計局確實做的有瑕疵

原定4月上旬就要公布結果的

一直拖到5月11號

我看了一些YouTuber做的有關人口普查的視頻

多數做這個題材的YouTuber都是不太喜歡共產黨的

很多都質疑了數據的真實性

至於特別支持中國的

聊這個事兒的人不多

說到底這也不是什麽特別振奮人心的消息

我的看法可能和多數YouTuber不太一樣

當我看到統計局說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公布數據時

我的第一想法並不是他們要做假數據了

而是中國又進步了一點點

我以前特別討厭中國的一個點就是上面下了命令

下面的人來一句保證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還不夠

還要超額提前完成任務

做任務其實就是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的三大要素,時間,質量,錢

錢也可以理解為資源或者投入

當投入一定時,我們又鎖死了時間

很多時候質量就被迫降低了

但是通常來說不會有客戶說質量不重要

所以弄虛作假就出現了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60年代的大煉鋼

目標非常不現實

時間短,資源技術也不夠

最後量給硬頂上去了

卻沒有質,白白浪費資源

通常在中國的官場上

我們很少聽一個官員說

領導我做不完

這話一說你就是不要升官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但是作為一個工程師我想說

有時候辦法就一個,就是猛攻

沒有迂回的路可以走

所以第七次人口普查

能夠大大方方的說出要延期

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尤其是在這次人口普查

全世界都非常關心的前提下

中國能夠放下一些不必要的面子

這是值得表揚的

如果中國要做假數據對外交代下

是沒有必要搞延期這麽個動作的

用excel就可以做了

平均值定一下,再給個方差,就可以了

肯定有反對的人說,造假沒有這麽簡單

要讓所有的數據都對上

那就有意思了

假如中國統計局的人多花了這麽多的時間

造了串假數據出來

憑普通人,有能力找出數據裏的問題嗎

尤其是在中國沒有公布特別多的細節的前提下

我看到的多數對中國數據的質疑是情緒化的質疑

並沒有根據

能用數據說話的是少數

在這部分用數據說話的YouTuber裏

多數其實引用的是易富賢教授的一些推測

易富賢教授現在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婦產科系研究人員

也是人口學專家

他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提出要反思計劃生育的學者

易教授的主戰場是在推特

我查了下,他也有微博

還有3萬多的粉絲

推特上有比較多的對中國政府的批評

微博上直接批評的比較少

主要是對一些數據的質疑

我沒有微博

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微博上的言論管的嚴不嚴

但是既然易教授能夠在微博上發聲

說明計劃生育這個事兒政府沒有不允許討論

易教授的質疑我看了下,並不算實錘

而且通過他的一些經驗

還有鄰國的數據來推導出中國的數據有問題

比如說他說韓國2001到2020年的平均生育率只有1.1

但是中國2020年有1.24,這不正常

我倒不敢說易教授說的是錯的

但是我在想有沒有一個可能

就是中國開放二胎後

即使年輕人未必願意生孩子

但是有些已經出了最佳生育年齡的人

這幾年也生了孩子

相當於二胎政策在這幾年裏

把中國的生育需求存貨給用完了

還有一種質疑主要說的是2020年的人口數據和2019年相比

增長比較多

按2019年的數據

2020年的出生人口必須達到2000多萬才行

這個說法其實就不對了

如果中國每年統計局統計出來的數據都是準確的

那麽為什麽還要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呢

人口普查的原因就是因為地方上的統計局無法給到中央準確的數據

這讓中央在政策制定上會非常的被動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小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的同學有兄弟姐妹

計劃生育在江蘇執行的還是比較嚴格的

等到出國之後我才發現

不少北方還有福建的同學家裏都有兄弟姐妹

按照計劃生育的要求來說

這肯定是不被允許的

顯然他們是繞過了一些監管

這裏面的數據在每年的地方統計裏到底有沒有顯示

我是要打個大問號的

再比如說這個男女比例問題

男人比女人多了5%(出生人口性別比111.3:100)

我相信在城市裏男女出生比例應該是差不多的

但是農村裏就很難說了

這個問題其實後續是會滋生出許多社會問題的

2008年時,出生的男孩兒比女孩兒多了20%

這非常恐怖的

說明到了2030年左右時

彩禮,公主病等等可能達到巔峰

2010年人口普查之後

國家計生委就決定要對出生人口性別比進行治理

男女比例怎麽會差別這麽大

從數學上來看,生男生女是獨立事件

不管你生多少個孩子

男女比例就是應該在1比1左右

數字差這麽多,原因可能就非常殘忍了

在中國還沒有徹底轉變人們重男輕女這個觀念的前提下

中央又把男女比例設為了對地方計生委的考核標準時

部分無法完成任務的官員在數據上弄虛作假也就不足為奇了

地方官員的瞞報是中央必須要做人口普查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平時做的調查

樣本數是不夠的

比如說我在中國政府網查到的2017年

計生委有關生育狀況的抽樣調查

全國的樣本規模是25萬左右

相對於新加坡來說,25萬可能不少了

但是對於中國這麽大的體量

25萬的樣本數量就顯得有些小了

而第七次人口普查有10%的抽樣

那就是1.4億了

10%的抽樣其實還是不能得到一個100%準確的數據

但是離真實數據就非常接近了

所以人口普查的數據和平時的數據有些出入是應該的

如果這次數據完美的契合平時的數據

要麽是說明中國的地方官員平均素質已經非常高了

要麽就是根本沒查,直接做了個數據

這個我想平時經常做數據分析的朋友肯定知道我在說什麽

而且有一點我100%可以肯定

高層們看到的數據一定比我們看到的詳盡的多

這次公布給大眾的數據相比於往年

多了大量的分結構和地區分布方面的數據

可以想象,中央的領導們應該能夠看到更加細致的分析

比如農村和城市間的人口流動

很可能數據分析會具體到哪個省的農村到哪個城市

流動人群的年齡,學歷

甚至這些人的孩子在哪裏上學

父母在哪裏養老

分析的越細,數據造假就越困難

推遲數據的公布我覺得有兩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是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

上頭的老板們又有了新的需求

項目管理裏我們叫項目目標的變更

這非常的稀松平常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在分析的過程中

發現了原始數據的問題

統計局自己說每一筆數據都經過了反復核實

確保數據真實準確

這話沒說完,如果統計局覺得數據有問題怎麽辦

當然就是打回去重做

這部分工作可能也花了不少時間

如果說把deadline鎖死了

可能統計局就硬著頭皮拿有問題的數據分析個結果拉倒了

在工作中這事兒太常見了

就算以後出了問題

那也是下面人給我的數據有問題,跟我沒關系

所以我覺得國家統計局能扛著這麽大的壓力

推遲結果的公布

是一個比較負責任的態度

國家統計局還承諾

後期將編輯出版更加詳細的人口普查匯總資料

滿足社會各界對普查數據的需求

我想這樣的態度擺在這裏

除非大家有非常實錘的證據證實國家統計局人為造假

否則我們還是應該做無罪推定

不能因為看共產黨不順眼就什麽都是假的

而且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就是在明明白白的報憂

2020年的出生人口是60年來最低

人均GDP剛過1萬美金

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超過18%

農民工數量更是直接下降3000萬

雖然現在中國的勞動力人口還有9億

但是很顯然,未來的勞動人口會快速下降

趨勢這東西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變

今年出生的人,20多年後才會進入勞動力市場

即使明年出生人口暴增

在未來的20年裏

中國都將面臨勞動力人口下降的問題

所以我在之前的視頻裏探討過

Z世代是不是真的比X和Y世代更愛國

現在的年輕人覺得自己非常愛國

是因為出生在好時代

但是好時代的出現靠的不是沒進社會的年輕人

而是父母輩,甚至爺爺奶奶輩的低工資,高產出

狄更斯在雙城記裏說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有6個錢包供養的年輕人確實算是生在好時代了

但是這也變相的說明

現在的年輕人將來上面要供養6個

下面可能還要再供養一兩個

別說什麽我父母有退休工資

退休工資也是靠正在工作的人掙出來的

中國現在確實已經開始面臨人口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是不是真的非常可怕

國家是不是應該完全放開計劃生育

甚至鼓勵人民多生孩子

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基本國策這個名字的潛臺詞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多數人民甚至專家是很難有一個全局觀去看這類問題的

人民可以隨意想想

但是像易教授這樣的專家

在推特上喊得已經幾乎聲嘶力竭

我覺得是不理智的

並不是說我就更厲害

而是說有時候有的專家過於註重自己的專業

而欠缺了對其他問題的考慮

易教授倒不是那種專業反中的學者

但是看的出來他對中國沒有采納他的意見而感到生氣

現在好像大家都在討論全面廢除計劃生育這件事情

我說下我的意見

我持非常保守的觀望態度

為什麽我有這樣的想法呢

新加坡是一個華族為主國家

沒有計劃生育,生活壓力不低

但是絕對比北上廣低不少

現在整體生育率1.14

比中國的1.24還要低

你以為這就完了

華人的生育率只有0.98

註意!印度人的生育率也只有0.99

全靠馬來人的1.8才拉上來的

但凡是發達國家

都面臨著主體民族人口不夠的問題

因為能把一個國家帶到發達國家的民族

人口質量都是相對偏高的

一旦重質,我們就不重量了

所以發達國家都面臨一個不敢大聲說的問題

政府想讓一些人多生一些

想讓另一部分人少生一些

但是結果恰恰相反

我說的你肯定懂

我不能再多說了

不然搞不好要被黃標

一個國家要想讓人民狂生孩子

就必須讓人民覺得有利可圖

再不濟起碼也別虧太慘

中國的情況我現在不完全了解

我還是拿新加坡做例子

在新加坡,當你的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

政府會給父母8000新幣的現金

人民幣差不多4萬

第二個也是一樣

第三個開始會給到1萬新幣

政府還會給孩子創建一個發展基金(CDA)

孩子出生就會在賬戶裏放3000新幣

然後父母如果願意往裏存錢

政府還會一比一的往裏打相同的數量的錢

第一個孩子政府最多會跟3000新幣

孩子生的多的話政府也會給的更多

第五個孩子的話政府最多能給到1萬8千新幣

人民幣就是9萬

大概算起來就是平均生一個孩子

政府就願意出10萬人民幣

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人還是不願意生

政府就想說那應該是年輕人要拼事業

那這樣,我們多引進菲傭,多建學校

傭人的稅和孩子的學費都有減免

拿我們家做例子

傭人周末不休息

我們給加班費

全算完一個月差不多是700多新幣

孩子上幼兒園也就400多

就這樣我告訴你我還是覺得生孩子太累

不想要第二個了

我們父母輩可能沒法理解

他們會覺得我們當年多辛苦,也要上班

還不是把你們拉扯大了

我也不確定我們的父母還有爺爺奶奶那會兒是怎麽上班的

但是反正我上班的話,我覺得心累

上完班,回來再做會兒視頻

我連話都不想說,孩子也不想做

我覺得我們的勞動強度和我們的父母可能累的不在一個點上

父母是肉體上累,我們是精神上累

我們這一代和老一輩人還有一個很大不一樣的地方

在於科技過於發達

導致我們的所有的碎片化時間都可以用起來

打把遊戲,看會兒小說不香嘛

這麽說可能有點不尊重我們的父母

但是咱們父母那會你說他們下班了

連電視機都不一定有

你說他們能幹點啥

弄個孩子唄

還有就是我這一輩確實受到了西方的影響

比較自我,說難聽點就是自私

什麽傳宗接代,為了國家創造接班人

留給別人去做就好了

所以我就說為什麽有些學者想法就不夠全面呢

像我肯定也沒有辦法把大部分的因素考慮進去

但是就單單我說的這幾點

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放開計劃生育就能搞定的

中國政府的硬件設備準備好了大規模的迎接新生兒了嗎

現在的孩子可就不可能像我小時候5,60個人一個班了

父母的錢不夠

政府準備好了資金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了嗎

所有的能做的都做了

政府能保證各個民族

各個階級都有同樣的意願去生孩子嗎

新加坡還可以通過外來移民來保證人口比例的穩定

中國行嗎

所以不要張口閉口如果政府早點取消計劃生育,blablabla

你大概率沒有中央的這些官員們懂

而且照這麽說

那馬寅初懟毛澤東的新人口論是錯誤的

計劃生育也是錯誤的

合著印度領導才是最英明的

我們要知道,同樣一個政策

在不同的時期,作用和結果可能都是不同的

現代社會人口變得很重要

一是國家需要足夠多的勞動人口進行生產

另外則是需要足夠多消費人口推動消費

2012年富士康跳樓事件之後

中國就開始推動工人工資的提高

說穿了就是要產業升級

我也不是內部人員

但是我猜測這樣一個升級

和中國的人口危機有關

那時候共產黨應該就已經意識到了未來人口的萎縮

再繼續做低端制造業會把自己困死

必須要提高就業質量

才能養的起未來的老人

這裏我覺得中國的策略還是很超前的

科技的發展,工業4.0的到來

無限的降低了勞動人口所能帶來的優勢

但是擴大了科技對人力資源的放大

21世紀,科技比勞動人口要更加的重要

以前我提過好幾次說習近平不懂韜光養晦

提出制造2025提早激怒了美國

在我把中國的人口問題研究了一遍之後我有一個猜測

就是如果中國不在高科技上和美國競爭

中國內部可能就會因為營養不良發生問題

用不著川普來錘中國

中國自己就把自己給餓死了

所以習近平確實不容易

接手了個爛攤子

他接手的時候中國看起來很強大

但是實際情況是烈火烹油

一個不小心就萬劫不復

當然不管他做的有多好

我還是不支持修憲

勞動人口我覺得其實不是真正的問題

主要問題還是在消費人口上

消費人口不是說國家鼓勵生育

孩子多了就行了的

如果一些非常貧窮的家庭大量的生孩子

但是中產階級卻不願意生的話

最後的結果就是真正的消費人口沒有增加

反而會滋生出很多的社會問題

你看為什麽美國要搞一個看起來很腦殘的教育平權法案

他不單單是要限制華人的升學率

還有一個原因是要增加黑人以及拉丁裔的升學率

因為這些人他上不了學之後

別說讓他去消費了

犯罪率可能還要增加

去坐牢之前家裏又生了幾個

所以從國家的層面來講

有時候絕對的公平公正不一定能收益最大化

中國現在要做的不是全面廢除計劃生育

而是怎麽讓中產階級家庭願意生兩個

甚至是起碼先生一個

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都要怎麽解決

李光耀這麽牛B,後來都放棄了

只能從中國,馬來西亞搖人了

中國這麽大的國家

在全世界學漢語的人又比較少的情況下

要解決這個問題真的是非常的困難

以我的水平,是真的給不出一個靠譜的建議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瞎咋呼

也建議各位別瞎咋呼

等中國有了新動作

咱再來看圖說話吹一吹


怎么川普和拜登都带不动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你觉得今年老巴有机会翻身不,今年的股东大会你看了吗22 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券商在新加坡和美国扩展这么快,你扮演了消费者还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