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1
【小岛浪吹】与病毒共存与病毒清零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大部分国家不愿意学中国
Sep 19, 2021
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
最近不少國家的新冠確診病例都在增加
但是新冠的話題好像越來越沒有熱度了
我們假設媒體沒有在流量上做任何的手腳
那麽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就是
大眾對於這個話題已經不太感興趣了
不感興趣有兩個可能
一個是平時看到了太多有關新冠的話題
已經沒有了再繼續點開的欲望
另外一個可能則是已經有
越來越多的政府開始宣傳與病毒共存
新冠不過就是個流感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這樣充滿諷刺
去年還在嘲笑川普
兜兜轉轉回來發現我川大爺說的沒錯啊
當然這個是個開玩笑
此共存非彼共存
現在的情況和去年疫苗沒出來之前比
差別還是很大
雖然說疫苗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麽強大
但是還是有幫助的
為什麽說疫苗不強大呢
新加坡現在已經有80%多的人打完第二劑疫苗了
應該說這是一個正常國家能夠達到的極限了
因為孩子暫時不建議打
年紀太大或者有一些慢性病的人打的也少
所以頂了天就是這個數了
但是新加坡衛生部長已經給民眾打了預防針了
說後面單日新增可能會達到3000
新加坡人口是570萬,印度是14億
按比例算,也就是說印度一天確診73.6萬
新加坡的官僚對數字還是比較嚴謹的
人家能算出3000這個數
肯定不只是為了口嗨
我相信他們手上是有數據的
其實7月的時候新加坡已經透露過一個信息了
就是新增病例中75%都接種過疫苗
那個時候打了疫苗的人應該也就70%多
你會發現這兩數是一樣的
這說明什麽我想大家都是聰明人
就不用我多說了
大家去觀察一下就會發現
現在大部分國家基本都不談疫苗保護率了
我們知道的疫苗保護率數據基本都是3期臨床的數據
這個數據到底怎麽來的我就不隨便質疑了
或者說我就不苛責了
畢竟一款正常的疫苗研發時間通常都要十年以上
埃博拉疫苗當時是加速再加速,也花了五年
而且新冠又出現了變異的德爾塔變種
傳播能力是原來的一倍以上
所以咱們再去BB保護率這個事兒就有點吹毛求疵了
但是疫苗他肯定是有用的
雖然染病率沒有被降下來
但是重癥率和死亡率確實下來了
這部分新加坡就提供了比較詳細的數據了
這個數據是上個月8月12號時的數據
對比下我們會發現
完全不打疫苗的群體染病後
有6.9%需要氧氣輔助
1.7%住過ICU,死亡0.7%
而打完兩劑的群體上述對應的比例是0.7%,0.2%,以及0
完全沒有死亡
所以直接的結論就是打疫苗不一定會減少你染病的幾率
但是可以極大的減少你死亡的概率
另外因為對氧氣和ICU需求的減少
醫療機構的壓力也會大大的減輕
當然這裏我們還是要提出一個小小的問題
吹牛的第二個層次就是對理所當然的結論進行一定的質疑
我們知道,很多有慢性病的人是不打疫苗的
不少老人也不打疫苗
很多老人是既年紀大,又有慢性病
那麽這種時候他們住進了ICU
到底是因為沒打疫苗
還是因為他們的身體素質讓他們得遭這一波罪呢
換句話說就是這批老人他即使打了疫苗
感染新冠後重癥的概率是不是還是會比較高呢
這是我對與病毒共存比較大的一個疑慮
不能說對總體人口影響比較小
或者說對我們年輕的勞力們影響比較小
就犧牲我們爺爺奶奶這一輩
當然這事兒我沒有證據
各國的數據給的都挺亂
我很難得出準確的結論
我們就先當新加坡給出的數據是所有年齡層平均分布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
確實就有了和病毒共存的基礎
就是得病就得病吧
可是我大概率不會死
但是這麽說可能有點跳躍
就是為什麽因為我不會死
所以我就同意和病毒共存呢
發一個禮拜燒,我不難受嗎
這裏主要還是要談錢
美國和歐洲這些國家無法清零是因為他們的人民缺乏紀律性
對自身自由的要求比較高
新加坡不存在這個問題
中國能做到的,新加坡一樣也能做到
甚至還要更容易,因為小嘛
可是新加坡的經濟受不了
去年二季度的時候病例激增
新加坡實施了斷路器,英文叫circuit breaker
別管他叫什麽
主要方法其實就是學的中國
除了一些必要的工廠和部門還保持運營外
大部分人就是呆在家裏
哪兒都不準去
出門買飯都有人數限製
效果就很明顯,沒多久就基本清零了
問題是當季度的GDP直接萎縮13.3%
受到沖擊最大的行業是航空、旅遊
餐飲以及一些其他的服務業
7月的時候聖淘沙名勝世界直接宣布裁員2000人
名勝世界手底下有酒店,賭場,環球影城,水族館等等
在斷路器期間,收入基本就是0,確實是慘
關鍵是以當時的情況來講
即使他們有錢能撐
他們也不知道後續政府還會再斷他們幾次路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先把人給裁了
資本家首先要保證的是自己的利潤
所謂的什麽社會責任那都是豐年的時候講爽的而已
新加坡以前光是旅遊業
每年就能貢獻200多億美金
占整個GDP的將近5%
而且能夠提供15萬左右的就業崗位
另外和旅遊業聯系的比較緊的航空業
每年也有300多億美金的產值
新加坡的樟宜機場
新加坡航空都是世界第一
但是疫情一來
那真的是虧得姥姥都不認識了
航空業屬於高收入行業
所以雖然產值高
但是創造的就業崗位沒有旅遊業多
不多歸不多,也有差不多8萬的就業
你想想啊,新加坡一共500多萬人
老人小孩你就算200萬吧
也就300多萬人工作
別的受影響的產業不說
光旅遊和航空就有20多萬人受影響
這個比例就非常大了
雖然說今年新加坡在接種率上升了一些之後
有放寬了一些限製
但是五月時因為敬業的越南小姐姐
疫情又爆發了一次
結果導致政府又增加了額外的管製
所以新加坡基本上就是長期處於,封鎖,解封
再封鎖這樣的循環之下
這使得企業對經商的環境感到擔憂
除了我前面提到的旅遊業,航空業
新加坡今年第二季度的製造業
建築業相比於第一季度
也分別萎縮了1.8%和11%
因為即使這些行業還是可以上班
但是也是受到了各種限製
不能滿負荷生產
如果說全世界的經濟都在萎縮
那麽其實還是可以繼續耗下去的
但是歐美等國在疫苗打的差不多之後馬上就開放加躺平了
加上各種財政刺激和近零利率的政策
經濟都快速恢復,甚至增長
比如說美國,第一季度GDP上漲6.4%
第二季度上漲6.6%
美國的經濟體量是非常大的
他的這個6%點多的增長還是非常猛的
就像我上一期講的
只要有美國經濟復蘇的大背景在
各國印的錢
最後都會被虹吸進入美國的金融市場
雖然是個大泡沫
但是就算是泡沫他也是進了老美的口袋
普通國家在這種時候如果不跟著美國一起擺爛
那就慘了
第一是人家有泡沫吃
你連沫子都混不上
第二是你疫情控製的再好也沒用
別人都躺了,只要隨便進幾個境外輸入
前面花再多的錢都是白忙活
所以你看在這種情況下
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如果不與病毒共存
可能就玩不下去了
我們稍微總結一下
首先開放之後死亡率,重癥率在可控範圍內
其次開放之後經濟壓力,就業壓力都會極大的減小
最後,你不開放別人也開放了
其實呢這就是個囚徒困境
最優解應該是全世界一起犧牲10%的GDP
封上個一個月
疫情清零後該幹嘛幹嘛
這應該是損失最小的辦法
但是只要有一個國家沒執行到位
那就玩不下去
搞清零的國家就是既犧牲GDP,又浪費精力
所以最後大概率就是大家一起擺爛
但是現在呢,還是有一些國家在堅持清零
這裏面最有代表性的肯定就是中國了
類似韓國,新西蘭這些國家雖然也沒有放棄清零
但是民意其實都傾向於在疫苗覆蓋率
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開始有限度的開放
所以和中國還不完全一樣
咱們前面講了為什麽新加坡要與病毒共存
你可能覺得說的有道理
但是這並不代表清零就沒道理
接下來咱們就要聊聊為什麽中國要堅持清零
一個你永遠無法反駁的理由就是人道主義
第一就是沒哪個疫苗敢講打完了之後
碰上突破性感染也一定不會死
咱們都是看好萊塢大片長大的
美國人教過我們
為了救一個大兵瑞恩
美國可以不計代價
哪怕死一整隊人
中國人他就是信了,你有什麽意見吧
難道要斯皮爾伯格出來說我們拍出來的片子都是騙人的
這不太好吧,非常的傷害美國的價值
除了生命,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後遺癥
這個問題現在海外的主流媒體不怎麽討論
反正都已經躺平了
討論這個問題就比較晦氣
用中國罵公知的那套話術來說
就是你提出問題之後
你倒是給出解決方案啊
這根本就無解嘛
你只要得了新冠
就有一定的概率有後遺癥
去年BBC還是討論過這個問題的
但是當時人家就已經準備趕在印度前面
搞不打疫苗的群體免疫了嘛
所以用詞就非常紳士
他們把後遺癥稱呼為新冠長期癥狀
除了人會長期覺得非常疲勞外
還包括呼吸困難、持續咳嗽
關節疼痛、肌肉疼痛
聽力和視力問題、頭痛
味覺和嗅覺失靈以及心臟
肺、腎臟和腸道的損害
甚至包括一些心理問題
比如說抑郁癥,焦慮癥還有難以清晰思考
是不是說只有重癥患者才會有後遺癥呢
不是,德國之聲引用了海利根達姆(Heiligendamm)醫院
呼吸道主任醫生弗洛姆霍爾德的說法
很多病人剛染病時病情較為溫和
只需要短期住院治療即可
但出院後1到3個月內不少人仍然出現後遺癥癥狀
這種時候病患是非常無助的
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這時候得的是什麽病
應該去找什麽醫生
中國的研究者們在《柳葉刀》上也
發表了一篇有關新冠後遺癥的文章
他們研究了從2020年1月7日到5月29日
從武漢金銀潭醫院治愈出院的共1733名感染者的情況
其中約有三分之二在患病6個月後仍有一個或數個後遺癥現象
可能有人會說我不相信中國的說法
德國人給的數據也不詳細
我們再來看下日本的數據
東京都向約9千名新冠陽性者發了後遺癥問卷
9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在回復調查的約3700人中
回答“存在後遺癥”的有1786人
占到了總數的48%
沒有中國說的三分之二那麽多
但是也將近二分之一了
但是二分之一這也是非常非常高啦
你別說二分之一,你就算二十分之一
5%的概率,我都覺得有點害怕
中國一共14億人,5%那就是7000萬人
而且新冠不是得一次你就永久免疫了的
後面抗體弱了還會再中
你這次沒有後遺癥
但是你敢保證下次還沒有嗎
這個點咱們說的有點多了
其實一句話就是
如果我們不考慮經濟上的損失
與病毒共存對我們的身體是有所損害的
很多人贊同與病毒共存的前提條件
是政府和媒體沒有把後遺癥這件事情說清楚
我們說的第一個點是不涉及經濟的
只是單純從人的角度來談
第二個點我們就要說到錢了
簡單一句話就是中國沒錢與病毒共存
我這裏說的沒錢不是要質疑中國世界第二的GDP
而是說中國人均醫療資源的不足
以及省市間,城鄉間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柳葉刀在2018年曾經發表過一個報告
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水平進行了打分
這個打分還是考慮了很多方面的
不僅僅是看醫療支出在GDP裏的占比
所以美國也就只排到了世界第29
日本排第12,新加坡22,韓國25
而中國排在第48,中等偏上
可能有人說不對
新冠疫情裏中國的表現比這些國家都好
這個排名不準確
各位仔細想想
中國在新冠疫情裏表現好
到底是因為醫生醫術高,設備好
病人出院速度快
還是政府控製的好導致的總感染率低
我在以前講奧運會的視頻裏談到了中國用了田忌賽馬的方法
強化自己的強項,放棄弱項來保證金牌排名
好多人有些不開心
但是這個就是事實
新冠裏中國表現好其實也是用了一樣的方法
從純醫療的角度來看
要跟新冠幹除了疫苗
最重要的就是ICU病床數
這個數據非常難查
我找到的數據比較舊
2015年中國每10萬人ICU病床是3.6張
美國14張,新加坡5.7張
知乎上有個叫非典型土人的大神做了個最新數據圖
我引用下,按照他收集的數據
中國現在是4.6張,新加坡11.4張,美國34張
為什麽ICU病床數量很重要呢
因為一旦決定和病毒共存
總體感染人數肯定會暴增
輕癥這個時候根本就不管了
你在家躺著就行,主要是要救重癥
要救重癥就得進加護病房
在有加護病房的前提下
通常都能把病人給拉回來
但是如果你沒有,那就完蛋了
各位可以參考印度疫情爆發時候的慘狀
中國的人均ICU數量其實和馬來西亞差不多
這個也符合規律,因為兩國的人均GDP差不多
我想在東南亞的華人朋友們肯定都知道
馬來西亞最近有多慘
可能有朋友要問
新加坡11.4張ICU病床,美國34張
怎麽去年疫情的時候美國的死亡比例要比新加坡高得多呢
就算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
新加坡的死亡比例也就0.7%
因為新加坡非常的小
11.4張就真的是11.4張
前兩年我老婆半夜3點覺得要生了
20分鐘之後她就已經躺在國大醫院的產房裏了
美國不一樣,美國的州與州之間的差距就很大
大家看這張圖,這是2018年的數據
阿拉巴馬州每10萬人有39張ICU 病床
佛蒙特州連一半都不到,只有16張
美國中部很多州又是地廣人稀
趕去醫院也要花很多時間
再加上美國是個純資本主義國家
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醫療資源又不太平等
這就使得美國的(10萬)人均34張ICU病床並不能徹底的發揮效用
因此死亡率比較高
順便說一下,臺灣的人均ICU病床數也是世界領先
上回我發post讓大家別急著打高端
稍微等一等看看情況再說
好多臺灣人特別的生氣
其實你們真的不用跟我生氣
臺灣的人均ICU病床數是新加坡的兩倍多
之前新冠死亡率世界第九(搞錯了,第八)
這是很不正常的
但是數字這個東西他是不會說謊的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臺灣醫療資源分配比美國還要不平衡
但是臺灣才這麽大點地方
為什麽這麽不平衡
我也不打算去競選總統
所以就不解釋了,留給柯P將來去發揮
我不搶他風頭
要是柯P到時候不敢講
那我再來噴一噴
說中國我們不能光說臺灣
還要聊下大陸
大陸的醫療資源分配那也是相當的不平衡
我沒找到各省ICU病床的數據
但是三甲醫院的數量應該也是能說明問題的
北京58個,上海43個
你猜猜甘肅省一個省一共有多少三甲醫院
19家
他的人口和上海是差不多的
但是你看光三甲醫院的數量就差了一倍
另外人才和資金都會往大城市流
甘肅的三甲醫院和上海的三甲醫院肯定還是有差距的
這麽一來某些偏遠地區的醫療能力和
那些決定與病毒共存的國家來比
差距就更大了
你不能光比平均啊
我們可以做一個預測
如果中國決定與病毒共存
在死亡率上可能有三個結果
一個是重癥率沒有超過ICU容量的極限
這就皆大歡喜了
還有一個可能是ICU全線爆滿
全國的新冠死亡率激增
還有一個我認為的更壞的可能
那就是某些發達城市的死亡率很低
但是某些窮困些的地區死亡率又會極高
這個時候他就不單單是一個死亡率的問題了
他還是個社會問題
你共產黨不是講共產主義,人人平等嗎
上海人的命就是命
我小地方人的命就不是命了
所以你看說到這裏與病毒共存他就
已經不單單是個醫療,或者經濟問題了
因為資源分配的不平均
他可能還會導致社會問題
中國的優勢不在於醫療資源
如果直接學發達國家與病毒共存
很可能達不到同樣的效果
中國的優勢還是在於政府的控製力
以及地大物博或者內循環
田忌賽馬就是要突出自己的優勢
所以這裏我們就要說到中國堅持清零的第三個原因
中國希望通過清零來凸顯他在製度以及經濟模式上的優勢
有關中國的製度模式在疫情期間的作用
以前的視頻我已經聊過不少次了
這次疫情確實讓很多國家產生了反思
尤其是許多亞洲國家
以前聊到中國大多是一臉鄙夷
現在雖然說還不至於要學習中國
但是起碼不會再像以前碰上中國就不假思索的說不行了
中國這種自上而下的大家長模式
在方向正確時,確實可以極大的減少決策成本
以及行動中的內耗
對於新冠這種傳播能力極強的病毒
真的是有奇效
和西方民主國家各種拉扯妥協最後得出一個希望兼顧所有人
但是所有人都不怎麽滿意的方案不同
中國在對付病毒是連老板姓還沒來得及開始罵
處理方案就已經發下來
而且開始執行了
有些執行的過程確實有點粗暴了
可是從總體的結果上來看,他是有效的
在醫療能力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水準的前提下
中國新冠死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遠低於西方國家
你不得不說中國是發揮了自己在製度上的優勢
起碼是這個製度對付病毒的優勢
而且多數國家說的清零會損害經濟這個論點在中國不太成立
我們前面說了新加坡經濟是非常依賴外國的
所以不得不開放
但是中國不一樣
中國2019年旅遊業綜合創造了10.94萬億人民幣的GDP
占GDP總量的11.05%
其中外國人入境旅遊1313億美元
差不多9000億人民幣
不到GDP總量的1%
剩下的都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了
而2019年中國的出境旅遊人次達到了1.55億次
我沒能查到這部分具體花了多少錢
但是我想起碼能夠打平入境旅遊的錢吧
只要中國能夠保證國內相對安全
那麽其實境內旅遊的錢基本就不會少
甚至因為有些人嫌出去了再回來隔離麻煩
就幹脆在國內消費了
這就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優勢
經濟內循環
自己能生產,自己能消費
賺外國人的錢主要是以出口為主
就用不著你過來
只要能保證國內疫情穩定
出口產能也不會受影響
錢就能繼續的賺
這種時候中國如果選擇與病毒共存那確實就有些不太聰明了
前面說的那些問題我們不談
光是從政治上來講就很不劃算
我錢也沒有多賺
但是卻要放棄自己的優勢
然後換個賽道繼續追著西方國家跑
就好像參加奧運會
對手都退賽了,所以你就不比了,也跟著退賽
而西方不玩兒了的原因是因為在原本的賽道上跑不贏了
不是說他不想學中國
而是想學他學不來
首先從政府的控製力上來講
直接就淘汰了大部分國家
政府希望民眾戴口罩,多呆在家裏
不說還好,一說人民直接上街頭遊行示威去了
你說這你找誰說理去
再一個就是即使政府能力很強
可以做到清零
但是他的經濟對外國人入境依賴很大
那麽清零基本上也就是毫無意義
很多國家是可以清零的
但是清零的性價比太低
這部分我覺得中國的朋友要理解
也不要覺得與病毒共存就是這些國家不行
人命無價這種事情聽聽就好了
要是今天中國不放開邊界GDP就會跌50%
就算共產黨堅持不開
人民也會上街讓共產黨開的
反過來我們則要說說那些批評中國不與病毒共存的人
這種論調在YouTube上幾乎到處都是
我看文昭也說了好幾次了
這種觀點我是不能贊同的
首先歐美在之前抗疫這個問題上就是失敗的
今天換了一個方法進行嘗試
最後會有什麽樣的結果我們還不能確定
現在就急著下定論是不負責任的
再一個與病毒共存是有疫苗施打率這個前提的
中國雖然整體施打率不錯
但是臺灣民眾大多還沒有開打第二劑疫苗
臺灣作為發達經濟體疫苗都還沒有打完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就更打不上疫苗了
坐在電腦前面誇贊與病毒(臥槽,這口誤)共存
有何不食肉糜的嫌疑
更重要的是,與病毒共存也許適合一些國家
但是不一定能適合每一個國家的醫療容量
作為一個KOL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最好只提供一些數據和觀點
而不要輕易下結論
坐在鏡頭前面高高在上的給幾十億人決定命運
這事兒換李大師來都不一定行
我還是堅持我一貫的邏輯
對於這種幾乎可以影響國家命運的事兒
知道多少就談多少,供大家參考下
真正的決定還是要留給專業的人去做
每個國家都有權力摸索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條條大路通羅馬
房价不能涨,也不准降,聊聊现在中国房地产的转向,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以及普通人怎么赚一笔视中国为一生之敌的澳洲即将成有核国家了,谈谈英美澳背刺法国组建AUKUS,澳洲南玻万,台湾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