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语译
您是从故乡来的啊,应当知道故乡的事情。不知道动身前在雕饰花纹的窗户前,寒梅有没有生出蓓蕾呢?
赏析
亲友自故乡前来,因问故乡之事,此诗为写乡思之意明矣。但不问家中别事,独问寒梅,以小而及大,有爱屋及乌意,即因思念故乡,故思念故乡之一草一木,再以对一草一木的关切,来衬托对故乡全方位的怀思。
其实这种手法并不罕见,陶潜《问来使》诗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王安石《道人北山来》诗云:“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但都没有王维此诗著名,千年传唱,究其原因,就在于此诗用语质朴,且言简意赅,一问即收,而上述两诗则问之不绝,尚有下文。初唐诗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也用类似手法,更是絮絮叨叨问个不停。
诗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在于所要阐发的情感有多浓烈,是不是情先意尽,或者意先情尽。倘若意先情尽,则使读者如梗在喉,倘若情先意尽,则有画蛇添足之感,总要情与意相辅相成,意已到而情将尽未尽,才最见佳妙,更耐咀嚼。此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并非浓烈,故而诗意如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最显情思绵长,问得过多,反为不美。陶潜诗与王安石诗都于思乡外更着别意,所以后面可以有所增添,但也因此而使得诗意不纯,使读者的共鸣不够强烈。而王绩诗亦纯是思乡之意,问来问去,问个不休,就比起王维这首诗来,笔法、意境、情感,都要差得太远了。
扩展阅读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唐·王绩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总是思乡意,王绩却问而不止,从“衰宗多弟侄”开始,问了亲戚,又问园林,直到“林花那后开”。以问物而寄乡思,问得太繁便失了乡思之本意,反会使人误会最关情园林,况且最后再加个“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的尾巴,失了悠长余味,比起王维的《杂诗》来,便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