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金昌绪

字数:623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

语译

把黄莺儿赶跑吧,不要让它在树枝上啼鸣,因为它的啼鸣会惊扰我的好梦,让我无法在梦中前往辽西。

赏析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私以为主要就在于含蓄吧。这含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不像普通大白话那样直言其事,直抒其情,而要艺术性地曲折言之,委婉道出。当然,诗歌也不排斥喊口号似的直言其事、其情,但倘若整篇诗歌都是如此,便和记述文、议论文没有区别了。二是指诗要留有余味,不必说得通透,意在言外,由读者自去吟咏、咀嚼。而对于篇幅短小的绝句来说,后一点就尤其重要。

此诗也是如此,所言的主人公究竟是什么人呢?不必细说分明,一个“妾”字足矣,让读者明了她是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是贫是富,与诗歌主题无关;是在室女还是妇人,却可通过意会得知。结句云“不得到辽西”,她想梦中前往辽西去做什么呢?也不必名言,读者自能体会。

总而言之,诗写闺怨,闺中妇人因丈夫远戍辽西而不得归,相思惆怅,只能希望在梦中前去相会。但因为黄莺鸣叫而使好梦易醒,所以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黄莺的啼鸣本来含有春光明媚、生机勃发、欣悦鼓舞的意象,但此诗中却反觉可恶,这种对传统意象的反其道而用之,更能凸显主人公内心的相思幽怨。虽然短小,但言外之意是很悠长的,值得反复吟哦、咀嚼。

扩展阅读

吴声歌·读曲歌

南朝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宵。

这首南朝民歌所采用的手法,与金昌绪《春怨》是非常相似的,甚至可以说,金诗即从中化出。但两诗仍有两点不同,一是不言“打起”,而言“打杀”,情感更为激烈一些,是民间语,却非读书人语。二是结句“一年都一宵”,当指男女欢爱,良宵苦短,与“不得到辽西”的相思幽怨,所要表现的情感有异。


243渡汉江-李频245哥舒歌-西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