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理因素

字数:3139

心理生理学研究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动态交互作用。自主神经系统是周围神经系统的分支,控制人类的不自主活动,如心跳、血压、呼吸、消化等,与个体的遗传结构密切相关。心率(心血管活动)和皮肤电导(皮电活动)是常用的生理心理测量方法,用以确定反社会行为和自主活动的关系。犯罪的自主唤醒理论(autonomic arousal theory)假定惯犯和长期犯与那些没有或很少犯罪记录的人相比,在很多情形和条件下,会展现出低水平的自主唤醒状态。据此推断,一个人的低水平唤醒易于导致犯罪,这是因为低水平唤醒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无所畏惧,而且会鼓励寻求反社会刺激(或兴奋)(Raine,2002)。也就是说,惯犯和长期犯几乎感受不到焦虑和恐惧,也不担心被抓住和被惩罚。而且,他们发现某些人觉得犯罪十分刺激,极富挑战性。另一方面,由于担心做出的行为不被赞同和遭受惩罚,根据恐惧和焦虑水平划分的高水平自主唤醒系统就会鼓励孩子的行为社会化。根据德利西等人(DeLisi,Umphress,&Vaughn,2009)的研究,杏仁核被认为具有调节恐惧和其他情感反应方面的作用,杏仁核是特别重要的脑组织(见图3.1大脑结构图)。他们主张,杏仁核与精神变态和冷漠无情特质高度相关,而精神变态和冷漠无情特质经常与参与长期反社会活动的人紧密相连。

一些研究揭示,有反社会倾向的男孩和精神变态的犯罪人确实显示出了比无反社会倾向的男孩更低水平的生理唤醒(可以用皮电活动和心血管活动来测量)(Raine,2002;Raine,Venables,&Williams,1995,1996)。我们将在第七章详细探讨此问题。

额叶

丘脑 杏仁核

小脑 网状激

脊髓 图3.1 前额叶和其他皮层下结构的脑图

气质

把儿童的气质界定为由遗传和生物学决定的一种“自然”的情绪倾向,这也许能为研究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我们如何接近并与社会环境互动会影响社会环境如何与我们互动,婴儿和幼小的孩子也是如此。父母、教师、医生、照料者非常清楚,小孩在活动能力、情感丰富性和对刺激的一般敏感度方面是千人千面、各有不同的。一个爱笑、放松和社会互动性好的儿童就比一个挑剔、紧张和孤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并维持与后者截然不同的好的社会反应方式。一个经常发脾气的孩子—假定这个坏脾气不能归咎于身体上的不适(如饥饿和疼痛),会使他的父母非常沮丧以致在对付他时不知所措和无能为力,并因此变得暴躁易怒,又以互动的方式将这种情绪植入孩子的行为中,对亲子关系造成严重的破坏。父母沮丧至极就会演变为父母对孩子的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实质上,父母(或照料者)和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要通过持续的交互活动共同打造他们的新关系(Kochanska,Friesenborg,Lange,&Martel,2004)。这一观点是众多专家认可的,即父母 对孩子的积极响应、精心养育和温暖呵护可成为早期亲子关系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Chen,Deater-Deckard,& Bell,2014;Gallitto,2014;Kochanska et al.,2004)。父母和婴儿的亲子 关系质量在预防孩子发展出后来的行为问题上起着关键性作用(Winsper&Woke,2014).

托马斯和切斯(Thomas&Chess,1977)提出了关于气质的最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他们提出,气质是人在各种情况下对事物的天生的有准备的反应。另外,气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深受家庭、父母教养方式、总体社会环境的影响。托马斯和切斯通过要求父母报告其婴儿的九方面特质来系统研究气质:(1)生物学功能节律,如肠动规律性、睡眠周期、喂食次数;(2)活动水平;(3)对新鲜刺激的接近或逃避;(4)适应性:(5)感觉阈限;(6)情绪的主导性质;(7)情感表达的强度;(8)注意分散性;(9)注意力范围和稳定性。基于这些数据,研究者把气质分为三种类型:(1)随和型儿童;(2)难处型儿童;(3)慢热型儿童。

表3.1总结了每一种类型的特点。随和型儿童的特点是节律性高、情绪积极、亲和力高、适应性强、情感表达柔和。难处型儿童则显示出了相反的特点:不规律的生物学功能、讨厌新刺激、对环境变化适应慢、情感表达强烈、总体呈消极心态。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孩子表现出了这些特点,尤其是在婴儿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被归类为具有难处型气质。例如,估计约有20%的婴儿会表现出哭叫过度、睡眠过多或进食过量的症状,但是仅有很少数量(1%~2%)的孩子称得上是真正的难处型儿童(Winsper&Woke,2014)。慢热型儿童则展示的是高活动水平、逃避新刺激和生人、低适应性、消极心态、情感表达强度低。按照托马斯和切斯的观点,正是因为难处型儿童身上具有的与生俱来的特殊气质特表3.1

托马斯和切斯的儿童气质分类行为特点

随和型儿童

难处型儿童

慢热型儿童 节律性

规律

不规律

规律 心态

积极

消极

消极 接近他人

低 适应性

迅速

缓慢

缓慢 情感表达强度

未源:Thomas,A.,&Chess,S.(1977).Temperament and development.New York:Brunner/Mazel.

第三章·犯罪行为溯源:生物因素

71 质,使得父母或照料者对其的抚养极具挑战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气质只是提升或者降低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它并不直接决定个体会或不会在将来参与反社会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在气质、某种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等的合力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或成年人犯罪行为才会发生。研究发现,在“难处型”儿童气质和持久型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重要联系(如Bates,Pettit,Dodge,&Ridge,1998;Chen et al.,2014;Gallitto,2014;Rubin,Burgess,Dwyer,& Hastings,2003;Shaw, Owens,Giovannelli,&Winslow,2001)。对于气质的测量通常是根据父母或照料者的报告。 气质的特征

气质一词被普遍地运用于研究和学术文献中,“气质”被假定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体质或生物学基础:(2)在婴儿期显现,持续终生;(3)受环境影响(Bates& McFadyen—Ketchum,2000)。今天的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气质具有生物学基础,在出生时就可以识别(Bates et al.,1998;Dodge&Pettit,2003;Lahey&Waldman,2003)。埃尔斯一奎 斯特等人(Else-Quest,Hyde,Goldsmith,&Van Hulle,2006)在一本书中写道:“气质可以 反映出基于生物基础的稳定的情感和行为方式,其出现在人的早年并可用来预测人的情感和行为方式,当然还要结合其他因素,如其他领域(如变态心理学和人格的研究)大量的模式和结果”(p.33)。但是,当代大多数有关气质的研究关注的仍是婴儿期,因为此阶段的气质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不复杂,而随着孩童的成熟和与社会心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二者的关系就复杂了。

现代研究同时也表明不同的气质特质反映了对社会化影响的不同敏感性(Chen et al.,2014)。“一般来说,具有难处型气质的儿童对他们的抚养环境更加敏感。据说,难处型气质对积极的环境和消极的环境都有高度的神经敏感性”(Chen et al.,2014,p.1252)。这就提示我们,难处型气质儿童不仅会对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反应得更糟糕,而且也会从温暖、精心呵护的父母教养方式中受益更多。

现在,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都认可把行为的活跃性和情绪性视为气质的重要指标。被广泛研究的行为活跃性是指运动神经在各种情境下和时间内的运动表现,如胳膊和腿的运动、蠕动、爬行和步行。行为的情绪性则指这样一些表现特征,如易怒、敏感、脾气大、情感反应强烈。自我调节(控制冲动的专门术语)是气质描述中经常出现的另一种行为,正如第二章所述,自我调节指的是一个儿童不受他人和社会环境的控制而独立控制自己行为的程度。高冲动性和难管理的儿童(自我调节差)往往会更快速地进入环境(常常与之作对),而且比低冲动儿童更具攻击性。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自我调节能力差和反社会行为之间高度相关(Olson,Sameroff,Kerr,Lopez,&Wellman,2005)。

若不了解性情或气质的可变因素,就会造成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反社会行为的发展的片面的认知,尤其是在个体表现出顽固的暴力性行为和严重的犯罪行为的情形下。埃尔斯—奎斯特等人(Else—Quest,2006)报告,女孩在气质中的注意力分配和冲动性抑制(即自我调节)方面要胜过男孩。亨利等人(Henry et al.,1996)也发现,被认为性情暴躁和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儿童与气质上更稳定的同伴相比更容易变成暴力型青春期少年。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霍诺米赫尔和唐纳伦(Honomichl&Donnellan,2012)发现,学龄前具有难处型气质(具有消极情绪和脾气大的特点)的儿童在15岁时与其同伴相比会表现出明显的反社

会倾向和鲁莽冒险的行为倾向。尽管气质在人出生伊始就存在,但必须强调的是它的表现

形式可以由社会环境尤其是父母和重要照料者予以改变。正如在本节所提及的,难处型气质非常具有挑战性,但精心养育和温暖备至的父母教养方式(家规严格并鼓励适当的自我调节)可以预防、改变或消除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倾向(Moffitt,2005;Veenstra,Lindenberg, Oldehinkel,De Winter,&Ormel,2006)。另一方面,难处型气质如果遇上父母的拒绝和 排斥、高压管教就会造就高风险的反社会行为倾向(Dekovic,Janssens,&Van As,2003;Veenstra et al.,2006)。

同样,父母气质也必须被视作犯罪行为发展的一个可能构成。莫菲特(Moffitt,1993b)认为,父母与其后代在气质和人格方面经常彼此相像。一个急躁易怒、喜怒无常的父母生下的儿童出现急躁易怒、喜怒无常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难处型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缺乏

有效应对其难处型儿童的必要心理资源和情感资源。文化差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

的交互作用中也起作用,但有关父母与儿童气质的交互作用的研究都太复杂,仍需探讨,要给出一个定论还为时尚早(Porter et al.,2005;Russell,Hart,Robinson,&Olsen,2003)。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仔细考察促使或抑制反社会倾向的其他环境因素。这与第二章探讨的社会环境风险因素不同,区别在于本章的环境风险因素更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理结构和神经系统组成。这些因素包括产前影响、产后疾病、生活经历、营养不良和医疗保健。尽管我们在第二章把营养不良和医疗保健匮乏看作社会风险因素,在这里会对它们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遗传与反社会行为环境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