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现代恐怖主义心理学
本章目标
考察恐怖主义的不同定义。评估恐怖组织的动机和目标。
阐述恐怖主义的类型以便更准确地剖析涉恐人员的多维特质。探索解释恐怖分子动机的理论的意义。
介绍可用于解释恐怖分子动机的恐惧管理理论。描述独狼式恐怖分子。
讨论恐怖分子的动机、辨识有助于理解恐怖分子行为的心理学概念。
·“对恐怖分子行径的定义要害在于所形成的巨大影响力,特别是其造成的心理影响”(Ditzler,2004,p.189)。
·毫无疑问,“9·11'恐怖袭击已经达到了其目的—制造全球性的心理恐慌和动荡”(Marsella,2004,p.39)。
·“恐怖主义如同鲨鱼的攻击一样,散布着巨大的心理影响”(Victoroff,2005,p.33)。
·“与其他可理解的人类行为一样,恐怖主义行为也有基本的心理因素”(Kruglanski,Crenshaw,Post.&Victoroff,2008,p.98)。
这些论述一致指出,恐怖主义的本质属性正是基于心理方面的影响,其目的就是在平民中制造极度恐慌和从心理上削弱人们的力量(Levant,2002)。鉴于恐怖主义的上述独特性,不难看出心理学将在理解、消减和治疗恐怖主义所带来的创伤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Levant,Barbanel,&DeLeon,2004)。然而,直到“9·11”事件发生,心理学家才证明 了以往对恐怖主义的调查、研究和文学作品绝非一时之兴(Marsella,2004)。
事发当日,前两架飞机袭击了纽约的世贸中心大厦,第三架航班随后撞向华盛顿市郊的五角大楼,而第四架飞机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萨默赛特郡的田野里,这一切令全美国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被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惊得目瞪口呆。据信,坠毁在宾夕法尼亚的航班原本的袭击目标正是白宫,所幸机上的乘客重新控制了飞机,改变了航线。在被攻击的世贸中心大厦有2823人遇难,五角大楼处也失去了184条鲜活的
生命,而宾夕法尼亚的坠机则夺去了机上全体40名乘客的生命。前后共有19名恐怖分子
(全在35岁以下)参与了劫机行动,其中,世贸中心方面有10人,五角大楼方面有5人,宾夕法尼亚方面有4人(FBI,2002)。紧随“9·11”事件,世界上又发生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如2002年的巴厘岛爆炸案、2004年的马德里爆炸案、2005年的伦敦爆炸案以及2008年的孟买爆炸案。尤其是2011—2015年,伊斯兰极端组织或其他位于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及也门的恐怖组织指挥发动了遍布中东的恐怖袭击。在此期间,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以及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研究撰写了大量关于当代恐怖主义心理基础的书籍、论文以及评论文章。这种对无辜平民的屠杀、对他们家园及生活的毁灭行为,不管是出于政治的、宗教的还是社会的原因,都被国际主流社会视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恐怖分子经常被描述为不正常的个体,并被冠以“邪恶的”“疯狂的精神病”“不道德的”“严重的精神紊乱”或“心理变态的杀人狂”等称谓。事实上,这种残暴的、不人道的
袭击无辜平民的行径也的确很难让人认同恐怖分子是理性的、情绪稳定的个体。然而,极
少有证据可以证明,恐怖组织成员都是心智不健全或情绪不稳定者,或是不理性的、精神变态的个体(Maikovich,2005;Monahan 2011:Sarangi&Alison,2005)。相反,有很多研 究指出,恐怖分子比其他暴力犯罪行为人的心理更加健康且相当沉稳(Silke,2008)。当然也有例外,本章的后续内容将会提及。原则上说,精神有病的患者或情绪紊乱者并非“出色的”恐怖分子,这样的人缺乏恐怖分子长期生存所需要的纪律性、理性行动力、自我控制力和心理耐力等特质(Silke,2008,p.104)。组织严密的恐怖组织会立即剔除其队伍中情绪不稳定的个别成员,主要原因是他们容易暴露而影响自身安全—似乎脸上写着自己就是恐怖分子,反而招来安保人员的注意(Post&Gold,2002)。正如我们在第五章所提及的,大多数暴力犯罪人所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常常是自发的或反应性的;而恐怖组织则要不遗余力地进行袭击准备,尽量避免计划上的任何瑕疵破坏其最终目标。总体来说,多数恐怖主义犯罪恰恰是理性的行为,而这种理性行为则基于暴力是达成政治目的所必需的且具有一定道德合理性的信念(Ruby,2002)。这对于非恐怖分子来说是不合情理的,但对恐怖分子来说不仅合理,还会得到他们的拥趸。
此时此刻,国际社会正在打击逐渐抬头的恐怖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ISIL)”。一些专家倾向于使用该组织的前称“伊拉克及大叙利 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ISIS)”来代指该组织,简称“伊斯兰国”组织。 本书将遵从所引用的材料或参考文献的原文同时使用这两个名称。”伊斯兰国”组织是一个危险的恐怖主义组织,该组织对巩固及扩张其控制的地域充满了野心,在其控制地区贯彻推行暴力的伊斯兰教教法(Olson,2014)。该组织认为,若要维持“哈里发”政权的存在及合理性,就需要占领并控制土地(Wood,2015)。
“伊斯兰国”组织创新性地使用社交媒体来发布包含极端暴力以及残忍画面的信息(如恐怖分子招募信息),加剧了其恐怖影响。然而,“伊斯兰国”组织和其他伊斯兰激进组织并不等同于伊斯兰教。伊斯兰世界并不支持借其名义犯罪的极端组织,穆斯林是和平主义者。正如本书前述内容所阐释的那样,对世界成长速度最快的宗教—伊斯兰教—的误解正激起广泛的针对穆斯林的仇恨。
“伊斯兰国”组织强烈鼓励生活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个人或组织针对所在国政府首脑、文化生活及具象征意义的目标发动袭击。这种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直接或间接地与境外其他恐怖组织保持着某种联系的人通常被称为本土暴力极端分子(Homnegrown ViolentExtremists,HVEs)。由本土暴力极端分子实施恐怖袭击正在迅速成为现代恐怖主义犯罪的首选,这类袭击通常可通过黑色网站授意发动。本章后续内容将探讨此类本土暴力极端分
子袭击的一个案例—2013年发生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
本土暴力极端分子很难在犯罪前预先被甄别出来,执法机关或情报部门的常规审查工作很难发现实质性的危险行为内容(Rasmussen,2015)。在部分案件中,预计发动袭击的嫌疑人已引起当局的怀疑,但受限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而不能对其采取讯问、扣留等强制措施。此外,“在“基地'组织(al—Qaida)、阿拉伯半岛的“基地'组织(AQAP)及“伊斯兰国'组织极端宣传煽动下发生的成功袭击经验也为此类独狼式恐怖袭击提供了模板”(Rasmussen,2015,p.4)。阿拉伯半岛的“基地”组织是位于也门境内的逊尼派极端组织,曾精心策划了多起恐怖袭击。
除“伊斯兰国”组织外,还有很多显现出威胁性的恐怖组织。曾于2014年劫持了200余名尼日利亚女孩的“基地”组织分支“博科圣地(Boka Haram)”就对屠杀超过5000名本国人负责。一些组织或个人在某些国家(如叙利亚、也门)接受恐怖袭击技能训练后被送回本国开展恐怖袭击活动。2015年4月,一名曾在叙利亚受训的俄亥俄州男子被起诉,据称其收到过袭击某一军事基地或监狱的指令(Shane,2015)。正如马泽蒂、施密特和哈伯德所强调的(Mazzetti,Schmidt,&Hubbard,2014),“在各派激进团体争夺控制区域的斗 争中,叙利亚已经成为恐怖组织密谋发动袭击的避难所,它犹如一块磁石,正源源不断地将他国的宗教极端分子吸引过来”(p.A1)。除“基地”组织外,“霍罗桑(Khorasan)”组织和“努斯拉阵线(Nusra Front)”也直接威胁美国的安全(Mazzetti et al.,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