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亭记

字数:1716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¹;汉武得鼎,以名其年²;叔孙胜敌,以名其子³。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⁵,其占为有年⁶。既而弥月不雨⁷,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⁸。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⁹,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¹⁰,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¹¹,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¹²。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¹³,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¹⁴。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¹周公得禾,以名其书: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一异禾。这种禾是两禾生在不同的田亩上,而合生一穗。于是献给成王,成王送给周公。周公受禾后,作《嘉禾》一篇。《嘉禾》文已佚亡,今《尚书》仅存篇名。

²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元年(前116)五月,得宝鼎于汾水,于是改元为元鼎元年。《通鉴考异》认为得宝鼎应在元鼎四年,元鼎年号是后来追改的。

³叔孙胜敌,以名其子: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御敌,打败鄋瞒,并击杀其国君侨如,于是将自己儿子命名为侨如,以表其功。

⁴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曾做过凤翔府判官,于嘉祐六年(1061)到任。明年:第二年。

⁵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

⁶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⁷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

⁸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⁹忭(biàn):高兴,喜欢。

¹⁰属(zhǔ):注,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¹¹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¹²滋炽:滋生而且非常多。

¹³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¹⁴造物:造物主,即大自然。

【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刚刚因此而忧虑。过了三月,乙卯日才开始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庭院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在这时候建成。

于是我在亭子里摆上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不能收获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不能收获稻子了。”“没有麦子没有稻子,年成自然荒歉,诉讼案件就会增多,而盗贼也会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又怎么可能呢?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又怎能忘记呢?”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米饭。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缥缈,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评析】

本文紧扣一“雨”字、一“喜”字。不到五百字,“雨”字出现十五次,“喜”“乐”共六次。因雨而喜成为全文的主题。充分体现出作者关心国计民生的胸怀。写法上先说用“喜”来记事,并举历史上三件以喜记事的大事做铺垫,然后笔锋转到下雨之喜上,最后揭示“喜雨亭”名字之来历。环环相扣,逻辑谨严。写法上详略得当,两处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三件很复杂的历史典故作者用三个很整齐的短句便罗列出来,确实是大手笔。“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三种不同身份的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共同庆祝一场及时雨,形象生动。“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也可以看成一个排比句式,极力夸张这场雨给人们带来的喜庆,并为最后的命名做一过渡,有金针暗度之巧妙。


上梅直讲书凌虚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