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¹,七月既望²,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³,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⁵。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⁶,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⁷。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⁸。
苏子愀然⁹,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¹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¹¹,旌旗蔽空,酾酒临江¹²,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¹³;寄蜉蝣与天地¹⁴,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¹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¹⁶,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¹⁷,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¹⁸”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¹⁹,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¹壬戌:神宗元丰五年(1082)。
²既望:每月农历十六。
³属:同“嘱”,嘱咐,劝酒的意思。
⁴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指《诗经·陈风·月出》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⁵斗牛:二星宿名,即斗宿和牛宿,均属于二十八星宿之一。
⁶冯虚御风:凭依着天空而驾驭着风。冯:通“凭”。
⁷羽化而登仙:道教认为人能够飞升成仙,如同生有羽翼一样。
⁸嫠(lī)妇:寡妇。
⁹愀然:严肃而忧伤的神情。
¹⁰曹孟德:曹操字孟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¹¹舳舻(zhùlú):船头和船尾相连接。舳:船后掌舵处。舻:船头摇棹处。
¹²酾(shī)酒临江:往江面上洒酒凭吊古代豪杰。
¹³匏(páo)樽:用葫芦做的酒器。
¹⁴蜉蝣:漂浮或飞在水面的小虫,生命很短暂。
¹⁵遗响:指箫音。
¹⁶逝者如斯:指近处的江水。
¹⁷盈虚者如彼:指远处空中的月亮。
¹⁸适:适用享受。
¹⁹肴核:菜和果品。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随便漂流,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下来,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的感觉。
于是饮酒,喝得非常高兴,敲打着船边打节拍,应声高歌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啊,逆流而上泛着月光。我的心怀悠远,眺望我心中的美人,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位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连续不断像游荡的细线和丝缕。那声音的悲凉,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严肃起来,整好衣襟端正坐好,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河相互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吗?当年的曹操攻陷荆州,夺得江陵,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旌旗遮蔽了天空,他面对大江而斟酒,横执长矛而吟诗,固然是一代英雄,然而他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还相互敬酒,就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得羡慕长江的无尽无穷。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和天地相始终。知道这些理想都不可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之中。”
我问道:“客人你知道这水与月的道理吗?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流到哪里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亮,最终也没有增减什么。可见,如果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人类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这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便成了美妙的声音,进入眼帘便形成美丽的景色,获取这些美丽的景色不会有人禁止,享受这些美丽的景色永远也不会枯竭。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而如今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们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的白色。
【评析】
本文乃千古至文,其妙处有三:一、以感情变化为内在线索,文中抒写了由“乐甚”到“愀然”到“喜笑”的三次心态变化,实际是一次由感性之乐到理性的思索而带来的悲,再到最后大彻大悟的解脱,脉络清晰。二、利用回答客人的悲而阐释的关于宇宙、人生变与不变的看法,富有哲理,将庄、禅齐一生死、荣辱、得失的思想进行了形象合理的阐释,令人释怀,也为他自己在险恶境遇中提供一种精神资源,是使他具有随缘自适的达观态度的思想基础。三、艺术手法高超,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将理、景、情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开篇之美景便有清风、明月、江水构成,其后的叙事说理均由此引申。关于变与不变的道理阐发,便用江水和明月作喻体,情、景、理融会一体,圆融流动,翻转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