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之战

字数:1685

在微软的所有竞争对手中,最重要的一家就是太阳微系统公司。

美国在线公司向网景公司频献殷勤,并向微软公司宣战。

当吉姆·克拉克断然拒绝美国在线公司认购网景股份后,美国在线公司便向其他公司购买了一款浏览器,正好抢在微软公司出手之前。但史蒂夫·凯斯仍然对网景公司及其浏览器情有独钟。在凯斯看来,Mosaic浏览器是最好的产品,网景公司则是前景一片光明的公司。凯斯对网景公司感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在线公司的绝大多数高管都认为网景公司团队跟自己能相处得来。在与微软公司的竞争中,美国在线公司已经自然而然地将网景公司当作盟友。

多年来,微软公司一直在渗入由美国在线公司控制的在线系统领域。虽然用户能用美国在线公司的网络浏览器访问因特网,但美国在线公司一向主营在线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线公司一直为用户提供因特网连接、托管电子讨论组及电子邮件服务。虽然这些服务也能通过因特网获得,但在线服务显然更容易实现,也更为用户所熟悉。微软公司利用其MSN网络系统打入了这个市场。虽然美国在线公司仍是在线领域毋庸置疑的领导者,但它已经开始担心自己能否保住这个领先地位。

浏览器使得用户能更加便捷地在因特网遨游,但这种趋势却让在线公司的前景变得乌云密布。正因如此,美国在线公司才迫切需要拥有一款浏览器,并对网景公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同样的原因,微软公司才愿意将自家的MSN放低价格出售,以便在竞争中击败网景公司。

1995年,微软公开宣布将为因特网略尽绵力。没过多久,它的意图就原形毕露了。在向一家小公司购买了浏览器的授权并随后开发了自己的IE浏览器后,微软便开始拉拢美国在线公司。如果美国在线公司改用微软公司的浏览器,那网景公司星光熠熠的公众形象将受到沉重打击。那时美国在线已经拥有了数百万用户,如果每个用户都开始使用微软的浏览器,在这场浏览器之争中,网景很快就会被微软从浏览器头把交椅上拉下来。

为了让自己的浏览器出现在美国在线公司用户的计算机屏幕上,微软公司愿意用非常丰厚的条件与美国在线公司达成交易。作为美国在线公司购买IE浏览器使用许可的回报,微软公司将在Windows系统桌面上加一个美国在线公司的图标。这与免费广告宣传差不多,微软公司做出这样的承诺意味着,每一个Windows用户在启动计算机时屏幕上都会出现美国在线的图标。微软这样做等于背叛了自己的在线服务系统MSN,但这点儿牺牲算什么呢。微软更看重的是如何碾碎网景公司。不花一分钱就能将IE浏览器拿到手,美国在线公司怎么忍心拒绝这笔回报丰厚的交易呢。

不可思议的是,美国在线公司还是打算拒绝微软公司的美意。微软可是劲敌啊。最后,美国在线公司先后取消了与网景和微软的交易,但它将微软的浏览器作为首选浏览器进行推销,这让网景陷入了不利的局面。

在与网景公司洽谈的过程中,史蒂夫·凯斯强调了网景公司网站的重要性。作为网络上非常有名的一个站点,网景公司能够轻而易举地用它赚取广告费。因为有数百万人每天都会访问网景公司的站点,所以广告也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用户的视线。凯斯指出,这和以前订阅用户访问在线服务是类似的。微软公司也搞明白了这一点,并准备逐步将自家的MSN变成了这样的站点。凯斯觉得,网景公司好像并不清楚自家站点的价值。

与此同时,就Java的业务,美国在线公司与太阳微系统公司开展了洽谈。当时网景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简单的语言,虽与Java无关,但这种语言却被命名为JavaScript。JavaScript由布兰登·艾克编写,不必学全套的Java语言,用户就能将一些交互式功能添加到网络页面上。这三家公司都将微软视为劲敌,因此它们走到一起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此时,微软公司在行业里腹背受敌,至少微软总部是这么认为的。太阳微系统公司打算用Java开发一种操作系统。网景公司正在将浏览器开发为在某种意义上替代操作系统的产品。通过推出不用运行Windows系统的简化型计算机,甲骨文公司也加入了这场混战。

1996年10月,甲骨文公司与网景公司宣布将联手开发网络计算机。这条消息充分说明了这些公司对微软公司是何等恐惧。而就在两个月前,安德森还曾经嘲笑过网络计算机,埃里森也鄙视了一把网景公司的技术,称其“技术含量相当稀少”。

20世纪90年代后期,IBM公司郑重宣布将开发Java产品,反微软联盟因此增加了一位强有力的同盟。然而,微软公司却继续向因特网和在线领域挺进。到1997年年底,IE浏览器超过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到1998年年底,MSN的访问人数超过了网景公司的Netcenter站点,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特网门户站点。数百万人将这个站点作为大本营,浏览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网景公司迅速败下阵来,前途未卜。


浏览器的兴盛时期开放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