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结论
本章讨论的犯罪类型涉及暴力,这种暴力在多数情况下可能会对被害人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即使暴力行为没有发生,这类犯罪一般也会给被害人带来恐惧,结果给被害人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本章一开始讨论了抢劫以及抢劫的分类和作案动机。虽然获得财物是抢劫的基本动机(特别是在街面抢劫中),但控制被害人和给被害人带来恐惧是抢劫的第二动机。抢劫银行案件不像娱乐媒体中的“银行抢劫剧”那么有趣,专业的精心策划的抢劫银行案件还是相对少见的。多数的抢劫银行案件是业余的作案人实施的,因为他们觉得抢银行是能让其最快速地获得大量现金的好方法。抢劫商业机构案件通常针对便利店或者快餐店。这类商业机构被认为比银行更容易得手,但是抢劫的收获也相对较小。容易成为抢劫目标的商业机构一般都在深夜开店,那时只有很少的工作人员和消费者在店里。抢劫很少经精心策划,抢劫者往往伺机作案。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研究数据表明,肢体暴力抢劫比携带枪支刀具的抢劫略多一些。在肢体暴力抢劫中,被害人受到的身体伤害可能会更严重,这既因为在这种情境中作案人更可能遇到被害人的反抗,又因为作案人对自己能否控制被害人也无把握。专业的抢劫者则是一种单独的类型,他们会实施各种类型的抢劫,但多数时仍是实施街面抢劫。
我们注意到网络犯罪或者称计算机犯罪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现有的司法体系带来了挑战。另外,在讨论了经济利益驱动的网络犯罪后,我们还讨论了网络跟踪骚扰和网络欺凌行为。这两种网络犯罪的作案人可以在匿名的情况下骚扰他们的被害人,它们都可以定性为恐吓犯罪。至今为止,有关这类犯罪的状况以及这类犯罪作案人的心理特征研究还较为少见。
影响较大的恐吓—跟踪骚扰犯罪—自该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受社会的广泛重视。据估计,每12名女性或者每45名男性就有一个人曾经受到过跟踪骚扰。作案人的动机几乎都是控制恐吓被害人。大约有一半的跟踪骚扰案在报警后能够得到警方对跟踪者发出的限制令。不幸的是,这种限制令效果甚微,因为大多数跟踪骚扰者对这类限制令会视而不见。不过,有些作案人会遵守限制令,一些作案人会在警方干预后停止跟踪骚扰行为。许多被跟踪骚扰的女性之前曾遭受过跟踪者的暴力行为,之后又持续受到暴力行为的威胁。跟踪骚扰行为一般不会超过2年。
我们回顾并列出了跟踪骚扰行为的四种类型:单一纠缠型、爱情纠缠型、色情狂型和复仇型。其他研究人员根据跟踪骚扰者和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亲密关系的跟踪骚扰者、熟人跟踪骚扰者、公众人物跟踪骚扰者、陌生人跟踪骚扰者。单一纠缠型和亲密关系的跟踪骚扰者不仅最常见,而且最可能伴随着对被害人的身体伤害。作为一个群体,跟踪骚扰者一般没有典型的精神疾病。例外的是色情狂和公众人物骚扰者,他们或许有妄想
症,或许有些心理困扰。
劫持人质是一种置被害人于一种巨大恐惧之中的犯罪,即使没有造成身体暴力也会给被害人带来恐惧感。我们讨论了司法部门应对劫持者的谈判策略,为被劫持人质提出了建议。我们的建议包括:保持平静;不挑战劫持者;在有多名人质的情况中不要引起劫持者对自己的注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人质认同劫持者并在情感上亲近劫持者—较为罕见。没有研究可以证明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本章最后讨论了纵火以及从儿童期和青春期开始的持续纵火行为。一些纵火显然出于经济目的。但是,未成年人纵火是一种明显的带有心理问题的行为表现。对于未成年人的纵火行为有相当多的心理学研究。尽管大多数未成年人对火有兴趣,特别是5~7岁的孩子,但也有少数存在其他问题的未成年人对火的兴趣从开始实验性玩火逐渐演变为持续性纵火。从10岁开始出现并持续纵火行为的未成年人通常生活在家庭功能丧失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监护,遭受过身体虐待,滥用酒精和毒品。成年持续纵火者通常从儿童阶段就开始纵火行为。我们讨论了这些纵火犯的类型,认为纵火癖是极少的,纵火癖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对火有异常的兴趣。通常,除了那些为了获利的纵火者,持续纵火者还患有其他人格障碍。
关键词
爱情纠缠型跟踪骚扰(love obsession stalking,p.462)
网络犯罪(cybercrime,p.457) 表达性劫持人质犯罪(expressive hostage taking,p.466)
网络跟踪骚扰(cyberstalking,p.463) 单一纠缠型跟踪骚扰(simple obsession stalking,p.462)
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p.464) 对峙情境(barricade situation,p.468)
网络骚扰(cyberharassment.p.463) 复仇型跟踪骚扰(vengeance stalking,p.463)
幸存者(survivors,p.470) 跟踪骚扰(stalking,p.460)
肢体暴力抢劫(strong-arm robbery.p.450) 工具性劫持人质犯罪(instrumental hostage taking,p.466)
指向某人的表达性模式(expressive-person pattern,p.475) 街面文化(street culture,p.4
指向某人的工具性模式(instrumental-person pattern,p.475) 伦敦综合征(London syndrome,p.470)
指向某物的表达性模式(expressive-object pattern,p.475) 抢劫(robbery,p.450)
指向某物的工具性模式(instrumental-object pattern,p,.475) 屈从者(succumbers,p.470)
纵火行为(firesetting,p.472) 色情狂型跟踪骚扰(erotomania stalking,p.462)
纵火癖(pyromania,p.476)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p.469)
纵火罪(arson,p.
p.472) 思考题
1.简述街面文化和认知脚本在机遇性犯罪实施过程中的作
5.工具性人质劫持和表达性人质劫持之间有哪些差异?用,比如抢劫。
6.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伦敦综合征之间有哪些差异?2.概述业余银行抢劫者和专业银行抢劫者之间的差别。
7.导致儿童实施纵火的因素是什么?3.界定并举例说明网络犯罪、网络跟踪骚扰和网络欺凌现
8.概述甘农和巴特勒提出的五种纵火行为轨迹。象,从心理学角度区分这些概念是否重要,并阐述理由?
9.研究文献是否支持纵火癖的提法?并做出解释。4.本章对跟踪骚扰提出了哪些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