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发文件吴德急晤陈锡联亲登门小平说服华国锋
一九七七年五月三日,华国锋经过再三考虑,批准中共中央以文件的形式,转发了邓小平致他和中央的信件,把他的信一直传达到全党,作为下一步让邓小平出来工作的第一步,即先造点舆论,不至于引起意外的反应。
熟悉中共这十多年政治生活的人很快从这个文件里看到了下一步要出现的事,吴德急匆匆地跑到陈锡联家里,和他就这件事展开议论。
陈锡联除了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外,还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重要职务,是毛泽东生前安排后事中的重要人物。就是不爱多说话,对别人的意见除了侧耳怜听外就是细心观察,很少对什么问题夸夸其谈。特别是毛泽东逝世以后。他本来就不多的话显得更少了。
“好,我的陈司令,一旦邓小平恢复了原先的三个重要职务,天安门事件的定性肯定要推翻。他是容不了事的,这点主席早就看得很清楚了。我是担心将来他果然要变成‘还乡团’,变成胡汉三,对人们说:又回来了。那可就糟啦!”
陈锡联抚摸着茶杯默然不语。在叶剑英的影响和暗示下,许多军队老干部都来拜访他,非常婉转地给他做工作,希望他站到他们的立场上来,支持邓水平恢复全部工作。正像他所预料的,从中央工作会议后,叶剑英一直在做恩想整顿、统一认识的工作。揭批“四人帮’以来,上上下下都把罪恶的根源集中到那四个人身上,尤其是江青,把她当作了比妲妃和白骨精还要坏的罪人。
不管这种批判公正不公正,其产生的后果都使毛泽东的形象受到了损害。反正在党内以至全国形成了这样一个无形规矩,只要一说某个坏,就不允许任何人再说他半点好。即使他是正确的,也必须说成错误的方肯罢休。一旦有人敢替他说话,非把你当作他的同伙看待,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可。甚至批判的锋芒瞬间就会转向你,其程度比原先批判某人还要厉害。这种同样不正常的气氛使相当一部分人只能紧紧闭住嘴,使事情逐渐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现在,呼吁邓小平出来并恢复他的全部职务的舆论已经占了上风,并足以对任何不利于这种措施的倾向展开一场斗争,最终争得多数。这正是陈锡联从好多人的态度中看到的转折。他的炯炯目光照例是聚精会神地正视那些讲话的人,注意他们的表情,猜测他们的思想。但他也总是沉默着,顶多跟着人们应付两句罢了。
这就是陈锡联。
“陈司令,难道你没有自已的态度?”
陈锡联叹口气,眉头皱了起来:“我就是有态度又能怎么样?能阻挡住这股思潮,不,是潮流吗?”
“怎么不能?我们有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批邓、反击右倾翻风的一系列指示,难道这些能通通不算数吗?”
“唉,这个问题和‘四个帮’搅和一起就不好办了;”陈锡联为难地说:“‘四人帮’批得这么臭,邓小平过去又一直和‘四人帮’坚持着斗争,许多老干部、包括军队干部和普通群众都同情他,盼望他出来,这个民意……”
“那也不能没有是非呀!毛主席生前可是没有亏待我们,我们干什么事不能没有良心。这些事将来都得对历史负责啊。”
“不过,人家有些道理也讲得对,凡事要经过检验,看来人们……”
“这是右倾翻案,翻案不得人心。揭批‘四人帮’和反击右倾翻案同等重要,不能偏废。即使邓小平认识了错误,站出来工作,也不能官复原职。”
“现在讲这些话,你难道不觉得晚了吗?”
“不晚,十届三中全会还没开嘛。中央还没正式决定嘛。我们可以再找华主席谈谈,说明这件事的利害关系。”
这件事的利害关系,华国锋掂量了又掂量,反复考虑着。他承认,自己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常常优柔寡断,缺乏气魄,但是,他又认为自己这种性格是考虑周全,办事细致的优点。毛泽东不是说:“你办事,我放心”吗?这个放心主要是自己稳重、老实的结果。前两年,江青曾神气活现地批评自己:“国锋同志,你缺乏原则性,缺乏斗争性,还是老好人主义,这可要不得啊!说话慢开腔,遇事绕着走,这样下去出了修正主义你也会举手赞成。这点,你应该向春桥、洪文、文元同志学习,再不能这样毫无斗争性了!”
那天见了毛泽东,他把江青的批评报告了他,说:“今后要注意这个问题,要下决心改。”毛泽东说:“也不要学他们。革命固然要讲原则。但灵活性也不能不要啊!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用‘生命’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又用‘务必充分注意’来强调它,最后再告诫大家‘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些话,江青不研究。春桥、王洪文也不大注意呢。他们是斗争有余,策略不足。你可以讲给他们听。”
但是华国锋并没有传达给他们。他怕引起反作用:他只是把毛泽东的话牢牢地记在了他的心里。
在华国锋的心目中,毛泽东是个秘密的巨人。他的智慧和能量,根本叫人估不透。
他为数不多的和毛泽东的接触,整个时间加起来也不过是三、五天的瞬间。自己一下子被洪峰巨浪推到了权力的极点,多少有点恍惚如梦。那座神秘的巨峰突然间倒塌,像在一锅烧沸的开水中突然加进一瓢冷水,他开始冷静了。万钧重担在肩,使他尝到了权力的甜果,也意识到了他身后的深渊。
“华主席,小平同志看你来了。”
“噢,好,快请!”
华国锋整好衣服,擦了擦脸,挺着胸脯来到客厅时,邓小平正站在北墙上悬挂的那副毛泽东和华国锋握手的照片下,凝神瞻望。听到脚步声,邓小平回过头来正好和华国锋打了个照面,两双手,不,是三只手握在一起了。
邓小平双手摇晃着华国锋的手,激情满怀地说:“我非常想加入华主席领导的新长征队伍啊!老了,这几年,顶多十年的余生不献给祖国的四化事业,心不安哪。”
“小平同志,你、你吃苦了。”
“这是难免的。”
华国锋这才仔细地端祥了邓小平几眼。啊,他果然衰老得多了,额上的皱纹像蚯蚓似的非常突出,黑里透黄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精神明显地不如前两年。这位重实干、讲求实际的政治家,此时的追求很简单:他想站出来重新工作,越是上了岁数的人也往往追求得不是那么充满幻想了,只要能有个好的归宿就心满意足了。华国锋这样揣摩对面这位矮个子政治家。
邓小平和华国锋一起坐下来,先品尝了几颗山西酒枣,然后谈起了山西的地理环境、风土人物,谈得兴致勃勃,津津有味。邓小平对山西似乎非常熟悉,满怀深情地说:“山西人忠厚啊,重交情、讲义气,出了个关老爷,是解州人是不是?洪洞县也出了个苏三,都是千古风流人物啊!”
邓小平的历史知识非常渊博,讲起典故来竟然也能头头是道,抒发出不少令人惊叹的观点。相比之下,华国锋略感自己知道的太少,说开头也不接尾,对邓小平讲的许多话心不在焉地点头称是,提不出什么新观点,即使说两句,也不过是从《毛泽东选集》那里看来的。
“好了,我们不讲古人了。现在进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长征,我们有三个最有利的条件。”邓小平说。
华国锋眼睛里放出神采,这显然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请你说说看!”
“第一,扫除了障碍,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邓小平说:“第二,中国地大物博,群众积极性高涨,我们比美国、日本和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更丰富的资源。第三个条件最重要,也是决定前两个条件的,这就是我们有了华主席你这样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人民拥戴的英明领袖。”
“我不行,全靠你们这些老同志帮助呢。”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不然,我就不会亲自请缨领命了。”
“小平同志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啊!”
“说得太好了,老同志都该像你就好了。”
“也是形势逼的。如果‘四人帮’还在台上,我早就甩手不干了。就是让我干也不干了,早寒心了。现在,我愿意有一份热能发一份光,决不带到棺材里。”
“这话让你说对了。老同志都是一心向你的,都抱着这样一种感情想发余热。此刻正是龙腾虎跃时啊。我已经老了,干不了几年了,给点什么工作都可以。”
“为了充分发挥您的才干,我们当然应该给你创造一切方便条件。”
“我可是两次受批判,群众、干部误解很多的人,可能要让华主席作不少工作呢。”邓小平脸上浮起一阵淡淡的笑容,摇摇头说:“如果华主席不明确表态,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上都阻力不小呢。”
“请小平放心,我和叶帅会做工作的。大家对你主持工作时的政绩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是毛主席经常讲的话,全党都应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不过,希望你能在全会上,也做个自我批评。”
“这点没问题:”邓小平很高兴地说:“和你在一起,就觉得很轻松,什么话都敢讲,叶帅说你才是真正民主集中制的光辉榜样,看来一点也不假啊!”
临告别的时候,华国锋一直他送上轿车。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突然对他产生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