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颖传
公作此传,当时有非之者。张籍书所谓“戏谑之言”,当亦指此。旧史亦从而为之言曰:“讥戏不近人情。”是岂有识者哉?柳子厚岂下人者,乃独以为奇;既书其后,又答杨诲之书云:“足下所持韩生毛颖传来,仆甚奇其书,恐世人非之,今作数百言,知前圣不必罪俳也。”云云,则文章固自有知音者哉!李肇国史补谓公此传“其文尤高,不下迁史”,谈薮亦谓此传似太史公笔,子厚有读毛颖传后题,见柳集二十一卷。〔补注〕何焯曰:子厚所最喜者毛颖传,孙可之所特称者进学解;今人不以为俳体,则以为六朝,多见其不知量也。曾国藩曰:东坡诗云:“退之仙人也,游戏于斯文。”凡韩文无不狡狯变化,具大神通,此尤作剧耳。张裕钊曰:游戏之文,借以抒其胸中之奇,洸洋自恣,而部勒一丝不乱,后人无从追步。
毛颖者,中山人也¹。其先明眎²,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³。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⁴。明眎八世孙⁵,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⁶,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⁷,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⁸。
¹中山,国名,今定州。〔补注〕按:宋 广陵 马永卿懒真子曰:“退之以毛颖为中山人者,盖出于右军经云:‘唯赵国毫中用。’盖赵国平原广泽,唯有细草,是以兔肥;兔肥则毫长而锐,此良笔也。”
²礼记:“兔曰明眎。”
³“治”,方作“理”。“土”,方作“吐”,属下句,云:“孔氏周书注曰:‘土能吐生百谷。’义取此。”今按:东方卯位,此正为下文“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而言也。然兔与卯皆不属土,与方所引孔说不合,又不见其所吐何者可养万物。兼“治东方”为句,语意亦似未足。唯参同契云“兔者,吐生光”,则“兔”乃有“吐”义,然似亦只与下文“当吐而生”之说相表里,止是自吐其子,而无吐养万物之意,未见其必可据也。若作“治东方土”,而自为一句,但以平水土而言,则于语势无阙;而下句“养万物有功”,为奏庶鲜食之义,意亦自明。故今且从诸本。其以十二物为十二神,相承已久,亦未见所从来,并阙之以俟知者。〔补注〕沈钦韩曰:论衡 物势篇具言之,则艺文志 五行家当有其事,由来久矣。
⁴“当吐而生”,见本草。
⁵“”,蜀本音奴钩切。尔雅“兔子嬔”,郭注云:“俗呼曰‘’与‘’同。”论衡曰:“兔舐雄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名曰‘嬔’。”“嬔”,芳万切。广雅云“,兔子”。
⁶事见淮南子。
⁷“者”下,或有“号东郭”三字;或有“号东郭”,而无“曰”字。说文“狡兔”。战国策作“逡”,音俊。
⁸“鹊”,或作“”。广雅曰:“韩卢,宋鹊,犬属。”字林:“音鹊,宋良犬也。”
秦始皇时,蒙将军 恬¹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²,召左右庶长与军尉³,以连山筮之⁴,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⁵,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⁶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⁷,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⁸,日见亲宠任事。
¹制笔自恬始。
²中山在秦东北,非伐楚所当次也,此固寓言,然亦不为无失。〔补注〕沈钦韩曰:“中”,读为“仲”。郊祀志:“行至仲山。”晏温长安志:“仲山在京兆 云阳县西北四十里。”按:沈说与前文不合。始皇十九年拔赵,二十年击燕,二十一年击楚,由燕 赵移师伐楚,则次于中山,亦事理之常,不为失也。
³或无“右”字,非是。
⁴周礼:“三易之法,夏曰连山。”
⁵“趺”,音夫。
⁶筮词皆用古韵。诗 祈父:“予王之爪牙,靡所止居。”古“牙”、“居”通;“髦”与“资”亦然。一云:崔豹古今注,“蒙恬造笔,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非兔毫也。公岂它有所自邪?今按:“髦”、“资”与“居”、“书”叶,今北人语犹谓“毛”为“谟”。公作董生诗“咨”与“书”、“渔”叶,皆可证也。〔补注〕沈钦韩曰:繇辞古趣,置诸内外传中,何有古今之别?较伪归藏占辞迥绝矣。
⁷或作“毫”,非是。下之“豪”同。
⁸或无“曰”字。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¹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²、中车府令高³,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⁴;虽见废弃,终默不泄⁵。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⁶。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⁷,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 陶泓及会稽 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¹“皇”上,或有“始”字。
²“相”下,或有“李”字。
³赵高为中车府令。
⁴〔补注〕张裕钊曰:以上所叙,如此奇纵,真可谓才情横溢矣。而部勒要自精严,无一字散漫。
⁵“虽”下,或有“后”字。
⁶〔补注〕何焯曰:用笔驰骤。又曰:亦用子云心尽之意。
⁷秦始皇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程;不中程,不得休息。”“石”,百二十斤也。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¹,上嘻笑曰²:“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³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¹“摹”,或作“暮”。
²“嘻”,或作“喜”,非是。
³“君今”,“君”或作“而”。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 毛 聃者也¹,战国时有毛公、毛遂²;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³。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⁴,始皇封诸管城⁵,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⁶,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¹左氏僖二十四年富辰之言。
²遂,赵人,平原君之客。
³或无“为”字。
⁴或作“毫”,非是。
⁵“诸”,或作“之”。
⁶“见”,或作“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