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刺史谢上表
或无“刺史”字。本传具载公此表。宪宗得表,谓宰相曰:“昨得韩愈到潮州表,因思其所谏佛骨事,大是爱我,我岂不知?然愈为人臣,不当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帝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相意。皇甫镈恐其复用,乃率先对曰:“愈终太疏狂,且可量移一郡。”遂授袁州刺史。欧阳文忠公云:“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虽韩文公不免此累。”或者又罪其以封禅谀帝,皆非也。〔补注〕何焯曰:此文亦仿虞仲翔交州上吴大帝书,须玩其位置之巧,并无乞怜,祗自伤耳。孔子曰:“文莫吾犹人。”班固曰:“著作者,前烈之余事。”公固不仅以文章自任者,勿谓其不谦也。议之者,适见其眼孔之浅耳。封禅之事,自宋之后始同辞非之,前此儒者多以为盛事,未可守一师之学,疑其导人主以侈心也。艺文志,封禅录于礼十三家之中。储欣曰:东坡云:“与其颜忍耻,哀求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与此同义。刘大櫆曰:通篇硬语相接,雄迈无敌,是昌黎能事。曾国藩曰:求哀君父,不乞援奥灶,有节概人,固应如此。
臣某言:臣以狂妄戆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¹。陛下哀臣愚忠,恕臣狂直,谓臣言虽可罪,心亦无他,特屈刑章,以臣为潮州刺史。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¹新史作“莫塞”。
臣以正月十四日蒙恩除潮州刺史¹,即日奔驰上道²,经涉岭海,水陆万里,以今月二十五日³到州上讫⁴。与官吏百姓等相见,具言朝廷治平⁵,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疏远迩;虽在万里之外,岭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辇毂之下。有善必闻,有恶必见,早朝晚罢,兢兢业业,惟恐四海之内,天地之中,一物不得其所:故遣刺史面问百姓疾苦⁶,苟有不便,得以上陈。国家宪章完具,为治日久;守令承奉诏条,违犯者鲜;虽在蛮荒,无不安泰。闻臣所称圣德,惟知鼓舞欢呼,不劳施为,坐以无事。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¹“正”上,或有“今年”字。
²“上道”,或作“就路”。
³三月己卯公至潮州。
⁴〔补注〕沈钦韩曰:唐谓接印治事为上。
⁵或作“具”字。
⁶“面”,或作“亲”。
臣所领州,在广府极东界上,去广府虽云才二千里¹,然来往动皆经月²。过海口,下恶水;涛泷壮猛³,难计程期⁴,飓风鳄鱼⁵,患祸不测;州南近界⁶,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臣少多病,年才五十,发白齿落,理不久长;加以罪犯至重,所处又极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⁷,苟非陛下哀而念之,谁肯为臣言者?
¹〔补注〕沈钦韩曰:明史 志:潮州去广东布政司千一百九十里。
²“经”,旧史作“逾”。
³“泷”,音双。
⁴“程期”,新 旧史作“期程”。
⁵“飓”,其遇切。
⁶“州南近界”,或作“州之南境”。
⁷新 旧史作“同群”。
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惟酷好学问文章,未尝一日暂废,实为时辈所见推许¹。臣于当时之文,亦未有过人者。至于论述陛下功德,与诗史书相表里;作为歌诗,荐之郊庙;纪泰山之封,镂白玉之牒;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迹;编之乎诗史书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虽使古人复生,臣亦未肯多让²!
¹旧史无“所见”字。“许”,或作“表”。
²“乎”,新 旧史并作“于”。“虽”,或作“纵”。“臣亦”,新 旧史并无“亦”字。“多让”,新史无“多”字,杭本并无二字,尤非是。
伏以大唐受命有天下¹,四海之内,莫不臣妾;南北东西,地各万里。自天宝之后,政治少懈,文致未优²,武克不刚,孽臣奸隶³,蠹居棋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孙⁴;如古诸侯自擅其地,不贡不朝六七十年⁵。四圣传序以至陛下⁶,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日月清照;天戈所麾,莫不宁顺⁷;大宇之下,生息理极。高祖创制天下,其功大矣,而治未太平也;太宗太平矣,而大功所立,咸在高祖之代:非如陛下承天宝之后,接因循之余,六七十年之外,赫然兴起,南面指麾,而致此巍巍之治功也⁸。宜定乐章,以告神明,东巡泰山,奏功皇天⁹,具著显庸,明示得意,使永永年代,服我成烈¹⁰,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¹¹;而臣负罪婴舋,自拘海岛,戚戚嗟嗟,日与死迫,曾不得奏薄伎于从官之内、隶御之间,穷思毕精,以赎罪过¹²,怀痛穷天,死不闭目,瞻望宸极,魂神飞去¹³。伏惟皇帝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怜之,无任感恩恋阙惭惶恳迫之至。谨附表陈谢以闻。
¹“大”,新史作“皇”。
²“优”,旧史作“复”。
³“孽”,或作“嬖”。
⁴“以孙”,一作“继孙”。
⁵“不贡不朝”,新 旧史作“不朝不贡”。
⁶〔补注〕张裕钊曰:四字句一气直下,读之止如一句。
⁷“宁”,新 旧史作“从”。〔补注〕何焯曰:虽扬子云不能过。
⁸“巍”下,或无“之”字;“治功”作“功治”。
⁹范太史唐鉴曰:终唐之世,惟柳宗元以封禅为非;以韩愈之贤,犹劝宪宗,则其余无足怪也。
¹⁰“年”下,或无“代”字。旧史“年代”作“万年”。
¹¹“际”,或作“时”。“一”上,或有“之”字。
¹²“罪过”,新 旧史作“前过”。
¹³“去”,或作“迭”,非是。〔补注〕张裕钊曰:奇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