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结论

字数:2223

在本章,我们考察了与犯罪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相关的社会和心理风险因素,这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的内容。他们着重考察了各种发展路径和轨迹,有极少发生或根本没有发生未成年人违法的发展轨迹,有始于青春期中期却结束于青春期后期的轻微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轨迹;还有始于童年早期并持续至成年期的严重犯罪的发展轨迹。此外,心理学家还研究了对于儿童及其家庭的有效干预策略,旨在帮助构建一个健康的养育环境。不幸的是,我们很难确定有效的策略,尽管有些方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如减少强制型的家庭沟通方式(Biglan et al.,2012)。

研究者现在能够确切地揭示许多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成年人犯罪相关的风险因素。风险因素不可单独归咎于哪一个变量;相反,是众多因素共同导致了未成年人做出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他们又提出两个重要的模型,即累积风险模型和发展级联模型,两者皆强调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反社会行为可以归因于风险因素的积累。与此同时,还缺乏或完全没有抵消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的保护性因素。

很多犯罪学理论把违法犯罪的根源追溯到儿童期和青春期早期。而不利的经济环境也应该被纳入对青春期少年生活产生影响的背景中去考虑。与贫穷相伴的还有歧视、不完善的学校教育、不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失业,这些都可能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重要的是,不能只关注贫穷这一个因素。

在各种文献中越来越常见的一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风险因素就是早期的同伴拒绝,甚至是小学时被同伴拒绝。无论一个孩子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同伴拒绝都可能发生。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常常具有攻击性,但是单一的攻击性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些孩子往往还

有破坏性、冲动性和较弱的人际交往能力。研究表明,反社会的青春期少年,尤其是那些表现出高度攻击性的青春期少年,在儿童期都遭受过明显的同伴拒绝。此外,他们经常与其他被拒绝的同伴形成团伙或帮派继续从事反社会活动。在女孩中,青春期出现药物滥用以及违法犯罪行为也与她们在小学时就被同伴拒绝有关。

学前期也越来越被认为是风险因素的发生时期。低质量的父母养育把孩子置于较差的语言和认知发展的风险中,也是置于社会交往不足的风险中。不幸的是,不适当的父母养育常常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有关联。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日常照料也可以改变来自经济匮乏家庭的孩子,使之出现良好的行为和在学校的优良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很显然并不局限于某个社会经济群体。当要求青春期少年报告他们的违法行为时,自我报告的数据显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青春期少年的差异很小。如果贫穷及其造成的状况对这些青春期少年来说不是问题,我们必须寻找

其他的风险因素,比如父母教养方式和实践、反社会同伴的影响,还有更加个体化的因素

(比如品行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智力和性别等因素)。

在本章讨论的父母和家庭风险因素中,单亲家庭常常因为孩子出现反社会行为而被指责。与家庭结构变量相比,我们强调父母教养过程的变量更可能是风险因素。比如,研究者发现,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和孩子的反社会行为相关。父母教养方式通常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威信型或忽视型(Baumrind,1991a),或分为束缚型和放纵型(Snyder&Patterson, 1987)。虽然很多家长会在不同情况下以及随着孩子长大改换教养方式,但通常来说,都有一种教养方式占主导地位。放任型和放纵型教养方式—以对孩子很少或没有控制和极少的约束为特征—与青春期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高度相关。同样,父母对孩子活动的监控或监管,尤其是从9岁到青春期中期的监管,对其社会行为的发展非常关键。此外,也应提倡社区或邻里的监管。

我们还介绍了引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风险因素,虽然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不一样。智商分数低一直都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相联系,但它不是直接的影响因素,更有可能是因为智商分数低的孩子在学校成绩不好,而学业失败一般与反社会行为相关。但是智力测验得分低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智力不行。此外,很多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尽管智商分数低于常人,但他们还是很聪明的,而且有许多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智商测验得分很高。因此,讨论“智商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关系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在未成年时和成年以后都有出现反社会行为的风险。这种症状明显影响了3%~5%的学龄儿童,虽然在某些社区,这一比例会更高,引发对误诊的猜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似乎是一个影响社会关系的障碍—孩子很难持续地做一件事,容易分神、冲动、过度的活动、惹人讨厌。这些特征往往会导致同伴拒绝。虽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常规上使用药物治疗,但该类药物本身就具有争议性,批评者建议使用其他方法,包括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未经治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具有从事违法犯罪行为和药物滥用的风险。

品行障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笼统的分类,以持续的不良行为为特征,包括偷窃、离家出走、打架斗殴、说谎和残忍的行为。品行障碍的迹象最早可能在3岁就出现了,但是经常出现在儿童期后期或青春期。品行障碍同样与同伴拒绝相关也不足为怪。最后,对立违抗性障碍常与反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虽然在儿童期被诊断为对立违抗性障碍与青春期及成年后的适应问题有关联,但是对立违抗性障碍和严重的犯罪活动的关联还未确立。

关键词

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p.56)

父母教养策略(parental practices,p.40) 发展级联模型/动态级联模型(developmental cascade

父母教养方式(parental styles,p.40) model/dynamic cascade model,p.31)

忽视型(neglecting style,p.41) 发展路径(development pathways,p.29)

累积风险模型 [cumulative risk (CR)model,p.30] 放任型(permissive style,p.41)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p.55) 放纵型(lax style,p.42)

破坏性行为障碍(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DBD,p.56) 父母监管(parental monitoring,p.43)

束缚型(enmeshed style,p.42)

威信型(authoritative style,p.4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心理测量法(psychomctric approach,p.50)

ADHD,p.53) 心理测量学智力(psychometric intelligence,PI,p.50)

专制型(authoritarian style,p.41)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p.46)

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p.54) 语言机能障碍(language impairment,p.49)

思考题

1.对照比较累积风险模型和发展级联模型。

5.什么是依恋理论?依恋是如何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2.本章涉及了哪三大类风险因素?写出它们的名字并简要

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的?介绍每一类之下的两种风险因素。

6.描述一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能给患儿带来的麻烦。3.讨论一下同伴拒绝与持续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7.解释一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4.简述鲍姆林德的四类父母教养方式。

碍的区别。


心理风险因素第三章 犯罪行为溯源:生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