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本 >
- 世界环境史-王玉山译
环保运动
虽然环保主义这个词很晚之后才被使用,但环保运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头10年,当时人们普遍呼吁,要有清洁的水和空气,还要保护荒野。工业化和殖民主义激发了最早的环保主义吁求。尽管无数组织在目标和意图上各不相同,但作为一个整体,环保运动仍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保或绿色运动,是由于人们对本地问题的不满而于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各地出现的现象,它影响到了各国政府的政策与组织(包括在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现的环保部),并有助于国家和国际性法律的制定、国际机构的建立及重要公约的签订。还没有其他民众活动影响如此之广、后果如此复杂、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并将继续在未来发挥作用。
将当下的绿色或环保运动看作二战后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有误导之嫌。实际上,它起源于一个世纪前的资源保护运动,当时很多人呼吁要有清洁的水和空气、公园和空地,并呼吁人道对待动物,保护鸟类和荒野,以及提供户外休闲之地。很多地方的社区开始认为,它们的福利与土地、森林、水的健康及空气的清洁密不可分。虽然人们还没有使用“环保主义”这个词,但人们保护他们珍视的生活环境,抗议危及它们的开发活动,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这些共同构成了一种后来被称作“环保主义”的行为。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当工业革命污染并破坏了西方世界的景观,而殖民主义又在世界其他地方毁坏自然资源之时,人们就表达出了这样的关切。例如,砍伐森林迅速改变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小岛,而欧洲殖民机构派出的科学家注意到了木材的耗竭与气候的干燥,并呼吁采取修复性举措。法国植物学家皮埃尔·普瓦夫尔于1763年警告说,森林的消失会造成降雨减少,因此建议在岛屿殖民地植树造林。法国和英国都很快在其殖民地建立了森林保护区,其中包括英国治下的印度。不幸的是,保护区往往意味着当地人被排除在自己的森林之外,而这种排斥导致了19世纪抵抗运动的爆发。一些欧洲环保主义者强烈抗议对原住民的不公正对待。这些环保主义者中有一些是女权主义者,还有一些人,比如外科医生爱德华·格林·鲍尔弗,不仅提醒其上级实行资源保护,而且提出了反殖民主义的主张。
迅速遍及北美大陆的资源开发引出了一些反对声音。1832年,艺术家乔治·卡特林倡议在大平原上划出一块地方建立国家公园,以保护野牛群及在当地狩猎它们的印第安猎手。英国作家威廉·华兹华斯和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断言,实现人类真我的最好方式就是接触大自然。苏格兰裔美国作家约翰·缪尔为荒野鼓与呼,发现同道者不在少数。1872年,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建立,开启了一场遍及世界的保护自然之地的运动。1879年,澳大利亚宣布在悉尼郊外建立国家公园;1885年,加拿大建立了班夫国家公园;1898年,南非划出了一片区域,后来变成了克鲁格国家公园。最终,超过110个国家建立了1200个国家公园。
得益于诸多作家(包括缪尔在内)的公共关系,资源保护运动发展迅速并催生了众多组织。缪尔等人(塞拉俱乐部)支持了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行动,并成功推动了国家公园的建立,还为成员们在其中远足和宿营提供了机会。紧随其后的是1905年成立的奥杜邦协会(Audubon Society),它为鸟类赢得了保护,其女性领导者还说服了女性同胞把不在帽子上插羽毛视为一种更好的时尚。斯蒂芬·廷·马瑟,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第一任局长,在1919年组建了国家公园协会来支持他所在的机构的工作。国际性组织也出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就支持了许多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项目。
可持续利用的呼声
并不是所有资源保护主义者都赞成保持自然区域的原初状态。一些资源保护主义者——通常与政府有关系——指出将保护区(特别是森林)作为木材等资源的持续来源地的重要性。早在1801年,法国就建立了水和森林管理局,普鲁士也在不久之后成立了森林管理局。1864年,美国驻意大利大使乔治·帕金斯·马什出版了《人与自然》,该书警告说:人类对森林、土壤和其他资源造成的破坏可能令世界各地陷入贫困。马什认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的诸多改变,无论是否出于好心,不管后果如何,都减少了环境对人类的益处。马什的影响遍及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也促进了自然资源保护运动的推广。在美国,这一运动的代表性事件是1875年美国林业协会的成立。吉福德·平肖在1905年(当时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西奥多本人也是一位资源保护主义者)成为美国林业局的首任局长,是倡导森林可持续管理的领军人物。平肖受到他在法国林业学校的学习经历、迪特里希·布兰迪斯(Dietrich Brandis)的研究以及英属印度林业部的工作的启发。
20世纪初的资源保护,主要是坚定的个人、活跃的小型组织及几个国家的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它涉及对森林、土壤、水、野生动物与壮丽景观的保护,还有对局部地区(特别是城市中心)污染的预防。然而,在二战后的那些年,更严重且更普遍的环境问题出现并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它们甚至酿成了环境危机。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一国(或一地)之力得到解决:核武器试验与核电设施事故所产生的放射物的扩散、跨国界并造成酸雨的空气污染、农药的残留(在南极企鹅的脂肪中已检测到农药残留,尽管农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但其效力却大不如前)、已被证实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所谓的惰性化学物质及数不清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它们让地球温度明显升高)。在这些问题及其所唤醒的广泛的公众意识影响下,资源保护运动转变成了环境保护运动。联合国支持成立的第一个环保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于1949年将其宗旨定为保护整个世界的生物群落。1956年,该组织变成了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缩写IUCN)。
角马在肯尼亚建立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马赛马拉)中吃草。
环保主义的诞生
环保主义作为一种大众参与的社会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通常认为,它的肇始是受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1962年的著作《寂静的春天》的影响,该书提醒人们注意滴滴涕等农药残留的危害。这本书针对的只是单一的环境问题,却在国际上赢得了比以往任何一本环保主题的书都大的读者群。环保主义在第一个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上被明确表述出来,该活动最初发起于美国,后来成为国际性活动。到2000年,美国环保组织的成员数量达到了1400万,英国和德国为500万,荷兰有100万。
第一次专门讨论环境问题的重大国际会议在1972年举办——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本次会议囊括了113个国家、19个政府间机构与134个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它标志着各国达成了一种新共识,即很多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的。在出席会议并讨论问题时,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分成了两大集团。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后续会议不同,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并非“地球峰会”。出席会议的国家元首只有东道主瑞典的首相奥拉夫·帕尔梅与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后者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清楚地表达了它们共同的看法。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指出,工业化世界对环保主义理念倡导最力,而正是那些利用全世界资源攀上经济顶峰的国家,给地球造成的环境污染最多。保护资源与减少污染的举措是否会限制贫穷国家的发展,而让富裕国家保持相对富裕?甘地认为,贫穷和需求是最大的污染源,因此基本的冲突与其说是环保与发展,不如说是环境与以经济扩张为名对人和自然进行的不计后果的剥削。她坚称,讨论环境问题,不应脱离人类需求问题。斯德哥尔摩会议批准成立总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协调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环保工作。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推动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旨在保护地球臭氧层)的谈判和签订方面起到了作用。
环保运动在很多国家赢得了立法层面的胜利,使得限制空气和水污染并保护荒野与濒危物种的法律得以出台。多数国家都在政府内设立了环保机构。在美国,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要求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发展规划接受环保审查。
2008年美国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时,丹佛麦尔海(Mile High)的英维思科球场(Invesco Field)外的一块牌子,用熟悉的口号和标识来倡导回收利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保主义政治运动(常常打着“绿”党的旗号)在欧洲和其他地方出现。德国绿党通过的党纲强调环保价值、激进反核、工人的经济权利和共享民主,获得了环保人士及其他群体的支持,还在议会中赢得了足够的代表席位;它能在左派和右派之间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并加入了联合政府。而其他欧洲国家的类似政党在选举中的得票率一般不到10%。在美国,绿党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获得了全国性关注,当时它的候选人拉尔夫·纳德——消费者权益的代言人——可能在一些州获得了很多选民票,而让民主党候选人阿尔·戈尔(温和的环保主义者,《平衡的地球》一书作者)失去了在选举中战胜乔治·W.布什所需的选票差额。
在商业、投资和贸易中推行环保责任制获得了可观的进展,不过效果却喜忧参半。赫尔曼·戴利和保罗·霍肯等经济学家敦促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他们提出“自然资本主义”,倡导从社会和环境正义、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而不仅仅是财政“底线”出发,来全面考量商业与工业的影响。很多公司采取了绿色举措,尽管很难辨别它们是真心在行动,还是仅仅出于广告策略——目的是吸引那些环境友好型消费者。
雅典一辆公交车上贴的海报,写着“环境是我们的家园”。
有些环保运动不满足于寻求政府行动或国际协定上的改革,因为后者对它们而言缓慢且力度不够。环境正义运动针对许多环境危害行为,如有毒废物的倾倒或者污染行业都位于穷人和(有色)少数族群的居住地周边等问题,组织了抗议活动。抗议者还对破坏环境的开发行为采取了直接行动,比如对古树的皆伐。拿1993年来说,加拿大公民就封锁了麦克米伦·布勒德尔公司伐木卡车所用的道路,不让它运送从温哥华岛克拉阔特湾周边森林中砍伐的巨大老树。警察逮捕了932名抗议者,他们因违反法庭禁止示威的命令而被定罪并罚款250~3000美元。然而,在最终达成的协议上,大部分森林获得了保护。尽管如此,麦克米伦·布勒德尔的后继者魏尔霍伊泽公司继续在保护区外进行皆伐,因此它面临着新的环保抗议。
1992年俄罗斯新济布科夫(离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地点不远)一名儿童的画作,画中操场的牌子写着:“关闭:核辐射。”
最著名的环保抗议之一是抱树(chipko)运动,这场运动1973年3月始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的村庄附近。当时村民为了阻止伐木者砍树,就威胁要抱树并把身体护在斧头落下的地方——这是受印度民族主义者莫汉达斯·甘地的非暴力方式启发的公民不服从运动。这些树对村民来说是宝贵的燃料、饲料、小木料,还能防范洪水。很多抗议者是妇女,她们经常在林中捡拾木头。印度其他地方也发生过类似的抗议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功。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的本南族人采取了封路等一系列直接行动,来抗议商业伐木者毁坏他们的雨林家园。
那些关心人与自然关系的人,常常因为表现出这种关切而遭受迫害。万加丽·马阿萨伊在肯尼亚发起了绿带运动,让妇女和儿童种植并照料树木,却遭到殴打和监禁。之后,她因其环保贡献得到了1994年的诺贝尔奖。诗人兼剧作家肯·萨洛·维瓦于1995年被尼日利亚独裁政府处决,原因是他组织了一场反对在奥戈尼族土地上进行石油钻探的活动——石油钻探会造成空气和水污染,而他的部落并未得到补偿。茱迪·巴里在1990年领导了“红杉之夏”(Red wood Summer)活动,抗议对加州巨大红杉树的砍伐,她因一枚安在车座下的炸弹而致残。奇科·门德斯曾组织巴西亚马孙雨林中的割胶工反对非法伐木以保护森林及割胶业,这威胁到了富有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他们想清除森林),因此1988年他被后者的代理人杀害。美国天主教修女多萝西·梅·斯唐(后归化为巴西公民),为亚马孙流域的农村穷苦人和环境工作了30年,在2005年被土地所有者下令枪杀。她常穿的一件短袖衫上有一句箴言“森林的死亡就是我们生命的终结”,一语成谶。
21世纪初,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它是环保运动议程上最突出的问题。这得益于气候学家们不断取得的共识: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平均温度已经升到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近期历史上),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与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种种迹象显示排放还在继续增加。这一共识已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一系列报告证实,后者是联合国的下属机构,由一大群负责评估的科学家组成。这种增加可能导致极地和冰川等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沿海地区被淹,某些地区出现干旱和洪水,风暴(包括飓风在内)的破坏力增大,农业受影响,以及动植物分布和数量发生变化。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IPCC和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因为二者传播了人类引起气候变化的知识,奠定了采取必要应对措施的基础。环保团体提倡的措施包括限制来自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支持国际协定来实现这一目标。
近期历史上的环保运动非常复杂,囊括了无数组织,正式和非正式的都有。它们的目标多种多样,但其总目标一致,就是让地球成为一个对人类和非人类居民来说都更好、更安全和更干净的地方。环保运动取得了很多成功,也遭遇了许多失败,其最终影响仍难判定。但它们无疑是现代世界影响最深远且意义最重大的运动之一。
J.唐纳德·休斯(J. Donald Hughes)
美国丹佛大学
另见《气候变化》《森林砍伐》《荒漠化》《土壤侵蚀》《自然》《河流》《土壤盐渍化》《木材》《水》《风能》。
延伸阅读
Bolin, B. (2007). A history of the science and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The role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enton, T. (1994). The greening of Machiavelli: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Carson, R. (1962). Silent spr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Finger, M. (Ed.) (1992). Research in social movements, conflicts and change, supplement 2: The Green movement worldwide. Greenwich, CT: Jai Press.
Gore, A. (1992). Earth in the balance: Ecology and the human spirit.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Gore, A. (2006). An inconvenient truth: The planetary emergence of global warming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Emmaus, PA: Rodale.
Grove, R. H. (1995). Green imperialism: Colonial expansion,tropical island Edens, and the origins of environmentalism,1600–1860.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uha, R. (1999). The unquiet woods: Ecological change and peasant resistance in the Himalaya. New Delhi, Ind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uha, R. (2000). Environmentalism: A global history. New York: Longman.
Hawken, P. (2007). Blessed unrest: How the largest movement in the world came into being and why no one saw it coming. New York: Viking.
Hays, S. P. (1982). From conservation to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World War II. Environmental Review, 6(2), 14–41.
Hughes, J. D. (Ed.) (2000). The face of the Earth: Environment and world history.
Armonk, NY: M. E. Sharpe.
Hughes, J. D. (2001).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world: Humankind's changing role in the community of life. London: Routledge.
Hughes, J. D. (2006). What is environmental history? Cambridge, U.K.: Polity.
Jamison, A., Eyerman, R., Cramer, J. & Lessoe, J. (1990). The making of the new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in Sweden, Denmark, and the Netherlands. Edinburgh, U.K.: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McCormick, J. (1989). Reclaiming paradise: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movement.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McNeill, J. R. (2000). 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 New York: W. W. Norton.
Merchant, C. (1992). Radical ecology: The search for a livable world. New York:Routledge.
Pepper, D. (1984). The roots of modern environmentalism. London: Croom Helm.
Prugh, T. Costanza, R., Cumberland, J. H., Daly, H. E., Goodland, R. & Norgaard, R.B. (1999). Natural capital and human economic survival. Boca Raton, FL: Lewis Publishers.
Rothman, H. K. (1998). The greening of a nation? Environment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45.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Shabecoff, P. (1996).A new name for peac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Hanover, NH: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Shabecoff, P. (2003). A fierce green fire: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al movement.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Szasz, A. (1994). Ecopopulism: Toxic waste and the movement for environmental justice.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Weiner, D. (1988). Models of nature: Ecology, conservation, and cultural revolution in Soviet Russia.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Young, J. (1990). Sustaining the Earth.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