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本 >
- 世界环境史-王玉山译
水资源管理
水有很多基本用途,农业、工业、休闲和家用多数都需要淡水(而非咸水)。地球上的水只有3%是淡水,而多数淡水是冰川。尽管淡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的供应有限,而需求却在增加,这就要求人们对现有水资源进行谨慎管理。
地球上的陆基生命都围着淡水打转。驯化植物需要频繁和充足的淡水供应,这就要求人类对这种水资源进行管理。人类也必须对供应人、畜和制造业的淡水进行管理。
我们星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水,但多数太咸而无法为陆地生物所用。水文循环(水的一系列状态转化,即空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落到地上或水面,再回到空气中)不断以雨和雪的形式提供着淡水。在降水到达地面后,它或者在地表上流淌,比如江河或其他溪流,或者深入土中。从在固定地点种田的农民的视角看,水环境就是淡水环境,不管是地表上流淌的水,土壤表层的水,还是地下的水。
跟多数生命过程一样,农民所需的水量有一个理想值。但环境中提供的水是变化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每天、每月、每年——皆不相同。对水的理想需求量与水供应的不断变化产生了三种情形:适中,过多,过少。“适中”很少发生。
农场管理与水的几个物理特性相关。首先,水是液体且容易流动,因此所有的水都受重力影响并自然地顺势而下。水总是走最短的路线。如果找到一条下行路线,水极易流动。不过因为水是液体,有人如果想汲取它,就必须使用密闭的容器。其次,水有重量。提水不但需要密闭容器,还需要很大能量。第三,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在绿色植物的生命中,水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从土壤中)溶解营养并把它们输送给植物,但水也能溶解毒素(包括盐)。第四,水能够以悬浮的形式带走众多固体颗粒。流水对地貌的侵蚀就是把这样的固体颗粒带到了下游。
农民想要灌溉作物的水,是适量、适时、适速且含有合适(溶解的或悬浮的)成分的淡水。灌溉是增加植物供水的技术,排涝是减少植物供水的技术。
让水流动的主要能源是重力、人力、畜力、风和热力发动机(机械装置,比如内燃机,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拿灌溉来说,我们是从高处供水;就排涝而言,我们是在低处排水。
2004年3月的司马台大坝,位于北京以北。
灌溉
水渠灌溉系统的要素包括入口(水渠接入水源之处)、干渠(有时长达数千米)、一系列支渠(将水送到农民的田地中)及闸门(活动闸门可以控制进入支渠的水流,或者通过它们将系统设计成水同时流入所有的水渠)。
水渠将水从水源处送往田地。挖掘这些水渠的技术简单,几乎所有地方都发明出了这种技术。人们用挖掘棒、木锹和石锄来松土,这类工具古老且普遍,用篮子运走挖松的土。由于水会受重力影响而快速下流,所以人们可以轻易测试出水渠的坡度是否合适,如果出现错误就调整坡度。
多数灌溉系统都是所谓的“河水的流动”,灌溉用水(的来源)就是当时的河流。问题也存在,如水必须顺势而下,淤泥必须清除,人们为此发明了多种解决方案。灌溉系统存在的严重制约是环境中水分的变化,比如干旱让河流的供水变成了涓涓细流,就会危及庄稼。
应对这种变化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在水库中蓄水。不过,在世界历史初期,蓄水是很罕见的。公元前4000年,在约旦沙漠的贾瓦城曾存在过一座蓄水坝。罗马工程师曾建了很多小型砖石蓄水坝,但这些水坝是为家庭而非灌溉提供用水的。美洲较早的一座水坝,是建于公元前800年的墨西哥普隆水坝(Purron Dam)。这座水坝用泥建成,其最高处达19米。它使用了近千年,可以蓄积超过300万立方米的水。普隆是墨西哥高原地区已知和仅存的两座蓄水坝之一。自19世纪末开始,人们在世界多数地区建造了众多大型水坝。机械、现代材料和大量的金钱投入是这些工程的核心特点。
早期以简单工具建立的灌溉系统大概分布广泛,但它们的存在很难留下印迹,因为后来的人在同样的地点利用相同的水渠路线重建了灌溉系统,所以研究者很难发现并找出它们最早出现的时间。不过,学者们认为他们有证据证明,灌溉很早就出现在了所有世界文明中。灌溉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了。修建这类系统的工具和社会组织早已出现。正因为有如此之多富有成效的设计,灌溉系统才在全世界和所有历史时期都存在。
排涝
排涝系统与灌溉系统相反。灌溉系统将大量的水运到田地上方,然后分成越来越小的部分以输送到田地。排涝系统则在该系统的下方[1]多处把少量的水汇集起来,接着汇集到更大的水渠中,最后把它们全部集中到农田系统的最低处。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排出的水要在何处安身?一直汇集一处,低洼田地将会受涝。除了归入更大水体(河、海),别无他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借助的能源是重力,使用的渠道仍是水渠。另一种排水技术是陶管。这种管子上有孔,被安装在田地的水渠中,然后用土埋起来。管子的尾端往往向着河床,以便排水。陶管很有效,但除了最富有洞察力的眼睛外,它们很难被人发现。
提水
因为水的重量和液态,人们数千年来一直在提水上存在困难。在公元前2000年的墨西哥瓦哈卡谷地,人们凭人力以壶罐提水来浇灌个别植物。在埃及,人们用桔槔(杆子的上方有根梁木,梁木的一头为平衡物,另一头是提水容器)可以提取大量的水。这时的桔槔是以人力提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挖井(竖井,从地表下通地下水),但大量提水却很困难。人们也用家畜助力来大量提水,但成果并不显著。
从土耳其到中国西部的干旱山区,到处都有坎儿井。从用井之处(通常是绿洲)挖一条通往山中的渠,它要缓缓地斜着上升,直到碰到含水土层。然后沿着坎儿井挖竖井,以清除泥土和便于维修。坎儿井在长度上能超过60千米。如果维护良好,它们可以供水数百年。
另一个增加人类提水能力的重大发明是风车,它在13世纪的西北欧脱颖而出。荷兰人通过建立护堤来从海中夺回低地,然后他们将水从护堤后的低地中排出。他们把几个大风车连在一起,用它们将水排出低地并倾倒进堤坝外的河海之中。不过,风车提水的高度是有限的,而且它们只在风速适中时才能运转。
在工业革命时期,热力发动机的到来解除了提水的限制。蒸汽机最早的任务之一就是带动水泵为受涝煤矿排水,后来的用途延伸到把水排出低洼之处和提水灌溉。水可以从地面的水源处(河或湖)或深井中汲取。今天,大量的灌溉用水是从地下深处获取的,如果不使用热力发动机来带动水泵,这一点很难办到。
随着内燃机的到来,小型水泵和发动机(用来带动水泵)的组合成为可能,只要农民有能力获取这样的设备并将其移动到需要它们的农场附近。尽管这套设备节省人力,但它们极为消耗能源。
灌溉技术上的现代创新是增压系统。人们使用的主要有两种:喷灌系统和滴灌系统。在喷灌系统中,水泵和发动机将水加压,然后通过一系列管道来运输。这些管道位于灌溉植物的上方,它们身上有多个喷嘴,喷出的水如同小雨。这种系统有两个优点:(1)水的利用效率大为提升(超过90%的水到达作物的根部区域,相比之下,渠道灌溉的用水效率低至50%);(2)无须在土壤表面挖沟造垄,这就节省了人力和能量。一台小型电脑就能管理大量喷灌系统,节省更多人力。这些系统还能在水中携带化学品(化肥、杀虫剂)。这种技术最大的弊端是它的高耗能性。全世界都在使用喷灌系统,在空中1万米飞机上的人能够看到旋转型喷灌系统造成的绿色圆圈。
另一种增压系统是滴灌系统。滴灌系统主要在以色列(非常需要节约用水)产生,它用的是埋于根部区域的长塑料管,管上有孔,水通过塑料管输送并从孔中出来。在水中可以添加肥料和杀虫剂,直接送到根部区域。这些系统甚至比喷灌系统的效率还高,水的损耗接近于零,并且节约了施肥和喷药的人工。它的最大弊端,也是系统运营中的能量消耗。另一个不便之处,是管子上的孔会堵塞,这就需要把管子露出来(就是说要挖出管子),而这可能损伤庄稼。
历史上的水资源管理
数千年来,人们利用灌溉系统和排涝系统来管理水资源,并且在没有文字和科学实验室的情况下修建和运营着此类系统。多数人都清楚地知道水分胁迫(过多或太少)与绿色植物健康之间的关系。人们可以利用简易制作的粗陋工具松土、运土并挖掘水渠。从19世纪开始,人们开始科学地认识水、绿色植物、土壤、溶液、水文循环和光合作用,现在的相关知识仍受益于此。人们利用仪器(显微镜、温度计和天平)与物理、化学、解剖及生理等各门学科,获取了我们现在拥有的科学知识。
灌溉和排涝在世界史上影响巨大。灌溉和排涝让人们可以在原本很难或无法种植庄稼的地方春种秋收,而稼穑反过来又保证了大量人口的密集定居。这些技术在城市的出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经济剩余、专职劳动分工、金属工具、天文学及其他科学的出现中起到了作用。不过,人们也在未必出现过城市和文字的地方(如马来群岛的新几内亚岛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霍霍坎人地区),修建和运营着水资源管理系统。
灌溉和排涝改变了一地的水资源平衡,并与农业一起改变了那里的植物和动物。为了庄稼和牲畜的安全生长,人们通常想着消灭本地植物和那些危险的动物。整个地区都以我们称之为驯化的方式改变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为产生和携带疾病(如疟疾)的小型危险动物提供了栖息地。福祸相倚。
加德满都以东,尼泊尔中部山区多样的水稻梯田,它们是非凡的工程壮举。这种灌溉系统显示了本地人是优秀的水土保持者。杰克·D.艾夫斯摄。
用来修建和运营灌溉系统与排涝系统的简单工具和知识在各地都有,而且这类系统大同小异。但随着工业革命到来,19—20世纪的欧洲殖民政府修建了大型的贮水水坝。虽然贮水水坝以前就有,但它们当时的规模却前所未见。今天,传统的系统被取代,到处都在用热力发动机搭配水泵来提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几乎随处可见。
未来
水资源管理前途未卜。世界人口仍在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将增加对食物和建筑空间的需求。世界上食物生产的很大一部分与灌溉相连,并且这个份额在不远的将来只会增加。获取建筑空间的简单方式就是排干沼泽。只要有工业技术和(便宜)能源,我们就有修建和运营大型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能力。
但在修建贮水水坝的最佳地点上已水坝林立,而寻找新的水源将越来越困难。排干沼泽有着严重的环境影响。工业化人口是水资源的利用大户(厕所冲水、制造业、采矿、灌溉和休闲等),这就给农业用水量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制约。各种淡水利用(航运、休闲和生物多样性)的数量与强度都在增加。几乎所有国家,都没拿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明确方案。一条技术解决之道是提升我们的用水效率,科技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问题不仅是技术方面的,水资源使用者的信念和期待也很重要,并且远比土壤、植物与水的性质难理解。
罗伯特·C.亨特(Robert C. Hunt)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
另见《沙漠化》《海洋》《河流》《水能》。
延伸阅读
Adams, R. M. (1966).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ociety: Early Mesopotamia and prehispanic Mexico. Chicago: Aldine.
Butzer, K. W. (1976). Early hydraulic civilization in Egypt: A study in cultural ecolog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lde, V. G. (1951). Man makes himself.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Denham, T. P., Haberle, S. G., Lentfer, C., Fullagar, R., Field, J.,Therin, M., Porch, N. &Winsborough, B. (2003). Origins of agriculture at Kuk swamp in the highlands of New Guinea. Science, 301, 189–193.
de Villiers, M. (2001). Water: The fate of our most precious resource. New York: Mariner Books.
Doolittle, W. E., Jr. (1990). Canal irrigation in prehistoric Mexico:The sequen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Gumerman, G. (Ed.) (1991). Exploring the Hohokam: Prehistoric desert peoples of the American Southwest. Albuquerqu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Hall, A. R. & Smith, N. (Eds.) (1976). History of technology: Vol. 1. From early times to fall of ancient empires. London: Mansell.
Helms, S. W. (1981). Jawa, lost city of the desert.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Hills, R. L. (1994). Power from wind: A history of windmill technology.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nt, R. C. (2002). Irrigated farming. In J. Mokyr (Ed.), Oxford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3, pp. 165–168).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arborough, V. L. (2003). The flow of power: Ancient water systems and landscapes.Santa Fe, NM: School of American Research.
Service, E. R. (1975). Origins of the state and civilizatio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evolu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Wikander, O. (Ed.) (2000). Handbook of ancient water technology. Leiden, The Netherlands: Brill.
Wilkinson, T. J. (2003).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s of the Near East. Tucson: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Wittfogel, K. (1957). Oriental despotism.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原文为“上方”(many places “high up” in the system),斟酌后修改。——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