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字数:5712

浣溪沙 孙少监 光宪(1)

蓼岸风多橘柚香[1]。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2]。目送征鸿飞杳杳[3],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4]。

【校记】

(1)陆本、茅本、影刊本调前作“孙光宪十三首”。吴钞本作“唐孙少监词”、“孙光宪”、“浣溪沙”。玄本调前行作“孙光宪三十六首”。张本原作“浣溪沙,孙光宪”,朱笔圈去“孙光宪”,于上一行加“孙光宪十三首”。鄂本、毛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同晁本。汤本、合璧本、正本作“孙光宪,浣溪沙”。四库本作“浣溪沙,孙光宪”。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调作“浣沙溪”,注曰:“孙光宪,南唐词人。”

【笺注】

[1]蓼岸:生长水蓼的江岸。唐李中《渔父》:“移舟过蓼岸,待月正丝纶。”橘柚香:《尚书·禹贡》:“厥篚织贝,厥包橘柚。”疏曰:“橘柚二果,其种本别。以实相比,则柚大橘小。故云:小曰橘,大曰柚。”《韩非子·外储说》:“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唐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2]片帆:一叶帆影。代指孤舟。唐李颀《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桂水帆》:“片帆在桂水,落日天涯时。”孤光:远处映射的光。《文选》沈约《咏湖中雁》:“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张铣注:“孤,犹远也。”或谓犹孤影。唐杜甫《橘柏渡》:“孤光隐顾盼,游子怅寂寥。”仇兆鳌注:“孤光,孤影也。”

[3]征鸿:即征雁,远飞的鸿雁。南朝梁江淹《赤亭渚》:“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杳杳:幽远貌。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洪兴祖《补注》:“杳杳,远貌。”唐柳宗元《早梅》:“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4]兰红:即红兰。兰草的一种。《述异记》:“紫述香一名红兰香。出苍梧、桂林、上郡界。”南朝梁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唐翁绶《倢伃怨》:“火烧白玉非因玷,霜翦红兰不待秋。”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三:王弇州称“归来休放烛花红”、“问君还有几多愁”,直是词手。假如此等调,亦仅隔一黍耳。

钟本评语:“片帆烟际闪孤光”,语何奇造!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片帆”七字,压遍古今词人。

又:“闪孤光”三字警绝,无一字不秀炼,绝唱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昔黄玉林赏其“一庭疏雨湿春愁”为古今佳句。余以为不若“片帆烟际闪孤光”,尤有境界也。

吴梅《词学通论》第六章:至闲婉之处,亦复尽多。如《浣溪沙》云:“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此等俊逸语,亦孟文所独有。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昔在湘江泛舟,澄波一碧,映以遥山,时见点点白帆,明灭于夕阳烟霭间,风景绝胜。词中“帆闪孤光”句足以状之。“兰红波碧”殊令人回忆潇湘也。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片帆”句妙矣。“兰红碧波”四字,惟潇湘足以当之,他处移用不得。可谓善于设色。

詹安泰《宋词散论·孙光宪词的艺术特色》:这是从描写景物中来抒发感情的,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开首先写景物,蓼花随风摆动,橘柚散发香气,正是江边的寒秋景象。跟着两句是写望,一眼望去,所感到的只是异常空阔的楚天,千里烟波,萦人离思;再仔细望望,视线集中,眼力更锐,便见布帆一片在烟雾迷蒙中放射出一小点白光了。正因为是孤光,才显出是片帆;正因为是烟际,才看到它闪耀。所表现的事物越微细,所集中的眼力越突出,所伸展的境界越广阔,所引逗的情思越深长,是凝望,是痴望,是怅望,种种神态,都从这里透露出来。看所谓“片帆七字压遍古今词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引《白雨斋词评》),虽不免夸大,也不是无根之谈。过片“目送”句从第二句来,鸿是向天飞的。“思随”句从第三句来,水是向江流的。由于这两句和上两句配合得好,不但使上面两句的景中的情更加醒朗,也使这两句的情中的景更贴切真实而不流于空泛。末了以景结情,和起句拍合,指明是兰红波碧的潇湘,既切定要点,又出现鲜明动人的景色,也补充起句的不足(起句只写动态和香气),可以说和起句相得益彰。提出一个“忆”字,就不只是当前的情事了,留有余不尽之味供人玩索,也可以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这种把篇中上上下下,紧密联系,打成一片的艺术构思和写作手法,是作者一气斡旋笔力清健的艺术特色的又一种表现。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首尾两句,皆以字面切定潇湘,美矣,而实未至也。“片帆”句,与画理暗合,遂为世传诵如是。

张以仁《花间词论集》:“片帆烟际”是其形,其神固在“闪孤光”三字也。三字承上四字,一则状远,二则状动,三则表主角心情,四则呈当时画面,其丰富如此。《白雨斋》是以誉为“警绝”也。七字合而形神俱足。此词首句写近景,次句写远景,三句益远,而系事焉:船动则人去,帆远则情牵,人之一生,此景岂罕见罕历哉?见此景历其境能无感触乎?……以此启下片目送征鸿之杳杳,不免往梦之无尽缠绵,而其心神岂非已随流水之悠悠回环激荡于潇湘之兰红波碧间乎?“目送征鸿”,是举目而视,是怜远;“思随流水”,则低首以怀,是惜旧。俯仰之间,时空递变,情境随景物纷陈展布于读者之前矣。而四句以下,实承三句望远之势来。帆既远矣,云水之际,但见征鸿也。是则第三句实全篇之灵魂、通词之关键哉!

其二

其二(1)

桃杏风香帘幕闲(2)。谢家门户约花关[1]。画梁幽语燕初还(3)[2]。  绣数行题了壁(4),晓屏一枕酒醒山[3]。却疑身是梦魂间(5)。

【校记】

(1)王辑本《孙中丞词》注曰:“别见《阳春集》。”《阳春集》收此首为冯延巳词,四印斋本《阳春集》注曰:“别作孙光宪。”《花间集》早出,此首作孙光宪词,当从之。

(2)杏:《阳春集》作“李”。风香:《阳春集》作“相逢”。闲:王辑本作“间”。

(3)梁:《阳春集》作“堂”。幽语:晁本、陆本、吴钞本、茅本、汤评本、合璧本、钟本、张本、徐本、影刊本注曰:“‘幽语’,一本作‘双语’。”《阳春集》作“双语”。

(4):王辑本作“帘”。

(5)身是:玄本作“身似”。梦魂:全本作“梦云”。

【笺注】

[1]谢家门户:东晋王谢家族的宅院,代指贵族之家宅。或谓指谢娘家。约花关: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言拦着花而关也。汪莘《好事近》词《春晓》:‘诗人门户约花开,蜂蝶误飞了。’约花义同上。按均犹云门户沿着花边。”华钟彦《花间集注》曰:“谓绕院繁花深闭门也。”

[2]幽语:低声呢喃。唐李山甫《燕》:“乱飞春得意,幽语夜闻声。”

[3]山:山枕。

【集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晓屏句“山”字,韵险而语不工。

其三

花渐凋疏不耐风(1)[1]。画帘垂地晚堂空(2)。堕阶萦藓舞愁红(3)[2]。  腻粉半粘金靥子[3],残香犹暖绣薰笼(4)[4]。蕙心无处与人同[5]。

【校记】

(1)疏: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注曰:“一本‘疏’作‘零’。”

(2)晚:吴钞本作“晓”。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注曰:一本“‘晚’作‘满’。”

(3)藓:汤本、合璧本作“鲜”,误。

(4)薰:文治堂本作“熏”。

【笺注】

[1]凋疏:零落稀疏。唐胡传美《武康碧落观》:“欲脱儒衣陪羽客,伤心齿发已凋疏。”不耐风:言不堪经受风吹。

[2]堕阶萦藓:言落花飘坠萦绕在台阶的苔藓上。愁红:谓经风雨摧残的花。唐李贺《黄头郎》:“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3]腻粉:脂粉。金靥子:黄色的面靥。参见卷一温庭筠《归国遥》(“双脸”)注[5]。

[4]残香:快要燃尽之香。唐李贺《谢秀才有妾》:“灰暖残香炷,发冷青虫簪。”

[5]蕙心:芳洁之心。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唐贺朝《孤兴》:“君子在遐险,蕙心谁见珍。”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愁红”句字字锤炼。“蕙心”句甘孤秀之自馨,溯流风而独写,其寄慨深矣。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蕙心无处与人同”,非深于情者不能道。

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七:此时闺人之蕙心,“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蕙心无处与人同”,未尝非佳句;惜前文无一处与人“异”者,故不见精彩。

其四

揽镜无言泪欲流(1)[1]。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2)。  杨柳秖知伤怨别(3),杏花应信损娇羞。泪沾魂断轸离忧(4)[2]。

【校记】

(1)揽:吴钞本作“榄”,误。

(2)疏:吴钞本作“珠”。

(3)秖:陆本、玄本、钟本、毛本、后印本、正本、清刻本、徐本、影刊本、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秪”。合璧本作“祗”。

(4)离忧:全本作“离”,落一“忧”字。

【笺注】

[1]揽镜:持镜;对镜。《晋书·王衍传》:“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导曰:‘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唐苏颋《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揽镜尘网滋,当窗苔藓碧。”

[2]轸:伤痛。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王逸注:“轸,痛也。”

【集评】

陈鹄《耆旧续闻》卷二:赵德庄词云:“波底夕阳红湿。”“红湿”二字,以为新奇,不知盖用李后主“细雨湿流光”与《花间集》“一帘疏雨湿春愁”之“湿”(按:“细雨湿流光”,为冯延巳《南乡子》词句,非李后主词)。

杨慎《词品》卷二:“一庭疏雨湿春愁”,秀句也。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三:“不耐风”、“湿春愁”,皆集中创语之秀句也。

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一〇四:孙光宪,蜀之资州人。事荆南高氏为从事,有文学名,著《北梦琐言》。其辞见《花间集》。“一庭疏雨湿春愁”,秀句也。李后主之“细雨湿流光”本此。

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花庵词客曰:孙葆光“一庭疏雨湿春愁”,佳句也。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一庭疏雨湿春愁”,“片帆烟际闪孤光”,“堕阶萦藓舞愁红”……诸句,含思绵渺,使人读之,徒唤奈何。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一庭疏雨湿春愁”,令词佳句,然“泪沾魂断轸离忧”句,不独肤泛,亦不当入词。又愁、伤、怨、轸、忧齐用,泪字两见,皆大病。

其五

半踏长裾宛约行(1)[1]。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2]。  早是销魂残烛影(2)[3],更愁闻着品弦声(3)[4]。杳无消息若为情[5]。

【校记】

(1)宛约:《花间集注》作“宛若”。注曰:“与婉约通,犹婉曲也。”

(2)销魂:汤本作“魂销”。

(3)着:玄本、文治堂本、毛本、后印本、四库本、全本作“著”。

【笺注】

[1]半踏:小步,半步。宛约:形容步态柔美。

[2]昧平生:一向不相识。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唐白居易《春暖》:“不论亲与故,自亦昧平生。”

[3]早是:已是。唐王勃《秋江送别》之一:“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4]品弦:即品竹调弦,泛指演奏乐曲。

[5]若为情: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为情为一读。若为情,犹云何以为情或难以为情也。”唐刘禹锡《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集评】

钟本评语:“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绝似白居易律句。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徐士俊评语:(张泌)“早是出门”一联与葆光“早是魂销”一联,皆似香山律句。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相少情多,缠绵乃尔。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雾里看花,竟费许多笔墨?正以朦胧故滋遐想耳。

其六

其六(1)

兰沐初休曲槛前[1]。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2)[2]。  翠袂半将遮粉臆[3],宝钗长欲坠香肩(3)。此时模样不禁怜[4]。

【校记】

(1)《草堂诗余别集》调下题作“闺思”。此首《词的》卷一作温庭筠词,系误题,《花间集》及他本皆未有作温词者。当从《花间集》作孙光宪词。

(2)新敛:钟本、汤本作“初敛”。

(3)长欲坠:雪本作“常欲堕”。

【笺注】

[1]兰沐:以兰汤洗头。汉许慎《说文解字》:“沐,濯发也。”战国楚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唐皇甫冉《宿洞灵观》:“明日开金箓,焚香更沐兰。”

[2]湿云:喻新沐之发。新敛:刚拢在一起。未梳蝉:尚未梳成蝉鬓。

[3]粉臆:雪胸。唐时女子着装微露胸脯,故云半遮。唐崔道融《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首》之四:“银缸照残梦,零泪沾粉臆。”

[4]不禁怜:让人怜不自禁。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一:清商曲:“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下,何处不可怜。”竟不必读,“不禁怜”妙。

钟本评语:“暖风迟日洗头天”,词中胜语。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徐士俊评语:“此时模样不禁怜”句,本于《子夜歌》“何处不可怜”。

贺裳《皱水轩词筌》: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孙光宪“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真觉俨然如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

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下卷:江尚质曰:“《花间》词状物描情,每多意态,直如身履其地,眼见其人。……孙光宪之‘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是也。”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情态可想,风流窈窕,我见犹怜。

又:“不禁怜”三字,真乃娇绝。飞燕玉环,无此情态,真欲与丽娟并驱矣。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翠袂半遮,宝钗欲堕,形容兰沐初休之娇态。词笔细腻,想亦忍俊不禁矣。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一幅美人新沐图。翠袂宝钗,笔姿细腻,使结句别开一境,不作轻便语,当更有深致。白雨斋极赏“不禁怜”三字,所见尚浅。“洗头天”三字新。

其七

风递残香出绣帘[1]。团窠金凤舞襜襜[2]。落花微雨恨相兼。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猒(1)[3]。争教人不别猜嫌[4]。

【校记】

(1)推:汤本、合璧本作“持”。猒:晁本、鄂本、吴钞本、毛本、后印本、四库本外,各本皆作“厭”。

【笺注】

[1]风递:风送。唐李中《宫词二首》:“风递笙歌门已掩,翠华何处夜厌厌。”

[2]团窠金凤:绣帘上的凤凰图案。团窠:团窠锦。以其上有圆窠状花纹,故名。《宋史·舆服志五》:“景祐元年,诏禁锦背、绣背、遍地密花透背采段,其稀花团窠、斜窠、杂花不相连者非。”唐元稹《早春登龙山静胜寺时非休浣司空特许是行因赠幕中诸公》:“山茗粉含鹰觜嫩,海榴红绽锦窠匀。”襜襜:摇动貌。《文选》汉司马相如《长门赋》:“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李善注:“《楚辞》曰:‘裳襜襜以含风。’王逸曰:‘襜襜,摇貌。’”唐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3]宿酒:犹宿醉。唐白居易《早春即事》:“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

[4]别猜嫌:往别处猜疑。猜嫌:猜忌嫌怨。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乐羊,战国陪臣,犹赖见信之主以全其功,况唐虞之朝而有猜嫌之事哉!”唐司空曙《送郑明府贬岭南》:“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四:乐府遗音,词坛丽藻。“好书不厌百回读”,如此数词,亦应尔尔。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一:真情在猜嫌上。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徐士俊评语:末句妙在全不使性。

玄本朱笔眉批:乖而婉。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半阕写风雨中景,景中衬出恨情,故曰“相兼”。下半阕写人虽回家,却推酒醉,沉睡不醒,似此情况,安得不令人生疑。盖写妒情也。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一醉一醒,一狂一谨,故结语云云。“递”字新。

其八

其八(1)

轻打银筝坠燕泥[1]。断丝高罥画楼西(2)[2]。花冠闲上午墙啼(3)[3]。  粉箨半开新竹径[4],红苞尽落旧桃蹊(4)[5]。不堪终日闭深闺。

【校记】

(1)《草堂诗余别集》调下题作“春怨”。

(2)罥:吴钞本作“骨”,误。

(3)闲:吴钞本作“栏”,误。

(4)尽落:吴钞本、《历代诗余》作“落尽”。蹊:钟本作“溪”。

【笺注】

[1]轻打句:华钟彦《花间集注》曰:“打,《说文》:‘击也。从手,丁声。’以其从手,故一切动作,俗皆用打。如打叠、打扮、打盹、打稿等称。《能改斋漫录》云:‘打字从手丁声,盖以手当其事也。’此言轻打,犹轻调也。刘向《别录》:‘鲁人虞公,发声清越,歌动梁尘。’此云落燕泥者,与动梁尘意同。”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唐戴叔伦《白苎词》:“回鸾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南朝梁萧纲《和湘东王首夏诗》:“燕泥衔复落,吟敛更扬。”隋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2]断丝:指空气中飘浮之游丝。高罥:高挂。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3]花冠:指鸡冠。亦用作雄鸡的代称。南朝陈徐陵《斗鸡》:“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4]粉箨:竹笋的外壳。唐李商隐《自喜》:“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竹径:竹林中的小路。唐王勃《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竹径松扉,参差向月。”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红苞:红花。唐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有感》:“晴暖感余芳,红苞杂绛房。”桃蹊:桃树下的小径。唐刘长卿《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庭闱新柏署,门馆旧桃蹊。”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一评末句:一句情却装裹得正。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五句虽皆写景,而字句妍炼,兼含凄寂。至结句言终日闭闺,则所见景物,徒为愁人供资料耳。

吴梅《词学通论》第六章:“花冠闲上午墙啼”……此等俊逸语,亦孟文独有。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结句虽泛,尚有含蓄,得前五句描染风光为之衬托,遂成全璧。“轻打银筝”而“燕泥坠”,笔姿思力,夐不犹人。

其九

其九(1)

乌帽斜欹倒佩鱼[1]。静街偷步访仙居(2)[2]。隔墙应认打门初(3)[3]。  将见客时微掩敛(4)[4],得人怜处且生疏[5]。低头羞问壁边书(5)[6]。

【校记】

(1)《草堂诗余别集》调下题作“风情”。

(2)街:汤本作“衔”,雪本作“階”,正本作“堦”。

(3)墙:钟本作“窗”。

(4)敛:雪本作“脸”。

(5)壁边:《历代诗余》作“壁间”。

【笺注】

[1]乌帽:即乌纱帽。古代贵者常服。隋唐后多为庶民、隐者之帽。《宋书·明帝纪》:“于时,事起仓卒,上失履,跣至西堂,犹著乌帽。”唐杜甫《相从行赠严二别驾时方经崔旰之乱》:“乌帽拂尘青螺粟,紫衣将炙绯衣走。”佩鱼: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新唐书·车服志》:“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明陈继儒《枕谭》:“佩鱼始于唐永徽二年,以鲤为李也。”

[2]偷步:犹言悄步,为避人也。仙居:仙人住所。亦借称清静绝俗的所在。唐白居易《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贺上人回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此指歌妓居处。

[3]认:识得。打门:敲门,叩门。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4]掩敛:遮掩躲闪。唐吴融《杏花》:“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

[5]生疏:疏远,不亲近。唐杜荀鹤《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

[6]壁边书:墙上的字。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一:“且生疏”,乖人偶然看得,俗眼则失之矣。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徐士俊评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与“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可谓曲尽娇憨之态矣。

钟本评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与“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可谓曲尽仰抑之态。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迤逦写来,描写女儿心性、情态,无不逼真。

陈廷焯《词则·闲情集》卷一:情态毕传。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足本》卷六:古人词佳者,如孙光宪之“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低头羞问壁边书”。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游冶之作,亦见承平光景。“打门初”之“初”字,似轻而实重,与下文三句均有关涉也。“将见”一联,描写入神。


孙光宪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