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花间集校注 - 赵崇祚、杨景龙 >
- 孙光宪
后庭花
后庭花(1)
景阳钟动宫莺啭[1]。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旋(2)[2]。玉叶如剪[3]。 晚来高阁上(3),珠帘卷。见坠香千片[4]。修蛾慢脸陪雕辇(4)[5]。后庭新宴[6]。
【校记】
(1)《历代诗余》调下注曰:“又一体,双调四十六字。”
(2)轻飙:晁本、陆本、吴钞本、毛本、钟本、张本、明残本、徐本、影刊本小注曰:“‘轻飙’一作‘鲜飙’。”飙:正本作“”。旋:鄂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全本、《历代诗余》、林大椿《唐五代词》作“绽”。茅本“旋”朱描为“绽”。
(3)高阁:王辑本作“阁高”,误。
(4)蛾:玄本作“娥”。慢:汤本、合璧本、《词谱》作“曼”。
【笺注】
[1]景阳钟:参见卷六顾夐《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注[1]。
[2]轻飙:微风。北周王褒《九日从驾诗》:“华露霏霏冷,轻飙飒飒凉。”琼花:花名。唐李白《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扬州后土庙有琼花一株,或云自唐所植,即李卫公所谓玉蕊花也。”宋周密《齐东野语·琼花》:“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绝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杭之褚家塘琼花园是也。今后土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仿佛似之耳。”
[3]玉叶:对花木叶子之美称。接上句琼花而写及玉叶。南朝梁江淹《学梁王兔园赋》:“青树玉叶,弥望成林。”
[4]坠香:唐吴融《和僧咏牡丹》:“都是支郎足情调,坠香残蕊亦成吟。”此指坠落的琼花。承上片“轻飙吹旋”。
[5]修蛾慢脸:长眉娇脸。唐白居易《忆旧游》:“修娥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雕辇:饰有浮雕、彩绘的华美辇车。汉张衡《东京赋》:“是时称警跸已,下雕辇于东厢。”唐顾况《乐府》:“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
[6]后庭新宴:言陈后主后宫纵乐,新开宴席。《陈书》卷七《皇后列传》:“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南史·陈本纪下》:“陈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妇人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千余人。常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君臣酣饮,从夕达旦,以此为常。”
【集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后庭花》一调,陈后主造,《隋书·乐志》称其“绮艳相高,极于轻薄”。味其调风,盖歌舞相兼,犹见队仗唱和,抑扬应节之致,然付之朗诵,则板滞不灵,盖歌诵兼美,殊不易也。
其二
其二(1)
石城依旧空江国[1]。故宫春色[2]。七尺青丝芳草碧(2)[3]。绝世难得[4]。 玉英凋落尽[5],更何人识。野棠如织[6]。只是教人添怨忆(3)。怅望无极。
【校记】
(1)《历代诗余》调下注曰:“又一体。”
(2)碧:宋、明、清各本《花间集》、全本、林大椿《唐五代词》、《唐宋人选唐宋词》本《花间集》作“绿”。吴钞本、《词律》、《历代诗余》作“碧”,从改。《评点校注花间集》“校记”曰:“第三句应叶,万红友谓‘绿’应作‘碧’,良是。”
(3)教人:王辑本作“教”,无“人”字。
【笺注】
[1]石城:即石头城,石首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本楚金陵邑。《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口,当交通要冲,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唐以后,城废。《文选》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李善注引伏韬《北征记》:“石头城,建康西界临江城也,是曰京师。”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六朝建国江左,台城为天阙,复筑石头城于右,宿师以守,盖如古人连营之制。”江国:河流多的地区。多指江南。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2]故宫:前朝的宫殿。唐刘禹锡《踏歌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此言陈后主宫殿。
[3]七尺青丝:《陈书》卷七《后妃列传》:“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
[4]绝世难得:即汉《李延年歌》“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之意。
[5]玉英:花之美称。唐皎然《读张曲江集》:“春杼弄缃绮,阳林敷玉英。”
[6]野棠:即棠梨。南朝梁沈约《早发定山》:“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唐储光羲《送姚六昆客任会稽何大蹇任孟县》:“野棠春未发,田雀暮成群。”
【集评】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伪蜀时,孙光宪、毛熙震、李珣有《后庭花》曲,皆赋后主故事,不著宫调,两段各四句,似令也。
钟本评语:意调清古不艳为工者。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词用“织”字最妙,始于太白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孙光宪亦有句云“野棠如织”,晏殊亦有“心似织”句,此后遂千变万化矣。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起笔挺,触景生情,有不期然而然者。“只是教人”四字,真乃达得出来。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一:胸有所郁,触处伤怀,妙在不说破,说破则浅矣。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孙孟文词疏朗婉丽,近于韦相。其《后庭花》第二首吊张丽华,词意蕴藉凄怨,读之使人意消。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词中第三句,“绿”应作“碧”,万氏所见是矣;惟《词律》仍以孙词为例,均列为“又一体”,《钦定词谱》仍之。谱家分调分体,系据昔人之作,析其异同,纵原本或有衍夺,不敢订正,聊以存真,故同调之后,异体繁列;后有踵作,又各据一体以自护,遂难免积非成是,益无敢加以论定者矣。如此调四十四字,七言与四言间列,定是原型,寻味此调调风,孙氏二首,皆有衍文,故语气不顺。前首第五句多一“上”字,第六句多一“见”,仍为七、四两句。此首后起多“落”、“更”二字,亦为七、四两句。多此四字,不独伤调,亦且害文,使删去浮文,则无烦“又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