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字数:1583

杨柳枝(1)

阊门风暖落花干(2)[1]。飞遍江城雪不寒(3)[2]。独有晚来临水驿[3],闲人多凭赤栏干(4)[4]。

【校记】

(1)《全唐诗》题作“杨柳枝词四首”,见卷七六二孙光宪诗。

(2)阊:《乐府诗集》作“闾”。《全唐诗》注曰:“一作‘闾’。”

(3)遍:吴钞本作“过”。

(4)栏:汤本、合璧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阑”。

【笺注】

[1]阊门:吴王阖闾所建,在今苏州市城西。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门名》:“阊门,故名阊阖门,吴王阖庐时有之。或云鲁匠般所制也,有高楼阁道,吴兵后由此出伐楚,改曰破楚门。吴属楚,复曰阊门。”

[2]江城:姑苏城。雪不寒:言柳絮似雪而不寒。

[3]临水驿:临水的驿站。唐朱庆余《送韦繇校书赴浙东幕》:“水驿迎船火,山城候骑尘。”

[4]赤栏干:赤栏桥之栏干。见卷一温庭筠《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注[4]。此泛指桥栏。

【集评】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二徐士俊评语:首句“干”字奇。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飞遍江城雪不寒”,得咏絮之妙。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杨柳枝》四首,不以词论,即以诗衡之,亦是恶札,真不当阑入也。

其二

有池有榭即濛濛(1)[1]。浸润翻成长养功(2)[2]。恰似有人长点检(3)[3],着行排立向春风4

【校记】

(1)榭:吴钞本作“谢”,误。雪本作“树”。

(2)似:玄本作“佀”。

(3)长点检:汤本、合璧本、雪本作“常点检”。检:吴钞本作“俭”,毛本、后印本、正本作“捡”。

(4)着:吴钞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徐本作“著”。

【笺注】

[1]有池句:言柳树多傍池榭栽种。濛濛:纷杂貌。唐贾岛《送神邈法师》:“柳絮落濛濛,西州道路中。”

[2]长养:抚育培养。《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汉仲长统《理乱篇》:“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

[3]点检:检阅,校点。《旧唐书·懿宗纪》:“魏博何弘敬奏当道点检兵马一万三千赴行营。”

[4]着行:犹成行。唐杜甫《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唐齐己《杨柳枝》:“争似着行垂上苑,碧桃红杏对摇摇。”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四:拙而蠢。(评浸润句,加黑线)

李冰若《栩庄漫记》:“浸润”句,拙而蠢。(汤显祖)

其三

根柢虽然傍浊河(1)[1]。无妨终日近笙歌。骖骖金带谁堪比(2)[2],还共黄莺不校多(3)。

【校记】

(1)根柢:钟本作“根底”。

(2)骖骖:《全唐诗》、王辑本作“毵毵”。

(3)黄莺:王辑本作“黄河”。校多:吴钞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作“挍多”,《乐府诗集》、《全唐诗》作“较多”。

【笺注】

[1]根柢:草木的根。柢,即根。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根柢槃深,枝叶峻茂。”唐章孝标《玄都观栽桃十韵》:“根柢终磐石,桑麻自转蓬。”此指柳树之根。浊河:混浊的河流。特指黄河。《史记·苏秦列传》:“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浊河,恶足以为固!”南朝齐谢朓《始出尚书省》:“纷虹乱朝日,浊河秽清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是黄河兼浊河之名矣。”唐高蟾《感事》:“浊河从北下,清洛向东流。”

[2]骖骖:当作“毵毵”,垂拂纷披貌。唐韦庄《古别离》:“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集评】

张以仁《花间词论集》:第三首谓其根柢虽邻秽浊,然成长则日近高华。……很像是陈述孙光宪自己的身世。……他出身农家子弟,岂非“根柢虽然傍浊河”?然而他好读书,不正是“无妨终日近笙歌”?“无妨”二字,傲然地显示了他的力争上游的成就,他终于侪身仕宦,成就功业,所谓“骖骖金带谁堪比,还共黄莺不校多”,不就是他的写照么?

其四

万株枯槁怨亡隋(1)[1]。似吊吴台各自垂(2)[2]。好是淮阴明月里(3)[3],酒楼横笛不胜吹[4]。

【校记】

(1)株:文治堂本作“枝”。槁:汤本、合璧本、王辑本作“稿”。

(2)似:玄本作“佀”。

(3)月里:《花间集评注》作“月夜”。

【笺注】

[1]万株枯槁:唐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枯槁:亦作“枯稿”。草木枯萎。《老子》:“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宣王庙树》:“兖州曲阜县文宣庙门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稿已久。”亡隋:何光远《鉴戒录》引炀帝《柳枝》词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唐白居易《隋堤柳》:“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2]吴台:指姑苏台,与第一首“阊门”呼应。

[3]淮阴:古县名。《汉书·地理志》载临淮郡属二十九县之一,故址在今江苏省淮阴市。

[4]横笛不胜吹: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曲》。

【集评】

张以仁《花间词论集》:我们如果试着把四词的意思凝炼起来,第一首的主旨应该是暮春柳色,繁华散后;第二首则是咏柳能适应茁壮;第三首咏柳能自成高贵;第四首咏柳之与世枯荣。从这些要点上看,已略可窥见四词拟人与兴感的影子,但它不类《花间》其他的《杨柳枝》。……他所写的竟是柳的寂寞的感受,柳的适应的能力,以及自强的精神、荣枯的命运!从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与观点,展现出崭新的面目,和前人词中习见的柔姿媚态迥不相同。……他的四首《杨柳枝》上,将他的身世、才情、怀抱、心境、哲识,投影其间。


思越人望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