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字数:2842

菩萨蛮 孙少监 光宪(1)

月华如水笼香砌[1]。金镮碎撼门初闭(2)[2]。寒影堕高檐(3)[3]。钩垂一面帘(4)[4]。  碧烟轻袅袅(5)。红颤灯花笑(6)[5]。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6]。

【校记】

(1)陆本、茅本、明残本、徐本、影刊本调前二行分作“花间集卷第八”、“孙光宪四十七首”。张本于调前一行加朱笔校补:“花间集卷第八,孙光宪四十七首。”毛本作“花间集卷八,四十九首”、“孙少监光宪四十七首”、“魏太尉承班二首”,下列细目,后作“菩萨鬘,孙少监光宪”。四库本作“花间集卷八,四十九首”、“后蜀赵崇祚编”。清刻本作“花间集卷八,五十首”,下列细目,后作“菩萨蛮,孙少监光宪”。蛮,毛本均作“鬘”,正本如之,吴钞本误作“峦”。四印斋本作“花间集卷第八,四十九首”。

(2)镮:汤本作“環”。

(3)堕:《历代诗余》作“坠”。

(4)钩:汤本、合璧本、雪本作“钓”,误。

(5)袅袅:钟本作“褭褭”。全本作“嫋嫋”。

(6)颤:鄂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全本、王辑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战”。

【笺注】

[1]月华:月光,月色。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香砌:香阶,台阶之美称。一说指庭院中用砖石砌成的花池,可以养花种竹。又称庭砌。

[2]金镮:门或屏风上的金属环钮。唐李颀《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主人屏风写奇状,铁鞘金镮俨相向。”碎撼:轻摇。

[3]寒影:带有寒意的影子。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此句言高高的屋檐在月光里投下影子。

[4]一面:一幅。

[5]红颤:言灯花爆闪。灯花笑:即灯花爆,拟人。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俗以灯花为吉兆。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夫目得酒食,灯火华得钱财,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小既有征,大亦宜然。故目则咒之,火华则拜之,干鹊噪则喂之,蜘蛛集则放之。”北周庾信《对烛赋》:“刺取灯花持桂烛,还却灯檠下烛盘。”唐杜甫《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6]即此二句:用宋玉《高唐赋》楚王梦神女典事,参见卷二韦庄《归国遥》(“春欲晚”)注[6]。

【集评】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五徐士俊评语:烛啼有泪,灯笑生花。

钟本评语:“钩垂一面帘”,随手拈弄无不雅。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孙光宪《菩萨蛮》词:“碧烟轻袅袅。红颤灯花笑。”“颤”字新。

吴梅《词学通论》第六章:《菩萨蛮》云:“碧烟轻袅袅。红颤灯花笑。”盖讽弋取名利,憧憧往来者也。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后半艳矣而尚能蕴藉。

其二

花冠频鼓墙头翼(1)[1]。东方澹白连窗色(2)。门外早莺声。背楼残月明。  薄寒笼醉态[2]。依旧铅华在[3]。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校记】

(1)花冠:王辑本作“花鼓”,误。

(2)澹白:钟本作“澹薄”。

【笺注】

[1]花冠句:言雄鸡在墙头上频频展翅,啼鸣报晓。花冠:雄鸡。唐汪遵《鸡鸣曲》:“金距花冠傍舍栖,清晨相叫一声齐。”

[2]薄寒:微寒。《楚辞·九辩》:“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唐杜甫《重简王明府》:“甲子西南异,冬来只薄寒。”

[3]铅华:化妆之铅粉。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二词亦连缀而作。前首纪相逢,丽不伤雅,仅以淡笔写之。后首言相别,破晓分襟,莺声残月,晓景宛然。“握手”二句,见推枕而起,揽衣未整,已唱骊歌,握手匆匆,离情无限,与《片玉词》之“露寒人远”,情景相类。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情事历历如绘。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结语写真而未必尽美。

其三

其三(1)

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1]。春晚信沉沉(2)[2]。天涯何处寻。  晓堂屏六扇[3]。眉共湘山远[4]。争奈别离心(3)。近来尤不禁(4)[5]。

【校记】

(1)《草堂诗余别集》调下题作“春晚”。

(2)春晚:《花间集注》作“春晓”。

(3)争奈:鄂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争那”。

(4)尤: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尢”。

【笺注】

[1]疏香:清淡的芳香。此指落花。东风老:指暮春。唐罗隐《送人赴职任褒中》:“海棠花谢东风老,应念京都共苦辛。”

[2]信沉沉:参见卷四张泌《女冠子》(“露花烟草”)注[6]。

[3]屏六扇:参见卷六顾夐《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注[1]。

[4]眉共句:言女子画远山眉,如同屏风上所绘湘山远景。湘山:山名。即君山。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昔秦始皇遭风于此。”或谓指湖南湘潭北之黄陵山。

[5]尤不禁:尤其难耐。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一:气幽情快。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三:“老”字、“抬”字、“晓”字俱下得妙。三词本佳,而得此三字更觉生色。

钟本评语:“眉共湘山远”,妙甚。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两结写情,未尝深至。“近来”字亦只寻常,如温庭筠“近来心更切”,牛峤“近来情转深”,皆字面有转折,含义无层深。

其四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1)[1]。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扣舷惊翡翠(2)[2]。嫩玉抬香臂[3]。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3)[4]。

【校记】

(1)唤:王辑本作“欢”。

(2)扣舷:鄂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全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扣船”。毛本、后印本、四库本、清刻本小注曰:“‘船’一作‘舷’。”舷:晁本、清刻本、影刊本缺末笔。吴钞本作“”。

(3)觽:晁本、吴钞本作“携”,陆本、玄本、茅本、雪本、明残本、徐本、影刊本、《历代诗余》、王辑本、《花间集评注》作“攜”,钟本、汤本、合璧本、张本作“”。鄂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四印斋本作“觽”,从之。

【笺注】

[1]南溪:成都西郊锦江支流浣花溪,又称南溪。唐杜甫《汉川王大录事宅作》:“南溪老病客,相见下肩舆。”唐杜甫《送韦郎司直归成都》:“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仇兆鳌注:“南溪,即浣花溪。”又,河南登封少室山南麓亦有南溪,为颍水上源之一。此处或泛言南边的溪流。

[2]扣舷:敲击船舷以为棹歌节拍。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郡时题壁,南湖日扣舷。”唐李中《江行夜泊》:“渔父何疏逸,扣舷歌未阑。”翡翠:水鸟名。嘴长而直,善啄鱼虾,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可做装饰品。《楚辞·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王逸注:“雄曰翡,雌曰翠。”洪兴祖补注:“翡,赤羽雀;翠,青羽雀。”晋左思《吴都赋》:“山鸡归飞而来栖,翡翠列巢以重行。”

[3]嫩玉句:言女子之臂娇嫩如玉。

[4]解觽:谓解佩相赠。觽,象骨制成的解绳结的角锥,亦用为饰物。佩觽,表示已成年,具有才干。《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

【集评】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五徐士俊评语:孙有句云“片帆烟际闪孤光”,足括此八句。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画面不恶。“烟中”句,艳冶中兼具凄迷之致。

其五

木绵花映丛祠小(1)[1]。越禽声里春光晓(2)[2]。铜鼓与蛮歌(3)[3]。南人祈赛多[4]。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樯立(4)[5]。极浦几回头[6]。烟波无限愁。

【校记】

(1)绵:王辑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棉”。

(2)晓:王辑本作“老”。

(3)与: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杂”。

(4)茜:吴钞本作“苗”,误。偎樯:鄂本、四印斋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隈墙”,汤本、合璧本作“偎墙”,文治堂本、毛本、后印本、正本、清刻本作“隈樯”。

【笺注】

[1]木绵:即“木棉”,落叶乔木。先叶开花,大而红。又名攀枝花、英雄树。《太平御览》卷九六〇引晋郭义恭《广志》:“木绵树赤华,为房甚繁,逼则相比,为绵甚软,出交州永昌。”唐章碣《送谢进士还闽》:“却拥木绵吟丽句,便攀龙眼醉香醪。”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旧唐书·僖宗纪》:“顷者妖兴雾市,啸聚丛祠,而岳牧藩侯,备盗不谨。”参见卷一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注[1]。

[2]越禽:即越鸟,南方的禽鸟。唐顾况《送大理张卿》:“越禽唯有南枝分,目送孤鸿飞向西。”

[3]铜鼓:古代西南少数民族节日、祭祀活动中所使用的乐器。俗称“诸葛鼓”。《后汉书·马援传》:“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相传为马伏波所遗,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两人舁行,以手拊之,声全似鞞鼓。”唐李贺《黄家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蛮歌:南方部族民歌。唐杜甫《夜二首》其一:“蛮歌犯星起,空觉在天边。”

[4]南人:南方人。《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南人,南国之人。”唐刘禹锡《竹枝》之一:“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祈赛:见卷五张泌《河渎神》(“古树噪寒鸦”)注[4]。

[5]茜袖:绛红衣袖。代指红衫女子。唐杜牧《商山麻涧》:“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樯:桅杆。

[6]极浦:遥远的水滨。《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王逸注:“极,远也;浦,水涯也。”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停舻望极浦,弭棹阻风雪。”

【集评】

钟本评语:风景缠绵,自是歌曲中物。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铜鼓声中,木棉花下,正蛮江春好之时。忽翠袖并船,惊鸿一瞥,方待回头,顷刻隔几重烟浦,其惆怅何如。“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倚江楼”,文人之遐想,有此相似者。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南国风光,跃然纸上。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茜袖偎樯立”,如在目前;“烟波无限愁”,亦饶远韵。


河传河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