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水
甘水出弘农宜阳县鹿蹄山①,
山在河南陆浑县故城西北②,俗谓之纵山。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③,故世人目其所为甘掌焉④。
【注释】
①甘水:从南面注入洛水的小支流。在今河南宜阳至洛阳一带。弘农:即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前113)置。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北故函谷关城)。宜阳县:战国韩置。治所在今河南宜阳西四十八里韩城镇。秦属三川郡。西汉属弘农郡。鹿蹄山:在今河南宜阳东南。《山海经·中次四经》:“釐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
②河南:即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前205)改河南国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故城)。陆浑县:西汉置,属弘农郡。治所在今河南嵩县东北陆浑北二十余里。西晋改属河南郡。
③发于山曲之中:《水经注疏》杨守敬按:“水出今宜阳县(今河南宜阳)东南。”山曲,山势弯曲隐蔽处。
④甘掌:在今河南宜阳西。《水经注疏》:“《元和志》寿安县下,后魏分新安,置甘掌县,是也。”
【译文】
甘水
甘水发源于弘农郡宜阳县鹿蹄山,
鹿蹄山在河南陆浑县老城西北,俗称纵山。水从山弯中流出,所以世人把那地方称为甘掌。
东北至河南县南①,北入洛②。
甘水发源东北流,北屈迳一故城东。在非山上③,世谓之石城也。京相璠曰:或云甘水西山上,夷污而平④,有故甘城⑤,在河南城西二十五里⑥,指谓是城也。余按,甘水东十许里洛城南,有故甘城焉,北对河南故城,世谓之鉴洛城。鉴、甘声相近,即故甘城也,为王子带之故邑矣⑦,是以昭叔有甘公之称焉。
【注释】
①河南县: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西涧水东岸。西汉属河南郡。西晋末废。东晋义熙末复置。
②洛:即洛水。今河南洛河。黄河支流,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古时亦作雒水。
③非山:《水经注疏》熊会贞按:“《隋书·食货志》作‘飞山’,山在鹿蹄山西北,非一山也。”
④夷污而平:“夷污”二字费解。似有讹误,待考。
⑤甘城:《水经注疏》杨守敬按:“《括地志》,故甘城在河南县(今河南洛阳西)西南二十五里。”
⑥河南城:原为王城,战国时加以扩建,称河南城。在今河南洛阳西涧水东岸。
⑦王子带:即大叔带。周襄王之弟,惠王之子。以食邑于甘,亦称甘昭公。有宠于惠王,襄王畏之。后叔带与戎、翟谋讨伐襄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奔齐。后叔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
【译文】
甘水往东北流,到河南县以南,往北注入洛水。
甘水发源后往东北流,向北转弯流经一座老城东边。城在非山上,世人称之为石城。京相璠说:有人说,甘水所出的西山上面,凹陷而平坦,有旧甘城,在河南城以西二十五里,指的就是这座城。我查考到,甘水东面十来里的洛城南面有旧甘城,北与河南旧城相望,世人称之为鉴洛城。鉴、甘读音相近,就是旧甘城,是从前王子带的食邑,所以昭叔有甘公之称。
甘水又与非山水会。水出非山东谷①,东流入于甘水。
【注释】
①非山:在今河南伊川西南。乃唐时皇室狩猎之所。
【译文】
甘水又与非山水汇合。非山水发源于非山东麓的山谷,东流注入甘水。
甘水又于河南城西北入洛。《经》言县南,非也。京相璠曰:今河南县西南,有甘水,北入洛。斯得之矣。
【译文】
甘水又在河南城西北注入洛水。《水经》说从县南入洛,是搞错了。京相璠说:现在河南县西南有甘水,北流注入洛水。这就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