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漻水 蕲水 决水 沘水 泄水 肥水 施水 沮水 漳水 夏水 羌水 涪水 梓潼水 涔水
【题解】
卷三十二标题下共有十四条水,是《水经注》全书各卷标题中记载河流最多的一卷。但所有这些河流都是小河,有些今天已经很难考实。十四条河流分成四个水系:羌水、梓潼水、涪水属于今嘉陵江水系;涔水、漻水属于今汉江水系;沮水、漳水、夏水属于今长江水系,所以沮水也见于卷三十五《江水》篇;决水、沘水、泄水、肥水属于今淮河水系;而蕲水在今湖北蕲春以南注入长江,施水则在安徽注入巢湖,巢湖经裕溪河与长江沟通。
羌水即今嘉陵江上游白龙江。梓潼水今称梓潼江,在今四川射洪注入涪江。涪江即《水经注》涪水,是嘉陵江的南支。
涔水在卷二十七《沔水》篇中已见于《经》文:“(沔水)又东过成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这条《经》文之下,《注》文长达一千五百余字,但对于涔水,郦道元除“涔水出西南而东北入汉”一句外,没有其他任何解释。现在,卷三十二中《涔水》专立一篇,《经》文仍说:“涔水出汉中南郑县东南旱山,北至安阳县,南入于沔。”郦道元对它的解释比《沔水》篇为多,如“涔水,即黄水也”,“(成固)城北水旧有桁,北渡涔水”,“黄水右岸有悦归馆,涔水历其北”“(涔水)北至安阳。左入沔,为涔水口也”。按魏晋安阳县在今陕西石泉县南,今天在这一带却找不到可以和涔水或称黄水相当的河流。郦道元在《沔水》篇和《涔水》篇中,只字不提《水经》两度指出的涔水发源地旱山。熊会贞在《水经注疏》的《沔水》篇中作了一条按语,认为郦氏置旱山不论,隐有不从《经》文之意,正其矜慎处。所以郦道元对《水经》涔水可能是存在怀疑的。现在的地图上,在陕西西乡、石泉两县间,汉江的较大支流有牧马河和泾洋河,是否《水经》涔水,不得而知。
漻水是涢水的支流,今其上游已建成先觉庙水库,下游在今湖北随州以南的淅河注入涢水。
夏水按《水经》也是沔水支流,从现在的地图上可以与夏水相当的河流有大富水和溾水两条,都是北河支流,北河东流与涢水汇合,然后入沔。但郦道元的说法与《水经》不同,他说:“夫夏之为名,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纳厥称。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当其决入之所,谓之堵口焉。”又说:“自堵口下,沔水通兼夏目,而会于江,谓之夏汭也。”按照郦道元的说法,夏水只不过是沔水入江的若干汊道中的一条而已。
漳水和沮水都是长江的支流,均发源于荆山南麓,漳水在西,沮水在东,南流至湖北当阳以南汇合,称为沮漳河,在江陵以南注入长江。
蕲水今名蕲河,从湖北、安徽边境南流,在湖北蕲春以南注入长江。
施水发源于今安徽合肥以西,上游已建成董铺水库。东流经合肥而南折,注入巢湖。《注》文说:“施水又东迳湖口戍,东注巢湖,谓之施口也。”现在施口这个地名仍然不变。巢湖因通过裕溪河与长江沟通,所以施水也是长江的支流。
决、泄、沘、肥四水,均是古代淮水支流,决水在《注》文中说得很清楚:“(决水)世谓之史水。决水又西北,灌水注之。”所以决水就是今天的史河,在河南固始以北与灌河汇合,东流在安徽、河南边界入淮。泄水今称汲河,北流经城东湖入淮。沘水即今淠河,北流在正阳关附近入淮。肥水即今东淝河,北流经瓦埠湖,从安徽寿县北八公山南入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