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区册序
洪谓区册即区弘,考其始末,非也。贞元十九年冬,公自御史出为阳山令,此序在阳山作,其曰“岁初吉”,当在明年正月也。〔补注〕方苞曰:风调与柳州相近。刘大櫆曰:昌黎 阳山后文字,尤高古简老。曾国藩曰:送区弘南归诗当是一时作,故蹊径与句法之廉悍并相类。张裕钊曰:不独镵辞精莹,要其命意最幽洁,故读之有味。又曰:遒郁醇宕,风致与柳相近,惜抱文颇似之。吴汝纶曰:叙贬所往往舍荒凉而矜佳胜,公此文乃正言其穷陋;然止以反跌区生耳:故文势为之益峻。
阳山¹,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²,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³,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⁴。始至言语不通⁵,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⁶。
¹阳山,县名,属连州。
²“江”上,或有“水有”字。“廉”,或作“其”。
³“荒茅篁竹”,蜀本作“荒榛茅竹”。“篁”,诸本作“丛”。汉书严助传:“溪谷之间,篁竹之中。”颜曰:“竹田曰篁。”
⁴〔补注〕沈钦韩曰:后汉书 度尚传,抗徐试守宣城长,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
⁵“语”,或作“说”。“不”下,有“相”字。川本北本又作“言语不相通”。
⁶“士”,或作“事”。〔补注〕张裕钊云:退之此种,真有雕刻万物之能。
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¹。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²,升自宾阶,仪观甚伟³,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⁴况如斯人者⁵,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 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⁶。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⁷。
¹贞元二十年,公贬阳山令,或无“矣”字。
²〔补注〕沈钦韩曰:庄子 让王篇:“渔父方将杖挐而引其船。”司马彪曰:“挐,桡也。音饶。”
³“观”,或作“冠”。
⁴见庄子 徐无鬼篇。“跫”,许恭切。
⁵“虚”,或作“谷”。“斯”,或作“其”,或无“斯”字。皆非是。
⁶“欣然”下,或有“以”字。“于”,或作“乎”。“间”,或作“闻”。
⁷“乐”上,方无“以”字。“厌”下,方无“乎”字。今按:“欣然喜”、“陶然乐”当为一例,故诸本皆有“以”字而方本皆无,然窃详其文势之缓急,恐上句应无而下句应有也。故定从此本。
岁之初吉¹,归拜其亲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³。
¹或作“告”。毛氏诗传云:“初吉,朔日也。”此盖通言岁首也。
²“拜”,或作“觐”。
³“识”,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