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处士序
或有“赴河阳参谋”字。“谋”,或作“谟”,或有“诗”字。洪字濬川,洛阳人,罢黄州录事参军,退居于洛,十年不仕,及是为河阳参谋。欧公云:洪始终无可称,而名重一时,以尝为退之称道耳。洪之河阳幕府之明年,召为京兆 昭应尉、集贤校理,又明年六月卒,于是公志其墓。〔补注〕沈钦韩曰:唐节度使幕有“参谋”无“参谟”,此等谬字不必列。茅坤曰:以议论行叙事,是韩之变调。何焯曰:此篇命意,盖因石之行,望重胤尽力转输,使朝廷克成讨王承宗之功,不可复若卢从史之阴与之通,而位置有体,藏讽谕于不觉。吴汝纶曰:洪出,公有赠诗及序,其卒有祭文及志;李习之亦有荐洪状,其人故自非世俗人。此文深讥其轻出,所以惜之也。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¹,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穀之间²,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³。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⁴。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⁵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⁷,农不耕收⁸,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⁹,治法征谋,宜有所出¹⁰。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¹¹,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¹²,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¹³,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¹⁴。
¹元和五年四月诏用乌公 重胤为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治孟州。其曰“节度之三月”,则是岁六七月间也。
²嵩、邙,山名,瀍、穀,水名:皆在洛阳之境。穀,即涧水。书云:“卜涧水东”是也。后改名涧。
³或无“食”字。
⁴“事辞”,或作“事免”。“不”上,或有“则”字。
⁵“东”上,或无“而”字。或并无“下流而东注”五字。“熟”,或作“夷”。“卜”,或作“兆”。
⁶“于家”,或作“为家”。
⁷元和四年三月,成德军节度王士真卒,其子承宗叛。十二月,诏吐突承璀率诸道兵讨之。地理志:镇州 恒山郡,本恒州,天宝元年,更名镇,成德军所治也。〔补注〕沈钦韩曰:按地理志,天宝元年,更恒山郡为常山郡,元和十五年,避穆宗讳更名镇州。
⁸“收”,蜀本作“牧”。
⁹“归”,阁、杭本作“师”。今按:当从诸本作“归”,而读作“馈”,谓漕运也。
¹⁰“所出”,阁、杭本作“主出”。
¹¹〔补注〕沈钦韩曰:容斋随笔:唐世节度、观察诸使辟置僚佐,以至州佐差掾属,牒语皆用四六,大略如告身,故云“撰书词”。
¹²“朋友”,阁、杭本作“其朋”。
¹³或无“则”字。“李”,或作“事”。
¹⁴“张”下,或有“筵于”二字,或只有“别”字。
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¹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味于谄言,惟先生是听²,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³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⁴
¹“真”,阁作“其”,非是。方从阁、杭本无“为先生别”以下十二字。今按:此阁、杭本由有二“去就”字而脱其中字,遂使下句全无文理,方从之,误矣。〔补注〕吴汝纶曰:创调。
²或无“敬”字;“谄”,或作“诤”:皆非是。或无“是”字。
³“图”,阁本作“固”。
⁴“不”下,或有“只”字。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退¹,愈为之序云。
¹“退”,或作“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