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塞(1774—1803)
就这湖滨三人小组而言,罗伯特·骚塞是最糟糕的诗人,却是最好的人。他生于布里斯托尔,是一位呢绒商的儿子。但是,从那种商业环境里,他富有的姑妈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yler)经常使得他受到巴斯的士绅社会的熏陶。14岁时,他被送到伦敦有名的威斯敏斯特学校(The Westminster School),在那里,无疑是偷偷摸摸的,他阅读了伏尔泰、卢梭、吉本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并且写了一些叙事诗和反抗性的散文。他在校刊《苦修者》(The Flagel-lant)上撰文攻讦体罚的文章,触怒了感到被解除武备的校长。骚塞在毕业前夕被开除了,不过,很幸运,他获准在1792年12月进入牛津的巴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他在那里继续他的秘密活动——写了一首叙事诗《圣女贞德》(Joan of Arc),他在诗中颂扬法国大革命。当柯勒律治到达时,他正在写作关于1381年的英国革命家威特·泰勒(Wat Tyler)的一部诗剧。
年长者发现这位较年轻的人在沉思,因为罗伯斯比尔已经把最活跃的革命领袖——丹东和德穆兰——送上了断头台,人权(Rights of Man)会在竞相残杀中结束吗?柯勒律治安慰了他:他解释说,欧洲是颓废的,随着历史而一起衰退了。不过,每一两个礼拜,从骚塞的故乡布里斯托尔,有一艘船驶往辽阔、丰腴和实施共和政体的美洲大陆去。柯勒律治和骚塞何不组织一个身强体健的英国青少年男女团体,使他们结为夫妇,和他们一起移民到宾夕法尼亚去,在萨斯奎汉纳清澈溪流的可爱两岸上建设一个自治区呢?所需要的全部便是每一男性应捐出125镑作为共同基金。每一对夫妇在这个区中的统治上应有平等的发言权,所以柯勒律治替它取名为万民同权政体(Pantisocracy)。
为筹措他们自己分担的费用,这两位创始人联合起来写了一出诗剧《罗伯斯比尔垮台记》(The Fall of Robespierre),脚本发行了,但没有销路。骚塞将《圣女贞德》一稿以50金币的代价卖给布里斯托尔的科特尔。两位没有学位的毕业生在布里斯托尔讲学,赚到足够使骚塞实现提议的计划的资金,伊迪丝·弗里克(Edith Fricker)接受了骚塞的婚议,他们结为连理(1795年11月14日)。伊迪丝的姐姐玛丽·弗里克(Mary Fricker)已经接受了罗伯特·洛弗尔(Robert Lov-ell)的婚议和万民同权政体的理想。此时,骚塞说,柯勒律治义不容辞和第三位妹妹萨拉·弗里克(Sara Fricker)恋爱和结婚是最受期望的。
当伊丽莎白·泰勒因骚塞的卑微婚姻和危险的理想,以丧失了绅士风度为理由而放弃他时,骚塞便接受到里斯本(Lisbon)去访问的邀请,去陪伴在那里的英国使馆做牧师的叔伯。这趟旅行扩大了这位年轻学究的境界。他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旅行,当他回到英格兰时(1796年5月),他发现他爱着英格兰,而万民同权政体的理想随着他的青春而一去不复返了。他研修法律,找到了做一名记者的工作,并有时间写出更多不朽的史诗和一些有名的歌谣,如《布莱尼姆之战》(The Battle of Blenheim)便是。1803年中,怀着160英镑年俸,他在凯西克的格雷塔厅(Greta Hall)定居下来,几乎令人不敢相信他就在那里度尽他的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