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人格异常
人格异常者(psychopath)这一术语通常描述的是一类在心理、人际和神经生理方面具有明显异于常人特征的人。全球研究人格异常的领军人物,心理学家罗伯特·黑尔(RobertHare,1993)将人格异常描述成“魅力十足、善于操控、一生行事无情的社会掠食者,他们的身后残留着一地破碎的心、湮灭的希望和空瘪的钱袋。他们毫无良知和共情之心,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对违反社会规范并无丝毫负罪感和忏悔”。
黑尔(Hare,1970)提出过对人格异常者的合理分类方式,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原发型、继发型(或神经质型)以及逆社会型。其中,只有原发型人格异常者是“真正的”人格异常者—本章的主要内容,他们在心理、情绪、认知和生物学上均具有显著的区别于常人或普通犯罪人群的特点。本章将讨论有关这些差异的细节。另外两种类型则混合了异质群体的反社会行为特质,这些特质也是大多数犯罪人所具有的。继发型人格异常者用于指称那些由于严重的情绪问题或内心冲突而做出反社会行为或暴力行为的人。他们有时也被称为外显型神经症患者、神经质的违法者、症状性人格异常者或单纯情绪障碍犯罪人。最近的研究表明,继发型人格异常者与原发型人格异常者相比存在更多的情绪不稳性和冲动性,且表现得更具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Kimonis,Skeem,Cauffman,& Dimitrieva, 2011)。另外,研究者还发现,继发型人格异常者相比原发型人格异常者,经历过更深刻的父母虐待和抛弃。第三类是逆社会型人格异常者,他们表现出的反社会行为是从亚文化中(比如家庭、恐怖组织和帮派中)习得的。在后两种类型中,“人格异常者”的标签具有误导性,因为他们和原发型人格异常者的行为和背景非常不同。但是,由于继发型人格异常者和逆社会型人格异常者都有非常高的累犯率,因此常被误称为人格异常者。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应与原发型人格异常进行区分的另一个术语就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PD)。这一术语通常被精神科医生和许多临床心理学家用来描述“从15岁之后,一种漠视并违反他人权利的行为模式”(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p.659)。DSM-5通过七个标准来 定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必须满足其中的三个或更多,如反复说谎、冲动和无视他人的安
第七章·犯罪与人格异常
全。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个体必须年满18岁,而且必须有证据表明他们在
15岁之前有品行障碍。回顾第二章曾讨论过关于品行障碍的细节,不是所有被诊断为品行障碍的孩子最终都会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但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在15岁之前须符合品行障碍的诊断。
正如前面所强调的,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描述与对人格异常的描述非常接近。尽管DSM—5中提到:反社会人格也被称为人格异常、社会病态人格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p.659),可事实上,人格异常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并不完全等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定义比人格异常更窄,因为DSM—5—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诊断性的参考—更关注行为指标。另一方面,当前关于人格异常的定义不仅包括行为指标,还包括情绪、神经和认知的差异。此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人格异常所反映的潜在精神病理学特征也有不同(Riser&Kosson,2013)。例如,人格异常者的认知功能问题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一些文献中也被称为反社会人格)相比更加明显和广泛。进一步讲,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定义更多地涉及犯罪行为,而人格异常者并不都是犯罪人。同样,并非所有的犯罪人都是人格异常者。为了说明前者,本章将会介绍没有实施过犯罪的人格异常者。为了说明后者,对服刑的男性罪犯进行的观察发现,约50%~80%的人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征象(Hare,1998;Hare,Forth,&Strachan,1992),但其中只有11%~25%的男性罪犯符合人格异常 的诊断(Hare,1996)。
需要强调一点,近期研究清楚地表明,人格异常不是一个类别概念,而是一种连续的程度的表现(Douglas etal.,2015)。换言之,“人格异常与非人格异常的区别不是类型的差别,而是程度的差别······”(Douglas et al.,2015,p.262)。DSM—5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作为一种独立的、分开的类别—个人有或没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然而,随着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每次更新DSM(包括DSM—5),用于描述反社会人格的特征与黑尔提出的原发型人格异常的特征的相似点越来越多。难怪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常常分不清这二者之间的区别。
本书采用黑尔的分类方式,考虑在经验和临床上使用“原发型人格异常者”概念。这一类型在行为、认知、情感和神经心理学方面明显不同于继发型或神经质型的人格异常者。因此,当我们提到人格异常者时,通常指的就是原发型人格异常者。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原发型人格异常者较为独特:他们从神经上、心理上和情绪上都存在障碍。通常没有爆发性的暴力行为和极端的破坏性。他们表现得富有社交魅力并且健谈。他们也可能会犯罪—事实上,他们通常终生与法律为敌—但其中也有很多人并不犯罪。但当他们实施像强奸和故意杀人等暴力犯罪时,其杀伤手段可谓异常残酷。人格异常的犯罪者这个术语,将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反复的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原发型人格异常者,但他们并不一定会有暴力倾向。
人格异常者的个案
已故的费迪南德·沃尔多·德玛里亚(Ferdinand Waldo Demara Jr.,1921-1982)是一 个伪造证件、冒充各种职业且不断接受高等教育的“超级骗子”,是一个非暴力的原发型的人格异常者的典型代表。简要地描述一下他的所作所为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格异常者(见Critchton,1959,一个更加详细的版本)。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德玛里亚频频和法律打交道,原因是他长期使用各种虚假身份。
他曾经弄到过一个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弗伦奇的身份证明。当时他在美国海军服役,正在以另一个假身份等待分派任务。他察觉到自己很可能在例行安检中露出破绽,因此决定使用弗伦奇博士的身份。他自导自演了一出畏罪自杀的假戏:在码头留下了自己的衣服和一张写着“这是我唯一的出路”的字条。海军方面信以为真,而德玛里亚也能变身为弗伦奇博士。凭借耀眼的身份证明,他在加拿大的一所学院得到了哲学系主任的职位,教授多门心理课程并承担管理工作。
他与内科医生约瑟夫·希尔成为好朋友,从他们的长期交往中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他甚至借到并复印了希尔的一些个人证件,包括出生证明、洗礼证明、资格证书、学校成绩单、医师执照等。然后,他在加拿大皇家海军中以希尔医生的身份得到了委任。在此期间,德玛里亚通过大量阅读充实着自己的医学知识。
在朝鲜战争中,德玛里亚或可称他为“希尔”被指派到一艘驱逐舰上工作。该舰遇到了一艘载满病危伤员的小型韩国帆船,伤员们被送到舰艇上做紧急治疗,其中有3名伤者生命垂危急需外科手术。尽管德玛里亚从未看过手术治疗过程,但他急忙临时复习了有关教材,连夜用他毫无技术可言的手给病人开刀做了手术。天亮时,他不仅救活了那3个人,还治好了另外16个病人。
德玛里亚或希尔的事迹从船上不胫而走,他的照片也见诸报端。真的希尔医生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冒用后立即揭穿了他。加拿大海军为了避免难堪,将他免职开除后并未予以追究。德玛里亚是一个并非毕生从事暴力犯罪的人格异常者的典型个案。
很多人格异常者都有暴力犯罪史,其中很多人穷凶极恶、手段残忍。内维尔·西斯(Neville Heath)是一名魅力十足、英俊潇洒、聪明的男子,他残忍地杀害了2名年轻的英国妇女(Critchley,1951;Hill,1960)。像德玛里亚一样,西斯有着不同寻常的职业,而且其中多是军队职位。与德玛里亚不同,他的罪恶行径最终使其在监狱中度过余生。他曾先后在英国皇家空军、英国皇家特勤军团和南非空军工作,又都同样被免职且声名狼藉。他先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某战斗中队服役,19岁那年因偷车被军事法庭审判,后被送到管教所服刑。1939年被赦免后,他加入了英国皇家特勤军团,后因伪造罪被开除。在返回英国老家的路上他跳船逃跑,而后又弄到了一份南非空军的职务。前科记录曝光后,他自知难逃罪责才不得不离开了南非空军。在没遇到这些麻烦之前,人们对西斯军官的评价是自信、有胆识而且是富有魅力的浪子。在第三次受审之后,他开始对残忍谋杀产生了兴趣。
你大概可以想到那些关于人格异常者的最糟糕的案例。臭名昭著的查尔斯·曼森(Charles Manson)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在20世纪60年代,他以不可思议的魅力吸引了一小群毫无抵制力的虔诚追随者。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小说中虚构的汉尼拔·莱希特,他的虐待罪行和致命的魅力俘获了大批电影观众。尽管人格异常者这个词被大众传媒频频使用,但认为他们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也是不恰当的。当约兰·万德尔·斯洛特(JoranVan der Sloot),又称“荷兰花花公子”于2010年被控故意杀人并疑与一名大学生失踪有关时,新闻头条的记者曾问到他是否是人格异常者。不是所有的暴力杀人犯都是人格异常者。此外,也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更多的人格异常表现在一个连续体中,而“完全人格异常者”是极少见的。在本章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人格异常者的行为模式、认知过程、内在人格特征、神经心理学特点和一般背景。
第七章·犯罪与人格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