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水
洹水出上党泫氏县①,
水出洹山,山在长子县也②。
【注释】
①洹(huán)水:即今河南北部的卫河支流安阳河。泫(xuàn)氏县:战国赵置。后入秦,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北魏永安中改玄氏县。
②长(zhǎng)子县:秦置,为上党郡治。治所在今山西长子西南八里。东汉末属上党郡。北魏移治今山西长治东北十五里西故县。
【译文】
洹水
洹水发源于上党泫氏县,
洹水发源于洹山,洹山在长子县。
东过隆虑县北①,
县北有隆虑山②,昔帛仲理之所游神也③。县因山以取名。汉高帝六年④,封周灶为侯国⑤。应劭曰:殇帝曰隆,故改从林也⑥。县有黄华水⑦,出于神囷之山黄华谷北崖上。山高十七里,水出木门带,带即山之第三级也。去地七里,悬水东南注壑,直泻岩下,状若鸡翘⑧,故谓之鸡翘洪⑨,盖亦天台、赤城之流也⑩。其水东流至谷口,潜入地下,东北十里复出,名柳渚⑪。渚周四五里,是黄华水重源再发也。东流,苇泉水注之⑫。水出林虑山北泽中,东南流,与双泉合⑬。水出鲁般门东⑭,下流入苇泉水。苇泉水又东南,流注黄华水,谓之陵阳水⑮。又东,入于洹水也。
【注释】
①隆虑县: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封周灶为隆虑侯。景帝中元元年(前149)改为县,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林州。
②隆虑山:原名林虑山。东汉时避殇帝刘隆讳而改名。在今河南林州西北二十里。
③帛仲理:即帛和,字仲理。三国时益州巴郡人。一说辽东人。入地肺山师事董奉学行气、服食之法。又诣西城山事王君,得大道诀。视壁三年,得《太清神丹方》等。后在林虑山得道成仙。
④汉高帝六年:前201年。
⑤周灶: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卒从刘邦起于砀(今河南永城北)。以连敖入汉,以长铍都尉击项羽有功,封隆虑侯。
⑥殇(shāng)帝曰隆,故改从林也:指因避讳东汉殇帝刘隆改隆字为林字。殇帝刘隆为和帝少子。生始百余日,立为帝,邓太后临朝执政。在位仅一年即病卒。
⑦黄华水:当在今河南林州西北。
⑧鸡翘:鸡尾巴。翘,尾部的长毛。
⑨鸡翘洪:《大清一统志》:“鸡翘洪,在黄华山(今河南林州西北)。悬水注壑。”
⑩天台:即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陶弘景《真诰》:“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赤城: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六里。《太平寰宇记·台州·天台县》:赤城山“在县北六里。孔灵符《会稽记》云:赤城山,土色皆赤,状如云霞,悬溜千仞”。
⑪柳渚:在今河南林州西北。
⑫苇泉水:《水经注疏》熊会贞按:“水在今林县(今河南林州)西北三十里。”
⑬双泉:《水经注疏》熊会贞按:“水在今林县西北二十里,一名灵岩水。”
⑭鲁般门:《水经注疏》熊会贞按:“鲁般门即隆虑山北第三峰。”
⑮陵阳水:《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地形志》,林虑有陵阳河,东流为洹。盖以黄水为洹水正源也。”
【译文】
洹水往东流过隆虑县北,
隆虑县北边有隆虑山,是从前帛仲理仙游的地方。该县因山而取名。汉高帝六年,把它封给周灶,立为侯国。应劭说:殇帝名隆,因避讳改隆字为林字。县里有黄华水,发源于神囷之山黄华谷的北崖上。山高十七里,水从木门带流出,这是山的第三级。离地七里,悬崖上的水,往东南注入深壑,直泻到岩下,形状像鸡的长尾巴,所以叫鸡翘洪,这也正像天台、赤城之类的命名一样。水往东流到了谷口,潜入地下,在东北十里处重又冒出,名叫柳渚。柳渚周围四五里,是黄华水再次流出地表发源形成的。水往东流,苇泉水注入。苇泉水发源于林虑山北边的沼泽中,往东南流,与双泉汇合。双泉发源于鲁般门东,往下流,注入苇泉水。苇泉水又往东南流,注入黄华水,称为陵阳水。又东流,注入洹水。
又东北出山,过邺县南①,
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②。《竹书纪年》曰:盘庚即位③,自奄迁于北蒙④,曰殷。昔者,项羽与章邯盟于此地矣⑤。
【注释】
①邺(yè)县:战国魏置。后入秦,属邯郸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西汉为魏郡治。东汉末相继为冀州、相州治。
②殷墟:商代后期都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四里小屯村一带。
③盘庚:商朝国君。汤之九代孙。在位期间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商朝因此又称为殷朝。
④奄:古都邑名。在今山东曲阜旧城东二里。北蒙:在今河南安阳西北四里小屯村一带。
⑤章邯(hán):秦二世时少府。陈涉起兵,二世令章邯率骊山徒卒迎战。后从项羽入关,项羽立他为雍王。汉高祖还定三秦,章邯败走自杀。
【译文】
洹水又往东北出山,流过邺县南边,
洹水出山后,往东流经殷墟北面。《竹书纪年》说:盘庚即位,从奄迁都到北蒙,国号叫殷。从前项羽与章邯就是在这里会盟的。
洹水又东,枝津出焉,东北流迳邺城南,谓之新河①。又东,分为二水。一水北迳东明观下②。昔慕容雋梦石虎啮其臂③,寤而恶之④,购求其尸,而莫之知。后宫嬖妾言⑤,虎葬东明观下。于是掘焉,下度三泉⑥,得其棺,剖棺出尸,尸僵不腐。雋骂之曰:死胡安敢梦生天子也⑦!使御史中尉阳约数其罪而鞭之⑧。此盖虎始葬处也。又北迳建春门⑨,石梁不高大,治石工密,旧桥首夹建两石柱,螭矩趺勒甚佳⑩。乘舆南幸⑪,以其作制华妙,致之平城⑫。东侧西阙,北对射堂⑬,绿水平潭,碧林侧浦,可游憩矣。其水西迳魏武玄武故苑⑭,苑旧有玄武池以肄舟楫⑮,有鱼梁、钓台、竹木、灌丛,今池林绝灭,略无遗迹矣。其水西流注于漳⑯。
【注释】
①新河:洹水支流。当在今河北临漳一带。
②东明观: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北城东南角。石赵时为王室游宴之处。
③慕容雋(jùn):一名慕容儁,字宣英。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十六时期前燕国主。慕容皝(huàng)次子。石虎:字季龙。十六国时期后赵国主。穷兵黩武,四处征伐。啮:咬。
④寤:睡醒。恶(wù):厌恶。
⑤嬖(bì)妾:宠妾,爱妾。
⑥三泉:三重泉,即地下深处。多指人死后的葬处。
⑦死胡:因石虎为羯族人,故称胡。梦:托梦。
⑧御史中尉:北魏改御史中丞为御史中尉。主掌御史台。纠弹百官,参治邢狱。阳约:具体不详。
⑨建春门:在今河北临漳古邺北城。
⑩螭(chī)矩:雕刻的螭龙。螭,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矩,刻画以留标志。趺(fū)勒:雕刻的碑刻等的底座。
⑪乘舆:本指古代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此处借指皇帝。
⑫平城:在今山西大同东北八里古城村。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⑬射堂:古时习射的场所。
⑭玄武故苑:曹操时筑。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西。
⑮苑旧有玄武池以肄(yì)舟楫:《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肄,学习,练习。舟楫,船和桨。泛指船只。
⑯漳:即漳水。有清漳水、浊漳水二源,均出山西东南部,到河北南部边境汇合,合称漳河。其河道古今变迁很大。
【译文】
洹水又东流,分出一条支流,往东北流经邺城南面,称为新河。又东流,分成两条。一条往北流过东明观下。从前慕容雋梦见石虎咬他的胳膊,醒后很恼恨,出赏榜征求石虎的尸体,但人们都不知道在哪里。后宫有个宠妾说:石虎葬于东明观下。于是掘地到深处,找到了他的棺材,开棺拖出尸体,已经成为僵尸,没有腐烂。慕容雋骂道:你这死胡,怎么敢托梦给在生的天子!他叫御史中尉阳约列举石虎的罪状,举鞭痛打。这里就是石虎初葬的地方。又往北流经建春门石桥下,桥并不高大,但石工却十分细致,老桥头两边竖了两根石柱,柱上的盘龙和柱座都雕得很精美。皇帝南巡时,看到石柱制作华丽精妙,就把它移到平城。石桥东边,就是西城楼,朝北面对射堂,这里有绿水平潭,水滨长着一片青葱的林木,是个游憩的好地方。新河水往西流过旧时魏武帝的玄武苑,苑内从前有玄武池,可以学习划船,有鱼梁、钓台、竹木、灌丛,现在水池和丛林都已湮灭,不留一点痕迹了。新河水往西流,注入漳水。
南水东北迳女亭城北①,又东北迳高陵城南②,东合坰沟③,又东迳鸬鹚陂④,北与台陂水合⑤。陂东西三十里⑥,南北注白沟河。沟上承洹水,北绝新河,北迳高陵城东,又北迳斥丘县故城西⑦。县南角有斥丘⑧,盖因丘以氏县,故乾侯矣⑨。《春秋经》书,昭公二十八年⑩,公如晋,次于乾侯也⑪。汉高帝六年⑫,封唐厉为侯国⑬,王莽之利丘矣。又屈迳其城北,东北流注于白沟。
【注释】
①女亭城:《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城当在今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北。”
②高陵城:在今河北临漳东南三里岗陵城。
③坰(jiōng)沟:当在今河北临漳东南。
④鸬鹚陂:在今河北魏县西南。
⑤台陂水:当在今河北临漳西南。
⑥陂东西三十里:武英殿本《水经注》:“案此下有脱文。下云‘注白沟河,沟上承洹水’,亦讹脱不可考。”
⑦斥丘县: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成安东南三十里。
⑧斥丘:《汉书·地理志》“斥丘县”,颜师古注曰:“阚骃云地多斥卤,故曰斥丘。”
⑨乾侯:春秋晋邑。在今河北成安东南。
⑩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
⑪次:止,驻扎。
⑫汉高帝六年:前201年。
⑬唐厉: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唐厉以舍人从高祖在丰地起兵,以左司马入汉,击项羽、黥布,因功封斥丘侯。
【译文】
南边那一条水往东北流过女亭城北面,又往东北流过高陵城南面,往东与坰沟汇合,又往东流经鸬鹚陂,往北与台陂水汇合。陂塘东西三十里……注入白沟。坰沟上游承接洹水,往北横穿过新河,往北流经高陵城东面,又往北流经斥丘县老城西面。斥丘县南角有斥丘,是以丘名来取县名的,就是旧时的乾侯。《春秋经》载,昭公二十八年,昭公到晋国去,在乾侯歇宿。汉高帝六年,把这里封给唐厉,立为侯国,这就是王莽的利丘。又转弯流过城北,往东北流,注入白沟。
洹水自邺东迳安阳县故城北①。徐广《晋纪》曰②:石遵自李城北入③,斩张豺于安阳是也④。《魏土地记》曰:邺城南四十里有安阳城,城北有洹水东流者也。
【注释】
①安阳县:战国秦置,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西南。西汉废入荡阴县。三国魏复置,属魏郡。
②徐广《晋纪》: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人。晋、宋间史学家。所撰《晋纪》四十五卷,是《晋书》参考史料之一。
③石遵:十六国时期后赵国主。石虎之子。石世即位,石遵杀石世而自立,终为部将石闵等人斩杀。李城:在今河南温县。
④斩张豺于安阳:事见《晋书·载记·石季龙》:“遵至安阳亭,张豺惧而出迎,遵命执之……斩张豺于平乐市,夷其三族。”张豺,石世即位后的丞相。
【译文】
洹水从邺往东流经安阳县老城北面。徐广《晋纪》说:石遵从李城向北方进军,在安阳杀了张豺。《魏土地记》说:邺城以南四十里有安阳城,城北有洹水东流。
洹水又东至长乐县①,左则枝沟出焉。
【注释】
①长乐县:三国魏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东四十里。
【译文】
洹水又往东流到长乐县,左边分出一条支沟。
洹水又东迳长乐县故城南。按《晋书地理志》曰:魏郡有长乐县也。
【译文】
洹水又往东流过长乐县老城南面。查考《晋书·地理志》说:魏郡有长乐县。
又东过内黄县北,东入于白沟①。
洹水迳内黄县北东流,注于白沟,世谓之洹口也。许慎《说文》、吕忱《字林》②,并云洹水出晋、鲁之间。昔声伯梦涉洹水,或与己琼瑰而食之,泣而又为琼瑰,盈其怀矣。从而歌曰: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后言之,之暮而卒③。即是水也。
【注释】
①白沟:原为一小水。在今河南浚县西南,东北流至黎山西北,与宿胥故渎合。此后,上起枋堰、下至今河北威县之古清河,皆被称为白沟。
②许慎《说文》:即许慎《说文解字》。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其《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吕忱《字林》:吕忱,字伯雍。任城(今山东济宁东南)人。晋武惠义阳王典祠令。所撰《字林》,是一部以《说文》为基础并补其阙、以隶书为主体而又不违篆文笔意的字书。
③“昔声伯梦涉洹水”几句:事见《左传·成公十七年》。声伯,即公孙婴齐。春秋时郑国人。琼瑰,次于玉的美石。这里泛指珠玉。盈其怀,装满其怀抱。
【译文】
洹水又往东流过内黄县北边,往东注入白沟。
洹水经过内黄县北面往东流,注入白沟,世人称汇流处为洹口。许慎《说文解字》、吕忱《字林》,都说洹水发源于晋、鲁之间。从前声伯梦见涉过洹水,有人送给他玉石,他把玉石吃了,流下的眼泪又变成了玉石,装了满怀。于是唱道:涉过洹水,送给我玉石。回家吧,回家吧,玉石装满我的怀抱了!后来把梦中的事说了又说,到傍晚才死去。说的就是这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