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

字数:2981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①,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纠山②,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③。东北迳邵陵郡武冈县南④,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⑤,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蛮⑥,蛮保此冈⑦,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大溪迳建兴县南⑧,又迳都梁县南。汉武帝元朔间五年⑨,以封长沙定王子敬侯遂之邑也⑩。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⑪,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芳风藻川⑫,兰馨远馥⑬。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⑭,县受名焉⑮。

【注释】

①资水:在今湖南中部。南源夫夷水出广西资源南,西源赦水出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北,在邵阳汇合后,北流经新化、安化等县折向东,经益阳到湘阴临资口入洞庭湖。零陵:即零陵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桂阳郡置。治所在零陵县(今广西全州西南)。东汉移治泉陵县(今湖南永州北二里)。都梁县:东汉改都梁侯国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武冈东七里桥。路山:又名唐纠山。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

②武陵郡:汉高帝改黔中郡置。治所在义陵县(今湖南溆浦南)。无阳县: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

③大溪水:即资水。

④邵陵郡:西晋太康中避司马昭之名讳,改昭陵郡置,属荆州。治所在邵陵县(今湖南邵阳)。武冈县:三国吴宝鼎元年(266)改都梁县置,属昭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武冈西南一里。

⑤重阻:重叠的山嶂。阻,险阻。这里指山嶂。齐秀:比高。秀,高耸,耸立。

⑥五溪蛮:部族名。秦汉时南方少数民族中蛮族的一支,为盘瓠蛮的分支。

⑦保:依靠,依傍。

⑧建兴县:西晋置,属邵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武冈东北百余里。

⑨元朔五年:前124年。元朔,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前128—前123)。

⑩长沙定王:即刘发。汉景帝之子。因其母唐姬身份卑微,被封于卑湿贫国。谥号定。敬侯遂:即刘遂,一作刘定,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元朔五年(前124)封都梁侯。谥敬。

⑪渟(tíng)水:静水。渟,水聚集不流。

⑫芳风:芳香的风。藻川:谓生有香草的水流。

⑬兰馨:兰花的香气。远馥:飘散很远。馥,散发,飘散。

⑭山因以号:大山依凭“都梁”取名。

⑮县受名焉:县也因为“都梁”而得名。

【译文】

资水

资水发源于零陵郡都梁县的路山,

资水发源于武陵郡无阳县边界的唐纠山,这是路山的别名。资水也叫大溪水。往东北流经邵陵郡武冈县南边,武冈县是从都梁划分出来设立的。县城左右有两座山冈相互对峙,形成两道高耸的屏障,其间相距约两里,旧时传说后汉讨伐五溪蛮,蛮人依靠这两座山冈而战,所以叫武冈,县也就以武冈为名了。大溪流经建兴县南边,又流经都梁县南边。汉武帝元朔五年,把都梁封给长沙定王的儿子敬侯刘遂为食邑。县西有座小山,山上有一洼静水,水清而浅,涧中长满兰草,绿叶紫茎,幽兰馥郁的芳香,一直飘散到远方。土语称兰为都梁,山就因而以都梁为号,县也因而得名。

东北过夫夷县①,

夫水出县西南零陵县界少延山②,东北流迳扶县南③,本零陵之夫夷县也④。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长沙定王子敬侯义之邑也⑤。夫水又东注邵陵水⑥,谓之邵陵浦水口也⑦。

【注释】

①夫夷县:西汉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邵阳西。东汉改为夫夷侯国。三国吴复改为夫夷县。

②零陵县: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广西全州西南。西汉为零陵郡治。东汉属零陵郡。

③扶县:东晋改夫夷县置,属邵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邵阳西。

④零陵:即零陵郡。

⑤敬侯义:即刘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元朔五年(前124)封夫夷侯,谥敬。

⑥邵陵水:即大溪水,也即资水。

⑦邵陵浦水口:《水经注疏》杨守敬按:“《一统志》,邵陵浦口在邵阳县(今湖南邵阳)西九十里。”

【译文】

资水往东北流过夫夷县,

夫水发源于夫夷县西南与零陵县接境的少延山,往东北流经扶县南边,是原来零陵郡的夫夷县。汉武帝元朔五年,将夫夷封给长沙定王的儿子敬侯刘义为食邑。夫水又往东注入邵陵水,水口叫邵陵浦。

东北过邵陵县之北①,

县治郡下,南临大溪,水迳其北,谓之邵陵水。魏咸熙二年,吴宝鼎元年②,孙皓分零陵北部③,立邵陵郡于邵陵县,县,故昭陵也④。溪水东得高平水口⑤。水出武陵郡沅陵县首望山⑥,西南迳高平县南⑦,又东入邵陵县界,南入于邵水⑧。邵水又东会云泉水⑨。水出零陵永昌县云泉山⑩,西北流迳邵阳南⑪,县,故昭阳也。云泉水又北注邵陵水,谓之邵阳水口。自下东北出益阳县⑫,其间迳流山峡,名之为茱萸江⑬,盖水变名也。

【注释】

①邵陵县:西晋武帝避其父司马昭名讳,改昭陵县置,为邵陵郡治。治所即今湖南邵阳。

②魏咸熙二年,吴宝鼎元年:《水经注疏》:“赵(一清)云:五字《注》中《注》。一清按:魏祚终于咸熙二年,乃孙皓甘露元年,明年改元宝鼎,实晋武帝泰始二年也。”咸熙二年,265年。咸熙,三国魏元帝曹奂的年号(264—265)。宝鼎元年,266年。宝鼎,三国吴末帝孙皓的年号(266—269)。二者非同年,郦注错。

③孙皓:字元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吴国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后投晋朝,封归命侯。零陵:即零陵郡。

④昭陵:即昭陵县。

⑤高平水:《水经注疏》杨守敬按:“今有顺水出新化县(今湖南新化县)西南首望山,盖即高平水也。”

⑥沅(yuán)陵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沅陵南沅水南岸。首望山:在今湖南新化西南。

⑦高平县:三国吴置,属昭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隆回东北高平镇石脚村。

⑧邵水:在今湖南邵阳东。

⑨云泉水:即今湖南邵阳南檀江。

⑩永昌县:三国吴分泉陵县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祁东县西北七十三里砖塘镇。

⑪邵阳:即邵阳县。西晋改昭阳县置,属邵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邵东县东。

⑫益阳县:战国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益阳东。西汉属长沙国。

⑬茱萸(zhū yú)江:即资水。在今湖南中部。

【译文】

资水往东北流过邵陵县北边,

邵陵县县治在郡治下,南濒大溪,水从县城北面流过,称为邵陵水。魏咸熙二年,吴宝鼎元年,孙皓把零陵北部划出来另置邵陵郡于邵陵县,邵陵县就是旧时的昭陵县。溪水东流,有高平水口。高平水发源于武陵郡沅陵县的首望山,往西南流经高平县南边,又往东流入邵陵县界,往南注入邵水。邵水又往东流,汇合了云泉水。云泉水发源于零陵郡永昌县云泉山,往西北流经邵阳县南边,邵阳县就是旧时的昭阳县。云泉水又北流,注入邵陵水,汇流处叫邵阳水口。从此以下,水往东北流,从益阳县出境,水流经过山峡的一段,名为茱萸江,是资水的异名。

又东北过益阳县北,

县有关羽濑①,所谓关侯滩也,南对甘宁故垒②。昔关羽屯军水北,孙权令鲁肃、甘宁拒之于是水③。宁谓肃曰:羽闻吾咳唾之声④,不敢渡也,渡则成擒矣。羽夜闻宁处分⑤,曰:兴霸声也⑥。遂不渡。茱萸江又东迳益阳县北,又谓之资水。应劭曰:县在益水之阳。今无益水,亦或资水之殊目矣⑦。然此县之左右,处处有深潭,渔者咸轻舟委浪⑧,谣咏相和⑨,罗君章所谓其声绵邈者也⑩。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浅者四五尺,或三五丈,深者亦不测其深。古老相传,昔人以杖撞地,辄便成井,或云古人采金沙处,莫详其实也。

【注释】

①关羽濑(lài):亦称关侯滩。《水经注疏》熊会贞按:“濑在古县上流十余里,则在今县(今湖南益阳)东六十余里。”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水。

②甘宁故垒:当在今湖南益阳东。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三国吴将领。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从吕蒙拒关羽,从孙权攻合肥,以战功为孙权所重。历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③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吴名臣,为东吴主战派的重要人物。主张联刘备拒曹操,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④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人的谈吐、言论。

⑤处分:部署,指挥。

⑥兴霸:甘宁字兴霸。

⑦殊目:异名,别名。

⑧轻舟:小船。委浪:在波浪中荡漾。这里可引申为起伏、荡漾。

⑨谣咏:多指没有乐器伴奏的歌唱。相和(hè):相互唱和。

⑩罗君章:即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今湖南耒阳)人。有才学,善文章。初为郡主簿,转桓温征西参军,深得桓温器重。历散骑常侍、侍中,累迁廷尉,加中散大夫。绵邈:长久,悠远。

【译文】

资水又往东北流过益阳县北边,

益阳县有关羽濑,就是所谓关侯滩,南边与甘宁营垒遗址相对。从前关羽在水北屯兵,孙权命令鲁肃、甘宁在这条水上阻挡他。甘宁对鲁肃说:关羽听到我的声音,就不敢渡水了,若渡水,定当被擒获。关羽夜里听到甘宁在发号施令,说:这是兴霸的声音。于是就不渡水了。茱萸江又往东流经益阳县北边,又叫资水。应劭说:益阳县在益水北岸。可是现在却没有益水,或者也是资水的别名吧。但该县邻近,处处有深潭,渔人在水上摇着小船,唱着歌谣,互相应和,罗君章所谓歌声悠远,就是指这种渔歌。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浅的四五尺,或三五丈,深的就测量不出了。老人相传,从前有人用杖去捅地面,立即就成了水井,也有人说是古人采金沙处,实际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①,东北入于江也。

湖,即洞庭湖也②。所入之处,谓之益阳江口③。

【注释】

①沅(yuán)水:即今湖南西北境沅江。

②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

③益阳江:资水在湖南益阳附近称益阳江。江口:江水与他水会流处。

【译文】

资水又往东流与沅水汇合于湖中,往东北注入江水。

这里所说的湖,就是洞庭湖。入湖的地方称为益阳江口。


卷三十八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