㶏水

字数:1492

㶏水出㶏强县南泽中①,东入颍。

㶏水出颍川阳城县少室山②,东流注于颍水。而乱流东南,迳临颍县西北③。小㶏水出焉④,东迳临颍县故城北。

【注释】

①㶏(yīn)水:又名㴔水、溵水。水源即今河南登封西北颍水三源之中源。颍水东至今临颍西又别出为大㶏水、小㶏水。东流者为小㶏水,东至漯河市郾城区西入大㶏水,至周口入颍水。后因筑堰,导汝水东出大㶏水,东流至今周口西北入颍水,元至正年间,汝水为患,遂于漯河市郾城区筑堰,导汝水东出大㶏水,东流至今周口西北入颍水,大㶏水遂成为北汝河之下游。㶏强县: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临颍东。

②颍川:即颍川郡。战国秦置。治所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州)。阳城县: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登封东南二十四里告成镇。少室山:在今河南登封西北。

③临颍县: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临颍北十四里固厢乡。

④小㶏水:即沙水。《水经注疏》熊会贞按:“盖自临颍县(今河南临颍)东南流,至郾城县(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东南,入今沙河。”

【译文】

㶏水

㶏水发源于㶏强县南边的沼泽中,往东流注入颍水。

㶏水发源于颍川阳城县少室山,东流注入颍水。㶏水往东南乱流,经过临颍县西北。小㶏水发源于这里,往东流经临颍县老城北边。

㶏水又东迳㶏阳城北①。又东迳㶏强县故城南。建武二年②,世祖封扬化将军坚镡为侯国③。

【注释】

①㶏阳城:战国韩邑。在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东北。

②建武二年:26年。

③扬化将军:官名。东汉杂号将军。光武帝置,掌领兵征伐,事讫即罢。坚镡(xín):字子伋。东汉初颍川襄城(今河南漯河市襄城区)人。随刘秀平定河北,任偏将军。刘秀称帝后,任其为扬化将军,封㶏强侯。

【译文】

㶏水又往东流经㶏阳城北边。又往东流过㶏强县老城南边。建武二年,世祖把㶏阳封给扬化将军坚镡,立为侯国。

㶏水东为陶枢陂①。余按㶏阳城在㶏水南,然则此城正应为㶏阴城而有㶏阳之名者,明在南,犹有㶏水,故此城以阳为名矣。颍水之南有二渎,其南渎东南流,历临颍亭西②,东南入汝,今无水也,疑即㶏水之故渎矣。汝水于奇雒城西别东派③,时人谓之大㶏水。东北流,枝渎右出,世谓之死汝也。别汝又东北迳召陵城北④,练沟出焉⑤。别汝又东,汾沟出焉⑥。别汝又东迳征羌城北⑦,水南有汾陂⑧,俗音粪。汾水自别汝东注而为此陂,水积征羌城北四五里,方三十里许。渎左合小㶏水。水上承狼陂⑨,南流名曰巩水。青陵陂水自陂东注之⑩,东回又谓之小㶏水,而南流注于大㶏水。大㶏水取称,盖藉㶏沿注而总受其目矣⑪。又东迳西华县故城南⑫,又东迳汝阳县故城北⑬,东注于颍。

【注释】

①陶枢陂:《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当在今县(今河南临颍)东北,已湮。”

②临颍亭:《水经注疏》熊会贞按:“亭当在今临颍县南,与上临颍故城非一地。”

③奇雒城:当为奇頟(é)城。在今河南漯河市源汇区西阴阳赵乡。北魏置颍川郡(又称南颍川郡)于此。

④召(shào)陵城:春秋楚邑。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东三十里召陵寨。

⑤练沟:汝水流经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东的河段,经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北。

⑥汾沟:当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

⑦征羌城:征羌县(东汉建武十一年置,为侯国,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东南。东汉时,以来歙征定西羌功,故更名安乡县为征羌县。

⑧汾陂:《水经注疏》杨守敬按:“陂在今郾城县东南。”

⑨狼陂:即春秋时之狼渊。在今河南许昌西。

⑩青陵陂:《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即青陵城北之陂也,当在今临颍县西。”

⑪藉:依据,凭借。沿注:沿途流注。目:名称。

⑫西华县: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南。

⑬汝阳县:战国韩置。后入秦,属陈郡。西汉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

【译文】

㶏水往东流就是陶枢陂。我查考㶏阳城在㶏水以南,那么此城就应当叫㶏阴城才对,可是却得了㶏阳之名,这说明在南边还有一条㶏水,所以此城就以阳为名了。颍水以南有两条水渠,南渠往东南流经颍亭西边,往东南注入汝水,现在无水了,想来可能就是㶏水故道。汝水在奇頟城西边分出东支,当时人们称之为大㶏水。大㶏水往东北流,在右边分出一条支渠,人们称之为死汝。别汝又往东北流经召陵城北边,练沟从那里分出。别汝又往东流,有汾沟流出。别汝又往东流经征羌城北边,水南有汾陂—汾,俗语读作粪。汾水从别汝东流,形成这个陂塘,水在征羌城北四五里处蓄积起来,方圆三十余里。水渠在左边汇合了小㶏水。小㶏水上游承接狼陂,往南流,名为巩水。青陵陂水从陂东注入,转回东边,又称为小㶏水了,然后南流注入大㶏水。大㶏水的取名,大概是依㶏水沿途流注,给它冠以这个总名的。又往东流经西华县老城南边,又往东流经汝阳县老城北边,东流注入颍水。


淯水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