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
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①,东南至故关②,为若水也。
《山海经》曰:南海之内③,黑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④,若水出焉。又云:灰野之山有树焉⑤,青叶赤华,厥名若木。生昆仑山西,附西极也。《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木有十华,其光照下地⑥。故屈原《离骚·天问》曰:羲和未阳,若华何光是也⑦?然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间,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水受其称焉。若水沿流,间关蜀土⑧。黄帝长子昌意⑨,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斯水,为诸侯焉。娶蜀山氏女⑩,生颛顼于若水之野⑪。有圣德,二十登帝位,承少皞金官之政⑫,以水德宝历矣⑬。
【注释】
①若水:即今雅砻江及与雅砻江合流后至云南巧家县的一段金沙江。为蜀地至云南西部必经之地。旄牛:即旄牛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沈黎郡。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南大渡河南岸。徼(jiào)外:塞外,边外。徼,边境,边界。
②故关:这里指在若水上所修建的关隘。
③南海:具体不详。
④若木:一种红色的树木,青叶赤花。传说生长在昆仑山之西尽头。
⑤灰野之山:《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录的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⑥“若木在建木西”几句:语见《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郦道元抄变其辞。建木,传说中的神木名。华(huā),花。
⑦羲和未阳,若华何光是也:羲和尚未御日出行,若木之花为何放光?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未阳,一作未扬,作未扬鞭解。
⑧间关:曲折辗转。
⑨昌意:古史传说中黄帝之子。母为嫘祖,封在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即女枢)为妻,生帝颛顼。
⑩蜀山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即古蜀国传说中的创建者蚕丛、鱼凫等诸古蜀国国王。
⑪颛顼(zhuān xū):上古帝王名。五帝之一,号高阳氏。相传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⑫少皞(hào):亦作少昊。名挚(一作质),号金天氏。传说中古代东夷部落首领。东夷部落曾以鸟为图腾,相传少皞曾以鸟名为官名。金官之政:即金官所掌管之职事。金官,古代五行之官,即金正,掌金之长官。
⑬以水德宝历:一作以水德膺历。水德,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谓以水而德王。膺历,帝王承受国祚之称。
【译文】
若水
若水发源于蜀郡旄牛县边境以外,往东南流到故关的,就是若水。
《山海经》说:南海以内,黑水之间,有一棵树叫若木,若水就发源于这里。又说:灰野山上有一棵树,青叶红花,名叫若木。它生在昆仑山西边,依傍着西极。《淮南子》说:若木在建木西,树上有十朵花,光芒照耀着大地。所以屈原《离骚·天问》说:日神羲和尚未御日出行,若木的花为何放出光芒?但若木生长的地方不止一处。若木生在黑水之间,水从树下流出,所以也因木而得名了。若水在蜀地崎岖的山岭间辗转奔流。黄帝的长子昌意品德恶劣,不配继承王位,因而被贬,谪居于若水,成为诸侯。他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就在若水之野生了颛顼。颛顼有圣人的德望,二十岁就登上帝位,接过少皞的金官职务,以水德而为王。
若水东南流,鲜水注之①,一名州江。大度水出徼外②,至旄牛道③,南流入于若水。又迳越嶲大莋县入绳④。绳水出徼外。《山海经》曰:巴遂之山⑤,绳水出焉。东南流,分为二水:其一水枝流东出,迳广柔县⑥,东流注于江;其一水南迳旄牛道,至大莋与若水合。自下亦通谓之为绳水矣。莋,夷也⑦。汶山曰夷⑧,南中曰昆弥⑨,蜀曰邛,汉嘉、越嶲曰莋。皆夷种也⑩。
【注释】
①鲜水:一名州江。即今四川西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
②大度水:指今四川西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
③旄牛道:古道路名。两汉、三国蜀汉通西南夷道路之一,与灵关道相接。以路经旄牛夷境或旄牛县为名。从今四川成都西南行,经邛崃、雅安、荥经,越大相岭至汉源北清溪镇,再南经汉源,渡大渡河,西南至越嶲郡治邛都(今西昌东南)。东汉中叶荒废,三国蜀汉延熙中修复。
④越嶲(xī):即越嶲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以邛都国地置。治所在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五里)。大莋(zuó)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北鰔鱼乡南。绳:即绳水。指今四川、云南间之金沙江。先秦至南朝称绳水。
⑤巴遂之山:《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巴萨通拉木山(今西藏北部及西藏、青海间的唐古拉山),即《山海经》巴遂之山。”
⑥广柔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桃坪乡古城村。
⑦莋(zuó),夷也:刘琳《华阳国志校注》:“‘莋’当是其部族自称的译音。”
⑧汶山:即汶山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汶江县(今四川茂县北)。
⑨南中:地区名。相当于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两省。三国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
⑩皆夷种:都是夷族。
【译文】
若水往东南流,接纳了鲜水,又名州江。大度水发源于边境以外,到旄牛道,往南流注入若水。若水又经越嶲大莋县注入绳水。绳水发源于边境以外。《山海经》说:巴遂山是绳水的发源地。往东南流分为两条:其中一条分支东出,经过广柔县东流注入江水;另一条往南流经旄牛道,到大莋县与若水汇合。自此以下,也就通称绳水了。莋是夷族。住在汶山的叫夷,住在南中的叫昆弥,住在蜀的叫邛,住在汉嘉、越嶲的叫莋。都是夷族。
南过越嶲邛都县西①,直南至会无县②,淹水东南流注之③。
邛都县,汉武帝开邛、笮置之④。县陷为池,今因名为邛池⑤,南人谓之邛河。河中有蜯嶲山⑥。应劭曰:有嶲水⑦,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后复反叛。元鼎六年⑧,汉兵自越嶲水伐之,以为越嶲郡,治邛都县。王莽遣任贵为领戎大尹⑨,守之,更名为集嶲也。县,故邛都国也⑩。越嶲水即绳、若矣⑪,似随水地而更名矣。又有温水⑫,冬夏常热,其源可鸡豚⑬;下汤沐洗,能治宿疾。昔李骧败李流于温水是也⑭。
【注释】
①邛都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于邛都国置,为越嶲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西昌东南五里。
②直南:正直向南。会无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即今四川会理。
③淹水:即今与雅砻江合流以上的金沙江,在四川、云南间。东汉至南朝称淹水。
④邛、笮:古西南夷二国。在今四川西南部荥经南至西昌一带。
⑤邛池:即今四川西昌东南之邛海。
⑥蜯(bàng)嶲山:亦作奉嶲山。即今四川西昌南邛海西之泸山。
⑦嶲(xī)水:亦名越嶲水。当今四川西昌西南之安宁河。
⑧元鼎六年:前111年。元鼎,西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前116—前111)。
⑨王莽:字巨君。东平陵(今山东济南东)人。弑西汉平帝刘衎,立孺子婴为帝而摄政。初始元年(8)称帝,改国号新。在位期间在全国实行官制、钱币等改制。由于法令细苛,赋役繁重,激起农民起义,身死国亡。任贵:王莽时越嶲郡人。曾率种人杀太守枚根,自立为邛谷王。王莽遂以任贵为领戎大尹。光武帝刘秀封任贵为邛王,建武十四年(38),任贵遣使上三年计,被授越嶲太守印绶。后被武威将军刘尚所诛杀。领戎:刘琳《华阳国志校注》认为:“王莽大改地名,边郡多用侮辱少数民族的名称,如改天水郡为镇戎、陇西郡为厌戎、北地郡为威戎等。改越嶲郡为‘领戎’与此类,后又改为集嶲。”大尹:王莽按照《礼记·王制》改太守为卒正、连率、大尹。
⑩邛都国:古西南夷所建之政权。汉通西南夷置邛都县,故治在今四川西昌东南。南齐废。
⑪绳:即绳水。指今四川、云南间之金沙江。先秦至南朝称绳水。若:即若水。
⑫温水:即今四川西昌北七十里热水河。
⑬(xún):用热水烫后去毛。
⑭李骧: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李雄称成都王时,以之为太傅。其子李寿即位,追尊为献帝,庙号汉始祖。李流:当为“李钊”之讹。官越嶲太守。曾为成汉李雄所执,自蜀逃归。李雄遣李骧、任回攻李钊。李钊自南秦与汉嘉太守王载共拒之,战于温水,李钊败绩,遂降成汉。
【译文】
若水往南流过越嶲郡邛都县西,一直南流到会无县,淹水往东南流注入若水。
邛都县是汉武帝开辟邛、笮时所设。县城地面沉降,成为池沿,因而现在名为邛池,南方人叫邛河。河中有蜯嶲山。应劭说:有嶲水,意思是说越过此水以彰明美善兴盛。后来夷人又反叛了。元鼎六年,汉朝从越嶲水出兵讨伐,设置越嶲郡,治所在邛都县。王莽派遣任贵为领戎大尹镇守在这里,改名集嶲。邛都县从前是邛都国。越嶲水就是绳水、若水,似乎是随水流所经之地而更名的。又有温水,冬夏常热不变,源头温度很高,可以煮熟鸡肉和猪肉;在温泉里洗澡,能治愈多年顽疾。从前李骧曾在温水打败李流。
若水又迳会无县,县有骏马河①。水出县东高山,山有天马径,厥迹存焉。马日行千里,民家马牧之山下,或产骏驹,言是天马子。河中有贝子,胎铜②,以羊祠之,则可取也。又有孙水焉③。水出台高县④,即台登县也。孙水一名白沙江,南流迳邛都县,司马相如定西南夷⑤,桥孙水,即是水也。又南至会无入若水。
【注释】
①骏马河:即今四川会理县境之会川河、城河。
②河中有贝子,胎铜:“贝子”疑衍。胎铜,当作铜胎。朱谋㙔《水经注疏》认为铜胎即铜璞(铜矿石)。
③孙水:一名白沙江。即今四川西昌西南之安宁河。
④台高县:即台登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南泸沽镇。
⑤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著名辞赋家。
【译文】
若水又流经会无县,县里有骏马河。骏马河发源于县东的高山,山上有天马径,马的足迹还在。马日行千里,居民的马放牧到山下,如果生了茁壮的小马,都说是天马之子。河中有贝子,是铜胎,用羊祭祀就可以捞到。又有孙水。孙水发源于台高县,就是台登县。孙水又叫白沙江,往南流过邛都县,司马相如安抚了西南夷,在孙水架桥,就是这条水。孙水往南流到会无县注入若水。
若水又南迳云南郡之遂久县①,青蛉水入焉②。水出青蛉县西③,东迳其县下,县以氏焉。有石猪圻④,长谷中有石猪,子母数千头。长老传言,夷昔牧此,一朝化为石,迄今夷人不敢往牧。贪水出焉⑤。青蛉水又东注于绳水。绳水又迳三绛县西⑥,又迳姑复县⑦,北对三绛县,淹水注之。三绛一曰小会无,故《经》曰:淹至会无注若水。
【注释】
①云南郡: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析永昌、益州、越嶲三郡地置,属庲降都督。治所在弄栋县(今云南姚安西北十七里旧城)。遂久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属云南郡。
②青蛉水:即今青蛉河。在云南大姚。
③青蛉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云南大姚。
④石猪圻(qí):在今云南大姚境内。
⑤贪水:即今云南弥渡西毗雄县。汉至南朝称贪水。
⑥三绛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北八十二里,金沙江北姜驿。东汉改三缝县。
⑦姑复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境。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属云南郡。
【译文】
若水又往南流,经过云南郡的遂久县,接纳了青蛉水。青蛉水发源于青蛉县西,往东流过县城下,县就是因水而得名的。县里有石猪圻,深长的山谷中有许多石猪,母猪、小猪多达数千头。据老人们相传,从前夷人在这里牧猪,一天猪忽然都变成了石头,因此至今夷人仍不敢到那里去牧猪。贪水发源于这里。青蛉水又往东流,注入绳水。绳水又流经三绛县西,又流经姑复县,姑复县北对三绛县,有淹水注入。三绛又名小会无,所以《水经》说:淹水到会无注入若水。
若水又与母血水合①。水出益州郡弄栋县东农山母血谷②,北流迳三绛县南,北入绳。绳水又东,涂水注之③。水出建宁郡之牧靡南山④,县、山并即草以立名。山在县东北乌句山南五百里⑤,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鸟多误食乌喙⑥,口中毒,必急飞往牧靡山,啄牧靡以解毒也。涂水导源腊谷,西北流至越嶲入绳。绳水又迳越嶲郡之马湖县⑦,谓之马湖江⑧。又左合卑水⑨。水出卑水县⑩,而东流注马湖江也。
【注释】
①母血水:又作无血水。即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之龙川江。汉至南朝称母血水。
②益州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武帝开滇置。治所在滇池县(今云南昆明晋宁区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镇)。弄栋县:又作梇栋县。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姚安西北十七里光禄镇南旧城。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为云南郡治。西晋属云南郡。东农山:又名连山。在今云南姚安东南。
③涂水:即今云南东北部之牛栏江。
④建宁郡: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改益州郡置,属庲降都督。治所在味县(今云南曲靖西北十五里三岔)。牧靡:即牧靡县。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
⑤乌句山:当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一带。
⑥乌喙:有毒植物名。即乌头,又名土附子。茎叶、根都有毒。
⑦马湖县:三国蜀汉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雷波东北黄琅镇。
⑧马湖江:即今与美姑河汇合处起至四川宜宾一段金沙江。两晋至清称马湖江。
⑨卑(bān)水:即今四川美姑县境美姑河。
⑩卑水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昭觉东北庆恒乡。
【译文】
若水又与母血水汇合。母血水发源于益州郡弄栋县东农山母血谷,往北流经三绛县南,往北注入绳水。绳水又往东流,涂水注入。涂水发源于建宁郡牧靡县的南山,县和山都以草取名。牧靡山在该县东北乌句山以南五百里,山上长着牧靡草,可以解毒。当百草生长旺盛时,鸟常误食乌喙中毒后,就必定会急急忙忙地飞往牧靡山,啄食牧靡草来解毒。涂水发源于腊谷,往西北流,到越嶲注入绳水。绳水又流经越嶲郡的马湖县,称为马湖江。又在左边汇合了卑水。卑水发源于卑水县,往东注入马湖江。
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①,为泸江水②。
朱提③,山名也。应劭曰:在县西南,县以氏焉④。犍为属国也,在郡南千八百许里。建安二十年立朱提郡⑤,郡治县故城。郡西南二百里得所绾堂琅县⑥,西北行,上高山,羊肠绳屈八十余里,或攀木而升,或绳索相牵而上,缘陟者若将阶天。故袁休明《巴蜀志》云⑦:高山嵯峨⑧,岩石磊落⑨。倾侧萦回,下临峭壑。行者扳缘,牵援绳索。三蜀之人⑩,及南中诸郡⑪,以为至险。有泸津⑫,东去县八十里,水广六七百步,深十数丈,多瘴气⑬,鲜有行者。晋明帝太宁二年⑭,李骧等侵越嶲,攻台登县⑮,宁州刺史王逊遣将军姚岳击之⑯,战于堂琅⑰,骧军大败,岳追之至泸水,赴水死者千余人。逊以岳等不穷追,怒甚,发上冲冠,帢裂而卒⑱。
【注释】
①犍为:即犍为郡。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分广汉郡南部及夜郎国地置,属益州。治所在鄨县(今贵州遵义西)。朱提县: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云南昭通市昭通坝子内。
②泸江水:即今金沙江流经云南昭通西至四川宜宾一段。东汉称泸江水。
③朱提:即朱提山。在今云南昭通境内。
④氏:取名。
⑤建安二十年:215年。建安,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朱提郡: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改犍为属国置,属庲降都督。治所在朱提县(今云南昭通境)。
⑥绾(wǎn):总管,控制。堂琅县: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云南巧家县东七十里老店子。
⑦袁休明《巴蜀志》:《隋书·经籍志》:“《巴蜀记》一卷。”不著撰人。或即为袁休明所撰。
⑧嵯峨(cuó é):山高峻耸立的样子。
⑨磊落:众多堆积貌。
⑩三蜀:秦灭蜀国置蜀郡,西汉高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本一蜀国,称为三蜀。辖地相当于今四川中部,贵州北部赤水河流域及云南金沙江下游以东,会泽以北地区。
⑪南中:地区名。相当于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两省。三国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
⑫泸津:古渡口。在今云南巧家县西的金沙江上。晋至南朝称泸津。
⑬瘴气:指我国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之气。
⑭太宁二年:324年。太宁,东晋明帝司马绍的年号(323—325)。
⑮台登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南泸沽镇。
⑯宁州:西晋泰始七年(271)分益州置。治所在滇池县(今云南昆明晋宁区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镇)。王逊:东晋元帝时宁州刺史。永昌元年(322),遣子澄入质朝廷,并使澄率渝、濮杂夷数百人随从入朝。姚岳:东晋人。为宁州刺史王逊部将。
⑰堂琅:即堂琅县。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云南巧家县东七十里老店子。
⑱帢(qià)裂而卒:帽子撑裂而死。形容极其愤怒。帢,缣帛制的便帽。
【译文】
若水又往东北流到犍为郡朱提县西边,就是泸江水。
朱提是山名。应劭说:山在朱提县西南,县也因山而得名。朱提县原是犍为属国,在郡治南约一千八百里。建安二十年置朱提郡,郡治就设在旧县城。郡城西南二百里有该郡所辖的堂琅县,往西北走,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地伸上高山,路程八十余里,有的地方要攀着树木上登,有的地方要用绳索互相牵挽着爬上去,登山真有如登天。所以袁休明《巴蜀志》说:高山险峻巍峨,巨石参差错落。山径曲折倾斜,下临陡峭绝壑。行人攀援登山,还须牵挽绳索。三蜀以及南中诸郡的人,都认为这条路极险。县城东八十里,有泸津,那里水面宽达六七百步,深十几丈,而且多瘴气,很少有人行走。晋明帝太宁二年,李骧等侵犯越嶲,进攻台登县,宁州刺史王逊派将军姚岳去进剿,在堂琅打了一仗,李骧的军队大败,姚岳追到泸水,落水而死的千余人。王逊因姚岳等人没有穷追到底,怒发冲冠,帽裂而死。
按永昌郡有兰仓水①,出西南博南县②,汉明帝永平二年置③。博南④,山名也,县以氏之。其水东北流迳博南山,汉武帝时通博南山道,渡兰仓津⑤,土地绝远,行者苦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⑥。渡博南,越仓津,渡兰仓,为作人⑦。山高四十里。兰仓水出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又有珠光穴,穴出光珠⑧。又有琥珀、珊瑚,黄、白、青珠也。
【注释】
①永昌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哀牢内属,以其地并析益州郡西部六县合置。治所在嶲唐县(今云南云龙西南七十里漕涧镇)。兰仓水:即今云南西部之澜沧江。汉至南朝称兰仓水。
②博南县:东汉永平十二年置,属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永平西南二十四里花桥。
③永平二年:59年。永平,东汉明帝刘庄的年号(58—75)。
④博南:即博南山。在今云南永平西南花桥以西,澜沧江东岸。
⑤兰仓津:兰仓水上的渡口。
⑥宾:宾服,归附。
⑦作人:指役夫、匠人等劳动者。
⑧光珠:有光之珠。即江珠。
【译文】
永昌郡有兰仓水,发源于西南的博南县,县在汉明帝永平二年设置。博南是山名,县因山而得名。兰仓水往东北流经博南山,汉武帝时开通了博南山道,在兰仓津过渡口,道路极其遥远,往来行人深以为苦。有一首歌谣说:汉朝恩德广大无边,教化未归顺的夷民。翻过博南山,越过兰仓津,渡过兰仓江,全是服役人。博南山高四十里。兰仓水出产金沙,越人淘沙制成黄金。又有珠光穴,洞穴里出产光珠。还出产琥珀、珊瑚和黄的、白的、青的珠子。
兰仓水又东北迳不韦县与类水合①。水出嶲唐县②,汉武帝置。类水西南流,曲折又北流,东至不韦县注兰仓水。
【注释】
①不韦县: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二十二里金鸡村。类水:即今云南云龙西之沘江。汉至南朝称类水。
②嶲(xī)唐县: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云龙西南七十里漕涧镇。东汉永平十年(67)为益州郡西部都尉治。永平十二年(69)为永昌郡治。建初元年(76)后郡治他移,仍属永昌郡。
【译文】
兰仓水又往东北流经不韦县,与类水相汇合。类水发源于嶲唐县,县在汉武帝时设置。类水往西南流,弯弯曲曲地又转向北流,往东到不韦县注入兰仓水。
又东与禁水合①。水自永昌县而北迳其郡西②,水左右甚饶犀象。山有钩蛇,长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钩岸上人、牛食之。此水傍瘴气特恶,气中有物,不见其形,其作有声,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名曰鬼弹③。惟十一月、十二月差可渡④,正月至十月迳之,无不害人。故郡有罪人,徙之禁旁,不过十日皆死也。
【注释】
①禁水:《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即今蒙化厅(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之漾濞江也。”
②永昌县:《水经注疏》熊会贞按:“《齐志》,永昌郡有永安县。《一统志》依此作永昌。梁荒废。疑即今保山县(今云南保山市)治。”
③鬼弹:或曰瘴母。指瘴气。因其能于无形中摧折树木,使人中毒而病,故称。
④差:稍微,略略。
【译文】
兰仓水又往东流,与禁水相汇合。禁水从永昌县往北流,经过郡城西面,两岸犀牛、大象很多。山上有钩蛇,长七八丈,尾端分叉。蛇躲在山涧的水中,用尾巴来钩岸上的人和牛吞食。这条水边瘴气特别厉害,瘴气中有个东西,虽然看不到它的形状,出动时却有声音,若打着树木则树木折断,若打着人则人丧命,名叫鬼弹。只有十一或十二月还勉强可以渡河,如在正月到十月之间经过,无人不受其害。所以郡里有犯人,就把他们流放到禁水旁,不出十天就都死了。
禁水又北注泸津水①,又东迳不韦县北而东北流。两岸皆高山数百丈,泸峰最为杰秀,孤高三千余丈。是山于晋太康中崩②,震动郡邑③。水之左右,马步之径裁通④。而时有瘴气,三月、四月迳之必死,非此时犹令人闷吐。五月以后,行者差得无害。故诸葛亮《表》言⑤:五月渡泸,并日而食⑥,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故也⑦。《益州记》曰⑧:泸水源出曲罗嶲⑨,下三百里曰泸水⑩。两峰有杀气⑪,暑月旧不行⑫,故武侯以夏渡为艰⑬。
【注释】
①泸津水:《水经注疏》熊会贞按:“永昌郡东北八十里泸仓津,此江有瘴气,指兰仓水(今云南西部之澜沧江)。即此所谓泸津水也。”
②太康:西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89)。
③震动郡邑:此指地震。
④裁通:仅仅能够通行。
⑤诸葛亮《表》:指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作于蜀建兴五年(227)。为作者率军北驻汉中,临发前所作。文中追思先帝遗德,规谏后主刘禅应亲贤臣,远小人,执法公正,赏罚一致。并认为此时应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⑥并日而食:两日当作一日吃饭。指条件非常艰苦。
⑦偏安:苟且偷安于一隅,而不思统一全国。
⑧《益州记》:《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宋任豫、梁李膺并有《益州记》,此未详谁作?”
⑨曲罗嶲:居住在曲罗(今四川冕宁西南雅砻江弯曲地区)的嶲种人。
⑩下三百里曰泸水:此句有讹误,未详。
⑪杀气:这里指能杀人的瘴气。
⑫暑月:夏月。约相当于农历六月前后小暑、大暑之时。
⑬武侯:诸葛亮谥曰忠武侯。
【译文】
禁水又往北流,注入泸津水,泸津水又往东流经不韦县北,然后往东北流。两岸都是几百丈的高山,其中以泸峰最为高峻秀丽,孤峰拔起,高三千余丈。此山在晋太康年间崩塌,震得整个郡城都摇动起来。泸津水左右两岸,仅有小径相通,可步行或骑马。但时常有瘴气,三月和四月间经过这里,必死无疑,即使不在这个时候,也还使人胸闷或呕吐。五月以后危害才较少。所以诸葛亮《前出师表》说:五月渡泸,两天只吃一天的食粮,我不是不珍惜自己,只是因为王业不可能偏处蜀地一隅而保持安定的缘故。《益州记》说:泸水的源头出自曲罗嶲,下流三百里才叫泸水。两峰有杀人的瘴气,过去在酷暑季节是不能行走的,所以武侯把夏天渡泸水看作一件难事。
泸水又下合诸水,而总其目焉,故有泸江之名矣。自朱提至僰道有水步道①,水道有黑水、羊官水②,至险难。三津之阻,行者苦之。故俗为之语曰:楢溪、赤水③,盘蛇七曲。盘羊、乌栊④,气与天通。看都濩泚⑤,住柱呼伊⑥。庲降贾子⑦,左担七里⑧。又有牛叩头、马搏颊坂⑨,其艰险如此也!
【注释】
①朱提(shū shí):古县名。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云南昭通市昭通坝子内。僰(bó)道:即僰道县。在今四川宜宾。水步道:水路和步行的陆路。
②黑水: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认为,此即云南盐津县之普耳渡。羊官水:任乃强认为,此即云南大关县之大渡。
③楢(yóu)溪:长满楢树的溪流。楢,古书上指一种质地柔软的树木。赤水:一作赤木。具体不详。
④盘羊、乌栊(lónɡ):任乃强认为此为二山名。乌栊即乌蒙山,在朱提、堂琅界上。
⑤濩泚(huò cǐ):大汗淋漓的样子。
⑥住柱:肩负者用丁拐支撑所负而休息。呼伊:语气词,表示疲劳痛苦的叹息声。
⑦庲(lái)降:屯名。在今云南镇雄附近。贾子:贩贸于南中之商贾。
⑧左担:因为山势险要不能换肩,只能用左肩承担。
⑨牛叩头、马搏颊:任乃强认为,形容牛马负重经过时,竭力引首向下,以长膂力,至于额颊抵地,而后能进,艰苦之至也。头直下,则额抵地,直下至于顿颡,犹不能进,则偏其首,以颊抵地,较叩头又进一步之形容语也。
【译文】
泸水下游又汇合了诸水,但都以此水为总称,所以有泸江这个水名。从朱提到僰道有水路和步行小路,水路有黑水、羊官水,极其艰险难行。要过三处险渡,行人深以为苦。所以民间谚语说:楢溪、赤水曲又弯,东流西转像蛇盘。盘羊、乌栊二山,瘴气直与天相通。大汗淋漓爬山苦,拄杖小憩呼伴侣。庲降小贩多苦劳,七里险路左肩熬。又有牛叩头坂和马搏颊坂,道路是这样艰险难行!
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
若水至僰道,又谓之马湖江。绳水、泸水、孙水、淹水、大渡水①,随决入而纳通称②。是以诸书录记群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绳,亦咸言至僰道入江。正是异水沿注,通为一津,更无别川可以当之。水有孝子石,昔县人有隗叔通者,性至孝,为母给江膂水③,天为出平石至江膂中,今犹谓之孝子石。可谓至诚发中,而休应自天矣④。
【注释】
①绳水:指今四川、云南间之金沙江。先秦至南朝称绳水。泸水:即今雅砻江下游及与雅砻江合流后至云南巧家县一段金沙江。在四川、云南二省间。汉至唐称泸水。孙水:即今四川西昌西南之安宁河。淹水:即今与雅砻江合流以上的金沙江。在四川、云南间。东汉至南朝称淹水。大渡水:一作大度水。指今四川西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
②决入:决堤和汇入。通称:统称。
③江膂(lǚ):江心。
④休应:嘉应,瑞应。
【译文】
若水又往东北流到僰道县,注入大江。
若水流到僰道,又叫马湖江。绳水、泸水、孙水、淹水、大渡水,随着诸水相汇流,于是也得到了通称。所以各种书籍记述诸水,有的说注入若水,也有说注入绳水,又有说到僰道入江。这正是因为各水流注相通,成为一水之故,除却此水,再也没有别的可相对应的河流了。水上有孝子石,从前县里有个叫隗叔通的人,生性非常孝顺,天天为母亲从江心汲水,于是上天为他把一片平坦的岩石伸到江心,现在还叫孝子石。这真可说是内心有极大的诚意,上天也会降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