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关于成语

字数:331

翻翻最近一期的《读书》(1989年4期),在前后相近的两页里边发现两个错字,都出现在成语里边:44页末行“有人讥为‘清谈’或‘风花秋月’”,“秋”为“雪”之误;49页8行“瑕不掩玉”,“玉”为“瑜”之误。因为这一篇是座谈会的发言记录,“未经发言者寓目”,所以责任在记录者。可是转念一想,如果说话的人不用这类成语,不是记录的人也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了吗?比如44页那一处,已经有了“有人讥为‘清谈’”,“风花雪月”不是大可不用吗?49页那一处,不说“瑕不掩瑜”而说“虽然有这些缺点,但优点还是主要的”,不也可以吗?

文章里边多用成语还是少用甚至不用成语,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我曾经应一本成语词典编者的要求,写过这样的题辞:

成语之妙,在于运用。

颊上三毫,龙睛一点。

与其滥也宁啬。

大概说起来,“美文”性质的散文里边稍微多用点成语之类还是可以的,但是也以略加点窜,有点新鲜之感为好。别种性质或者别的用途的文章似乎以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为宜。


五 “爹爹”和“哥哥”七 张恨水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