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一个“普通人”的话和他自己的解说

字数:469

下面是从张辛欣、桑晔《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里摘录的一段话,见原书434页:

我抄起暖水瓶,冲着前两天拿被蒙我的小子“开”过去了——连玻璃碴子带开水,砸了他一个全身开花,你想那小子的德行吧。顿时,全他妈的“松”了。不,我们是劳教,屋里有暖水瓶,判徒刑的没有,我们夜里关灯。嘿,差距大着呢——我们是犯错误,是内部矛盾;判徒刑的是罪人,性质不一样呢。“开”还不懂?当名词用是“破”的意思,比如“谁的头开了”就是“谁的头破了”;当动词用是“掷”的意思,我刚才就是当动词用的。土话,当然词典里没有。词典里满有诗意,什么“花开了”,“礼品袋打开了”,土话就血了糊啦的了。你乐我名词、动词分得挺清楚?这是考大学练出来的。

这一段话里边含有三个值得语文工作者注意的问题。(1)有些词语要不要收在词典里?例如“开”、“松”〔sóng〕、“血了糊啦”。哪种词典里可以不收,或者不该收?哪种词典里该收?收进去要不要加个标记,例如〈俚〉(或〈土〉,或〈方〉)?(2)“词典里满有诗意,什么‘花开了’,‘礼品袋打开了’”:说话的人可能不含讥讽的意思,可是是不是值得编词典的同志们考虑考虑,把例句编得生动些,最好是从实际说话中采摘来的。(3)说话的人把名词、动词搞拧了,管不及物动词叫名词。还说是“考大学练出来的”。这当然要由他本人负大部分责任,可是否也有可能是编教材的人说得不够清楚,因而也多少有点责任呢?


八 熟语变形、变义一〇 “使功不如使过”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