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馀水
湿馀水出上谷居庸关东①,
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②,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③,耿况迎之于居庸关④,即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⑤,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⑥,悉石也,盖故关之候台矣⑦。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⑧,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⑨。山岫层深⑩,侧道褊狭⑪,林障邃险,路才容轨⑫。晓禽暮兽⑰,寒鸣相和,羁官游子⑬,聆之者莫不伤思矣。其水历山南迳军都县界⑭,又谓之军都关⑮。《续汉书》曰⑯:尚书卢植隐上谷军都山是也⑰。其水南流出关,谓之下口⑱,水流潜伏十许里也。
【注释】
①湿馀水:即古㶟馀水。亦名榆河。即今北京东北温榆河。源自居庸关,南流经北京昌平区西至沙河镇为其上游北沙河,东南经顺义区至通州区北入北运河。上谷:此指北魏上谷郡,治居庸县,即今北京延庆区东。居庸关:又名军都关、太行第八陉、蓟门关、纳款关。在今北京昌平区西北三十里。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称为绝险。
②沮阳城:在今北京昌平区东南。居庸:即居庸县。西汉置,属上谷郡。治所在今北京延庆区东。三国魏为上谷郡治。北魏孝昌中废。
③更始:此指西汉皇帝刘玄。字圣公,光武帝刘秀族兄。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23年,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年号更始。后兵败被杀。
④耿况:字侠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耿弇之父。曾任王莽朔调连率(上谷太守),后归附刘秀。东汉建武四年(28)被封为隃糜侯。
⑤关山:在今北京昌平区西北。
⑥户牖(yǒu):门窗。牖,窗户。扉(fēi):门扇。
⑦候台:即烽火台。古代边境要地为守望报警而筑的高台。
⑧关垣(yuán):居庸关的关墙。垣,城墙。
⑨轻功:轻易简单的劳作。举:成功,完成。
⑩山岫(xiù):山峦,山峰。层深:高而深。
⑪褊(biǎn)狭:狭窄。褊,狭小,狭窄。
⑫路才容轨:山道狭窄,仅容得下一辆车。轨,本指两车轮之间的距离。此代指车子。
⑬羁(jī)官:久宦异乡的人。
⑭军都县:西汉置,属上谷郡。治所在今北京昌平区西南十七里古城。
⑮军都关:即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区西北。
⑯《续汉书》:此当为晋司马彪《续汉书》。该书记载东汉一代史实,为纪、志、传三体。《续汉书》后唯存八志,南朝宋时为后人补入范晔《后汉书》中而流传至今。南朝梁刘昭为之作注。
⑰卢植:字子幹。东汉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经学家。少与郑玄事马融为师,通古今学,为当时大儒。军都山:又名居庸山。在今北京昌平区西北。
⑱下口:即南口。在今北京昌平区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
【译文】
湿馀水
湿馀水发源于上谷郡居庸关东面,
居庸关位于沮阳城东南六十里的居庸县界,所以叫居庸关。更始帝派使者来到上谷,耿况到居庸关去迎接他,说的就是此关。湿馀水源于关山,往南流经居庸关下。溪水东岸有一座三层石室,石室的门窗、框架全是岩石做的,这就是古关的瞭望台。瞭望台南面是深谷,关隘的城墙都用石块砌成,墙高壁峭,可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程。这里峰峦层叠,绝谷渊深,山道狭窄,仅容得下一辆车,又有深林的阻障,地形极其险要。早晨的山鸟,黄昏的野兽,在寒风中哀鸣,互相应和,旅人听了无不感到伤怀,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湿馀水流过山南,流经军都县界,这里也有个关,叫军都关。《续汉书》说:尚书卢植隐居于上谷军都山,就是这里。湿馀水南流出关,那地方叫下口,水流潜入地下十余里。
东流过军都县南,又东流过蓟县北①,
湿馀水故渎东迳军都县故城南②,又东,重源潜发,积而为潭,谓之湿馀潭。又东流,易荆水注之③,其水导源西北千蓼泉④,亦曰丁蓼水,东南流迳郁山西⑤,谓之易荆水。公孙瓒之败于鲍丘也⑥,走保易荆⑦,疑阻此水也。易荆水又东,左合虎眼泉水⑧,出平川,东南流入易荆水。又东南与孤山之水合⑨,水发川左,导源孤山,东南流入易荆水,谓之塔界水⑩。又东迳蓟城⑪,又东迳昌平县故城南⑫,又谓之昌平水。《魏土地记》曰:蓟城东北百四十里有昌平城,城西有昌平河,又东流注湿馀水。湿馀水又东南流,左合芹城水⑬,水出北山,南迳芹城⑭,东南流注湿馀水。湿馀水又东南流迳安乐故城西⑮,更始使谒者韩鸿北徇⑯,承制拜吴汉为安乐令⑰,即此城也。
【注释】
①蓟(jì)县:战国秦置,为广阳郡治。治所在今北京西南隅。
②军都县故城:在今北京昌平区西北十七里古城。
③易荆水:在今北京昌平区。
④千蓼泉:在今北京昌平区。
⑤郁山:在今北京昌平区。
⑥公孙瓒(zàn)之败于鲍丘也:《后汉书·孝献帝纪》:“是岁,袁绍遣将麹义与公孙瓒战于鲍丘,瓒军大败。”公孙瓒,字伯珪。东汉灵帝时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从涿郡卢植学。官拜奋武将军,封蓟侯。后为袁绍所败,引火自焚。鲍丘,李贤注:“水名,出北塞中,南流经九庄岭东,俗谓之大榆河。又东南经渔阳县(今北京密云区)故城东,是瓒之战处。见《水经注》。”
⑦走:逃跑。保:依凭,依恃。
⑧虎眼泉水:在今北京昌平区西八里旧县。
⑨孤山:在今北京昌平区。
⑩塔界水:《水经注疏》杨守敬按:“水在今昌平州(今北京昌平区)西。”
⑪蓟(jì)城:即蓟县。
⑫昌平县:西汉置,属上谷郡。治所在今北京昌平区东南。东汉属广阳郡。
⑬芹城水:在今北京昌平区东北。
⑭芹城:在今北京昌平区东。
⑮安乐:即安乐县。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顺义区西南。
⑯谒者韩鸿:王莽新朝末更始帝刘玄部属。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更始元年(23),以谒者持节使幽、并等州,招抚官吏。谒者,秦官。守宫殿门户,掌传达,接待宾客以及临时差遣等职务。徇(xùn):巡视,巡行。
⑰承制:谓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吴汉:字子颜。东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更始初,为安乐令。后归光武帝刘秀,拜偏将军,勇鸷有智谋。伐蜀与公孙述战,灭公孙述。位至大司马,封广平侯。
【译文】
湿馀水往东流过军都县南面,又往东流过蓟县北面,
湿馀水旧道东经军都县老城南面,又往东,水流又从地下冒出来,积成水潭,称为湿馀潭。湿馀水又东流,易荆水注入,易荆水发源于西北的千蓼泉,又称丁蓼水,往东南流经郁山西面,才称易荆水。公孙瓒在鲍丘打了败仗,想退回易荆固守,可能就被这条水所阻挡。易荆水又东流,在左边汇合了虎眼泉,虎眼泉源出平川,往东南流入易荆水。易荆水又往东南流,与孤山水汇合,孤山水发源于平川的东边,从孤山流出,往东南流入易荆水,又称塔界水。塔界水又往东流经蓟城,又往东流经昌平县老城南面,又称昌平水。《魏土地记》说:蓟城东北一百四十里有昌平城,城西有昌平河,昌平河又往东流,注入湿馀水。湿馀水又往东南流,在左边汇合芹城水,芹城水发源于北山,往南流经芹城,往东南流,注入湿馀水。湿馀水又往东南流经安乐老城西面,更始帝派谒者韩鸿去北方巡视,奉命授吴汉为安乐令,说的就是此城。
又北屈东南至狐奴县西①,入于沽河②。
昔彭宠使狐奴令王梁南助光武③,起兵自是县矣。湿馀水于县西南东入沽河。故《地理志》曰:湿馀水自军都县东至潞南入沽是也④。
【注释】
①狐奴县: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顺义区东北三十里呼奴山麓。
②沽河:又作沽水。即今白河、潮白河。古代出塞外御夷镇(今河北赤城北独石口之东)西北九十里丹花岭(今河北沽源境内)下,东循北运河入海。
③彭宠:字伯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随光武帝刘秀,被封为建忠侯,赐号大将军。因意望没能得到满足,而常怀不平。后将兵反叛,被诛。狐奴:即狐奴县。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今河北丰宁东)人。刘秀时,擢拜为大司空,封武强侯。官历山阳太守、河南尹、济南太守,定封阜成侯。
④潞:即潞县。东汉改路县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河北三河市西南。
【译文】
湿馀水又向北转弯,往东南流到狐奴县西面,注入沽河。
从前彭宠派狐奴县令王梁往南帮助光武帝起兵,就是从该县前去的。湿馀水从该县西南往东注入沽河。因此《地理志》说:湿馀水自军都县东面流到潞县,往南注入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