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水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①,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②。
辽水亦言出砥石山③,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④,王莽之长说也。屈而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西,秦始皇二十二年⑤,灭燕置辽东郡,治此。汉高帝八年⑥,封纪通为侯国⑦,王莽之昌平也,故平州治⑧。
【注释】
①大辽水:即今辽河,亦名枸柳河,又名巨流河。在今辽宁西部。卫白平山:一作卫皋山。具体不详。
②辽东:即辽东郡。战国燕置。治所在襄平县(今辽宁辽阳老城)。襄平县:战国燕置,为辽东郡治。后属秦。
③辽水:一名小辽水。即今辽宁浑河。
④望平县: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新民东南大古城子。
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⑥汉高帝八年:前199年。
⑦封纪通为侯国:郦道元此处有误。纪通为襄平侯,纪通所封之襄平,不在辽东,在临淮郡襄平县。纪通,纪成之子。又名嘉。沛(今江苏沛县)人。父纪成为刘邦将领,后因攻章邯阵亡。纪通以父功于高祖八年(前199)得封为襄平侯。
⑧平州:东汉初平元年(190)公孙度据辽东,自号平州牧。三国魏分幽州东部地区置,属幽州。治所在襄平县(今辽宁辽阳老城)。
【译文】
大辽水
大辽水发源于塞外卫白平山,往东南流入塞,流过辽东郡襄平县西面。
也有人说辽水发源于砥石山,从塞外往东流,直到辽东望平县以西,就是王莽时的长说。折向西南,流经襄平县老城西面,秦始皇二十二年,灭燕国设置辽东郡,郡治就设在这里。汉高帝八年,将这地方封给纪通,立为侯国,王莽时称为昌平,是旧时平州的治所。
又南迳辽队县故城西①,王莽更名之曰顺睦也。公孙渊遣将军毕衍拒司马懿于辽队②,即是处也。
【注释】
①辽队县: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海城西北高坨子附近。
②公孙渊遣将军毕衍拒司马懿于辽队:事见《三国志·魏书·公孙度传》:“(景初)二年春,遣太尉司马宣王征渊。六月,军至辽东。渊遣将军卑衍、杨祚等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宣王军至,令衍逆战。宣王遣将军胡遵等击破之。”公孙渊,三国魏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明帝即位,拜辽东太守。又拜大司马,封乐浪公。后叛魏,战败被杀。毕衍,《三国志·魏书·公孙渊传》作卑衍。公孙渊部将,为司马懿所败。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魏权臣。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他为宣帝。
【译文】
辽水又往南流经辽队县老城西面,王莽时改名为顺睦。公孙渊派将军毕衍在辽队抵御司马懿,说的就是这里。
又东南过房县西①,
《地理志》:房,故辽东之属县也。辽水右会白狼水②,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北流西北屈,迳广成县故城南③,王莽之平虏也,俗谓之广都城④。
【注释】
①房县: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古城子镇附近。
②白狼水:亦作狼水。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为大凌河上游。
③广成县:战国秦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即今辽宁建昌。
④广都城:《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后燕录》,慕容宝还龙城,次于广都,盖沿俗称置县,而后魏因之。故《地形志》建德郡有广都县。”
【译文】
大辽水又往东南流过房县西面,
《地理志》:房县原是辽东郡的属县。辽水在右汇合白狼水,白狼水发源于右北平白狼县东南,往北流,再折向西北,流经广成县老城南面,就是王莽时的平虏,俗称广都城。
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①。水出西南石城山②,东流迳石城县故城南③,《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县。北屈迳白鹿山西④,即白狼山也。《魏书·国志》曰⑤: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袁氏所厚⑥,故袁尚归之⑦,数入为害。公出卢龙⑧,堑山堙谷五百余里,未至柳城二百里,尚与蹋顿将数万骑逆战。公登白狼山望柳城,卒与虏遇⑨,乘其不整,纵兵击之,虏众大崩,斩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万口⑩。《英雄记》曰⑪:曹操于是击马鞍⑫,于马上作十片⑬,即于此也。《博物志》曰⑭:魏武于马上逢狮子,使格之⑮,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吼呼奋越,左右咸惊。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超上王车轭上⑯。狮子将至,此兽便跳上狮子头上,狮子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而还。未至洛阳四十里⑰,洛中鸡狗皆无鸣吠者也。其水又东北入广成县,东注白狼水。
【注释】
①石城川水:发源于辽宁凌源,经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流入大凌河。
②石城山:在今辽宁灯塔东南。
③石城县:十六国时期后燕置,为石城郡治。治所在今辽宁建昌西。
④白鹿山:古白狼山。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阳山。
⑤《魏书·国志》: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⑥袁氏:即袁绍。字本初。
⑦袁尚:字显甫。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人。袁绍子。后投奔辽西乌桓,被公孙康诱斩。
⑧公:即曹操。卢龙:即卢龙塞。在今河北迁西北喜峰口一带。
⑨卒:同“猝”。仓促之间。
⑩胡、汉降者二十万口:事见《三国志·魏书·田畴传》。
⑪《英雄记》:书名。又称《汉末英雄记》《英雄交争记》。三国魏王粲撰,述汉魏之际史事。已散佚。
⑫马鞍:放在骡马背上供骑坐的器具,两头高,中间低。
⑬十片:当为“忭舞”之讹。《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十片’二字不可解。《御览》五百七十四引《英雄记》,建安十二年,曹操攻乌桓蹋顿,一战斩蹋顿首,击马鞍,于马上忭舞。则‘十片’为‘忭舞’之误。”
⑭《博物志》:书名。西晋张华撰。多取材古籍,分类记载异物、奇境、琐闻等,多神仙方术故事,为笔记体志怪小说。
⑮格:搏杀,击杀。
⑯超上:跳跃到。轭(è):牛马等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⑰洛阳:九朝古都。今位于河南西部、黄河南岸。因处于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
【译文】
白狼水又往西北流,石城川水注入。石城川水发源于西南方的石城山,往东流经石城县老城南面,《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县。水折向北方,流经白鹿山西面,就是白狼山。《魏书·国志》说:辽西单于蹋顿尤其强盛,受到袁氏的优遇,所以袁尚去投靠他,这个部族屡次入关骚扰。曹公取道卢龙,劈山填谷五百余里,离柳城还有二百里时,袁尚与蹋顿率领数万军队前来迎战。曹公登上白狼山,遥望柳城,突然与敌兵相遇,趁着他们队伍不整,向他们发起进攻,敌军被击溃了,杀了蹋顿,胡人和汉人投降的达二十万人。《英雄记》说:曹操于是拍着马鞍,在马上乐得手舞足蹈起来,就是在这地方。《博物志》说:魏武帝在马上遇到狮子,叫部下去打死它,但被狮子伤了许多人,武帝于是亲自率领数百亲兵去打它,狮子怒吼着猛跳起来,随从的人都吓坏了。忽然看见有个东西从树林中冲出来,样子像只狸,跳到曹操的车轭上。狮子快到时,怪兽便跳到狮子的头上,狮子即刻伏下不敢起来。于是才把它杀掉,抬着死狮子回来。离洛阳还有四十里,这个地区的鸡狗都不鸣不吠。石城川水又往东北流入广成县,往东注入白狼水。
白狼水北迳白狼县故城东,王莽更名伏狄。
【译文】
白狼水往北流经白狼县老城东面,王莽时改名伏狄。
白狼水又东,方城川水注之。水发源西南山下,东流北屈,迳一故城西,世谓之雀目城。东屈迳方城北①,东入白狼水。
【注释】
①方城:战国燕邑,后为赵地。在今河北固安西南十七里方城村。
【译文】
白狼水又往东流,方城川水注入。方城川水发源于西南山下,往东流,再折向北方,流经一座老城西面,人们叫它雀目城。向东转弯流经方城北面,往东注入白狼水。
白狼水又东北迳昌黎县故城西①,《地理志》曰:交黎也②,东部都尉治,王莽之禽虏也。应劭曰:今昌黎也。高平川水注之。水出西北平川,东流迳倭城北③,盖倭地人徙之④。又东南迳乳楼城北⑤,盖迳戎乡⑥,邑兼夷称也。又东南注白狼水。
【注释】
①昌黎县:亦作昌辽县。东汉改交黎县置,为辽东属国治。治所即今辽宁义县。
②交黎:即交黎县。西汉置,属辽西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即今辽宁义县。
③倭城:具体不详。
④倭地人:日本人。倭地,主要指今日本九州岛及其周围地区。
⑤乳楼城:具体不详。
⑥戎乡: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所居的地区。
【译文】
白狼水又往东北流经昌黎县老城西面,《地理志》说:交黎,是东部都尉治所,就是王莽时的禽虏。应劭说:交黎就是现在的昌黎。高平川水在这里注入白狼水。高平川水发源于西北方的平原上,往东流经倭城北面,是倭人移民所建。高平川水又往东南流经乳楼城北面,因为直接流经戎人地区,所以城也得了戎人的地名。高平川水又往东南流,注入白狼水。
白狼水又东北,自鲁水注之。水导西北远山,东南注白狼水。
【译文】
白狼水又往东北流,自鲁水注入。自鲁水从西北远山流来,往东南注入白狼水。
白狼水又东北迳龙山西①,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②,福地也,使阳裕筑龙城③,改柳城为龙城县。十二年④,黑龙、白龙见于龙山,皝亲观龙,去二百步,祭以太牢⑤,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⑥。皝悦,大赦,号新宫曰和龙宫⑦,立龙翔祠于山上⑧。
【注释】
①龙山:一名和龙山。在今辽宁朝阳东。
②慕容皝(huànɡ):字元真。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前燕国君。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败石虎,灭段辽,袭扶馀,武功颇盛。
③阳裕:字士伦。十六国时期右北平无终(今天津蓟州区)人。先事鲜卑单于,后被俘获,归慕容皝。慕容皝甚器重之,所制龙城城池宫阁,皆阳裕所规划。
④十二年:345年。
⑤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并用,称为太牢。
⑥解角:脱落头角。
⑦和龙宫:宫名。东晋咸康七年(341)鲜卑慕容皝所筑。在今辽宁朝阳。
⑧龙翔祠:《水经注疏》杨守敬按:“《晋书·载记》作立龙翔佛寺于山上。《元一统志》,龙山庙在利州(治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二里,祀龙山神。”
【译文】
白狼水又往东北流经龙山西面,燕慕容皝认为柳城以北、龙山以南是个福地,派阳裕去建筑龙城,把柳城县改名为龙城县。十二年,黑龙与白龙在龙山显现,慕容皝亲自去观看,在离开龙二百步以外的地方,用猪、牛、羊三牲致祭,两条龙头挨着头嬉闹飞翔,脱下龙角飞去。慕容皝喜,就下诏大赦,把新宫改为和龙宫,并在山上建筑龙翔祠。
白狼水又北迳黄龙城东①,《十三州志》曰:辽东属国都尉治②,昌辽道有黄龙亭者也③。魏营州刺史治④。《魏土地记》曰:黄龙城西南有白狼河,东北流,附城东北下,即是也。又东北,滥真水出西北塞外⑤,东南历重山,东南入白狼水。
【注释】
①黄龙城:又称和龙城、龙城、龙都。即今辽宁朝阳。
②属国都尉:官名。汉武帝时在边地内迁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③昌辽道:即昌辽县、昌黎县。治所即今辽宁义县。
④魏:此指北魏,亦称后魏。营州: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置。治所在龙城县(今辽宁朝阳)。
⑤滥真水:具体不详。
【译文】
白狼水又往北流经黄龙城东面,《十三州志》说:这是辽东属国都尉治,昌辽道有黄龙亭,就指的是这地方。也是魏时营州刺史的治所。《魏土地记》说:黄龙城西南有白狼河,沿着城东北边往东北流,指的就是白狼水。又往东北流,滥真水发源于西北方的塞外,往东南流经重山,往东南注入白狼水。
白狼水又东北出,东流分为二水,右水疑即渝水也①。《地理志》曰:渝水首受白狼水,西南循山,迳一故城西,世以为河连城②,疑是临渝县之故城③,王莽曰冯德者矣。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名之曰㯼伦水,盖戎方之变名耳,疑即《地理志》所谓侯水北入渝者也④。《十三州志》曰:侯水南入渝。《地理志》盖言自北而南也。又西南流注于渝。渝水又东南迳一故城东,俗曰女罗城⑤。又南迳营丘城西⑥,营丘在齐而名之于辽、燕之间者⑦,盖燕、齐辽迥,侨分所在⑧。其水东南入海。《地理志》曰:渝水自塞外南入海。一水东北出塞为白狼水,又东南流至房县注于辽⑨。《魏土地记》曰:白狼水下入辽也。
【注释】
①渝水:即今辽宁大凌河。
②河连城:《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地形志》乐良郡治连城(今辽宁义县),疑即河连城也。”
③临渝县:一作临榆县。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朝阳东北。
④侯水北入渝:《汉书·地理志》“辽西郡·临渝”条:“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侯水,即今辽宁北票东北牤牛河。大凌河支流。
⑤女罗城:在今辽宁义县境内。
⑥营丘城:西晋末慕容廆以青州人置。治所在武宁县(今辽宁凌海东大凌河东岸)。
⑦营丘:亦名营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西北临淄故城。
⑧侨分:犹侨置。六朝时期南北分裂,战争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因而称之为“侨置”。
⑨房县: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古城子乡附近。辽:辽水。即今辽宁境内浑河。
【译文】
白狼水又往东北流出,又往东分为两条,右边那条可能就是渝水。《地理志》说:渝水上游承接白狼水,往西南沿着山边流经一座老城西面,世人认为这是河连城,可能就是临渝县的老城,王莽时叫冯德。渝水往南流,折向东边,与一条水汇合,人们称之为㯼伦水,那是戎人地区的变名,可能就是《地理志》所说的北入渝水的侯水。《十三州志》说:侯水往南注入渝水。《地理志》大概是说自北而南的意思。又往西南流,注入渝水。渝水又往东南流经一座老城东面,俗称女罗城。渝水又往南流经营丘城西面,营丘在齐国,却把它的名字挂到辽、燕之间,原因就在于燕、齐两地相隔遥远,齐人侨居在这里的缘故。渝水往东南注入大海。《地理志》说:渝水从塞外往南注入大海。一条水往东北流出塞外,就是白狼水,又往东南流到房县,注入辽水。《魏土地记》说:白狼水下游注入辽水。
又东过安市县西南①,入于海。
《十三州志》曰:大辽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于海。
【注释】
①安市县: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海城东南十五里营城子。
【译文】
大辽水又往东流过安市县西南,注入大海。
《十三州志》说:大辽水从塞外往西南流,到安市注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