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

字数:3255

澧水出武陵充县西历山①,东过其县南,

澧水自县东迳临澧、零阳二县故界②。水之南岸,白石双立,厥状类人,高各三十丈,周四十丈。古老传言,昔充县尉与零阳尉共论封境③,因相伤害,化而为石,东标零阳,西揭充县。充县废省,临澧即其地,县,即充县之故治,临侧澧水,故为县名,晋太康四年置。

【注释】

①澧(lǐ)水:在今湖南西北部。源出桑植北,东流经慈利、澧县等地,在澧县新洲入洞庭湖。充县: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即今湖南桑植。历山:在今湖南桑植西北。

②临澧:即临澧县。西晋太康四年(283)改充县置,属天门郡。治所即今湖南桑植。零阳:即零阳县。战国秦置,属黔中郡。治所在今湖南慈利东白公城。西汉属武陵郡。

③尉:指县尉。主管一县治安。

【译文】

澧水

澧水发源于武陵郡充县西边的历山,往东流过县南,

澧水从充县往东流,经过临澧、零阳二县旧界。南岸有两块白石,成双并立,形状像人,高度都有三十丈,周围四十丈。据老人相传,从前充县县尉和零阳县尉互争疆界,因为互相伤害,就化成了岩石。东面标明是零阳,西面就是充县。充县撤废后,那地方就是现在的临澧,县城就是充县原来的治所。城濒澧水,所以名为临澧,设置于晋太康四年。

澧水又东,茹水注之①。水出龙茹山,水色清澈,漏石分沙。庄辛说楚襄王②,所谓饮茹溪之流者也③。茹水东注澧水。

【注释】

①茹水:在今湖南慈利西南。

②庄辛:战国时楚大夫。事楚襄王。说:劝说。楚襄王:芈姓,熊氏,名横。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怀王之子。

③饮茹溪之流:语见《战国策·楚策四》:“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有茹水注入。茹水发源于龙茹山,水色澄清,底下的沙石都看得清清楚楚。庄辛游说楚襄王,有饮茹溪清流的话,即指此溪。茹水东流注入澧水。

又东过零阳县之北①,

澧水东与温泉水会。水发北山石穴中,长三十丈,冬夏沸涌,常若汤焉②。温水南流,注于澧水。

【注释】

①零阳县:战国秦置,属黔中郡。治所在今湖南慈利东白公城。在零水之北,故名。西汉属武陵郡。

②汤:热水。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过零阳县北边,

澧水东流与温泉水汇合。温泉水发源于北山岩洞中,长三十丈,冬夏都在沸腾,常常像汤一样热。温水南流,注入澧水。

澧水又东合零溪水①。源南出零阳之山,历溪北注澧水。

【注释】

①零溪水:即今湖南慈利南零溪河。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与零溪水汇合。零溪水发源于南方的零阳之山,经此溪北流注入澧水。

澧水又东,九渡水注之①。水南出九渡山②,山下有溪,又以九渡为名。山兽咸饮此水,而迳越他津,皆不饮之。九渡水北迳仙人楼下,傍有石,形极方峭③,世名之为仙楼。水自下历溪,曲折逶迤倾注。行者间关④,每所褰溯⑤,山水之号,盖亦因事生焉。九渡水又北流注于澧水。

【注释】

①九渡水:在今湖南慈利西南。

②九渡山:当在今湖南慈利一带。

③方峭:棱角分明貌。

④间关:犹言辗转。

⑤褰(qiān):撩起衣服。溯:逆水而上。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有九渡水注入。九渡水发源于南方的九渡山,山下有溪,也以九渡为名。山兽都饮这里的水,走到别的溪边,都不饮水。九渡水往北流经仙人楼下,旁边有岩石,极为棱角分明,人们取名为仙楼。水从岩下溪中弯弯曲曲地流淌着。行人辗转前行,往往要提起衣襟溯流涉水,山水的名称,大概就是因为此种情况而产生的。九渡水又北流注入澧水。

澧水又东,娄水入焉①。水源出巴东界②,东迳天门郡娄中县北③,又东迳零阳县,注于澧水。

【注释】

①娄水:即今湖南慈利西北溇水。

②巴东:即巴东郡。东汉建安六年(201)改固陵郡置,属益州。治所在鱼復县(三国蜀汉改为永安,西晋复为鱼復,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城)。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复为巴东郡。

③天门郡:三国吴永安六年(263)置,属荆州。治所在溇中县(今湖南慈利西三官寺乡)。娄中县:亦作溇中县。三国吴分充、零阳二县置,为天门郡治。治所在今湖南慈利西三官寺土家族乡。西晋属天门郡。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有娄水注入。娄水发源于巴东边界,往东流经天门郡娄中县北边,又往东流经零阳县,注入澧水。

澧水又东迳零阳县南,县即零溪以著称矣。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经零阳县南边,该县就是因零溪而得名的。

澧水又迳渫阳县①,右会渫水②。水出建平郡③,东迳渫阳县南,晋太康中置。渫水又左合黄水④。黄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异。采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得佳黄,故溪水取名焉。黄水北流注于渫水,渫水又东注澧水,谓之渫口。

【注释】

①渫(zhá)阳县:西晋置,后省。治所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

②渫水:俗名铁水河。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为九澧之一。源出石门县西北龙门洞,东南流合诸水,至县西注于澧水。

③建平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属荆州。治所在信陵县(今湖北秭归)。魏灭蜀后,置建平郡都尉于巫县(今重庆巫山县)。

④黄水:一名黄石溪。在今湖南石门县西。为九澧之一。

【译文】

澧水又流经渫阳县,在右边汇合了渫水。渫水发源于建平郡,往东流经渫阳县南边,该县是晋太康年间所置。渫水又在左边汇合了黄水。黄水发源于零阳县西边,北与巫山相连,溪边出产雄黄,颇多神灵怪异之事。采雄黄常在冬季,祭祀后凿开岩石,深达数丈,才能得到优质的雄黄,所以溪水取名黄水。黄水北流注入渫水,渫水又东流注入澧水,汇流处叫渫口。

澧水又东迳澧阳县南①。南临澧水,晋太康四年立,天门郡治也。吴永安六年②,武陵郡嵩梁山③,高峰孤竦,素壁千寻④,望之苕亭⑤,有似香炉。其山洞开,玄朗如门⑥,高三百丈,广二百丈,门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谓之天帚。孙休以为嘉祥⑦,分武陵置天门郡。

【注释】

①澧阳县:西晋太康四年(283)置,属天门郡。治所即今湖南石门县。

②永安六年:263年。永安,三国吴景帝孙休的年号(258—264)。

③嵩梁山:即石门山。在今湖南张家界南三十里。

④素壁:光秃秃的崖壁。

⑤苕(tiáo)亭:高峻貌。

⑥玄朗:大而开阔。玄,大。朗,开阔,阔大。

⑦孙休:字子烈。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之子。初封琅邪王。孙亮被废,权臣孙立他为皇帝,改元永安。嘉祥:犹祥瑞。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经澧阳县南边。县城南濒澧水,是晋太康四年所立,是天门郡的治所。武陵郡嵩梁山孤峰屹立,削壁千仞,远望高高有如香炉。那座山中间大开,大而开阔有如门户,高三百丈,阔二百丈,门角上各长着一竿翠竹,倒垂拂动,称为天帚。吴永安六年,孙休以为祥瑞,就划出武陵地另设天门郡。

澧水又东历层步山①,高秀特出。山下有峭涧,泉流所发,南流注于澧水。

【注释】

①层步山:在今湖南石门县东北三里。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经层步山,山峰高峻耸立。山下有陡涧,山泉发源于这里,南流注入澧水。

又东过作唐县北①,

作唐县,后汉分孱陵县置。澧水入县,左合涔水②。水出西北天门郡界,南流迳涔坪屯③,屯堨涔水④,溉田数千顷。又东南流,注于澧水。

【注释】

①作唐县:东汉析孱陵县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北。

②涔水:在今湖南澧县北。为九澧之一。

③涔坪屯:《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当在今澧州(今湖南澧县)东北,疑即今之涔泽铺。”

④堨(è):筑堨截水。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过作唐县北边,

作唐县是后汉时从孱陵县分出来设置的。澧水流入作唐县,在左边汇合了涔水。涔水发源于西北天门郡边界,往南流经涔坪屯,人们筑堰拦截涔水,灌溉田亩数千顷。又往东南流,注入澧水。

澧水又东,澹水出焉①。

【注释】

①澹水:在今湖南安乡东。九澧之一。今名后河。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澹水分支流出。

澧水又南迳故郡城东①,东转迳作唐县南。

【注释】

①故郡城:《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宋志》《齐志》并称南义阳郡。《隋志》安乡旧置义阳郡,谓此郡也。其地在今安乡县(今湖南安乡)西南,澧水正迳其东,则故郡上当有义阳二字。”译文从之。

【译文】

澧水又往南流经义阳旧郡城东边,向东转弯流经作唐县南边。

澧水又东迳南安县南①。晋太康元年,分孱陵立。澹水注之。水上承澧水于作唐县,东迳其县北,又东注于澧,谓之澹口。王仲宣《赠士孙文始诗》曰②:悠悠澹澧者也。

【注释】

①南安县:一作安南县。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属南平郡。治所在今湖南华容东赵家湖侧。

②王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初依刘表,不被重用。后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建,拜侍中。博闻多识,问无不对。好文学,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经南安县南边。南安县是晋太康元年,从孱陵分出设置的。澹水在此注入澧水。澹水上游在作唐县承接澧水,往东流经作唐县北边,又往东注入澧水,汇流处叫澹口。王仲宣《赠士孙文始诗》说的悠悠澹澧,就指的是这条水。

澧水又东与赤沙湖水会①。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谓之沙口。

【注释】

①赤沙湖:在今湖南洞庭湖西。亦谓之赤亭湖。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与赤沙湖水汇合。湖水北与江通,南流注入澧水,汇流处叫沙口。

澧水又东南注于沅水①,曰澧口。盖其枝渎耳。《离骚》曰②:沅有芷兮澧有兰③。

【注释】

①沅水:即今湖南西北境沅江。

②《离骚》:屈原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不肯与世沉浮的高尚精神,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离,后多作“罹”。遭受。骚,忧愁。

③沅有芷兮澧有兰:语见《九歌·湘夫人》。王逸注:“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于众草。以兴湘夫人美好,亦异于众人。”芷,白芷。伞形科。多年生草本。开白花,根粗大,有香气,可入药。兰,兰花。

【译文】

澧水又往东南注入沅水,汇流处叫澧口。这条水其实是澧水的一条支流。《九歌·湘夫人》说: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兰花。

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①,东入于江。

澧水流注于洞庭湖,俗谓之曰澧江口也。

【注释】

①长沙:即长沙郡。战国秦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为长沙国。东汉复为郡。下隽县: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北通城西北。因隽水得名。东汉属长沙郡。

【译文】

澧水又往东流到长沙郡下隽县西北,往东注入江水。

澧水流注入洞庭湖,入口俗称澧江口。


油水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