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水
赣水出豫章南野县西①,北过赣县东②,
《山海经》曰:赣水出聂都山③,东北流注于江,入彭泽西也④。班固称南野县⑤,彭水所发⑥,东入湖汉水⑦。庾仲初谓大庾峤水北入豫章⑧,注于江者也。《地理志》曰:豫章水出赣县西南⑨,而北入江。盖控引众流⑩,总成一川,虽称谓有殊,言归一水矣。故《后汉·郡国志》曰⑪:赣有豫章水。雷次宗云⑫:似因此水为其地名。虽十川均流,而此源最远,故独受名焉。刘澄之曰:县东南有章水⑬,西有贡水⑭,县治二水之间,二水合赣字,因以名县焉。是为谬也。刘氏专以字说水,而不知远失其实矣。豫章水导源东北流,迳南野县北,赣川石阻,水急行难,倾波委注,六十余里。
【注释】
①赣水:即江西赣江。南野县:即南壄县。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赣州南康区西南章水南岸。西汉属豫章郡。东汉始改作南野县。
②赣县: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属豫章郡。治所在益浆故城(今江西赣州西南蟠龙镇)。
③赣水:此指赣江西源章水,源出大庾岭,流至今江西赣州与源出武夷山之赣江东源贡水合,始称赣江。聂都山:在今江西崇义西南。章水出其下,山南为南源,山北为北源。
④彭泽:即彭泽县。西汉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江桥乡柳德昭村附近。
⑤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继父业编纂《汉书》,未成而死,所余“八表”由班昭完成,《天文志》由班昭和同郡马续共同完成。
⑥彭水:当发源于今江西赣州南康区境内。
⑦湖汉水:指今江西赣江东源贡水。
⑧大庾峤水:亦名连水。即今广东南雄西北之凌江。
⑨豫章水:亦名湖汉水。
⑩控引:牵引,牵拉,汇聚。
⑪《郡国志》:晋司马彪《续汉书》篇名。记述东汉时期全国行政区划、人口以及《春秋》和“前三史”所载征伐、会盟所在的地名。《续汉书》仅存八志,为后人补入范晔《后汉书》流传至今。
⑫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南朝宋学者。
⑬章水:又名古豫章水、南江。在今江西西南部。即今江西赣江西源。源出赣、粤边境崇义之聂都山,有南北二源。南源自山南东流,经大余南,东入南康境,折而北流入赣州赣县区境;北源自山北东北流至崇义北,折东南流经上犹至赣州赣县区境,与南源汇合。再东流与贡水合为赣江。
⑭贡水:古称湖汉水。又名会昌江、东江。即今江西赣江东源。在江西东南部。上游绵水源出赣、闽边境武夷山脉木马山。西南流至会昌折向西北流,经于都西流至赣州汇章水合称赣江。
【译文】
赣水
赣水发源于豫章郡南野县西边,往北流过赣县东边,
《山海经》说:赣水发源于聂都山,往东北流,注入江水,流入彭泽县西部。班固说:南野县,彭水发源于这里,东流注入湖汉水。庾仲初说:大庾峤水往北流入豫章,注入江水。《地理志》说:豫章水发源于赣县西南,北流入江。它接纳了许多支流,合成一条大川,虽然名称不同,但说的都是同一条水。所以《后汉书·郡国志》说:赣县有豫章水。雷次宗说:豫章似乎就是以这条水为地名的。虽然水有十条,流量差不多一样大,但以赣水源流最远,所以唯独此水得名。刘澄之说:赣县东南有章水,西有贡水,县治在两水之间,两字相合,成为赣字,因此就作为县名了。这说法很荒唐。刘氏专门以字来释水,不知道这一来便远远失实了。豫章水发源后往东北流,经过南野县北边,乱石梗阻,水流湍急,行船困难,滚滚的波涛一泻六十里。
又北迳赣县东,县即南康郡治①。晋太康五年②,分庐江立③。
【注释】
①南康郡:西晋太康三年(282)置。治所在雩都县(今江西于都东北)。东晋永和五年(349)移治赣县(今江西赣州西南)。义熙七年(411)徙治葛姥城(今赣州东北)。
②太康五年:284年。太康,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280—289)。
③庐江:即庐江郡。三国魏置,属扬州。治所在六安县(今安徽六安北城北乡)。
【译文】
豫章水又往北流经赣县东边,南康郡的治所就设在县城中。南康郡是晋太康五年从庐江郡分出来设置的。
豫章水右会湖汉水。水出雩都县①,导源西北流,迳金鸡石②。其石孤竦临川,耆老云:时见金鸡出于石上,故石取名焉。湖汉水又西北迳赣县东,西入豫章水也。
【注释】
①雩(yú)都县: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属豫章郡。治所在古田坪(今江西于都东北四里)。三国吴置庐陵南部都尉治此。
②金鸡石:当在今江西于都西。
【译文】
豫章水在右边汇合了湖汉水。湖汉水发源于雩都县,往西北流经金鸡石。这块巨石独自临江耸峙着,据老人们说:时常见有金鸡出现于石上,所以取名金鸡石。湖汉水又往西北流经赣县东边,往西注入豫章水。
又西北过庐陵县西①,
庐陵县,即王莽之桓亭也。《十三州志》称,庐水西出长沙安成县②。武帝元光六年③,封长沙定王子刘苍为侯国。即王莽之用成也。吴宝鼎中立以为安成郡④。东至庐陵,入湖汉水也。
【注释】
①庐陵县: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泰和西南。
②庐水:泸江古名。即今江西吉安南之泸水。
③元光六年:前129年。元光,西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前134—前129)。
④宝鼎:三国吴乌程侯孙皓的年号(266—269)。
【译文】
赣水又往西北流经庐陵县西边,
庐陵县就是王莽时的桓亭。《十三州志》说:庐水发源于西方的长沙郡安成县。武帝元光六年,把安成封给长沙定王的儿子刘苍,立为侯国。就是王莽时的用成。吴宝鼎年间设立为安成郡。庐水东流,到庐陵注入湖汉水。
又东北过石阳县西①,
汉和帝永平九年②,分庐陵立。汉献帝初平二年,吴长沙桓王立庐陵郡③,治此。豫章水又迳其郡南,城中有井,其水色半清半黄,黄者如灰汁,取作饮粥,悉皆金色,而甚芬香。
【注释】
①石阳县:东汉永元八年(96)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吉水县北固洲。
②汉和帝:东汉皇帝刘肇。永平九年:当为永元九年之讹。永平是汉明帝刘庄的年号(58—75),永元是汉和帝刘肇的年号(89—105)。永元九年:97年。
③汉献帝初平二年,吴长沙桓王立庐陵郡:《水经注疏》杨守敬按:“朱(谋㙔)《笺》曰:一作兴平。赵(一清)改兴平,云:按《吴书》孙策以兴平二年渡江,安得有初平立郡之事?此等直当据史改正耳。全(祖望)亦依改。会贞按:《舆地纪胜》云,《元和志》,献帝初平二年(今本作兴平,乃后人改),分豫章置庐陵郡。《宋志》在兴平元年,《续汉志·注》《寰宇记》《舆地广记》并云,兴平元年,孙策分置庐陵郡。象之谨按,《通鉴》兴平元年,孙策方见袁术,请父兵,时年十七。不应孙策方请父兵,便能分建州郡也。而雷次宗《豫章记》以为灵帝末,扬州刺史刘遵上书,请置庐陵、鄱阳二郡,至献帝初平二年,分豫章立庐陵郡。未几,丹阳僮芝擅郡,自称被诏为太守。故《通鉴》建安三年书云,僮芝擅庐陵,又《通鉴》建安五年,孙策分豫章为庐陵郡,以孙辅为庐陵太守。会僮芝病,辅遂进取庐陵。《通鉴》所书与《豫章记》年月虽不相应,然僮芝擅命之初,已有庐陵郡,则郡非置于孙策矣。当从《元和志》在初平二年。据《纪胜》则此《注》初平字不误,但言吴立未合。吴长沙桓王五字,当是后人所加。”译文据改。汉献帝,名协。东汉灵帝中子。少帝立,封为陈留王。董卓废少帝而立之。曹丕篡位,废刘协为山阳公,汉亡。吴长沙桓王,即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东汉末江东豪强。庐陵郡,东汉分豫章郡置,属扬州。治所在石阳县(今江西吉安东北)。
【译文】
赣水又往东北流过石阳县西边,
石阳县,是汉和帝永元九年,从庐陵分出来设置的。汉献帝初平二年,设立庐陵郡,治所就在这里。豫章水又流经郡南,城中有井,井水颜色半清半黄,黄的像灰汁,汲水煮粥,就成金色,非常芳香。
又东北过汉平县南①,又东北过新淦县西②,
牵水西出宜春县③。汉武帝元光六年,封长沙定王子刘成为侯国。王莽之脩晓也。牵水又东迳吴平县,旧汉平也。晋太康元年,改为吴平矣④。牵水又东迳新淦县,即王莽之偶亭,而注于豫章水。湖汉及赣,并通称也。又淦水出其县下⑤,注于赣水。
【注释】
①汉平县:东汉中平中分宜春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境吴平、门楼一带。三国吴改为吴平县。
②新淦(gàn)县:战国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即今江西樟树市。西汉属豫章郡,为豫章都尉治,后为南部都尉治。
③牵水:即今江西西部之袁河,为赣江支流。宜春县: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属豫章郡。治所即今江西宜春。三国吴宝鼎二年(267)改属安成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宜阳县。
④晋太康元年,改为吴平:《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宋志》:吴平侯相,汉灵帝中平中立,曰汉平。吴更名。此作晋太康元年改,别有所据。盖以晋是年平吴为是。”
⑤淦水: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淦水。
【译文】
赣水又往东北流过汉平县南边,又往东北流过新淦县西边,
牵水发源于西方的宜春县。汉光武帝元光六年,把宜春封给长沙定王的儿子刘成,立为侯国。就是王莽时的脩晓。牵水又往东流经吴平县,就是旧时的汉平。晋太康元年改为吴平。牵水又往东流经新淦县—就是王莽时的白偶亭,注入豫章水。湖汉水和赣水都是通称。此外,还有淦水发源于县中,注入赣水。
又北过南昌县西①,
旴水出南城县②,西北流迳南昌县南,西注赣水。
【注释】
①南昌县: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为豫章郡治。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东。
②旴(xū)水:即盱水。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之抚河及南城县南之盱水。南城县: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属豫章郡。治所在石下(今江西南城县东南洪门水库内)。
【译文】
赣水又往北流过南昌县西边,
旴水发源于南城县,往西北流经南昌县南边,西流注入赣水。
又有浊水注之①。水出康乐县②,故阳乐也。浊水又东迳望蔡县③。县因汝南上蔡民萍居此土④,晋太康元年,改为望蔡县。浊水又东迳建成县⑤。汉武帝元光四年⑥,封长沙定王子刘拾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多聚也。县出燃石。《异物志》曰⑦:石色黄白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热,以鼎着其上,炊足以熟。置之则冷,灌之则热,如此无穷。元康中,雷孔章入洛⑧,赍石以示张公⑨。张公曰:此谓燃石。于是乃知其名。浊水又东至南昌县,东流入于赣水。
【注释】
①浊水:即今江西赣水支流锦江。
②康乐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阳乐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万载东北罗城镇。
③望蔡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上蔡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即今江西上高。
④汝南:即汝南郡。西汉高帝四年(前203)置。治所在上蔡县(今河南上蔡西南)。东汉徙治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北)。上蔡:战国楚置。后入秦,属陈郡。西汉属汝南郡。萍居:客居。
⑤建成县: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高安。汉武帝时曾为长沙定王子拾侯邑,东汉改作建城县。
⑥元光四年:前131年。
⑦《异物志》:书名。《水经注》多引之。具体不详。
⑧雷孔章:与西晋张华同时期人,著名学士。
⑨赍(jī):持着,拿着。张公:即张华,字茂先。西晋惠帝时,历任太子少傅、中书监,官至司空,进封壮武郡公。因拒绝参与赵王伦、孙秀篡位阴谋而被杀。博学之士,著《博物志》。
【译文】
又有浊水注入。浊水发源于康乐县,就是旧时的阳乐。浊水又往东流经望蔡县。因为汝南上蔡的人民流寓在这里,所以在晋太康元年改为望蔡县。浊水又往东流经建成县。汉武帝元光四年,将这地方封给长沙定王的儿子刘拾,立为侯国。王莽时改名为多聚。该县出产燃石。《异物志》说:燃石呈黄白色,纹理稀疏,浇水就会发热,把锅子搁在上面,就可以把东西烧熟。放着不动它就冷,浇水就热,可以无穷无尽地用下去。元康年间,雷孔章去洛阳,带了这种石头给张公看。张公说:这叫燃石。这才知道这种石头的名称。浊水又往东流到南昌县,往东流入赣水。
赣水又历白社西①,有徐孺子墓②。吴嘉禾中③,太守长沙徐熙于墓隧种松④,太守南阳谢景于墓侧立碑⑤。永安中⑥,太守梁郡夏侯嵩于碑傍立思贤亭⑦。松大合抱⑧,亭世修治,至今谓之聘君亭也。
【注释】
①白社:《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寰宇记》,徐稺冢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南十里,今号白社。”
②徐孺子:即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东汉名士。
③嘉禾:三国吴大帝孙权的年号(232—238)。
④徐熙:三国吴长沙郡人。官太守。其余不详。墓隧:墓道。
⑤南阳:即南阳郡。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谢景:字叔发。三国吴官吏。
⑥永安:三国吴景帝孙休的年号(258—264)。
⑦梁郡: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梁国置。治所在睢阳县(今河南商丘南)。夏侯嵩:即曹嵩,字巨高。曹操之父。本姓夏侯,后为宦官曹腾养子,改姓曹。魏文帝登基后,追尊曹嵩为太皇帝。
⑧合抱:两臂环抱。描写树身之粗大。
【译文】
赣水又流经白社西,有徐孺子墓。吴嘉禾年间,太守长沙人徐熙在墓道旁植松,太守南阳人谢景在墓旁立碑。永安年间,太守梁郡人夏侯嵩在碑旁造思贤亭。松树大可合抱,亭子世代修缮,现在称为聘君亭。
赣水又北历南塘①,塘之东有孺子宅,际湖南小洲上。孺子名穉,南昌人,高尚不仕,太尉黄琼辟不就②。桓帝问尚书令陈蕃③:徐穉、袁闳④,谁为先后?蕃答称:袁生公族,不镂自雕⑤;至于徐穉,杰出薄域,故宜为先。桓帝备礼征之,不至。太原郭林宗有母忧⑥,穉往吊之,置生刍于庐前而去⑦。众不知其故,林宗曰:必孺子也。《诗》云: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年七十二卒。
【注释】
①南塘:在今江西南昌南,北通东湖。
②太尉:官名。秦始置,为最高军事长官,与掌政务、监察的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其尊与丞相等。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改称大司马,并加将军之号。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人。东汉名臣、尚书令黄香之子。辟:征召。不就:不就职。
③桓帝:东汉桓帝刘志。蠡吾侯刘翼之子。尚书令:秦汉少府属官。掌文书。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东汉末大臣。
④袁闳(hóng):字夏甫。少修志节,矫俗高厉。父卒,袁闳与兄弟迎送棺柩,风餐露宿,体貌枯毁,手足血流。累征召皆不应。黄巾军起义,攻没郡县,闳诵经不移,黄巾军相约不入其闾。
⑤不镂(lòu)自雕:本指不用刻意雕镂,就能显示其华丽。这里比喻袁闳不需别人抬举,自己就能出人头地。
⑥太原:即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置。治所在晋阳县(今山西太原西南)。郭林宗:即郭泰,字林宗。博通典籍,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与河南尹李膺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善品题海内人士。有母忧:遭母丧。
⑦生刍(chú):鲜草。典出《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鲜草可养白驹,后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庐: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
【译文】
赣水又往北流经南塘,塘东有孺子故居,在湖南小洲边。孺子名穉,南昌人,品格高尚,不肯做官,太尉黄琼征召他,他不去。桓帝问尚书令陈蕃:徐穉、袁闳两人相比,谁高谁下?陈蕃答道:袁生出身公族,不必别人抬举,自己早已出人头地了;至于徐穉,是从穷乡僻壤脱颖而出的,所以更高。桓帝准备了礼品征召他,他不肯去。太原人郭林宗母亲去世,徐穉去悼吊,在墓前放了一束新割的青草后离去。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郭林宗说:那一定是孺子了。《诗经》说:青草一束,其人如玉。我没有这么高的德望可以当得起。徐穉到七十二岁去世。
赣水又迳谷鹿洲①,即蓼子洲也。旧作大艑处②。
【注释】
①谷鹿洲:在今江西南昌东湖百花洲西南南塘湾外。
②大艑(biàn):大船。
【译文】
赣水又流经谷鹿洲,就是蓼子洲。过去是建造大船的地方。
赣水又北迳南昌县故城西,于春秋属楚,即令尹子荡师于豫章者也①。秦以为庐江南部,汉高祖六年②,始命陈婴以为豫章郡③,治此,即陈婴所筑也。王莽更名县曰宜善,郡曰九江焉。刘歆云④:湖汉等九水入彭蠡⑤,故言九江矣。陈蕃为太守,署徐穉为功曹,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穉来,特设一榻⑥,去则悬之,此即悬榻处也。建安中⑦,更名西安⑧,晋又名为豫章。城之南门曰松阳门,门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疏,垂荫数亩。应劭《汉官仪》曰⑨:豫章,樟树生庭中,故以名郡矣。此树尝中枯,逮晋永嘉中⑩,一旦更茂,丰蔚如初,咸以为中宗之祥也⑪。《礼·斗威仪》曰⑫:君政讼平,豫樟常为生。太兴中⑬,元皇果兴大业于南⑭。故郭景纯《南郊赋》云⑮:弊樟擢秀于祖邑是也⑯。以宣王祖为豫章故也⑰。
【注释】
①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大都以公子或嗣君担任,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子荡:楚灵王时,为令尹。
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
③始命陈婴以为豫章郡:陈婴一本作灌婴。后文陈婴亦为灌婴。《水经注疏》:“赵(一清)云:按下有脱文。会贞按:赵谓有脱文,而不知所脱何语。考《汉书·灌婴传》云,定豫章。此必言命灌婴定豫章,下言以为豫章郡治,此必先言置县。《元和志》,高帝六年置南昌县。然则婴下当有定豫章,置南昌县七字。”译文从之。灌婴,原睢阳贩缯者。从刘邦攻秦军,屡立战功,为西汉开国功臣。
④刘歆:字子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刘向之子。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继父业总校秘府群书,成《七略》七卷。
⑤彭蠡:古泽薮名。即今江西鄱阳湖。
⑥榻: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⑦建安: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
⑧更名西安:《水经注疏》:“赵(一清)云:按两汉及晋,豫章郡治南昌。《晋志》豫章郡领豫章县。刘昭《郡国志补注》引《豫章记》,豫章县,建安立,三国吴改曰西安。”
⑨《汉官仪》:书名。东汉应劭撰。记载汉官名称、职掌、俸秩及玺绶制度等。
⑩逮:至,到。永嘉:西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307—312)。
⑪中宗:即东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西晋灭亡后,称晋王,后在建康即帝位。
⑫《礼·斗威仪》:书名。谶纬类典籍。
⑬太兴:即大兴。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年号(318—321)。
⑭元皇:指东晋元帝司马睿。
⑮郭景纯:即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曾经注释《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⑯擢秀:谓草木欣欣向荣。祖邑:祖宗之故乡。
⑰宣王:即司马懿(yì),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汉末曹操为丞相,辟为文学掾。迁黄门侍郎,转主簿。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任大将军。后为丞相,专擅朝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为宣帝。祖为豫章:据《晋书·宣帝纪》:曾祖量,字公度,官豫章太守。
【译文】
赣水又往北流经南昌县老城西边,南昌县在春秋时属楚国,令尹子荡出兵就是这地方。秦时作为庐江郡的南部,汉高祖六年才派灌婴去平定豫章,设置南昌县,郡治也在这里,城就是灌婴筑的。王莽时改名,县称宜善,郡名九江。刘歆说:湖汉等九水注入彭蠡,所以叫九江。陈蕃做太守,任徐穉为功曹,陈蕃在郡里从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穉来,才特地为他摆了一张坐榻,他去后就挂起来,这里就是悬榻的地方。建安年间,改名西安,晋时又名豫章。豫章城的南门叫松阳门,门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疏,树荫掩蔽的地面广达数亩。应劭《汉官仪》说:豫章有樟树生在庭院中,所以作为郡名。此树一度曾经枯凋,到晋永嘉年间忽又茂盛起来,枝叶繁茂犹如当年,人们都以为是中宗的吉祥征兆。《礼·斗威仪》说:君王政治修明,诉讼平息,豫樟就常常盛长。太兴年间,元帝果然在南方振兴起大业。所以郭景纯《南郊赋》说:在祖先的城邑里,凋萎了的樟树又长出一片绿荫。这是因为宣帝的曾祖曾任豫章太守之故。
赣水北出,际西北历度支步①,是晋度支校尉立府处②。步,即水渚也。
【注释】
①度支步:在今江西南昌西北。
②度支校尉:《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御览》二百四十二引《魏略》,司农度支校尉,黄初四年置,比二千石,掌诸军屯田。据此《注》则晋因魏旧,掌漕仓事,而《晋书·职官志》但言度支尚书,不言度支校尉,略也。”
【译文】
赣水往北流,在郡城西北流过度支步,这是晋度支校尉设立官署的地方。步,就是水边。
赣水又迳郡北为津步①。步有故守贾萌庙②。萌与安侯张普争地③,为普所害,即日灵见津渚,故民为立庙焉。水之西岸有盘石,谓之石头④,津步之处也。西行二十里曰散原山⑤,叠嶂四周⑥,杳邃有趣⑦。晋隆安末⑧,沙门竺昙显建精舍于山南⑨,僧徒自远而至者相继焉。西北五六里有洪井,飞流悬注,其深无底。旧说洪崖先生之井也⑩。北五六里有风雨池⑪,言山高濑激⑫,激着树木,霏散远洒若雨⑬。西有鸾冈⑭,洪崖先生乘鸾所憩泊也⑮。冈西有鹄岭⑯,云王子乔控鹄所迳过也⑰。有二崖,号曰大萧、小萧,言萧史所游萃处也⑱。雷次宗云:此乃系风捕影之论。据实本所未辩,聊记奇闻,以广井鱼之听矣⑲。又按谢庄诗⑳,庄常游豫章,观井赋诗,言鸾冈四周有水,谓之鸾陂(21),似非虚论矣。东大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与城齐,南缘回折至南塘,本通章江,增减与江水同。汉永元中(22),太守张躬筑塘以通南路(23),兼遏此水。冬夏不增减,水至清深(24),鱼甚肥美。每于夏月,江水溢塘而过,民居多被水害。至宋景平元年(25),太守蔡君西起堤(26),开塘为水门(27),水盛旱则闭之(28),内多则泄之(29),自是居民少患矣。
【注释】
①津步:码头。步,同“埠”。停船的码头。
②贾萌:一说贾雍。具体不详。
③安侯:即安成侯。张普:西汉末时人。与豫章太守贾萌争夺土地。其余不详。
④石头:《水经注疏》:“今石头渚在新建县(今江西南昌新建区)西北十里,有石步镇,置石头驿。”
⑤散原山:即西山。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区西。
⑥叠嶂:峰峦层叠。嶂,山之高险者。
⑦杳邃:幽深貌。
⑧隆安: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年号(397—401)。
⑨沙门: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竺昙显:梁惠皎《高僧传》不载。具体不详。精舍:这里指僧人居住修炼讲业之所。
⑩洪崖先生:亦称洪涯先生、洪先生。相传为轩辕黄帝的乐官,名伶伦,后来修道成仙。
⑪风雨池:《水经注疏》杨守敬按:“池在今新建县西山之巅。”
⑫濑(lài)激:水流激荡。濑,急流,湍流。
⑬霏散:(水花)飞扬四散。
⑭鸾冈:当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区一带。
⑮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憩泊:休息停止。
⑯鹄岭:一作鹤岭。当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区一带。
⑰王子乔:亦作王子晋、王乔。相传为春秋周灵王太子,名晋。以直谏被废。相传好吹笙作凤凰鸣。有道士浮丘生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预言于七月七日见于缑氏山巅。至期,晋果乘白鹤至山头,举手以谢时人,数日而去。
⑱萧史:古代传说中秦穆公时善吹箫的人。游萃:游览息止。
⑲以广井鱼之听:以增广人们的见闻罢了。井鱼,井里的鱼。比喻见识狭隘的人。典出《淮南子·原道训》:“夫井鱼不可与语大,拘于隘也。”
⑳按:考察,依照。谢庄:字希逸。南朝宋辞赋家、诗人。
(21)鸾陂:《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庄诗不言鸾冈鸾陂,盖诗《序》之文。”
(22)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89—105)。
(23)张躬:汉和帝永元年间豫章太守。其余不详。
(24)至:极其,非常。
(25)景平元年:423年。景平,南朝宋少帝刘义符的年号(423—424)。
(26)蔡君:指蔡廓。《水经注疏》杨守敬按:“考《宋书·蔡廓传》为豫章太守,征为吏部尚书,不拜。徙为祠部尚书。太祖入奉大统,廓奉迎。元嘉二年卒。是其为豫章,恰在废帝景平时。此所云蔡君即廓也。”
(27)水门:水闸。
(28)盛旱:大旱。
(29)内多:接纳水流而聚多。泄:开闸泄水。
【译文】
赣水又流经郡北,有个码头。码头上有从前的郡守贾萌的祠庙。贾萌与安侯张普争地盘,被张普谋害,当日鬼魂在码头水边显灵,所以百姓为他立庙。赣水西岸有巨石,叫石头,是码头的所在地。西行二十里,有散原山,四周峰峦层沓,山深谷远,别有幽趣。晋隆安末年,僧人竺昙显在山南修建寺院,僧徒从远方来这里的络绎不绝。西北五六里处有洪井,上有瀑布,飞泻直下,注入井中,深不可测。旧时传说这是洪崖先生的井。往北五六里有风雨池,说是因山高水急,飞流冲激到树木,水花就飘散远洒,像下雨一样。西边有鸾冈,是洪崖先生骑鸾停下休息的地方。山冈西有鹄岭,传说是王子乔驾鹄经过的地方。有两座石崖,称为大萧、小萧,传说是萧史游憩的地方。雷次宗说:这都是捕风捉影的话。我本来就没有对那些事迹作过鉴别,只是聊以记下奇闻异事,以增广见闻罢了。谢庄常游豫章,见过此井,又写过诗。按他的诗,说鸾冈四周有水,叫鸾陂,好像这些说法又不是毫无根据的。东大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面与城相平,南面弯弯曲曲,通到南塘,此湖本来与章江相通,湖水的涨落与江水相同。汉永元年间,太守张躬筑塘以通南路,同时又拦截章江的水。塘水无论冬夏都不增不减,水极清深,鱼极肥美。但每到夏天,江水从塘上泛滥四溢,村庄居民常遭水灾。到了宋景平元年,太守蔡君在西边筑堤,在塘上开了水闸,天旱时关闭闸门,水大就开闸排泄,从此以后,居民很少再遭受水灾了。
赣水又东北迳王步①。步侧有城,云是孙奋为齐王镇此城之②。今谓之王步,盖齐王之渚步也③。郡东南二十余里又有一城,号曰齐王城④。筑道相通,盖其离宫也⑤。
【注释】
①王步: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区北。
②孙奋:字子扬。三国吴主孙权之子。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后改封章安侯。
③渚步:码头。
④齐王城:《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城在今南昌县(今江西南昌)东南。”
⑤离宫:除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殿。
【译文】
赣水又往东北流过王步。旁边有城,据说孙奋做齐王镇守这里时,筑了这座城。现在称为王步,因为这是齐王的埠头。郡城东南二十余里还有一座城,称为齐王城。筑路相通,这是齐王的行宫。
赣水又北迳南昌左尉廨西①。汉成帝时②,九江梅福为南昌尉居此③。后福一旦舍妻子④,去九江,传云得仙。
【注释】
①左尉:古代大县有左、右县尉。县尉,主管一县的治安。廨(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的通称。
②汉成帝:西汉皇帝刘骜(ào),字太孙。孝元皇帝刘奭之子。
③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成帝时任南昌县尉,后避世隐居。
④一旦:某一天。
【译文】
赣水又往北流经南昌左尉官署西边。汉成帝时,九江梅福当南昌尉,住在这里。后来一天梅福抛下妻子儿女去到九江,传说他成仙了。
赣水又北迳龙沙西①,沙甚洁白,高峻而阤②,有龙形,连亘五里中③,旧俗九月九日升高处也。昔有人于此沙得故冢,刻砖题云:西去江七里半,筮言其吉④,卜言其凶⑤。而今此冢垂没于水⑥,所谓筮短龟长也⑦。
【注释】
①龙沙:又名龙冈。在今江西南昌城北。
②阤(yǐ):倾斜貌。
③连亘:连绵横亘。
④筮(shì)言其吉:用蓍草占卜,说吉利。筮,古人用蓍草占卦以卜问吉凶。
⑤卜言其凶:用龟甲卜,说不祥。卜,殷周时期的一种用火灼龟甲、兽骨取兆以占吉凶的行为。
⑥垂没:将要沦没。垂,将要,快要。
⑦筮短龟长:谓筮占所言理短,龟卜所言理长。
【译文】
赣水又往北流经龙沙西边,沙很洁白,堆成沙丘,高峻倾斜,连绵长达五里,形状像龙,照老风俗,这是九月九日登高的地方。从前有人在这里沙地中找到一座古墓,砖上刻的字说:西面离江七里半,用筮草占,说吉利;用龟甲卜,说不祥。现在墓就将没入水中了,真所谓筮短龟长了。
赣水又迳椒丘城下①。建安四年②,孙策所筑也。
【注释】
①椒丘城: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区东北。
②建安四年:199年。建安,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
【译文】
赣水又流经椒丘城下。这座城是建安四年孙策所筑。
赣水又历钓圻邸阁下①。度支校尉治,太尉陶侃移置此也②。旧夏月③,邸阁前洲没,去浦远。景平元年,校尉豫章④,因运出之力,于渚次聚石为洲,长六十余丈,洲里可容数十舫。
【注释】
①钓圻邸阁:一作钩圻邸阁。《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宋书·臧质传》,盆口、钩圻米,辄散用之。《通鉴》宋孝建元年亦作钩圻,胡《注》,钩圻米,南江之运所积也。钩圻当依此作钓圻。邸阁即仓,说见《洧水》篇。《隋书·食货志》,外有钓矶仓,为大储备之处,即此也。其地在今新建县之东北、都昌县(江西都昌)之西南。”
②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早孤贫,为县吏。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
③夏月:夏天。
④校尉豫章:《水经注疏》:“赵(一清)云:按校尉豫章,疑作豫章校尉倒异耳。”
【译文】
赣水又流经钓圻邸阁下。这里原是度支校尉的治所,太尉陶侃曾迁到这里来。从前夏天时邸阁前的洲渚被水淹没,离水边较远。景平元年,豫章校尉借助运米的人力,在渚旁用石头结集成洲,长六十余丈,洲里可以容纳数十只船。
赣水又北迳鄡阳县①,王莽之豫章县也。馀水注之②。水东出馀汗县③,王莽名之曰治干也。馀水北至鄡阳县注赣水。
【注释】
①鄡(qiāo)阳县: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属豫章郡。治所在四望山(今江西都昌东南周溪镇泗山)。三国吴属鄱阳郡。
②馀水:在今江西余干南,为安仁江(今信江)支流。
③馀汗县:又作馀干县。秦置,属大江郡。治所在今江西余干东北。汉属豫章郡,徙治今余干。
【译文】
赣水又往北流经鄡阳县,就是王莽时的豫章县。有馀水注入。馀水发源于东方的馀汗县,王莽时称为治干。馀水往北流到鄡阳县,注入赣水。
赣水又与鄱水合①。水出鄱阳县东②,西迳其县南武阳乡也③。地有黄金采④,王莽改曰乡亭。孙权以建安十五年⑤,分为鄱阳郡⑥。鄱水又西流注于赣。
【注释】
①鄱水:鄱江,即古番水,又名长港、饶河。在今江西北部。南源乐安江出江西婺源,北源昌江出安徽祁门,二水西流至江西鄱阳汇合后称鄱江,入鄱阳湖。
②鄱阳县:西汉以番阳县改名,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鄱阳东北古县渡镇。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孙权于此置鄱阳郡。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徙治吴芮故城(今鄱阳)。晋属鄱阳郡。
③武阳乡:即武阳亭。在今江西鄱阳东。
④黄金采:开采黄金之处。相当于金矿。
⑤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次子。三国吴的建立者。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208),和刘备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黄龙元年(229)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建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⑥鄱阳郡: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分豫章郡置。治所在鄱阳县(今江西鄱阳东北古县渡镇)。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徙治吴芮故城(今鄱阳)。
【译文】
赣水又与鄱水汇合。鄱水发源于鄱阳县东边,往西流经县南武阳乡。那地方有个黄金采,王莽时改名为乡亭。建安十五年,孙权把豫章分开另立鄱阳郡。鄱水又往西流注入赣水。
又有缭水入焉①。其水导源建昌县②,汉元帝永光二年③,分海昏立④。缭水东迳新吴县⑤,汉中平中立⑥。缭水又迳海昏县,王莽更名宜生,谓之上缭水,又谓之海昏江,分为二水。县东津上有亭,为济渡之要⑦。其水东北迳昌邑城⑧,而东出豫章大江,谓之慨口⑨。昔汉昌邑王之封海昏也⑩,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世因名焉。其一水枝分别注,入于循水也⑪。
【注释】
①缭水:亦名上缭水。即今江西永修西南潦河。
②建昌县: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分海昏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奉新西一百四十里,潦河南。
③汉元帝:即西汉皇帝刘奭。汉宣帝子,母共哀许皇后。永光二年:前42年。
④海昏:即海昏县。西汉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永修西北艾城镇东三里。后为昌邑王刘贺封国。东汉亦为侯国。
⑤新吴县: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奉新西北三十里故县。
⑥中平:东汉皇帝刘宏的年号(184—189)。
⑦济渡之要:渡河的要冲之地。
⑧昌邑城:又名慨口城。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区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西汉时筑,昌邑王刘贺封于此。
⑨慨口: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区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
⑩昌邑王:刘贺。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汉武帝之孙。刘髆卒后,刘贺嗣爵位。昭帝崩,大将军霍光等迎贺为皇帝。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被霍光等大臣废。
⑪循水:一作脩水。一名建昌江。在今江西西北部。
【译文】
又有缭水注入。缭水发源于建昌县,该县是汉元帝永光二年分海昏县设立的。缭水往东流经新吴县,该县是汉中平年间所立。缭水又流经海昏县—王莽时改名为宜生,叫上缭水,又叫海昏江,分为两条。县东渡口有个亭子,是渡河的要道。水向东北流经昌邑城,往东注入豫章大江,汇流处叫慨口。从前汉昌邑王封于海昏,每次在江上泛舟东望,就满怀愤慨而回,因此世人称之为慨口。一条水分支流到别处,注入循水。
又北过彭泽县西,
循水出艾县西,东北迳豫宁县①,故西安也,晋太康元年更从今名。循水又东北迳永循县②,汉灵帝中平二年立。循水又东北注赣水。其水总纳十川,同臻一渎③,俱注于彭蠡也。
【注释】
①豫宁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西安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武宁西石渡乡西安村。
②永循县:一作永脩县。东汉灵帝时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永修西北艾城西南。
③臻:至,到。
【译文】
赣水又往北流过彭泽县西边,
循水发源于艾县西边,往东北流经豫宁县,豫宁就是旧时的西安,晋太康元年改为今名。循水又往东北流经永循县,该县是汉灵帝中平二年所立。循水又往东北流,注入赣水。赣水把十条水全都接纳了过来,合成一条大河,注入彭蠡泽。
北入于江。
大江南,赣水总纳洪流,东西四十里,清潭远涨,绿波凝净,而会注于江川。
【译文】
赣水往北注入大江。
大江以南,赣水接纳了各大川,东西四十里间,澄碧的潭水向远处伸展,成为一片汪洋,绿波明澈宁静,汇注于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