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赞
此为史赞之首,最古动,最简质,而意义最多,顿挫最大。读之,生出通身笔力。
学者多称五帝¹,尚矣²。(此一句,提。)然《尚书》独载尧以来,(《尚书》又少。)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³,荐绅先生难言之⁴。(百家又不雅。)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⁵,儒者或不传。(《大戴》、《家语》又可疑。以上三段,首一句毕,下重起。)余尝西至空垌⁶,北过涿鹿⁷,东渐于海⁸,南浮江淮矣,(此四句,又提。)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⁹,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¹⁰。(此以自身亲历为断,言长老所称,只采其不背古文。)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¹¹,顾第弗深考¹²,其所表见皆不虚¹³。(所嫌诸书,但不深考,以今亲历验之,乃皆诚有。)《书》缺有间矣¹⁴,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¹⁵,(自尧以前,《尚书》虽缺,他说仍传。以上三段,乃从亲历中来。)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结得气力。)余并论次¹⁶,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注释】
¹五帝:相传为我国古代的帝王,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²尚:久远。
³雅驯:温文不俗。
⁴荐绅:同“搢绅”,指士大夫。
⁵宰予:即宰我,字子我,孔子弟子,春秋时鲁国人,善辞令。《五帝徳》《帝系姓》:皆《大戴礼》和《孔子家语》的篇名。汉儒认为二者皆非正经,故多不传学。
⁶余:为太史公司马迁自称。空垌:即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据《庄子》,黄帝曾在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
⁷涿鹿:山名,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相传黄帝与蚩尤曾大战于此。
⁸渐:流人,这里引申为“到达”的意思。
⁹固殊:确实不同。
¹⁰古文:指《尚书》等所载。1章:通“彰”,明显。
¹²顾第弗深考:只是没有深入思考。顾第:只是。
¹³见:同“现”。
¹⁴有间:有些时候了。
¹⁵轶:指轶文。
¹⁶论次:依次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