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赞
字数:333
史公极贵学道,如此判淮阴不学道,我欲泪下。
吾如淮阴。(未作《史记》时,无处不留意如此,《史记》岂是漫作。)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¹,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²。(赞淮阴,却如补纪淮阴一事,殊不知乃是写傲岸不能谦让,自是淮阴天性。故特加“学道”二字,言学道则可变化气质,而惜淮阴不能。)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³,不矜其能⁴,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⁵,后世血食矣。(实是异样人物,只痛惜其不学道。不学道,便不肯谦让,便要伐功科能,便于祸害不旋踵。)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⁶,夷灭宗族,不亦宜乎!(“不亦宜乎”,只是判其不学道。)
【注释】
¹行营;外出谋求。高敞地:地势高爽宽敞的葬地。
²良然:确实如此。
³伐:夸耀。
⁴矜:自夸。
⁵大公:指姜尚。
⁶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天下已经安定,韩信才阴谋叛乱。据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云:“此史公微文。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集:通“缉”,安定。畔:通“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