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 李將軍列傳

字数:1106

“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户侯豈足道哉!’”按後世稱道爲佳話,詞章中亦屢驅使,如陸游《贈劉改之》:“李廣不生楚漢間,封侯萬户宜其難”,又劉克莊《沁園春·夢孚若》:“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户侯何足道哉!”(參觀 《齊東野語》卷八、《有不爲齋隨筆》乙)。以此語爲口實而嗤文帝者亦有之,如《舊唐書·魏元忠傳》上封事謂文帝“不知李廣之才而不能用之。……爾時胡騎憑陵,足伸其用,文帝不能大任,反歎其生不逢時;近不知魏尚、李廣之賢,而乃遠想廉頗、李牧。……從此言之,疏斥賈誼,復何怪哉!”;唐崔道融《讀 <李將軍傳>》:“漢文自與封侯得,何必傷嗟不遇時?”;宋張耒《張右史文集》卷二八《李廣》:“李廣才非衛霍儔,孝文能鑑不能收;君王未是忘征戰,何待高皇萬户侯!”《張釋之、馮唐列傳》記漢文帝“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爲吾將,吾豈憂匈奴哉?”馮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註引《漢晉春秋》:“晉武帝問亮之治國於樊建,建以對,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建稽首曰:‘臣竊聞天下之論,皆謂鄧四五艾爲枉,陛下知而不理,皆豈馮唐之所謂“得頗、牧而不能用” 者乎?’”楊萬里隱同魏元忠,亦以文帝惜李廣與思頗、牧兩事,捉臵一處。《誠齋集》卷八八《論將》下雖譏廣“心翹然以無人視天下”,故師出無功,而《論將》上曰:“後之君臣狃於治而謂天下不復亂也,則曰:‘汝不逢高帝時,萬户侯何足道哉!’”卷九〇《文帝曷不用頗、牧論》尤彈射文帝,有曰:“士患不遇主,廣之受知於帝,尚可諉曰‘不遇主’耶?遇主而又云云若爾,是高帝不生,廣終不用也!有李廣則捨之於今焉,無頗、牧則思之於古焉。”揚雄《法言·重黎》稱文帝:“親屈帝尊,信亞夫之軍,至頗、牧,曷不用哉?”萬里《論》題出此。

“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中石没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按頗契事理。《列子·黄帝》記商丘開自高臺下躍、入水火均無傷損,范氏之黨以其爲“有道”,叩之,開曰:“吾無道!……以子黨之言皆實也,唯恐誠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體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物無迕者,如斯而已。今昉知子黨之誕我,我内藏猜慮,外矜觀聽,追幸昔日之不焦溺,怛然内熱,惕然震悸矣。水火豈復可近哉!” 皆謂敢作能行或生於無知不思;

【增訂三】《唐語林·言語》記唐太宗征遼,作飛梯臨城,有人應募先登,城中矢射如雨,不少却。“英公指謂中書舍人許敬宗曰:‘此人豈不大健?’敬宗曰:‘健即大健,要是未解思量。’” 正謂敢作爲每出於不思索也。蒙田亦嘗論勇決或由冥頑來(lafaute d’appréhension et la bétise),因述一意大利人言意人怯而西、德、瑞人勇,蓋意人黠而三國人鈍耳(Essais,II.xi,op. cit.,406)。

【增訂四】《增訂三》引《唐語林·吉語》一節,其文實本諸劉餗《隋唐嘉話》卷中。

猶患睡遊或夢行症者睡時履險如夷,西語至取睡遊以喻萬無一失(mit schlafwandlerischer Sicherheit),而及其醒則畏謝不敏矣。瀧川《考證》引何焯謂《吕氏春秋·精通》篇記射石爲養由基事。《韓詩外傳》卷六、《新序·雜事》四亦記楚熊渠子事;吴曾 《能改齋漫録》卷一四《類對》、戴埴《鼠璞·虎石、蛇杯》均以熊渠子與李廣連類;劉昌詩《蘆浦筆記》卷一則怪《能改齋漫録》未及李萬歲事,萬歲、李遠字也。《周書·李遠傳》遠見石於叢蒲中,以爲伏兔,射之而中,鏃入寸餘,太祖賜書曰:“昔李將軍廣親有此事,公今復爾,可謂世載其德;雖熊渠之名,不能獨擅其美”;《日知録》卷二五引之,謂其“二事並用”。

Cf. Anatomy of Melancholy,Part. I,Sect. II,Mem. III,Subs. II,Bell,I,295(a Jew in France).


四四 韓長孺列傳四六 匈奴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