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李清照集笺注 - 李清照、徐培均 >
- 卷一 词
武陵春
武陵春¹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²。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³,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⁴,载不动、许多愁⁵。
【校记】
录自底本,亦见汪本、沈本。汪本及类编草堂诗余卷一题作“春晚”。词学筌蹄题作“春暮”。彤管遗编续集题作“暮春”。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本案云:“诗词杂俎本漱玉词收之,题作‘春晚’,与类编草堂诗余同。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王本云:“古今别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均案:此词颇符合李清照身世,应为其所作无疑。
〔花已尽〕词律、词谱作“春已尽”。
〔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律、词谱作“日晓”。
〔泪先〕彤管遗编作“泪珠”。
〔闻说〕叶申芗天籁轩词选作“闻道”。
〔春尚好〕啸余谱作“春向好”。
〔轻舟〕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载不动〕沈际飞草堂诗余注:“(动)一作‘得’,误。”又云:“后叠末句多一字。”杨慎林下词选云:“‘载’字衬。”
【笺注】
¹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作于绍兴五年(一一三五)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公元一一三五年)乙卯,清照五十二岁。春,清照在金华,作武陵春词。”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乃绍兴五年李清照在金华所作。”均案:据宋史 高宗纪,绍兴四年九月,金人及伪齐渡淮南侵。冬十月丙子朔,高宗与赵鼎定策亲征。己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邀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江浙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第。”十二月庚子,金人退兵。至本年春,局势稍定,故清照曾有出游之兴。
²物是人非:三国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 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³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 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 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于城下,故名。”
⁴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七一南朝 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床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唐 张志和渔父词:“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雨雪半相和。”
⁵载不动句:宋 郑文宝柳枝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钱钟书宋诗选注云:“这首诗很像唐朝 韦庄的古离别……但是第三第四句那种写法,比韦庄的后半首新鲜深细得多了,后来许多作家都仿效它。例如:苏轼虞美人‘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陈与义虞美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辛弃疾水调歌头‘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张可久蟾宫曲‘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卷一);贯云石清江引‘江声卷暮涛,树影留残照,兰舟把愁都载了’(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卷二)。王实甫的西厢记里把船变成车,例如第四本第一折‘试着那司天台打算半年愁,端的是太平车儿约有十余载’;第三折‘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陆娟送人还新安又把愁和恨变成‘春色’:‘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钱谦益列朝诗集传闰四)此外不说‘载’而说‘驮’或‘担’的也很多。”沈祖棻宋词赏析评清照此词亦承此说,在举李后主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后,谓“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
【汇评】
明 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二:玩其词意,其作于序金石录之后欤?抑再适张汝舟之后欤?文叔不幸有此女,德夫不幸有此妇。其语言文字,诚所谓不祥之具,遗讥千古者欤!
明 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一评结句:秦处度谒金门词云“载取暮愁归去”、“愁来无著处”,从此翻出。
案:所引谒金门为张元幹词,非秦处度(湛)作。
明 张綖草堂诗余别录:易安名清照,尚书〔郎〕李格非之女,适宰相赵挺之子明诚。尝集金石录千卷,比诸六一所集,更倍之矣。所著有漱玉集,朱晦庵亦亟称之。后改适人,颇不得意。此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正咏其事。水东 叶文庄谓“李公不幸而有此女,赵公不幸而有此妇”,词固不足录也。结句稍可诵。朱淑真“可怜禁载许多愁”祖之,岂女辈相传心法耶?
案:朱淑真诗句原作“可怜禁驾许多愁”,题为清瘦。
明 陆云龙词菁卷一:愁如海。
明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卷二眉批:未语先泪,此怨莫能载矣。 评语:景物尚如旧,人情不似初,言之於邑,不觉泪下。
明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评结句:与“载取暮愁归去”相反,与“遮不断、愁来路”、“流不到、楚江东”相似,分帜词坛,孰辨雄雌?
案:“遮不断”句,乃徐俯卜算子词;“流不到”二句,乃苏轼江城子 别徐州词句。
明 潘游龙古今诗余醉卷八贺方回词南柯子“扁舟只载愁”眉批:此翻李词“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清 王士禛花草蒙拾:“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正可互观。“八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
案:“八桨”二句,乃明人词。
清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易安武陵春,其作于祭湖州以后欤?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叶文庄乃谓“语言文字,诚所谓不祥之具,遗讥千古者矣”,不察之论也。南康 谢苏潭方伯启昆咏史诗云:“风鬟尚觉胥江冷,雨泣应含杞妇悲。回首静治堂旧事,翻茶校帖最相思。”措语得诗人忠厚之致。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评后半阕:又凄婉,又劲直。(均案:云韶集卷十“又劲直”下多“婉约辞之”四字。)观此,益信无再适张汝舟事。即风人“岂不尔思,畏人之多言”意也。投綦公一启,后人伪撰,以诬易安耳。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乙卷引梁启超:按此盖感愤时事之作。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中卷:下片以舟轻借喻愁重,用笔轻妙。后来元曲西厢记秋暮离怀:“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意同。
唐圭璋词学论丛读李清照词札记:此为绍兴五年,清照在金华时作。通首血泪交织,令人不堪卒读。
又论李清照的后期词:处处流露出徐缓顿挫、回荡不尽的韵味,与声声慢幽咽急促的声调迥不相同。不过,她那物是人非、触目生愁的叹息之声,却是和声声慢一样,也让人深深感到黑暗社会对她的摧残。
龙榆生漱玉词叙论:吴衡照谓:“武陵春其作于祭湖州(明诚)以后欤?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莲子居词话)友人傅东华君则称此词为易安避乱金华时作(万有文库本李清照)。傅君金华人,其说必当有据。
缪钺灵溪词说论李清照词:裴文中首先举出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然后又举出李清照武陵春词(略)。裴文认为,这两首词都是写国破家亡之感,但风格迥别。前者直泻,后者婉转;前者沉重,后者轻灵;前者粗犷(所谓粗服乱头),后者细柔(伤痛中仍不失其矜持)。婉转、轻灵、细柔,自是女性美。
案:裴文指裴斐所撰别是一家词文稿。
【附】
清 王士禛武陵春和漱玉词:昨日相逢歌扇底,偷赠玉搔头。画阁香浓郎且休。秋水簟文流。 送别殷勤杨柳岸,花雪满行舟。双桨凌风兰叶舟。又卷起、一江愁。
清 彭孙遹和漱玉词同阮亭作:柳亸莺娇蜂蝶闹,春色满枝头。暮雨朝云不肯休。遮莫太风流。 花满湘江波正绿,莫上木兰舟。若向湘江共舣舟。又添得、一般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