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李清照集笺注 - 李清照、徐培均 >
- 卷三 文
词论
词论¹
乐府声诗并著²,最盛于唐。开元 天宝间³,有李八郎者⁴,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⁵,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座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⁶,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 卫之声日炽⁷,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⁸,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⁹,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¹⁰,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¹¹。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¹²,始有柳屯田 永者¹³,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¹⁴,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¹⁵。又有张子野¹⁶、宋子京兄弟¹⁷、沈唐¹⁸、元绛¹⁹、晁次膺辈继出²⁰,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²¹、欧阳永叔²²、苏子瞻²³,学际天人²⁴,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²⁵,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²⁶,又分五声²⁷,又分六律²⁸,又分清浊轻重²⁹。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³⁰;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韵,又押入声³¹。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³²。王介甫³³、曾子固³⁴,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³⁵,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³⁶、贺方回³⁷、秦少游³⁸、黄鲁直出³⁹,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校记】
此文原载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兹据录。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一、清 徐釚词苑丛谈卷一体制亦载,又见清钞本沈瑾辑漱玉词附诗文一卷。
〔有李八郎〕沈本脱“有”字。
〔使易服〕词苑丛谈脱“使”字。
〔惨沮〕诗人玉屑、词苑丛谈作“惨怛”。
〔时曹元谦念奴〕沈本误作“以曹元念”。
〔歌一曲〕沈本脱“歌”字。
〔罗拜〕沈本作“起”。
〔此李八郎也〕沈本“此”下有“必”字。
〔流靡之变日烦〕沈本作“流靡烦变”。
〔已有〕沈本脱“已”字。
〔五代四句〕沈本作“五代时江南李氏”。
〔君臣尚文雅〕沈本作“能为文雅”。
〔故有〕沈本脱“故”字。
〔逮至本朝〕沈本脱“逮至”二字。
〔柳屯田永者〕沈本脱“者”字。
〔晁次膺〕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及沈本“膺”误作“鹰”。
〔晏元献〕沈本作“晏丞相”。
〔不协音律者何耶〕沈本脱“者何耶”三字。
〔又分五声〕沈本脱此四字。
〔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沈本作“玉楼春平声”。
〔又押上去声〕沈本无“上”字。
〔本押仄声〕沈本作“其本押侧声者”。
〔如押上声〕三句:沈本作“如本上声协,押入声则不可通矣”。
〔乃知别是一家〕沈本作“乃知词别是一家”。
〔贺方回〕沈本此下脱“秦少游”三字。
〔又晏苦无〕沈本脱“又”字。
〔秦即〕沈本作“秦少游”。
【笺注】
¹此文列举北宋名家加以评骘,而未及南宋词坛,当作于南渡之前。程自信李清照词论非伪作考辨谓“写作时间应早于大观四年,即作于李清照二十六岁前。其时距周邦彦提举大晟府至少有六年以上”,原因是词论未论及周邦彦,而“周邦彦词名远扬是他提举大晟府以后的事”。均案:据吴则虞校点清真集附年表,政和六年丙申,周邦彦“入为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此前邦彦出知隆德府,徙知明州,故清照不得而闻。又词论曾云“晁次膺辈继出”,次膺名端礼,政和三年,因蔡京荐,以承事郎除大晟府协律郎,不克受而终,时周邦彦正在隆德府任上。词论之所以及晁而未及周,盖在于此。清照自云“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下限约在神宗 元丰至徽宗 政和年间,其历评诸家,主要活动于此一阶段。由此推知,词论应作于政和三年(一一一三)。
²乐府声诗:宋 张炎词源 序:“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此从音乐与歌辞两方面论词之特征。
³开元 天宝:唐玄宗 李隆基年号,分别为公元七一三至七四一、七四二至七五六年。
⁴李八郎:即李衮。唐 李肇国史补卷下:“李衮善歌,初于江外而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宾客,请第一部乐及京邑之名倡,以为盛会。绐言表弟,请登末座。令衮弊衣以出,合坐嗤笑。顷命酒,昭曰:‘欲请表弟歌。’坐中又笑。又转喉一发,乐人皆大惊,曰:‘此必李八郎也。’遂罗拜阶下。”榜中一名士即指崔昭。
⁵曲江:唐时为新进士游宴之所。故址在今西安 大雁塔南。李肇国史补卷下:“进士既捷,大宴于曲江亭中,谓之曲江宴。”王定保唐摭言卷三云:“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录事。其余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咸以其日辟之……时或拟作乐,则为之移日。”唐 刘沧及第后宴曲江诗云:“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⁶曹元谦、念奴:唐时两歌伎。曹元谦,生平不详。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⁷郑 卫之声:礼记 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论语 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南齐书 萧惠基传:“自(刘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 卫浮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⁸菩萨蛮等:皆为词调名。其中莎鸡子今失传。
⁹瓜分豆剖:喻指五代十国时期(九〇七—九六〇)混战割据,国土分裂。文选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注:“如瓜之割肌,自各吞食。如豆之出,忽以分散。”
¹⁰独江南二句:指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十国春秋载:元宗(李璟)尝因曲宴内殿,从容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对曰:“安得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特高妙也。”马令南唐书 冯延巳传亦载之。
¹¹亡国之音哀以思: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¹²逮至本朝三句:清 宋翔凤乐府余论:“慢词盖起于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
¹³柳屯田永:参见卷二诗集嘲张九成笺注¹。
¹⁴变旧声三句:柳永所著乐章集,所用宫调十七、曲一百五十余,十之七八为慢词长调,除少数沿用旧声外,多为自创新声。
¹⁵词语尘下: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清 宋翔凤乐府余论:“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然仅属一面,柳永亦不乏雅词。如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云:“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惜易安未之见也。
¹⁶张子野:张先(九九〇—一〇七八),字子野,乌程(今浙江 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〇三〇)进士。明道元年(一〇三二)为宿州掾。康定元年(一〇四〇)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调嘉禾(今浙江 嘉兴)判官。皇祐二年(一〇五〇),晏殊知永兴军(今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一〇五九),出知虢州。尝知安陆,时为嘉祐三年末或四年初,故世称张安陆。英宗 治平元年(一〇六四),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有张子野词。所作词多名句,世称“张三中”或“张三影”。宋 晁补之以“子野韵高”许之。
¹⁷宋子京兄弟:即宋郊、宋祁,开封 雍丘(今河南 杞县)人。宋祁(九九八—一〇六一),字子京,与兄郊(后更名庠)同登进士第,奏名第一,章献太后以为弟不可先兄,乃擢庠为第一,置祁第十。庠官至宰相,词不传。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近人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一卷,宋 李之仪姑溪题跋称其词“风流闲雅,超出意表”。王国维人间词话谓其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¹⁸沈唐:生卒年不详。字公述,韩琦门客(见碧鸡漫志卷二),始为楚州职官,熙宁间辟充大名府签判,后改渭州,卒于官(见画墁录卷一)。词存四首,周泳先辑为沈公述词。碧鸡漫志称其词“源流从柳氏来,病于无韵”。其望海潮(与太原知府王君贶尚书)曾受杨慎词品欣赏。君贶,拱辰字,清照后外曾祖。
¹⁹元绛:字厚之(一〇〇九—一〇八四),钱塘(今杭州)人。天圣八年(一〇三〇)进士,累擢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元丰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全宋词录其词二首,后一首映山红慢,词谱卷二十九误作元载词。
²⁰晁次膺:晁补之称之为十二叔,有闲斋琴趣外编六卷。参见笺注¹。
²¹晏元献:晏殊(九九一—一〇五五),字同叔,抚州 临川(今属江西)人。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历仕真宗、仁宗两朝,官至宰相兼枢密使,卒谥元献。有珠玉词三卷,自谓“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惟说其气象”(见青箱杂记)。风格承唐 五代,刘攽中山诗话称其“尤喜冯延巳歌辞,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
²²欧阳永叔:欧阳修(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 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八年(一〇三〇)进士,累迁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尝领导诗文革新运动。有六一词三卷、醉翁琴趣外编六卷,雅词艳曲,粲然同列。清 刘熙载艺概四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²³苏子瞻:苏轼(一〇三七—一一〇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一〇五七)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尝贬居黄州、惠州、儋州等地。有东坡乐府三卷,为豪放派代表作家。王灼碧鸡漫志称其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陈师道后山诗话则谓“子瞻以诗为词”;晁补之、张耒也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易安所论当受其影响。
²⁴学际天人:喻学识渊博。汉书 司马迁传 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今语释之,天指自然科学,人指社会科学。
²⁵酌蠡水于大海:喻晏、欧、苏三人才大如海,仅以余力为词。语本文选东方朔答客难:“以蠡测海。”李善注引张晏曰:“蠡,瓠瓢也。”
²⁶五音:古乐之五个音阶。宋 张炎词源卷上“五音相生”谓宫属土,徵所生;商属金,宫所生;角属木,羽所生;徵属火,角所生;羽属水,商所生。则五音为宫、商、角、徵、羽,益以变宫、变徵,即今之CDEFGAB七调也。又可以发声部位区别之,故词源卷下又云:“盖五音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
²⁷五声: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蔡沈注:“五言者,诗歌之协于五声者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章为五声。”疏:“声之清浊,差为五等。”则五声亦与清浊有关。王仲闻云:“此处之五声非上之五音,应作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解。”可备一说。
²⁸六律: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尚书 益稷“六律”蔡沈注:“六律,阳律也。不言六吕者,阳统阴也。有律而后有声,有声而后八音得以依据。”案六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²⁹清浊轻重:蔡桢词源疏证卷下音谱:“其实阴阳清浊,消息相通。顾氏制曲十六观所谓‘人声自然音节,到音当轻清处,必用阴字;音当重浊处,必用阳字,方合腔调’。”又卷上五音相生云:“至声之清浊,则须吹管以定之。初唐乐书要录云:‘凡管长则声浊,短则清。’”
³⁰且如三句:钦定词谱卷二七收声声慢十四首,注云:“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以晁补之、吴文英、王沂孙词为正体;仄韵者以高观国词为正体。”李清照词作为“又一体”,注云:“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易安当有创造。又卷二六收雨中花慢十二首,注云:“此词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苏轼,仄韵者始自秦观。柳永平韵词,乐章集注:林钟商。”如此,则柳永词应为平韵之始。又卷六收喜迁莺十七首,李煜词为小令,调下注:“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仄韵,两平韵。”康与之词为长调,注云:“双调一百三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韵。”李词押平、去声,康词押去、上声。押入声者唯蒋捷一首,然已后于易安多年,未知易安何据。
³¹玉楼春三句:钦定词谱不收玉楼春,卷十一有木兰花令,注云:“按花间集载木兰花 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今查花间集,顾夐有玉楼春四首、魏承班有二首,或押入声,或押上、去,未见押平声者。王仲闻云:“玉楼春七言八句。凡七言八句而押平声韵者,即为瑞鹧鸪而非玉楼春。疑此处有误。”
³²如押二句:案顾夐玉楼春之一:“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乃押入声,何云“不可歌矣”?此盖别有所指。
³³王介甫:王安石(一〇二一—一〇八六),字介甫,抚州 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一〇四二)进士。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相。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公”。有临川先生歌曲。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王荆公长短句不多,合绳墨处,自雍容奇特。”然南乡子诸阕,“以词说禅”,正如易安所云:“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³⁴曾子固:曾巩(一〇一九—一〇八三),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文章以简洁著称。宋 黄大舆梅苑卷一存其赏南枝词一首。其弟子陈师道后山诗话引世语云:“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
³⁵绝倒:俯仰大笑。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间以滑稽嘲谑,形于风刺,更相酬酢,往往烘堂绝倒。”
³⁶晏叔原:晏幾道(约一〇三〇—一一〇六),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受郑侠反对新法案牵连下狱。元丰五年,监颍昌府 许田镇,“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有小山词。碧鸡漫志卷二称其“秀气胜韵,得之天然”,龙榆生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文称“晏幾道把令词推向顶点”,皆为恰切之评。
³⁷贺方回:贺铸(一〇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 绍兴),出生于卫州 共城(今河南 辉县)。以孝惠后恩授武职,后转文阶,迁宣德郎,判太平州。大观三年,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长于度曲,有东山词,张耒序曰:“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袪。幽洁如屈 宋,悲壮如苏 李。”
³⁸秦少游:秦观(一〇四九—一一〇〇),字太虚,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进士,调蔡州教授。元祐五年,任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迁正字、国史院编修。绍圣元年坐党籍,贬处州,徙郴州、横州、雷州。为婉约派代表,有淮海居士长短句。陈师道后山诗话称其为“今代词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称其词“语工而入律”。
³⁹黄鲁直:黄庭坚(一〇四五—一一〇五),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分宁(今江西 修水)人。治平四年进士。历知太和县、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校书郎。后坐党籍,贬居涪州、宜州等地。词有山谷琴趣外编,晁补之评本朝乐章,称其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好诗也”。
【汇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为此辈发也。
清 贺贻孙诗筏:余谓易安所讥介甫、子固、永叔三人甚当,但东坡词气豪迈,自是别调,差不如秦七、黄九之到家耳。东坡自言平日不喜唱曲,故不中音律,是亦一短。以诗为词,难为东坡解嘲;若以为句读不葺之诗,抑又甚矣!
清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九引裴畅按语:易安自恃其才,藐视一切,语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
清 方成培香研居词麈卷三李易安论词:易安居士言:“诗文分平仄……则不可歌矣。”培案:段安节言:“商角同用。”是押上声者,入声亦可押也。与易安说不同。余尝取柳永乐章集按之,其用韵与段说合者半,不合者半。乃知宋人协韵比唐人较宽。宋大乐以平入配重浊,以上去配轻清,亦与段图不同。大抵宋词工者,惟取韵之抑扬高下与协律者押之,而不拘拘于四声。其不知律者,则惟求工于词句,并置此不论矣。
清 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四:词麈录李易安词论云(略)。诒按:后之填词,韵有上去通押者,而无平仄同押者,虽与曲有别,究与律无关也。
清 沈瑾辑漱玉词钞本评王介甫以下:此论不及乐府指迷所说平允。 北宋大家被其指摘殆尽,填词岂易事哉! 予素好倚声,读此论后,不敢轻下一语,恐遭妇人轻薄。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李清照在词论里主张协律,又历评北宋诸家,皆有所不满,而曰:“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似乎夸大。现在我们看她的词却能够相当地实行自己的理论,并非空谈欺世。她擅长白描,善用口语,不艰深,也不庸俗,真是所谓“别是一家”。
龙榆生漱玉词叙论:依此所说,知易安所认为歌词之最高标准,应须具备下列各事:(一)协律,(二)铺叙,(三)典重,(四)情致,(五)故实。神明变化于五者之中,文辞与音律并重,乃为当行出色。彼于柳永以“词语尘下”为病,而对东坡则嫌其“不协音律”。果以东坡之“逸怀豪气”,运入声调谐美之歌曲,庶几力争上游,而为易安所心悦诚服矣。
夏承焘唐宋词字声之演变:词辨五音清浊之说,北宋人已有之。李易安论词云:“诗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此较柳 周四声之律,剖析益密矣。惟其五音、清浊、轻重之涵义,易安未有解说……但易安好为高论,据其今存名词,校其所说,未必尽合。其同时人论词,亦无及此者。
又词韵约例九:李易安论词:“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既押平声,又押入声;玉楼春平声,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是平、入两声可相通。今案声声慢调,晁补之“朱门深掩”一首,贺铸“园林茂翠”一首,曹勋“素商吹景”一首,皆押平韵,李易安“寻寻觅觅”一首,却押入韵;雨中花调,苏轼皆押平韵,黄庭坚、秦观则皆用入韵;惟玉楼春只有押上、去与押入韵两种,无押平韵者;若押平韵,即是瑞鹧鸪矣。不知易安偶误,抑平声玉楼春今已失传。
又评李清照的词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口号,要求保持它的传统风格——这就是前人所谓“尊体”……我们应该承认词和诗有不完全相同的性能和风格,却不可能认为它两者必须有辽远距离的隔绝……至于她竭力反对苏轼一派以诗为词,并且要求他们的作品分五音、五声、六律以合乐,却实在太过分了!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词是文学,也是音乐……女词人李易安论词,都是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虽然也不忽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