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李清照集笺注 - 李清照、徐培均 >
- 附录
附录一 李清照年谱
传略
李清照,自署易安室,又号易安居士,济南 章丘 明水人。
案:父格非 元丰八年(一〇八五)九月十三日作廉先生序(见济南金石志卷三章丘石),自署“绣江 李格非”。绣江,在今山东省 章丘县境内,今称明水镇。宋史 李格非传云济南人,盖指府治而言。旧传清照 历城人,居历城 柳絮泉上,实误。
父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案: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又宋 毕仲游西台集卷六策问 文体原注:“熙宁中,兖州类试(乡试),中选者解头晁补之、晁端礼、晁端智、晁损之、李昭玘、李格非、李军。”今人孔凡礼古典文学论集 晁补之的家世和早期事迹云:“兖州类试为熙宁五年事”,“疑格非之祖籍或在兖州及其所属”。又云:“格非登熙宁九年进士第,见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八。”
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 明略、李禧 膺仲、董荣(耘)武子号“后四学士”。
案:见宋史本传及宋 韩淲涧泉日记卷上。
格非著作甚多,传世仅洛阳名园记一卷。
案:见宋史 艺文志。
母王氏,亦善文。
宋史 李格非传:“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案:此乃格非续弦,非清照生母,详后元祐六年谱。清照生母,乃王珪之长女。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岐国公 王珪在元丰中为丞相,父准、祖贽、曾祖景图,皆登进士第……又汉国公 准子四房,孙婿九人:余中、马玿、李格非、闾丘吁、郑居中、许光疑、张焘、高旦、邓洵仁皆登科。邓、郑、许三人相代为翰林学士。曾孙婿秦桧、孟忠厚同时拜相开府,亦可谓华宗盛族矣。”又宋 杜大珪名臣碑传 琬琰之集上卷八李清臣撰王文恭公珪神道碑云:“元丰八年四月,丞相王公 珪感疾……五月己酉薨于位……九月辛酉襄事。有诏尚书右丞李清臣其为太师珪铭……子,仲修,以学登进士第,今为秘书省著作郎;仲端,承事郎、藉田令;仲薿,承奉郎;仲琓、仲煜,承事郎。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早卒;次适前权太常博士闾丘吁;次许嫁前进士郑居中,并封蓬莱县君……夫人郑氏,奉国军节度使戬之女。”可证清照外祖父为王珪。珪,成都 华阳人。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曾议建储,因无所建明,人称“三旨相公”。宋史有传。外祖母郑氏,追封越国夫人,后赐冲净大师。仲端一作“仲山”,仲琓一作“仲”或“仲”,详后建炎三年十一月谱。据此,清照生于元丰七年,前数年格非即娶王珪长女,至元丰八年已早卒,其早卒之时应在清照出生之后,王珪逝世之前,可见清照生未久即失恃,而鞠于后母,即王拱辰孙女也。
弟迒,高宗初,任敕局删定官。
清照金石录后序(以下简称后序):“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又宋会要辑稿 刑法一,谓绍兴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宣义郎李迒转一官。迒盖继母王拱辰孙女所出。
夫赵明诚,密州 诸城人,赵挺之子。
案:赵挺之,字正夫,崇宁时官至尚书右仆射。谥清宪。宋史卷三五一有传。挺之有三子:存诚、思诚、明诚,晁公休傅察行状称其“皆有贤德”。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〇云:“赵有三子,曰存诚、曰思诚、曰明诚。明诚,李易安之夫也,金石录煞做得好。”明诚,字德父(一作“德甫”、“德夫”),历仕鸿胪少卿、知莱、淄、江宁,又知湖州,未到任。
清照少有诗名,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深受晁补之称许。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尤工于词,人称婉约之宗;论词亦多创见。
朱翌萍洲可谈卷中:“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碧鸡漫志卷二:“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王士禛花草蒙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载有易安词论,谓词“别是一家”,应与诗严分疆界;并对北宋词人,多有品骘。
明诚撰金石录,清照亦笔削其间,并于绍兴间表上之。
案:见张端义贵耳集及洪适金石录跋。
工书画,精博弈。
宋濂题李易安所书琵琶行后:“李易安图而书之。”张丑清河书画舫申集:“易安词稿一纸,乃清閟阁故物也,笔势清真可爱。”清照有打马赋、打马图经序,称“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
作品甚富,惜已久佚。
案:见于宋人著录者:李易安文集十二卷,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下;漱玉集一卷、别本五卷,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漱玉集三卷,见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十。宋史 艺文志载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诸本早佚。清 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词本,皆辑有漱玉词。今人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辑有诗、词、文,较全备。
年谱
宋神宗 元丰七年甲子(一〇八四) 清照生
案:父格非时为郓州(今山东 东平县)教授,见于中航李清照年谱(以下简称于谱)。是岁王珪、蔡确为左、右仆射。珪为清照外祖父,详后元祐六年谱。
冬十二月戊辰,司马光上资治通鉴。
是岁,王安石六十三岁,晏幾道五十四岁,苏轼四十七岁,苏辙四十五岁,黄庭坚三十九岁,秦观三十五岁,贺铸三十三岁,晁补之与陈师道皆三十一岁,张耒三十岁,周邦彦二十八岁。
元丰八年乙丑(一〇八五) 二岁
父格非官郓州教授。李清臣王文恭公珪神道碑
案:九月十三日,格非为章丘 明水已故里人廉复作廉先生序,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始由廉先生之孙宗师等刻石。碑末题:“元丰八年九月十三日,绣江 李格非 文叔序。”并有李迥跋,中有“先伯父、先考、先叔”之语。末云:“先考评其为人,先叔作序。”可见清照有伯叔二人,而父最幼。李迥乃清照堂兄,与弟迒名字同一偏傍。
春三月戊戌,神宗崩。太子煦即位,是为哲宗。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
宋史 哲宗纪:“(元丰)八年二月,神宗寝疾,宰相王珪乞早建储,为宗庙社稷计,又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神宗首肯。三月甲午朔,皇太后垂帘于福宁殿……珪等称贺。”
夏五月庚戌,王珪卒,王珪神道碑作“己酉”蔡确拜左相。
是岁,明诚父赵挺之为德州通判。宋史本传五月戊申,黄庭坚在平原 挺之官舍,观古书帖甚富。豫章黄先生集卷二十五题乐府木兰诗后
秋七月乙卯,清照后外曾祖父王拱辰卒。安焘王拱辰墓志铭
宋哲 宗元祐元年丙寅(一〇八六) 三岁
父格非入补太学录。宋史本传
闰二月庚寅,以刘挚、苏辙等弹劾,蔡确罢相,出知陈州。司马光为左相,吕公著为门下侍郎,二人议改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夏四月,王安石卒。
六月壬寅,中书侍郎张璪举赵挺之充馆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八十,以下简称长编。中书舍人苏轼表示反对。
宋史 赵挺之传:“初,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岂堪诛求。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
秋九月,中书舍人苏轼除翰林学士,与崇政殿说书程颐戏笑相失,遂起洛蜀党争。
是月,司马光卒。
冬十一月二十九日,召试学士院,毕仲游、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擢馆职。
十二月庚寅,朝奉郎赵挺之为集贤校理。长编卷三百九十三
是岁,陈师道以苏轼、傅尧俞、孙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
案:师道与赵挺之同娶郭槩女,为赵明诚姨父。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四与鲁直简云:“正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义。每遇苏、黄文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几如小邢矣。”小邢,指邢居实,不容于父恕,早死。
元祐二年丁卯(一〇八七) 四岁
格非官太学。张琰洛阳名园记跋
是岁,文彦博、吕公著为相,安焘知枢密院。
案:清照后外曾祖王拱辰卒于元丰八年七月,十二月葬于河南府 河南县(今伊川县)城关镇 窑底村,安焘为作墓志铭,文彦博为之篆盖,见文物出版社洛阳新获墓志。
夏四月,赵挺之由集贤校理、权判登闻鼓院,权发遣河东路提点刑狱;六月,除监察御史;十二月丙午,劾苏轼;云:“苏轼专务引纳轻薄虚诞有如市井俳优之人……前日十科,乃荐王巩。其举自代,乃荐黄庭坚。二人轻薄无行,少有其比。王巩虽已斥逐补外,庭坚罪恶尤大,尚列史局。按轼学术,本出战国策纵横揣摩之说,近日学士院策试廖正一馆职,乃以王莽、袁绍、董卓、曹操篡汉之事为问……使轼得志,将无所不为矣。”长编卷四〇七六月,苏轼、蔡肇、李之仪、苏辙、黄庭坚、李伯时、晁补之、张耒、秦观、米芾、王钦臣、刘泾等凡十有六人,会于汴京王诜之西园。李伯时绘有西园雅集图,米元章作记。苏诗总案卷二十八
八月,苏轼由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
宋史 李格非传:“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格非从苏轼游,似始于本年。
是时,格非屡访苏轼,且尝以新诗投赠。轼作书答之。
苏轼与文叔先辈二首:“某启。叠辱顾访,皆未及款语。辱教,且审尊候佳胜。新诗绝佳,足认标裁,但恐竹不如肉,如何?所示前议恐不移,十五日当与得之同往也。”
案:题下原注:“以下黄州。”疑误。轼谪居黄州,在元丰三年至七年,是时格非恐无缘相见。先辈,非谓前辈。唐 李肇国史补:“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轼称格非为先辈,盖推敬之语也。轼又有与李先辈一首,似亦与文叔,中云“此石一经题目”,盖格非所为。附此待考。
元祐三年戊辰(一〇八八) 五岁
是岁,吕公著加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吕大防、范纯仁、文彦博并相。
春正月乙丑,苏轼知贡举,参详黄庭坚等,点检试卷晁补之、廖正一等。长编卷四〇八
二月己卯,赵挺之言苏轼主文,若见引用王安石三经新义,决欲黜落,请通行考校,诏送贡院照会。同上
二月癸巳,诏殿试经义、诗赋人并试策一道,从赵挺之所请。续资治通鉴卷八十
冬十月己丑,苏轼详言为赵挺之所论本末,谓“臣以此知挺之之险毒,甚于李定、舒亶、何正臣”。长编卷四一五因而乞郡,不许。
元祐四年己巳(一〇八九) 六岁
文彦博、吕公著、吕大防、范纯仁为相。二月甲辰,吕公著卒。六月甲辰,范纯仁出知颍昌府。
格非官太学正,得屋于经衢之西,而名其室曰有竹。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一有竹堂记
案:清照当随父居京师。
夏五月,赵挺之坐不论蔡确,出为徐州通判。
案:赵明诚侍亲徐州,得晋乐毅论石本及隋善化寺碑。见金石录卷二十、二十一。
是岁春三月,苏轼出知杭州,五月过南京,陈师道自徐来见。
元祐五年庚午(一〇九〇) 七岁
文彦博、吕大防为相。二月,文彦博致仕。
格非官太学正,清照随父居京师。
赵挺之移知楚州。明诚得唐楚州修城记碑。金石录卷七
五月,苏轼知杭州,浚西湖。
六月,秦观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
七月,晁补之为著作郎。
元祐六年辛未(一〇九一) 八岁
吕大防、刘挚为相。苏辙为尚书右丞。
格非官太学博士,俄转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并续娶王拱辰孙女。
案:宋史本传仅称“妻王氏,拱辰孙女”,而“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一职失载。今查一九七六年三月出土于河南 伊川县 窑底村之王拱辰夫人和义郡夫人墓志铭:“孙女三人,长适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李格非。”王拱辰凡两娶薛奎之女,原配原封宜芳县君,后封平乐郡夫人,卒于景祐三年(一〇三六)。继室为平乐之妹(亦欧阳修夫人之妹),自金乡县君凡十六封而至和义郡夫人。拱辰死,“夫人即护公丧,以其家还洛。洛中里第,旧有林园水竹之胜。夫人既终制,即道装燕服游处其中,淡然彷徉于尘垢之外……元祐八年二月十五日,以寝疾薨,享年七十有三”。(见洛阳新获墓志三三九页)其长孙女即清照之后母。后母幼承家教,故宋史李格非传称其“亦能文”。清照八岁起受其鞠育,故亦爱好文学,“自少年便有诗名”。
又案:格非之任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迄今无人论及。考宋史职官志四,黄本一职元祐五年置,绍圣初罢,亦为馆职。格非之任此职,当在本年十月哲宗“驾幸太学”之后。故毕仲游西台集卷十集李文叔学士书之一称“而值文叔入馆”。与格非同列苏门之秦观曾于元祐五年六月除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可作旁证。格非是时官太学博士,枫窗小牍引其哲宗驾幸太学君臣唱和诗序云:“以岁(元祐六年)十月庚午,驾自景灵宫移仗,谒孔子庙。”其续娶王拱辰孙女,又在转黄本之后。
是时苏轼有与格非简问疾。
苏轼与文叔先辈二首之二云:“某启:闻公数日不安,又恐甲嫂见骂,牵率冲冒之过。闻已渐安,不胜喜慰。得之亦安矣。大黄方录去,可常服也。惠示子鹅,感服厚意,惭悚不已。入夜草草,不宣。”
案:简中“甲嫂”,当指清照后母王拱辰孙女。
七月,秦观由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迁为正字。
八月,苏轼自翰林学士承旨出知颍州,辟陈师道为教授。晁补之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
元祐七年壬申(一〇九二) 九岁
吕大防、苏颂为相,苏辙为门下侍郎。
格非官校对黄本书籍,清照随父居汴京。
春正月十四日,格非撰哲宗幸太学君臣唱和诗碑文成。枫窗小牍卷下
案:清 王士禛分甘余话:“近从枫窗小牍又得元祐六年七月,哲宗幸太学,宰执侍从吕大防、苏颂、韩忠彦、苏辙、冯京、王岩叟、范百禄、梁焘、刘奉世、范存礼、孔武仲、顾临等三十六人纪事唱和诗序一碑,雅洁是元祐作者风气。”秦观亦参与唱和,淮海集卷七有驾幸太学诗。曾肇南丰曾文昭公遗录谓是“元祐六年十月庚午”,苏轼东坡后集卷十五贺驾幸太学表二首,皆云“十月十五日,驾幸太学”,可证王说“七月”误。格非文末所署当为文成刻碑之日。
是岁,陈师道为颍州教授,寄诗与格非,题作寄李学士,任渊注:“格非。格非字文叔。”诗云:“眼看游旧半东都,五岁曾无一纸书……说与杜郎须著便,不应濠上始知鱼。”篇末任渊注:“劝其早归依佛祖也。”
正月,苏轼罢颍州,改知扬州,三月到任;七月召还,八月除侍读学士。十月,晁补之自扬州通判召为著作佐郎。
元祐八年癸酉(一〇九三) 十岁
吕大防、苏颂、范纯仁为相,范纯仁因谏官言其不论蔡确出知颍昌府。
春正月甲申,蔡确卒于新州贬所,见宋史本传格非有诗挽之。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三:“李格非,字文叔……元祐末为博士,绍圣始为礼部郎。有挽蔡相确诗云:‘邴吉勋劳犹未报,卫公精爽仅能归。’岂蔡尝汲引之乎?”
案:据诗意,当作于归葬之时。详后谱。
夏五月丁丑,赵挺之出为京东路转运副使。长编卷四八八
案:晁补之有送赵正夫京东漕诗,称其“清时忧国事,白首问民风”。
秋九月三日,太皇太后高氏崩,哲宗亲政。
六月,苏轼以翰林侍读二学士除知定州,十月到任,此后不复回京。
绍圣元年甲戌(一〇九四) 十一岁
吕大防为相,三月出知永兴军;四月,章惇入相。
春二月,李清臣首倡绍述,邓温伯和之,政局始变。
长编拾补卷九绍圣元年二月丁未案:“上即用李邦直(清臣)为中书侍郎、邓圣求(温伯)为尚书右丞,二人久在外,不得志,遂以元丰事激怒上意。”又引太平治迹统类,谓哲宗用杨畏之言,欲起用新党众臣,并以章惇为相。
三月乙酉,李清臣发策试进士,意欲恢复新法。于是执政吕大防、范纯仁、苏辙等皆罢。宋史李清臣传,参见秦瀛淮海先生年谱
案:越七年,格非对清臣多有赞誉。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三云:“文叔祭淇水文云:‘惟先生自诗、书以来载籍,所记历代治乱,九流百氏,凡一过目,确不忘坠。其发为文章,则泛而汪洋,密而精致,翛然高爽,敛然沉毅,骤肆而隐,忽纷而治。绝驰者无遗影,适澹者有余味,如金玉之就雕章,湖海之失涯涘,云烟之变化,春物之秾丽。见之者不能定名,学之者不能仿佛。’笔势略与淇水相颉颃,□□□□□精深可讽味。”淇水,清臣故里,因以指称。宋史李清臣传谓“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据宋史宰辅表三,建中靖国元年十月乙未,李清臣出知大名府,则格非祭文,应作于此后之崇宁元年春间,见后谱。
格非得毕仲游第二书。
案:书中有“役法复下”、“京师为况如何”等语,末称“眷爱郎娘佳胜也”,当指清照及其弟迒。
格非通判广信军。
宋史本传:“绍圣立局,编元祐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执政意,通判广信军。”
案:本年五月癸丑,始编元祐章奏,见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三,实为整旧党材料。执政,指章惇。宋史李清臣传谓“觊为相……时召章惇未至,清臣心益觊之。已而惇入相,复与为异”。可见即使格非与清臣善,清臣亦不能佑之。
赵挺之复为国子司业。
是岁,苏轼自定州贬英州,改惠州。秦观贬处州。黄庭坚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陈师道谪监海陵酒税。张耒出知润州。
六月,晁补之出知齐州,未几谪监信州酒税。
绍圣二年乙亥(一〇九五) 十二岁
章惇独相。
格非召为校书郎,并撰洛阳名园记。
宋史本传:“通判广信军……召为校书郎……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
案:洛阳名园记曾记王开府园,此即清照后外曾祖父王拱辰家花园。王拱辰夫人和义郡夫人薛氏墓志铭载:“夫人即护公丧,以其家还洛。洛中里第,旧有林园水竹之胜。夫人既终制,即道装燕服游处其中,淡然彷徉于尘垢之外。”
又案:名园记称“今潞公年九十,必时杖履游之”。潞公,即文彦博。生于景德三年(一〇〇六),至本年,正九十岁。
是岁,晁补之改知亳州。
鸡肋集卷五十五亳州谢到任表:“敕降通判南京,碍亲回避,九月三日准敕就差通判亳州,于当月二十五日到任。”
是岁,苏轼在惠州,曾致书秦、黄、张耒、范祖禹,以告近况。苏辙在筠州。秦观在处州。陈师道以元祐余党罢,换江州彭泽令,未赴。
绍圣三年丙子(一〇九六) 十三岁
章惇独相,二月复保甲冬教,推行新法。
格非为著作郎。
苏轼在惠州。苏辙在筠州。黄庭坚在黔州。秦观自处州削秩徙郴州。陈师道寓曹州丁母忧。
七月,蔡京为翰林学士承旨。
绍圣四年丁丑(一〇九七) 十四岁
章惇独相。
格非为礼部员外郎。
长编卷四九八元符元年五月辛亥诏注:“绍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李格非说龚原 绍圣间为范铿所胁,甚窘,再三言不若说了,恐后来转不便。原止称实无。格非言龚纯笃,稍有分毫,必被胁出。’”
案:可见李格非在党争中敢于保护良善。
春正月,李清臣罢中书侍郎。
赵明诚得陈师道书,告以得柳公权所书唐起居郎刘君碑及汉重修高祖庙碑。俱见金石录卷三十
案:陈师道为明诚姨父。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元祐中,有郭槩者,东平人……善于择婿:赵清宪(挺之)、陈无己(师道)、高昌庸、谢良弼名位皆优,而谢独不甚显,其子乃任伯(克家),后为参知政事。无己集中首篇送外舅郭大夫诗是也。”
二月己未,追贬已故执政司马光、吕公著。至是,元祐党人窜逐无遗。
四月,苏轼自惠州贬儋州。晁补之责监处州酒税,中途遭母丧,护柩回金乡。
十月己酉,赵挺之由太常少卿权礼部侍郎。长编卷四九三
十一月癸亥,赵挺之为吏部侍郎。同上
是岁,黄庭坚在黔州,秦观移横州。
是岁,前宰相吕大防、文彦博卒。
元符元年戊寅(一〇九八) 十五岁
章惇独相。
春二月三日,李格非说郑雍曾言章惇好杀旧党人士。
长编卷四九八谓元符元年,“二月初三日,李格非说曾见郑雍言:惇相在位,诛戮斩伐之语不离口,每言斫十数大奸首级,使其子孙流离恶地,岂不可观。”
春三月,清照有春残诗。彤管遗编续集卷十七
案:礼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拂髦,总角。”陈澔注:“总角,总聚其发而结束之为角。”礼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诗云“病里梳头恨发长”,当指及笄之后。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称其“自少年便有诗名”,十五岁,正少年时,已能诗。姑系于此。
明诚得咸阳所获玉玺文。金石录卷十三
五月辛亥,赵挺之试中书舍人;九月己酉,又兼侍读。见长编卷四九八、五〇二
九月,诏郑侠上书讪谤,除名,贬英州。
元符二年己卯(一〇九九) 十六岁
章惇独相。
清照有点绛唇(蹴罢秋千)、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二词。
案:点绛唇见明 杨慎词林万选卷四。赵万里辑漱玉词列入“存疑之作”,谓“词意浅薄,不似他作,未知升庵何据”。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亦持此说。窃以为此词写少女“姿态百出”(王灼语),符合清照性格。今人王璠有专文点绛唇作者为李清照说,辨之甚详,足资参考。词当作于元符间,姑系于此。又鹧鸪天词,词意稚拙,当为少年时作。陈祖美中国诗苑英华本清照卷以为“结婚前后不久所作”。姑系于婚前。
是岁谢逸有送赵德甫侍亲淮东诗。溪堂集卷三
诗云:“茂陵少年白面郎,手携五弦望八荒。欹帆侧舵转天末,瞿塘 滟滪一苇航。向来识字问扬子,年未二十如老苍。林花蜚尽春事了,粲然一笑西山阳。幅巾相从竟日坐,虚堂扫地焚清香。人物已共远峰秀,谈辩更与熏风凉。黄梅雨洗天界净,驱车出门指太行。朝侯暮烹不足道,人生离合安得常。丈夫许与重气义,儿女惜别徒惨伤。观君潇洒负奇气,恐是天厩真乘黄。愿言待价无速售,世间驵侩皆王良。”
案:谢逸,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 抚州)人,卒于宋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寿五十,见宋词大辞典。作此诗时约三十六岁。赵明诚姨兄谢克家有子伋,在其四六谈麈中载易安祭赵湖州文。谢逸盖其族人,故作诗送明诚。题中“淮东”,系淮南东路之简称,治所在扬州。诗称明诚“年未二十如老苍”,又云“幅巾相从竟日坐”,可证在十九岁左右,即元符二年(一〇九九)。详审诗意,是时明诚当系侍亲远游,由三峡(瞿塘、滟滪)乘流而下,抵扬州,再欲经山阳(今淮安)而至太行。诗作于黄梅时节将离扬州赴淮安之际。
七月乙巳,赵挺之代蹇序辰,详定编修国信条例。长编卷五一二
闰九月六日,赵挺之使辽。宋会要辑稿第九十册国信使下及老学庵笔记卷七
春,黄庭坚离黔州赴戎州。苏轼在儋州。苏辙由雷州徙循州。
九月,晁补之服阕,贬监信州酒税。
元符三年庚辰(一一〇〇) 十七岁
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弟赵佶嗣位,是为徽宗。钦圣皇太后向氏垂帘听政。大赦。
是岁,章惇、韩忠彦、曾布为相。赵挺之为礼部侍郎,李清臣为门下侍郎。九月,章惇罢相,出知越州。
夏四月,叙复元祐臣僚。
清照有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二词。
案:前一首见乐府雅词卷下。陈祖美中国诗苑英华本李清照卷谓“此首亦当是未婚少女所作闺情词”,并引吴熊和语以证之。姑系于本年。后一首见梅苑卷九,陈祖美亦以为“作于词人出嫁前夕”。词系咏蜡梅,为京洛间常有之物,见山谷内集卷五戏咏腊梅二首任渊注。
清照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黄盛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清照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诗二首,在是岁前后。”案:原作非张文潜而为秦观,见本诗校记。夏六月,格非在樊口棹小舟送张耒。
邵祖寿张文潜年谱元符三年:“六月望日,黄州罢官,率儿秬与潘仲达同游匡山,过樊口,李文叔棹小舸相送。”注:“文叔,易安之父,元祐馆职。”
案:此谱当本之于张耒集卷十二自庐山回过富池隔江遥祷甘公祠求便风至黄沥酒而风转诗附注:“元符庚辰,某同男秬率潘仲达同游匡山。六月望日,齐安罢官,步登客舟,过樊口,李文叔棹一舸相送,遂下巴河,上灵岩寺……寺有法堂,颇华敞,因与潘、李赋诗其中。”格非何以至此,于史无征。王仲闻李清照事迹作品杂考附记云此李文叔殆李文举之讹,谓“文举曾自武昌至齐安过张耒”。见文史一九六三年第二辑。可备一说。张耒集有予官竟陵时李文举以事至郡同游西禅刹陆子泉烹茶酌酒甚欢也今岁移官齐安文举自武昌过我与之饮酒念西禅旧事相与慨然诗,中云:“李生年少能思我,朅来两桨归潮送。”与“棹一舸相送”意相似,故文叔似为文举之误,附此待考。
二月,苏轼以登极恩移廉州,途中经海康会秦观,相与啸咏而别。张耒通判黄州。晁补之于七月遇赦北归,签书武宁军判官。黄庭坚起为宣德郎监鄂州酒税。苏辙还颍昌定居。七月,陈师道除棣州教授,十一月,除正字。八月十二日,秦观北还途中,卒于藤州光华亭,年五十三。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一一〇一) 十八岁
正月十二日,前宰相范纯仁卒。十三日,皇太后向氏崩。
三月,章惇贬为雷州司户参军。
韩忠彦、曾布并相。
案:清照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序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见其父格非尝游忠彦之门。
清照在汴京适赵明诚。
金石录后序:“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赵挺之)作吏部侍郎。侯(明诚)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案:是岁八月前,晁补之任礼部郎中,与格非同官,有礼部移竹次韵李员外文叔诗,注:“文叔有志史事。”
清照新婚燕尔,有减字木兰花词。
词云:“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写新婚簪花,充满喜悦之情。赵万里辑漱玉词以“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而否定之。然王仲闻云:“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甚是。
又有浣溪沙词。
案:此词见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上接“髻子伤春慵更疏”一首。起云“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亦写新婚之乐。
婚后,夫妇志同道合,共赏文物。
后序:“赵 李族寒,素贫俭,(明诚)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
是岁,黄庭坚改知舒州,又乞知太平州,留荆南待命,有荆江亭即事诗怀念陈师道与秦观。苏辙居颍昌。
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卒于常州,年六十六。冬十二月二十九日,陈师道卒于秘书省,年四十九。
朱子语类卷一三〇:“陈无己、赵挺之、邢和叔,皆郭大夫(槩)婿。陈为馆职,当祀郊丘,非重裘不能御寒气。无己只有其一,其内子为于挺之家假以衣之。无己诘所从来,内子以实告。无己曰:‘汝岂不知我不著渠家衣邪?’却之,既而,遂以冻病而死。”
是岁,晁补之应召还朝,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
崇宁元年壬午(一一〇二) 十九岁
韩忠彦、曾布为相。七月乙酉,蔡京为右相。
春正月,京东提刑李格非率子侄至曲阜拜孔林。
据徐北文李清照原籍考(刊于齐鲁文史二〇〇四年第二期),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北墙上有石刻云:“提点刑狱历下 李格非,崇宁元年正月二十八日,率遹、迥、逅、迒、□恭拜林冢之下。”
案:李格非之任提刑,始见于此。
春,清照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抒伤春情绪。
春,李清臣卒,格非为文祭之。绍圣元年案语
夏五月乙亥,籍记元祐党人。
长编拾补卷十九载,是日诏已故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苏轼等皆降所赠官;苏辙、范纯礼、张耒、黄庭坚、晁补之,“凡五十余人,并令三省籍记,不得与在京差遣”。
五月庚辰,赵挺之自试吏部尚书兼侍读、修国史、编修国朝会要,迁中大夫,除尚书右丞。宋宰辅编年录卷十一
七月,格非罢京东提刑。
七月乙酉,籍记元祐党人十七人,格非名在第五。皇宋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二一
九朝编年备要崇宁元年七月下:“诏知和州 曾肇罢,右丞陆佃、知海州 王觌、知常州 丰稷、知和州 王左、宫观李格非、知濮州 谢文瓘、永州安置邹浩八人,并依五月乙亥籍记。”可见格非罢提刑后曾提举宫观。
七月己丑,焚元祐法。宋史 徽宗纪
九月己亥,御书元祐、元符党人,刻石端礼门。
宋史 徽宗纪:“己亥,籍元祐及元符末宰相文彦博等、侍从苏轼等、余官秦观等……凡百有二十人,御书刻石端礼门。”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一,格非名在余官第二十六。
清照上诗赵挺之救父。
张琰洛阳名园记序:“文叔在元祐官太学,建中靖国用邪党,窜为党人。女适赵相挺之子,亦能诗,上诗赵相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
未几,格非贬象郡。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三载文叔诗:“初至象郡五言云:‘裨海环□□,□□□□国。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陟。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又云:‘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彼时张曲江,此时余襄公。二子稍颖脱,一洗凡马空。斯文隔裔土,后生昧华风。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又云:‘秦扁不南游,医方略岚嶂。茅黄秋雨淫,与疟盖同状。呪师乌能神,适市半扶杖。吾欲养黄婆,母壮子亦王。妙药只眼前,乞汝保无恙。’又云:‘居近城南楼,步月时散策。小市早收灯,空山晚吹笛。儿呼翁可归,恐我意惨戚。从来坚道念,老去倦行役。天其卒相予,休以南荒谪。宴坐及此时,聊观鼻端白。’绝句云:‘步履江村雾雨寒,竹间门巷系黄团。犹嫌肮脏惊鱼鸟,父老相呼拥道看。’‘八尺方床织白藤,含风漪里睡懵腾。若无万里还家梦,便是三湘退院僧。’南迁后,四六比向来两制尤高简精妙。□□□□□曰:‘狄人杰何如?’曰:‘粗览经史,薄闲文笔。箴规切谏,□□□风。晚有钱癖,和峤之徒。’”格非诗文多佚,仅此可见谪居象郡(今广西 象州县)生活之一斑。
明诚得汉从事武梁碑。
金石录卷十四汉从事武梁碑:“碑在济之任城,余崇宁初尝得此碑。”
于谱:“按武梁碑,即著名的汉武氏石祠的一块碑石,该石祠称武梁祠,在今山东省 嘉祥县 武宅山村西北。”
是岁,晁补之权知河中府,四月差知湖州,五月被籍记为元祐党人,十月管勾太平观。张耒在颍州为苏轼举哀,有悖朝旨,贬为房州别驾,黄州安置。苏辙在颍昌,诏更不叙复。
崇宁二年癸未(一一〇三) 二十岁
是年,蔡京独相。
春,清照有怨王孙(帝里春晚)词。
案:是岁赵明诚出仕,喜寻访各地文物。后序云:“(婚)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疏衣,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未见之书,遂力传写,浸觉有味。”此时清照居京,不胜忆念,故词云“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四月丁卯,诏毁司马光、吕公著等绘像。
四月乙亥,诏毁刊行唐鉴并三苏、秦、黄等文集。
案:黄庭坚在鄂州。三月辛卯,除名勒停,送宜州编管。黄与挺之素不相能,见宋 范公偁过庭录及王明清挥麈录卷四。
四月戊寅,赵挺之自中大夫、尚书左丞除中书侍郎。
明诚长兄存诚除馆职。
秋,清照有一剪梅词送明诚。
旧题元 伊世珍琅嬛记:“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出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案:琅嬛记,人或以为伪书,所谓“负笈出游”,似不确,据前引后序,时明诚已“出仕宦”,常在外搜集“古文奇字”。词当作于本年秋。
九月辛丑,令天下监司长吏厅各立元祐奸党碑。
是岁,晁补之回金乡,自号归来子,买田筑室,并以陶渊明归去来辞词句题所居诸处。
崇宁三年甲申(一一〇四) 二十一岁
春正月辛巳,诏上书邪等人毋得至京师。
案:“上书邪等人”,指元祐党人碑所书诸人。
二月己酉,诏王珪、章惇别为一籍,如元祐党。
案:王珪乃格非前妻之父、清照之外祖父。
春,清照有玉楼春(红酥肯放琼瑶碎)词。
案:词之歇拍云“未必明朝风不起”,盖讽喻乃舅赵挺之,谓荣华不久也。
明诚官京师,搜集书画奇器,夫妇赏玩。
后序:“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邪?留信宿,计无所得而还之。夫妇相向怅惋者数日。”
五月庚辰,赵挺之与许将、蔡卞等各转三官。
六月壬寅朔,图熙宁、元丰功臣于显谟阁。
六月癸卯,以王安石配飨孔子庙。
六月戊午,诏重定元祐、元符党人及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刻石朝堂。
案:格非名列余官第二十六人。
六月壬戌,蔡京进所书党人姓名,诏颁之州县,令皆刻石。续通鉴卷八十九
案:元祐党籍碑,今存两处,一在广西 桂林 七星洞内龙隐岩,后有庆元四年饶祖尧跋,乃后世重刻;一在广西 融县,宋 嘉定四年沈𬀩刻。
九月乙亥,以赵挺之为门下侍郎。
崇宁四年乙酉(一一〇五) 二十二岁
蔡京为相。
春三月甲辰,以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清照再次向乃舅赵挺之上诗救父。
宋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下:“李氏,格非之女,先嫁赵明诚,有才藻名。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曰:‘炙手可热心可寒。’”
案:此时格非罹党籍,当仍谪居象郡。姑系于此。
六月戊子,赵挺之罢尚书右仆射,蔡京独相。
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一引赵挺之行状:“公既屡陈京纷更法度之非,言其奸恶不一,雅不欲与京同政府,引疾乞去……居数月,恳请补外,除观文殿大学士、光禄大夫、中太乙宫使。”
赵挺之赐第汴京府司巷。
宋宰辅编年录卷十一引赵挺之行状:“四年六月,挺之乞罢相,诏既许之,诏曰:‘愿俟重来,以熙庶政。闻卿未有第,已令就赐。’”
案:于谱引夷坚志甲集卷十九晦日月光条云:“赵清宪赐第在京师府司巷,长女适史氏。”史氏,盖指史徽,字洵美,盐官人,崇宁五年进士,见宋史翼卷三十。时明诚夫妇可能与公婆同住。
十月乙丑,赵明诚除鸿胪少卿。
宋宰辅编年录卷十一:“十月乙丑朔,挺之既罢相,帝以挺之子存诚为卫尉卿,思诚为秘书少监,明诚为鸿胪少卿。挺之辞不敢当,乞收还成命,诏答不允。”
十月三十日,黄庭坚卒,年六十一。格非有诗挽之。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三:“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诗文四十五卷。文高雅条鬯有义味,在晁、秦之上。诗稍不逮……挽鲁直五言八句,首云:‘鲁直今已矣,平生作小诗。’下六句亦无褒词。”
案:黄卒于宜州,格非贬于象郡,皆属今广西,相距不远,闻讣当早。
又案:于谱云:“按庭坚为宋代 江西诗派领袖。格非尝讥江西诗派‘腐熟窃袭’。”并引元 刘壎隐居通议卷六以证之。
清照称许秦少游、黄鲁直知词。
清照词论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明诚喜苏 黄诗文。元祐元年谱
金石录卷十三秦沮楚文:“此文皆出于近世,而刻画完好,文词字札奇古可喜。元祐间张芸叟侍郎、黄鲁直学士,皆以今文训释之,然小有异同。今尽录二家所释于左方,俾览者详焉。”
是岁晁补之闲居金乡。
崇宁五年丙戌(一一〇六) 二十三岁
春正月戊戌,彗星出西方。乙巳,以星变诏求直言,毁元祐党人碑。丁未,太白昼见,赦天下,除党人一切之禁。宋史徽宗纪
正月庚戌,叙复元祐党人。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十六:诏曾任待制以上官苏轼追复宣义郎,叙复朝请郎黄庭坚、晁补之、李格非,“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
二月丙寅,蔡京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一宫使。以观文殿大学士赵挺之为特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宋史徽宗纪
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一引赵挺之行状:“京既恶公留京师,伺察己所为,公亦惧京中伤,明年春数乞归青州私第,诏从之。既办装,将入辞矣,会彗星见西方……上震恐,避殿损膳,既深察京之奸罔,由是旬日之间,凡京之所为者,一切罢之……遣中使赍御笔手赐公曰:‘可于某日来。’公既对,上曰:‘蔡京所为,皆如卿言。’……既罢京,免相,遂拜公特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二月十五日,赵明诚在鸿胪直舍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孙承泽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墨迹:“此四跋尾,一为西岳华山庙碑,一为汉阳君庙碑,一为平原山居草木记,一为陆文学传,崇宁中在赵明诚德父家,后有其手题。”
案:今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四墨迹有明诚题跋四则,陈祖美研究员以启功先生所摄照片一帧见贻,其一上半阙,下半曰:“利害不能诱,此鬼谷之术所不能为者也,是圣贤之所难也。”其二曰:“右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四,崇宁五年仲春重装,十五日德父题记,时在鸿胪直舍。”见书前赵明诚手迹(一)。
二月二十六日,明诚长兄存诚为集贤殿修撰,提举醴泉观。
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十三谓“以其(父)挺之拜相有请故也”。
清照有庆清朝(禁幄低张)词。
案:词见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及花草粹编卷十。写京城郊游,表现一片承平气象,当作于崇宁间。
七夕,清照有行香子词。
案:此词载乐府雅词卷下,歇拍云:“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盖喻崇宁三年以来,政界风云变幻。
八月旦,米芾题赵明诚所藏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见书前赵明诚手迹(二),其右端有明诚壬寅题,详后谱。
米元章跋云:“芾多识前辈,唯不识公。临纸想其风采。丙戌八月旦谨题。”明诚所藏蔡襄进谢御赐书诗卷亦有米氏一跋,谓于旧翰林院曾观石刻,今四十年,于大丞相天水公府,始睹真迹。大丞相天水公指赵挺之,天水乃赵氏郡望。详后绍兴三年九月谱。
是岁,晁补之闲居金乡。
大观元年丁亥(一一〇七) 二十四岁
正月甲午,复以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春,明诚得汉任伯嗣碑阴。
金石录卷十五:“大观初,获此碑,寘于汜水辇运司廨舍壁间。余闻其碑阴有字,因托人讽邑官,破壁出之,遂获此碑。”
案: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三:“宋 汜水即今开封附近之旧汜水县,这当是三月以前事。”
三月丁酉,赵挺之罢右仆射,授特进、观文殿大学士、佑神观使。后五日癸丑,卒于汴京,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清宪。宋史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十二
陆游老学庵笔记四云:“赵正夫丞相薨,车驾临幸,夫人郭氏哭拜请恩泽者三事,其一乃乞于谥中带一‘正’字。余二事皆许可,惟赐谥事独曰‘待理会’。平时徽庙凡言‘待理会’者,皆不许之词也。”挺之卒后三日,赵家为蔡京构陷。
宋宰辅编年录十二:“挺之卒之三日,京遂下其章,命京东路都转运使王旉等置狱于青州鞠治,俾开封府捕亲戚使臣之在京师,送制狱穷治,皆无事实。抑令供析,但坐政府日有俸钱,止有剩利甚微。”
七月,赵挺之被追夺赠官。
宋宰辅编年录十二:“七月,故观文殿大学士、特进、赠司徒赵挺之,追所赠司徒,落观文殿大学士。始挺之自密州徙居青州,会蔡京之党有为京东监司者,廉挺之私事,其从子为御史,承旨意言挺之交结富人……具狱进呈,两省台谏交章论列:挺之身为元祐大臣所荐,力庇元祐奸党。盖指挺之尝为故相刘摰所援引也,遂追赠官,落职。”
秋,明诚、清照屏居青州。
后序:“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给,衣食有余。”
案: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三:“狱具在七月,回乡必须在此年七月以后。”于谱:“按中国封建时代官吏,父母丧,例须离职回乡守制,故明诚、清照相偕回青州,当不迟于是年秋。”甚是。
回乡不久,清照有南歌子词。
案:词云“天上星河转”,写七月天气,兼喻时局变化,家道中落。歇拍“旧时”二句,写家境骤变时情怀,尤为明显。
九月,清照有多丽词咏白菊。
案:此词似有寄托,“风雨揉损琼肌”,盖喻政治风波对赵家之打击;“不似贵妃”等云云,盖喻不屑取媚蔡京诸权贵;而屈平遭谗去国、陶潜挂冠隐退,正借喻与明诚屏居乡里也。
是岁,晁补之闲居金乡。
大观二年戊子(一一〇八) 二十五岁
春正月壬子朔,徽宗受八宝于大庆殿,大赦天下。
案:自此以后,党禁稍弛。据长编拾补卷二八,三月戊辰,对元祐“奸臣”,“审量其情,分轻重等第,取情理轻者,与落罪籍,特予甄叙差遣”。第一批有孙固、廖正一、张耒等四十五人,寻又有叶祖洽等六人,“诏并出籍”。六月戊戌,又有韩维、鲜于侁、孔武仲、李之仪等九十五人,“诏并出籍”。戊申,三省检会赦书,“元祐党人不以存亡及在籍,可特与叙官,勘会前任宰臣执政官韩忠彦、苏辙”等“与复一官”,“韩忠彦可特授通直大夫、降授朝散大夫;苏辙可特授朝散大夫、中奉大夫、提举鸿庆宫”。党人碑原载三百零九人,格非原列余官第二十六名,此时当在被赦之列,自象郡放还,特未载之史籍耳。
三月八日,格非与齐州守梁彦深等游佛慧山。
济南金石志二历城石:“大观二年三月八日,左朝〔散〕大夫知州事梁彦〔深〕 纯之来,与会者六人:朝请大夫新差知濮州 武安国文礼、朝奉大夫新差知金州 张朴〔圣□〕、朝请郎李格非 文叔、朝议郎向沈 伯武、节度掌书记李机 文渊、录事参军宋昭 叔朗。”
于谱按:“格非因党籍罢后,其动向史书不载。据题名知是年格非已家居齐州。佛慧山为济南市郊名胜,位于千佛山东……格非等题名,五十年代尚存,济南市博物馆藏有彼时拓片,‘李格非文叔’五字,仅存‘李格’二字。”
格非作历下水记。
张邦基墨庄漫录:“济南为郡在历山之阴,水泉清冷,凡三十余所,如舜泉、瀑流、金线、真珠、洗缽、孝感、玉环之类,皆奇。李格非 文叔,昔为历下水记,叙述甚详,文体有法。曾子固诗,以瀑流为趵突,未知孰是。”
于谱按:“历下水记今已不传。王士禛分甘余话:‘文叔水记,宋人称之不一,而不得与洛阳名园记并传,可恨也。’水记之作当在是年或其前后。”
清照有如梦令记游溪亭。
案:溪亭在济南城西,见苏辙题徐正权 秀才城西溪亭诗。清照何时居济南,文献无征。唯崇宁元年(参见崇宁元年正月谱)、五年,其父格非可能居济南。是时清照屏居青州,相距不远,故能于归宁时游西湖。姑系于此。
又有青玉案词写屏居之乐。
案:词云“买花载酒长安市,争似家山见桃李”,又歇拍云“唯有归来是”,皆写初到青州时心情。“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之意,不久即于青州起归来堂,并自号易安居士,俱可证。
八月秋分,晁补之五十六岁生日,清照献寿词新荷叶。
案:此词载北京图书馆藏明钞本诗渊第六册。是岁补之居金乡东皋,营有松菊堂,故词云“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又歇拍云“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当指本年大赦之后,党人渐次起复,希望补之重新出仕也。
重阳,明诚与妹婿李擢游仰天山,清照有忆秦娥、醉花阴二词思之。
明诚青州仰天山罗汉洞题名:“余以大观戊子之重阳,与李擢德升,同登兹山。”
案:李擢,字德升,见后序笺注⁴⁷。晁公休傅察行状谓其“友婿李擢少负英才,时为青州司录”,故得从明诚游。察亦明诚妹婿。
于谱:“仰天山,在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南境,风景佳胜,旧属临朐县。明临朐县志:‘仰天山在县南七十里……山麓有洞,深可五七丈许,上有窍通天云。秋月中天之夜,洞中光景颇奇。故士人有仰天秋月之说。’明青州府志:‘仰天山之阿有寺,名仰天寺……有罗汉洞,洞隙通处,可以望天……山之阴有水帘洞,深可数丈,泉源深远,潜通佛塔前水井。’明诚 大观戊子题名,即在罗汉洞附近崖壁上。”
清照忆秦娥云:“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乃青州附近实景,余曾亲见之。而“西风催衬梧桐落”,亦重阳时节景象。其醉花阴云“时节又重阳”,当作于本年。
大观三年己丑(一一〇九) 二十六岁
端午,明诚与兄导甫、妹婿德升(李擢)等重游仰天山。
明诚青州仰天山罗汉洞题名:“己丑端午,又与家兄导甫及德升、于肇 元□,谢克明 如晦同来。”
案:明诚二兄思诚,字导甫一作“道夫”。福建通志 人物志:“赵思诚,字道夫,高密人。父挺之,崇宁中宰相。思诚与兄存诚相继成进士,弟明诚亦有文学。建炎南渡,存诚帅广东,与思诚谋移家所向,以泉南俗淳,乃自五羊抵泉,因家焉。”思诚历官中书舍人,出知温、台、南剑诸州,绍兴十七年五月辛卯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于肇,字元□,崇宁三年入党籍,大观二年出籍。谢克明,字如晦,又字叔子,上蔡人。兄克家,父良弼,明诚姨兄。宋 韩崧卿韩集举正叙录载谢克家一跋云:“余弟克明,以从母之夫陈公 无己所次第,既以类从,又略因岁月先后之,于翻读为便。既成,以遗克家,凡十册。建炎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天台郡斋记。”参见绍圣四年谱。韩集,即韩愈集。
六月辛巳,蔡京罢相,何执中代之。宋史宰辅表三
案:宋史 徽宗纪及长编拾补作六月丁丑。至辛丑,有太学生陈朝老上书,曰:“蔡京奸雄悍戾,诡诈不情,徒以高才大器自处,务以镇压天下……陛下倾心俯纳,所用之人,惟京为听;所行之事,惟京为从。故蔡京得以恣其奸佞。”(长编拾补二十八)批判之矛头,直指徽宗。
秋七月丁未,诏谪籍人除元祐奸党及得罪宗庙外,余并录用。宋史 徽宗纪
九月十三日,明诚游长清县 灵岩寺,清照有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抒思念之情。
明诚长清 灵岩寺题名:“东武 赵明诚 德甫、东鲁 李擢 德升、曜 时升,以大观三年九月十三日同来,凡宿两日乃归。”
案:明诚题名原在宋 嘉祐六年齐州长清县灵岩寺重修千佛殿记碑之侧,“文革”中被毁,今北京图书馆藏有碑文及题名拓本。李曜当为李擢之弟。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以“武陵人”喻明诚,当含远游之意;“不是悲秋”,谓当秋而不悲,时令与明诚出游长清相合。
明诚得唐李邕灵岩寺颂碑。金石录卷七目录七
于谱:“明诚得此碑当在斯行。碑断裂已久,现仍在灵岩寺。”
仲冬上休日,文及甫在青州观明诚所藏蔡襄谢御赐书诗卷。
文及甫,元祐宰相文彦博第六子,一名及,字周卿,历官太仆卿、权工部侍郎。其观后跋云:“大观三年仲冬上休日,青社郡舍之简政堂观,河南 文及甫。”珊瑚网 法书题跋三青社,青州之别称。
大观四年庚寅(一一一〇) 二十七岁
是岁宰相何执中、张商英(六月乙亥始任此职)。
夏四月癸未,蔡京上哲宗实录;五月甲子,贬蔡京为太子少保。并见宋史 徽宗纪
清照居青州。
昌乐丹水岸圮,明诚得觚、爵各一。金石录十三爵铭
大观间,清照有浣溪沙。
案:此词一起云“小院闲窗春色深”,当指春日归来堂;二起云“远岫出云催薄暮”,当指青州南仰天山 罗汉洞一带。参见大观二年重阳谱。
是岁,晁补之起知达州,改泗州;秋九月,卒于官舍,年五十八。墓志铭
政和元年辛卯(一一一一) 二十八岁
春正月,赵存诚由秘书少监差往醴泉观祀昊天上帝。宋会要选举三十三之二十四
二月晦,王寿卿跋明诚所藏徐铉小篆千字文真迹。
岳珂宝真斋法书赞九徐铉小篆千字文真迹:“故藏待制赵明诚家。”上有王寿卿跋云:“徐骑省书次韵高古,为近代之冠;然世多大字,而此特谨小,尤可珍贵。政和元年二月晦,王寿卿题。”
案:王寿卿,字鲁翁,洛阳人。曾为明诚摹篆古器物铭碑,布衣以终。
夏五月丁亥,明诚母郭氏,奏请除挺之指挥。
宋宰辅编年录卷十二:“政和元年五月丁亥,诏除落观文殿大学士、特进、赠太师赵挺之责降指挥,从其妻秦国太夫人郭氏奏请也。”
案:“赠太师”,误,应作“赠司徒”。此后,赵氏兄弟渐次起复。郭氏,郭槩之长女,参见绍圣四年谱。
八月乙未,复蔡京为太子太师。丁巳,张商英罢。尔后,何执中独相。宋史 宰辅表
中秋,明诚与妹婿傅察等登仰天山赏月。
明诚仰天山罗汉洞题名:“今岁中秋,复来游,预会三人:王蔚文□、李絿 神举、傅察 公晦。政和辛卯中秋,赵明诚 德父题。”
案:王蔚、李絿,生平不详。傅察,字公晦。晁公休傅察行状:“公讳察,孟州 济源人,以元祐四年己巳十一月十六日生。是日伯祖献简公(尧俞)拜中书侍郎,因小字凤郎……娶赵氏,封安人,男女五人,皆赵出。”此时任青州司法参军,因得从游。宋史有传。有忠肃集。
九月,清照、明诚题名于云巢石。
诸城 王志修易安居士画像题词自注:“石高五尺,玲珑透豁,上有‘云巢’二隶书,其下小摩崖刻‘辛卯九月德父 易安同记’,现置敝居仍园竹中。”
案:此石刻黄盛璋、王仲闻、于中航皆疑为后人伪托,附此备考。
政和二年壬辰(一一一二) 二十九岁
二月戊子朔,赐蔡京第宅;三月,召见蔡京,五月复相,进封鲁国公。何执中并相。
七月十七日,秘书少监赵存诚言访遗书。
宋会要辑稿 崇儒四引中兴会要:“政和二年七月十七日,秘书少监赵存诚言:诸州取访遗书,乞委监官总领,庶天下之书悉归秘府。从之。”宋史 徽宗纪云:“秋七月壬申,访天下遗书。”乃从存诚之请也。
政和三年癸巳(一一一三) 三十岁
春正月庚午,诏昔赵普、潘美、王曾、韩琦、郑康成、孔安国从祀孔子。
正月癸酉,王安石追封舒王,配飨文宣公庙,子雱为临川伯。
是岁,蔡京、何执中并相。
闰四月六日,明诚再过长清灵岩寺。
明诚 长清 灵岩寺重修千佛殿记碑侧题名:“后四年,德父复自历下将如奉高过此。政和三年闰月六日。”
案:历下,即历城,今山东 济南市。奉高,汉代县名,属泰山郡治,故城在今泰安市东北。明诚 大观二年九月曾与妹婿李擢、李曜兄弟游灵岩寺,至此时正四年。
闰四月八日,明诚登泰山。
明诚泰山摩崖题名:“太原 王贻公与□□□□兴、天水 赵明诚 德父,政和三年闰月八日同登。”
于中航赵明诚题名和乡居青州考二:“泰山题名,在岱顶唐玄宗纪泰山铭右侧,一九八〇年夏,周福森、何洪源据乾隆泰安志,访得题名所在。亦为明诚手迹。”
明诚在泰山得唐登封纪号文碑。
案:碑文见金石录卷二十四;又纪太山铭,见卷五;唐太山碑侧题名记、唐封禅坛残碑、唐造太山御碑等石刻,皆见卷六,可能为此行所得。
秋,明诚友人刘跂登泰山,获全本秦泰山石刻。
案:金石录卷十三谓刘跂 大观间模此刻石,非。据刘氏泰山秦篆谱序,实为“政和三年秋”。刘跂,字斯立,汶阳(东平)人,元祐宰相刘挚之子。本年冬,编管寿春。有学易集。
是岁,嘉鱼县得楚钟,王寿卿以拓本遗明诚。金石录卷十一
是岁,清照有分得知字诗。
案:此篇载诗女史卷十一,起句云“学语三十年”。考清照生于元丰七年(一〇八四),至本年虚岁三十,诗当作于本年。
又有词论。
案:词论未及周邦彦,而云“晁次膺辈出”,盖自元祐更化后,邦彦被贬在外,历知溧水、隆德府、明州,而次膺于政和三年以蔡京荐除大晟府协律郎,不克受而卒。故知词论作于本年。
政和四年甲午(一一一四) 三十一岁
蔡京、何执中并相。
二月癸酉,皇长子赵桓冠。宋史徽宗纪
新秋,明诚为易安题照。
四印斋所刻词本漱玉词卷端有清照画像,上书“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明诚题曰:“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甫题于归来堂。”王鹏运跋:“易安居士照,藏诸城某氏。诸城,古东武,明诚乡里也。王竹吾(志修)以摹本见赠,属刘君炳堂重模是帧。竹吾云:‘其家蓄奇石一面,上有明诚、易安题字。’诸城赵、李遗迹,盖仅此云。光绪庚寅二月,半塘老人识。”又云:“按原本手幽兰一枝,刘君摹本,取居士词意,以黄花易之。”
案:黄盛璋、王仲闻、于中航诸谱,皆以衣装不类宋人,疑为伪作。王仲闻更引邓之诚语以证之,并云:“沈涛瑟榭丛谈卷下谓有元人画易安小照,未知即此本(指诸城本)否。蕙风词话卷四云:易安别有‘荼蘼春去’小影。按今历史博物馆所陈列之李清照像摹本,即‘荼蘼春梦’小影。”又于中航云:“又传世有济南李清照荼蘼春去图照,上有元肖像画家王绎所题:‘易安小像,宋欧阳小更所作,藏华不注山之木樨庵,有耶律文正主题,岁久黯黑,中书行省大鸿胪,风雅宗匠,命王绎重摹二本,因系以诗(诗略)。’末题‘至正四年八月二十五日王绎’云云。”一九八四年中华书局李清照资料汇编扉页有此小像,可能较为真实。照上王绎所题诗云:“一剪荼蘼身后春,篱门光景一怅神。秋山病马悲游子,苦雨凄风吊美人。吾辈情多天忌刻,大家才好命邅迍。流传尚有花间集,重洗铅华为写真。”
是岁,张耒殁于陈州,年六十一。
政和五年乙未(一一一五) 三十二岁
蔡京、何执中并相。
春正月壬申朔,女真 阿古达称帝,国号金。续资治通鉴九十二
二月乙巳,立定王 赵桓为皇太子。宋史 徽宗纪
明诚得汉司空残碑。
金石录卷十九:“政和乙未岁,得于洛阳 天津桥之故基。”
案:据此,明诚似曾至洛阳访古。
明诚得刘跂所遗汉张平子残碑。
案:金石录卷十四:“政和中,亡友刘斯立以此本见寄,云其石新得于南阳。”斯立,刘跂字。此乃尔后追记。
明诚得汉祝长严碑。
案:金石录卷十四:“政和中,下邳县民得之。”原案:“汉无祝县,‘祝’下碑本阙一字。”
明诚在青州屡获金石刻辞,于归来堂起大橱藏之,与清照相对赏玩。
后序:“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污损,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案:在此前后,明诚访古所获至丰。据金石录所载,有戟铭得于益都(即青州),见卷十三;东魏张烈碑得于青州,见卷二十一;东魏贾思同碑得于寿光,见卷二十一;北齐临淮王像碑得于青州 龙兴寺,见卷二十二,原碑现藏青州市博物馆。加之家传与收购所得,已蔚为大观,故于归来堂起书库大橱以藏之。
是岁,明诚常外出访古,清照有浣溪沙词以抒闺情。
案:此词载花草粹编卷二,起云:“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清 谭献复堂词话:“易安居士独此篇有唐调。”龙榆生漱玉词叙论云:“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之意。”
政和六年丙申(一一一六) 三十三岁
是岁,蔡京、何执中、郑居中并相。夏四月庚寅,诏蔡京三日一朝,正公相位,总治三省事。宋史徽宗纪
春三月四日,明诚三游长清灵岩寺。
明诚齐州灵岩寺千佛殿记碑侧题名:“丙申三月四日,复过此。德父记。”
案:明诚初游灵岩寺为大观元年九月十三日,二游为大观三年端午,见前谱。
春,清照有点绛唇(寂寞深闺)、念奴娇(萧条庭院)、木兰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三词,忆念在长清等地访古之明诚。
案:木兰花令向所未见,今承台湾 彰化师范大学 黄文吉教授录自明钞本天机余锦见贻,上阕云“楼上朝来寒料峭”,下阕云“为君欲去更凭阑”,似为送明诚赴长清时所作。
夏六月晦,明诚再阅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于归来堂。
明诚记云:“后十年,于归来堂再阅,实政和丙申六月晦。”见书前赵明诚手迹(一)。
案:明诚初阅跋尾为崇宁五年二月,见前谱。
齐侯盘铭在安邱出土。
金石录卷十二:“政和丙申岁,安邱县民发地得二器,其一此盘,其一匜也。验其文,盖齐侯为楚女作。”
九月己未,以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
政和七年丁酉(一一一七) 三十四岁
蔡京、郑居中、余深并相。
春正月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
二月乙亥,徽宗幸上清宝箓宫,命林灵素讲道经。
夏四月庚申,徽宗册己为教主道君皇帝。
秋九月十日,明诚编金石录始成,刘跂为之序。
刘跂金石录后序:“东武 赵明诚 德父家,多前代金石刻,仿欧阳公集古录所论,以考书传诸家同异,订其得失,著金石录三十卷……今德父之藏既甚富,又选择多善,而探讨去取,雅有思致,其书诚有补于学者。亟索余文为序。”末署“政和七年九月十日,河间 刘跂序”。
明诚自序金石录。
序云:“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以广异闻。后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读而贤之,以为是正讹谬,有功于后学甚大。惜其尚有漏落……于是益访求藏蓄,凡二十年而后粗备。”
案:于谱云:“据金石录卷三十汉重修高祖庙碑跋,明诚自言‘年十七八时,已喜收蓄前代石刻’。而此序云‘凡二十年而后粗备’。政和七年,明诚三十七岁,自十七岁至是年,正合二十年之数,则序亦当作于是年。”甚是。
刘跂又序明诚古器物铭碑。
案:此序已佚,唯刘氏学易集卷二有题古器物铭赠得(德)夫兼简诸友诗提及作序,云:“迩来三十载,复向赵卿见。收藏又何富,摹写粲黄卷……”于谱云:“据‘深惭千里驾’、‘索我序且赞’等句,知明诚实曾至东平登门求序。此序似与所作金石录序,同为政和七年间事。”未几,刘跂卒。王仲闻李清照事迹编年(以下简称王谱):“刘跂卒于政和末。”即指此也。
十二月庚午,以童贯领枢密院。
重和元年戊戌(一一一八) 三十五岁
蔡京、郑居中、余深并相。
五月丁亥,以林灵素为通真达灵元妙先生。
冬十一月二十六夜,明诚第三次阅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见书前赵明诚手迹(一)。
案:参见崇宁五年二月十五日谱。
明诚跋唐云门山投龙诗。
金石录卷二十七:“右唐云门山投龙诗,北海太守赵居贞撰序,言天宝玄黓岁下元日,居贞投金龙环璧于此山,有瑞云出于洞中,有声云:‘皇帝寿一万一千一百岁。’盖天宝中玄宗方崇尚道家之说,以祈长年,故当谄谀矫妄之徒,皆称述奇怪,以阿其所好,而居贞遂刻之金石,以重欺来世,可谓愚矣。”
于谱:“云门山在青州城南五里,其上有大云顶,中有通穴如门,可容百余人,远望如悬镜。投龙璧诗及序即刻于山阳洞西崖壁上。”又:“按宋徽宗时,崇信道教……示意道箓院册封其为教主道君皇帝。明诚投龙诗跋,实有借古讽今意,故附其跋于是年。”
宣和元年己亥(一一一九) 三十六岁
蔡京、余深、王黼并相。
春正月乙卯,诏改佛号为大觉金仙。
三月庚戌,蔡京等进安州所得商六鼎。宋史徽宗纪
明诚跋安州商六鼎。
金石录卷十三安州所献六器铭:“右六器铭,重和戊戌岁,安州孝感县民耕地得之,自言于州,州以献诸朝。凡方鼎三,圜鼎二,甗一,皆形制精妙,款识奇古。案此铭文多者至百余字,其义颇难通;又称作父乙、父己宝彝,若非商末,即周初器也。”
案:宋史 徽宗纪四载,宣和元年“三月庚戌,蔡京等进安州所得商六鼎”。即明诚所云“六器”,惟误作“六鼎”。
宣和二年庚子(一一二〇) 三十七岁
春正月癸亥,追封蔡确为汝南郡王。
案:蔡确与清照父格非有旧,后村诗话续集卷三谓格非“有挽蔡相确诗云:‘邴吉勋劳犹未报,卫公精爽仅能归。’岂确尝汲引之乎?”
二月,遣赵良嗣使金,约夹攻辽国。
夏六月戊寅,蔡京致仕。
冬十月,建德 方腊起兵反花石纲,十二月陷建德、歙州、杭州。明诚金石录论贡茶之弊,当寓讽喻之意。
金石录卷二十九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跋:“义兴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厥后因之,征献浸广,遂为任土之贡,与常赋之邦侔矣。每岁选匠征夫至二千人云。予尝谓后世士大夫,区区以口腹玩好之献为爱君,此与宦官宫妾之见无异,而其贻患百姓,有不可胜言者。如贡茶,至末事也,而调发之扰犹如此,况其甚者乎……书之可为后来之戒。”
案: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九,崇宁四年,“以朱勔领应奉局于苏州……帝垂意花石,(蔡)京讽(朱)冲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然岁不过再三贡,贡物裁五六品。至是渐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局苏州,命勔总其事”。其后各地竞相效尤,人民深受其害,方腊遂反。明诚此跋,实乃借古讽今。
宣和三年辛丑(一一二一) 三十八岁
是岁,王黼独相。
春二月,方腊陷处州;八月丙辰被诛。
是岁,宋江等先后攻淮扬,京东、河北,又入楚州、海州界,命知海州张叔夜招降之。
案:宋江等三十六人于宣和元年举事,见皇宋十朝纲要卷十八。
明诚尝得张叔夜所寄汉河南尹苏府君碑额。
金石录卷十九:“右汉苏府君碑额,题汉故河南尹苏府君碑,今宣州太守张叔夜 嵇仲见寄,云:‘在许州道傍,碑无文词,惟此十字,其额尔。’”
案:叔夜何时知宣州,不详。据宋史本传,叔夜曾因蔡京所忌未进礼部侍郎而再度知海州。故其知宣州似在招降宋江之前。之后历知济南府、青州、邓州,时明诚盖已起知莱州,离青州矣。
三月四日,明诚兄中书舍人思诚言添差兵马都监事。
案:思诚所言,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卷四十九引续国朝会要。
春,清照有蝶恋花词抒离情。
案:词之上结云:“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下结云:“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此时盖明诚与兄弟朋友辈出游,故清照思之,作此词抒孤栖之感。
四月廿五、廿六日,明诚等游仰天山。
明诚等仰天山 水帘洞题名:“卢彦承、赵守诚、明诚、克诚、谢克明 叔子,辛丑四月廿五日同游。”刻于水帘洞内石壁。此一侧为另一题名:“赵仁约 子文、赵明诚 德父、谢克明 叔子。”未署年月。又仰天山 罗汉洞题名:“卢格之、赵仁甫、德甫、能父、谢叔子同游。宣和辛丑四月廿六日。”
案:卢彦承,字格之。赵守诚字仁甫,克诚字能父,当为明诚从兄弟。谢克明,见大观三年谱。此人在仰天山题名中凡四见,与明诚为中表兄弟。于谱云:“据题名,明诚至少有五次往游仰天山,一次有年月,一次无年月。有年月者以宣和辛丑(三年)四月为最晚。”
明诚起知莱州。
案:明诚何时知莱,史无明文,然清照于本年八月到莱,明诚当在其前赴任。后序称“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给,衣食有余。连守两郡,以事铅椠。”至此实已逾十年,盖清照举其整数而言。王谱疑明诚守莱之前,早已出仕。似不可能。有仰天山题名可证明诚时正家居青州。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谓明诚知莱前知青州,于谱据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逐年排比守臣姓名多人,而无赵明诚,并云:青州为大郡,例由资望较深帅臣出任,明诚其时绝无任斯职可能。其说甚是。
秋,清照赴莱州,途经昌乐,有蝶恋花词寄姊妹。
案:此词见宋 曾慥乐府雅词卷下,又见元 刘应季事文类聚翰墨大全丙集卷四,题作“止昌乐馆寄姊妹”。昌乐为青州属县,为赴莱必经之地。
八月十日,清照到莱州,有感怀诗。
题下小序云:“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诗见明 田艺蘅诗女史卷十一。可见明诚到莱州未久,清照随即前来任所。
明诚在莱州 南山得后魏郑羲碑。
金石录卷二十一:“右后魏郑羲碑……而碑乃在今莱州 南山上,磨厓刻之。盖道昭尝为光州刺史,即今莱州也,故刻其父碑于兹山。余守是州,尝于僚属登山,徘徊碑下久之。”“今碑首题云‘荥阳 郑文公之碑’。”
案:此为郑文公碑之下碑,一九八九年余与李国章学兄及日本村上哲见教授同来观摩并摄影留念。
宣和四年壬寅(一一二二) 三十九岁
是岁,王黼独相,六月丙午加少师。
春正月癸酉,金人破辽中京。三月丙子,金人约宋夹攻辽国,宋命童贯屯兵边境以应之。部将杨可世屡挫于辽。十二月丁亥,郭药师败辽将萧幹于永清;辛卯,金人入燕京,辽主萧氏出奔。
清照夫妇在莱州。
明诚得后魏郑羲上碑。
金石录卷十一:“初,予为莱州,得羲碑于州之南山,其末有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因遣人访求,在胶水县界中,遂摹得之。羲之卒,葬荥阳,其子道昭永平中为光州刺史,为其父磨厓石刻二碑焉。”
明诚又得郑道昭登云峰山与北齐云峰山题记诸石刻。
于谱:“云峰山现存北朝石刻十七处。其中有郑道昭论经书诗、观海童诗两刻。金石录卷二目录第三百四十一、三百四十二,即此二刻,题作后魏郑道昭登云峰山诗上、下。北齐云峰山题记,见卷三目录,乃郑道昭子述祖所题。观海童诗,各书多误为观海岛诗,当以石刻为正。”
案:于谱列此条于上一年,明诚在宣和三年下半年到莱,似不能得碑如此之多,因移置于本年。
清照有晓梦诗。
案:郑道昭观海童诗属游仙之类,中有句云:“云路沉仙鹄,灵童飞玉车。”此外道昭尚有游仙诗数首,如王子晋驾凤栖太室之山、安期生驾龙栖蓬莱之山等皆是。清照既参与金石录“笔削”,当读过以上诸诗,故受启发而作晓梦诗,诗中“因缘安期生”直接受郑诗影响,尤属明证。
明诚又得北齐天柱山铭、后魏天柱山东堪石室铭。
金石录卷二十二北齐天柱山铭跋:“在今莱州 胶水县。初,后魏永平中,郑道昭为郡守,名此山为天柱,刻铭其上。至北齐 天统元年,其子述祖继守此邦,复刻铭焉。”天柱山东堪石室铭,见金石录卷二目录,无跋尾。
除夕,明诚再题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题云:“壬寅岁除日,于东莱郡宴堂重观旧题,不觉怅然,时年四十有三矣。”见书前赵明诚手迹(二)。
案:于谱云:“按清照金石录后序,明诚 建中靖国元年年二十一,以此下推,宣和四年为四十二,与明诚自题不同。”盖明诚所记为虚岁,而于谱以实足年龄计之,故有此异。
宣和五年癸卯(一一二三) 四十岁
王黼独相,五月庚申加太傅,以收复燕 云故也。宋史 徽宗纪
案:续资治通鉴卷九十四,二月庚寅,宋使赵 良嗣许金以契丹旧岁币四十万之外,每岁更加燕京代税一百万缗。又卷九十五,夏四月壬辰,金主使杨朴斋誓书以燕京及涿、易、檀(澶)、顺、景、蓟六州归宋。此即“收复燕云”之实质。
秋七月戊午,以梁师成为少保;己未,童贯致仕。
清照夫妇在莱州。
人日,清照从兄李迥为李格非廉先生序作跋。
跋云:“迥昔童时,从先伯父、先考、先叔,西郊纵步三里,抵茂林修竹,溪深水静,得先生之居。谒拜先生,数幸侍侧,欣闻謦欬之余,独愧颛蒙,未有知识。但见先生云巾凫舃,羽服藤杖,身晦于林泉之间,望之如神仙中人,真古所谓隐逸者也。先生既殁,先考评其为人,先叔作序,以纪名实。而太学诸生取其附于策断之末,传颂天下,儒者尊师之,迄今三十有七年矣。先生孙宗师,曾孙理、珪,更愿树之坚石,盖求不朽。后进有立,喜为之书。宣和癸卯正月人日,李迥谨题。”道光章丘县志金石志,参见文物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于中航廉先生序石刻考释
中秋,明诚跋唐富平尉乔卿碣。
金石录卷二十八:“右唐颜乔卿碣,在长安,世颇罕传。或云其石今亡矣。有朝士刘绎如者,汶阳人,家藏汉石刻四百卷,以予集录阙此碣也,辄以见赠。宣和癸卯中秋,在东莱重易装褾,因为识之。”
于谱:“刘绎如,字成叔,东平人。著有金石苑……其书今已不存。”
明诚每晚在莱州 静治堂校勘金石录并题跋。
后序:“忆侯在东莱 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
案:静治堂,当为州衙后堂。清照当助明诚整理金石录。
明诚得齐钟铭。
金石录卷十三:“右齐钟铭。宣和五年,青州 临淄县民于齐故城耕地得古器物数十种,其间钟十枚,有款识,尤奇,最多者几五百字,今世所见钟鼎铭文之多,未有逾此者。验其词,有‘余一人’及‘齐侯’字,盖周天子所以命锡齐侯,齐侯自纪其功勋者……今余所藏,乃就钟上摹拓者,最得其真也。”
明诚又得莱州人王无竞诸人碑。
金石录卷三十唐中书舍人王无竞碑、卷六目录著录唐胶水令徐公德政颂、唐掖县令赵公德政颂,诸碑当在莱州所得。
宣和六年甲辰(一一二四) 四十一岁
王黼为相,至十一月丙子致仕。九月乙亥,白时中、李邦彦入相。十二月癸亥,蔡京复相。宋史 徽宗纪
八月壬戌,以收复燕云,大赦天下。
冬十月庚午,诏有收藏习用苏 黄之文者,并令焚毁,犯者以大不恭论罪。
明诚移知淄州,清照随往。
案:据清照感怀诗序,宣和三年八月十日到莱州。序云“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当系到任未久。又据明诚跋唐颜乔卿碣,宣和五年中秋,尚在莱州。依宋制,州守三年为一秩。明诚自宣和三年下半年知莱州,至六年下半年秩满。其移知淄州,应在八月以前,或六、七月间,故后序云:“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是岁,洪迈生。钱大昕洪文敏公年谱
宣和七年乙巳(一一二五) 四十二岁
蔡京、白时中、李邦彦并相。四月庚申,蔡京致仕。
九月壬辰,金人以擒辽主,遣使来宋告庆。十二月己酉,中山府报金人斡离不、粘罕分两道入攻。郭药师以燕山叛,北边诸郡皆陷于金人。
十二月戊午,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庚申,赵桓即皇帝位,是为钦宗。尊徽宗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
十二月甲子,金将斡离不陷信德府,粘罕围太原。钦宗诏京东、淮西、浙募兵入卫。太学生陈东等伏阙上书,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罪,谓之“六贼”,请诛之。
清照夫妇在淄州。
明诚迁唐淄州开元寺碑。
金石录卷二十七:“右唐开元寺碑,李邕撰并书。碑初建于本寺,后人移寘郡廨败屋下。余为是州,迁于便坐,用木为阑楯以护之云。”
明诚跋汉成阳灵台碑。
金石录卷十六跋略云:“成阳属今雷泽……余尝考之,成阳,县名,属济阴郡……今验其缺处,姓下隐隐有‘定’字,知其名定。而其后云‘济阴太守审晃、成阳令管遵各遣大掾辅助仲君’,知其姓仲。仲氏世为成阳人,定有墓在雷泽,碑尚存,其题额‘汉故廷尉仲君碑’。”篇末复注云:“余为淄州,同官李荛,雷泽人,云:‘冢正在城西南。’”
明诚得孟姜盥匜铭与平陆戈。
金石录卷十三家藏古器物铭下:“右孟姜盥匜铭,余所录有叔匜铭,‘匜’字作‘’。”
案:于谱云:“王厚之钟鼎款识、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卷十二引古器物铭云:‘得于淄之淄川。’薛书卷十七引古器物铭云,平陆戈藏淄川民间。明诚得此二器,当亦在守淄时。”
冬十月,明诚妹婿傅察为接伴金贺正旦使,不屈遇害。
傅察忠肃集卷下傅公行状:“宣和七年乙巳十月,借宗正少卿接伴大金国贺正旦使。”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十二:“宣和七年十月,诏吏部员外郎傅察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
同上书载李邴傅察墓志:“十一月,公至燕山府,闻虏入寇,或劝其勿遽行。公曰:‘衔命已出,闻难则止,如君命何!’遂行。二十一日,至蓟州 韩城镇,使人失期。居数日,虏骑暴至,强公行,遇金国二太子斡离不,左右促公拜,白刃如林,公愈自立,衣冠颠顿,终不屈……公知不免,谓随行书状官侯彦等曰:‘我以国故不屈,我死必矣。’”
十二月二日,明诚以职事修举,除直秘阁。
宋会要辑稿 选举卷三十三宣和七年:“十二月二日,诏朝散郎权发遣淄州 赵明诚职事修举,可特除直秘阁。”
二月甲寅,贺铸卒。
案:贺铸字方回,有东山词,清照词论谓方回知“词别是一家”,“贺苦少典重”。
十月十七日,陆游生于淮上。
宋钦宗 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 四十三岁
蔡京、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等为相。三月丙申,蔡京被贬;七月乙酉,死于潭州。
春正月壬申,金人渡河;癸酉,犯京师;乙亥,攻通津、景阳等门,李纲督战。闰十一月,金人又攻汴京,至丙辰,城遂陷。
后序:“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有矣。”
五月,傅察遗骨归京师,特赠徽猷阁待制。
李邴傅察墓志:“某以一介之使,驰不测之虏,临以白刃,毅然不屈,以身殉于义……以旌高节,特赠徽猷阁待制。”
夏,明诚与清照共赏白居易所书楞严经。
缪荃荪云自在龛随笔卷二:“唐 白居易楞严经一百幅,三百九十六行,唐笺楷书,系第九卷后半卷。赵明诚跋云:‘淄川 邢氏之村,丘地平弥,水林晶淯,墙麓硗确布错,疑有隐君子居焉。问之,兹一村皆邢姓,而邢君有嘉,故潭长,好礼,遂造其庐,院中繁花正发。主人出接,不厌余为兹州守,而重余有素心之馨也。夏首后相经过,遂出乐天书楞严经相示。因上马疾驰归,与细君共赏。时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龙团,相对展玩,狂喜不支。两见烛跋,犹不欲寐,便下笔为之记。赵明诚。’前后有绍兴玺。末幅止角上半印,存‘御府’二字。后有‘宝庆改元花朝后三日重装于宝易楼,逊志题’。此册想见赵德夫夫妇相赏之乐。自序云‘靖康丙午,侯守淄川’,当跋于此时,固俞理初未见者。”
案:黄盛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云:“此真迹……据缪氏所记,定为真物,自非赝品。”王仲闻李清照事迹编年云:“缪氏曾否亲见乐天真迹,抑自他书转引,所记未详。近人或云,白居易书楞严经,并非真迹,缪氏未考。”于谱系此条于宣和七年,未知何据,但云:“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文学卷第一册,有白书片断。近人或以为伪。”
明诚以斩获逋卒功转一官。
许景衡横塘集卷七赵明诚转一官制:“逋卒狂悖,警扰东州。尔为守臣,提兵帅属,斩获为多。今录尔功,进官一等,剪除残孽,拊循兵民,以纾朝廷东顾之忧。惟尔之职,往其懋哉!”
案:许景衡,字少伊,温州 瑞安人。宣和六年,召为监察御史。宋史本传云:“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旋改太常少卿兼太子喻德,迁中书舍人。”其草制必在任中书舍人时。于谱以为“其草明诚转官制,当在八月以前”,可备一说。
十一月八日,明诚妹婿李擢任南壁清野。
靖康要录谓元年十一月八日,“梅执礼建议清野,从之。差王时雍东壁,李擢南壁,安扶北壁,邵溥西壁,并守御使。”
闰十一月十四日,李擢以守御不力落职。
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六:“十四日己巳,雪晴,驾在城上,擐甲劳军……守御提举李擢落职罢,以田灏代之。初,护龙河自贼迫近,即决汴水以增其深。其后雪寒冰合,贼于冰上布板置草覆之,将以攻城,而擢不介意。是日雪晴,上登城劳赏,见城濠填垒殆尽,责之,故有是命。”
靖康要录谓是月七日,“圣旨:李擢、乔师中坐视贼兵进栰濠河中三分之二,显见守御无力,各降四官。”
二十六日,明诚姨兄谢克家为请命使,使于金军。
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城陷,上急召大臣、亲王、侍从,而至者三人,谢克家其首也,因与徒步入阁中计议。俄顷,遣谢克家及景王(杞)使军中请命。传闻太上皇旨意极谦,皆以全活生灵为主……午漏方正,景王与谢克家回,同金人使命来议和。”
案: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七谓是月乙卯,京城遂破,金人宣言议和退师。戊午,帝遣宰相何㮚及济王 栩使金军以请成,㮚惧不敢行,帝固遣之……㮚喜和议成。可见克家此行在是月丙辰,早于何㮚两日,而续通鉴未载。
冬十二月壬戌朔,钦宗在青城;康王 赵构开大元帅府于相州。
钦宗 靖康二年、高宗 建炎元年丁未(一一二七) 四十四岁
春二月辛酉朔,钦宗 赵桓自青城如金军。
三月丁酉,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丁巳,金人俘徽宗 赵佶北去。
宋史 奸臣传 秦桧传:“初,二帝北迁,桧……从至燕山,又徙韩州。上皇闻康王即位,作书贻尼堪,与约和议,俾桧润色之。桧以厚赂达尼堪。”
赵甡中兴遗史:“秦桧初以不愿立张邦昌,遭尼玛哈拘执北去,并妻王氏同行。”
案:桧妻王氏,珪孙女,仲山女,为清照表姐。
三月,明诚奔母丧至江宁。
后序:“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 易安居士事辑:“靖康二年春,明诚奔母丧于金陵。”
宋 黄公度知稼翁集卷十一代吕守祭赵丞相挺之夫人迁葬文:“殡于他乡,金陵之墟;子持从橐,卜居晋水。”
案:黄公度,字师宪,莆田人。绍兴八年省试第一,赐进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罢归,后在泉州幕;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见宋史翼卷二十四、词则引黄沃为公度青玉案词所作之注。)此祭文盖作于绍兴十七年前后。王谱绍兴五年括注:“赵挺之夫人迁葬晋水,盖亦即泉州。惟其时或赵思诚守泉州,或退居泉州,与清照未必有关,据黄公度代作之祭文可知。”
夏四月庚申朔,金人俘钦宗及皇后、皇太子北去,府库为之一空。
五月庚寅朔,康王 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 商丘),是为高宗,同日改元建炎。
案:宋史 高宗纪四月“丁卯,谢克家以‘大宋受命之宝’至济州,帝恸哭跪受,命克家还京师,趣办仪物”。是克家为高宗即位已作准备。
五月甲午,李纲为相,趣赴行在。
五月丁酉,谢克家、李擢并受新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卷五:“尚书吏部侍郎谢克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克家以祖讳辞;乃命中书舍人李擢、朱胜非兼权直学士院。”
六月癸亥,张邦昌谪潭州、李擢谪郴州,以受伪命故也。
案:要录卷六云:“给事中李擢……为邦昌权直学士院……于是遂责郴州。”宋史 高宗纪作“柳州”,盖形近而误。
六月乙酉,宗泽任东京留守。
秋七月,诏明诚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要录卷七
八月丁丑,李纲罢相。自此黄潜善居相位。
案:要录作“乙亥”。
八月壬午,斩太学生陈东及欧阳澈。
要录卷八:“壬午,斩太学生陈东、抚州进士欧阳澈于都市。先是上闻东名,召赴行在。东至,上书言宰执黄潜善、汪伯彦不可任,李纲不可去,且请上还汴,治兵亲征,迎请二帝,其言切直。”
冬十月癸未,高宗至扬州。
十二月壬戌,青州兵变,杀知州曾孝序。
要录卷十一:“壬戌,资政殿学士、京东东路经略安抚使兼制置使知青州 曾孝序为乱兵所杀。先是,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大衂而归。孝序令毋入城,且责以力战自赎,不则将议军法。定自知不免,乃以言撼败卒,夺门斩关而入。孝序度力不能制,因出据厅事,瞋目骂贼,遂与其子宣教郎𬣙遇害。”
清照离青州南渡,载书十五车。
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地,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
案:王谱谓后序“奔太夫人丧南来”句下,即接“既长物不能尽载”,语意不相连接,此两句间有空格,盖有阙文。且明诚奔丧,似无载书而行之理。据此,后序“既长物”以下,应属清照自叙。清照南渡,亦见赵明诚跋蔡襄书赵氏神妙帖,详下一年。
明诚兄存诚知广州,十二月到任,直至绍兴元年六月。南宋经抚年表,宋会要选举四
宋高宗 建炎二年戊申(一一二八) 四十五岁
春正月,高宗在扬州。壬辰,金人犯东京。宗泽遣将击退之。辛酉,乱军张遇陷镇江府,守臣钱伯言弃城走。
是岁,黄潜善、汪伯彦为相。
春,清照抵江宁。
案:王谱:“书籍、金石刻、书画等与清照同行。中途在镇江遇盗(指张遇)掠。抵江宁时,必在建炎二年正二月之交。”
江宁旅邸后庭梅花盛开,清照有殢人娇词咏之。
案:此词载黄大舆梅苑,而梅苑成书于建炎三年,词当作于前一年。词云“江楼楚馆”,当指江南一带,即江宁也。又云“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喻形势危急,金兵将南下也。
三月上巳召亲族,清照有蝶恋花词。
案:此词见汲古阁未刻词本。明 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七调下题作“上巳召亲族”。词云“空梦当时,认取长安道”,怀念被金兵占领的旧京汴梁也。
又有小重山词。
案:此词载宋 曾慥乐府雅词卷下。词云“二年三度负东君”,谓靖康二年(建炎元年)、建炎二年也。依自然岁月乃“二年”,依政治上改元则称“三度”。“负东君”,谓动乱时期无心赏春与赏梅也。
三月十日,明诚跋蔡襄书赵氏神妙帖。
赵明诚跋蔡襄书赵氏神妙帖:“此帖章氏子售之京师,余以二百千得之。去年秋,西兵之变,余家所资,荡无遗余。老妻独携此而逃。未几,江外之盗再掠镇江,此帖独存,信其神工妙翰,有物护持也。建炎二年三月十日。”
案:“西兵之变”,指宋史 高宗纪所云“是秋,金人分兵据两河州县,惟中山 庆源府、保、莫、邢、洺、冀、磁、绛、相州久之乃陷”。“江外之盗”,指建炎二年春正月辛酉,“张遇陷镇江府”。
夏四月十九、二十一日,蔡传素、蒋猷等观赵氏神妙帖。于谱
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九跋云:“右蔡忠惠公赵氏神妙帖三幅,待制赵明诚字德甫题跋真迹共一卷。法书之存,付授罕亲,此独有德甫的传次第,而蒋仲远猷、晁以道 说之、张彦智 缜俱书其后,中有彦远者,未详其为谁。承平文献之盛,是盖蔚然可观矣。德甫之夫人易安居士,流离兵革间,负之不释,笃好又如此。所憾德甫跋语,磨损姓名数字。帖故有石本,当求以足之。嘉定丁亥十月,予在京口,有鬻帖者持以来,叩其所从得,靳不肯言。予既从售,亦不复诘云。赞曰:公书在承平盛时已售钱二十万,赵氏所宝也。题跋皆中原名士,今又一百年,文献足考也。易安之鉴裁,盖以与身存亡之鼎,同此持保也。予得之京口,将与平生所得之真,俱供吾志也。”
于谱:“按彦远应即董逌,其人字彦远,东平人。靖康末官国子祭酒。南渡后,召为中书舍人,以考据鉴赏擅名,有广川书跋十卷,广川画跋六卷。”余不具引。
夏,清照有添字丑奴儿词咏芭蕉。
案:此词载全芳备祖后集卷十三芭蕉门,词云“伤心枕上三更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写初到江南,不习惯于梅雨敲打芭蕉也。
秋七月癸未朔,东京留守宗泽忧愤死。续通鉴卷一〇二
九月,明诚起知建康府。
后序:“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
案:王谱、于谱皆系于建炎元年八月,疑非是。又要录卷七谓建炎元年七月丁巳,江东经制使翁彦国死,李纲曰:“且降诏抚慰东南。仍起复直龙图阁 赵明诚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原注:“日历:明诚明年正月己亥除知江宁府,而建康知府题名明诚以元年八月到任。按江宁要地,无缘彦国死半岁方除帅臣。盖日历差误。”此说亦可议。据宋史礼志二十八,父母丧,须丁忧三年(实二十七个月),未及卒哭,不能蒞官。“牧伯刺史以上,皆卒哭后恩制起复;其在切要者,不候卒哭。”明诚 建炎元年三月奔母丧,至本年秋九月,尚未卒哭,因在“切要”,可提前起复。准此,当以后序为可信。
秋,清照有青玉案词,盖写与弟迒相逢又别之感慨。
案:此词载元刻初印本翰墨大全后丙集卷四,题作“送别”。汲古阁未刻词本调下注云:“用山谷韵。”山谷乃用贺铸韵,注者不知而误谓山谷韵。词云“盐絮家风人所许”,言其父祖皆有文化修养,有上枢密韩公诗可证。
秋末,清照有鹧鸪天词,抒思乡之情。
案:此词载乐府雅词卷下。今人黄墨谷、陈祖美皆以为建炎二年作,兹从之。词云:“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乃谓秋日怀乡也。
是岁,明诚向谢伋借阅唐 阎立本所绘萧绎赚兰亭图,未归。
案:此事见施宿嘉泰会稽志卷十六所载吴说跋。跋略云:此图乃李后主故物,周穀以赠同郡人谢伋。伋携至建康,为郡守赵明诚所借,因不归。绍兴元年七月望,郡人吴说得之于钱塘。谢伋,字景思,明诚姨兄克家子,官至太常少卿,著有四六谈麈。
十二月辛未,金人犯青州。宋史高宗纪
明诚、清照所留青州文物尽毁。
后序:“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案:是岁正月癸卯,金兵陷青州,寻弃去(宋史 高宗纪),故文物未及毁,至十二月始被毁。
寒雪日,清照每登建康城寻诗。
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八:“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清照有诗刺南渡君臣。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诗说隽永:“李在赵氏时,建炎初从秘阁守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又见庄绰鸡肋编卷中,详卷二佚句笺注。
建炎三年己酉(一一二九) 四十六岁
春正月,高宗在扬州;二月壬子闻金兵至,仓卒南渡至镇江府;壬戌,驻跸杭州;五月乙酉,至江宁府,改府名为建康。
是岁二月,黄潜善、汪伯彦罢相。朱胜非、吕颐浩、杜充并相。
二月二十八日,谢克家跋谢克明所次韩愈集。
宋 方崧卿韩集举正 叙录收谢克家跋,末署:“建炎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天台郡斋记。”
案:要录卷十六建炎二年七月乙未:“朝请郎提举杭州 洞霄宫谢克家上疏自辩不受张邦昌伪命,且尝奉国宝至济州……疏入,召克家及显谟阁待制知平江府 孙觌赴行在。丁酉,殿中侍御史马伸言克家、觌趋操不正,奸佞相济,小人之雄者也。在靖康间,与李擢、李会、王及之、王时雍、刘观七人,结为死党,附耿南仲,倡为和议之说。”庚戌,“克家不自安,乞补郡,乃以龙图阁待制知台州。”
春正月初七,清照有菩萨蛮词。
案:此词载乐府雅词卷下,中云:“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谓人日(正月初七)也。歇拍“西风留旧寒”,喻时局尚严酷也。
春二月,清照有临江仙二首。
案:其一上片歇拍云:“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康城。”知作于到建康未久。又一首中云“南楼羌管休吹”,似喻金人南下。结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谓时届二月初。
又有诉衷情(枕畔闻梅香)、满庭芳(残梅)、浣溪沙诸词。
案:以上三词,皆咏及梅花,并有二首谓是“江梅”,当为南渡后作。
春三月,明诚罢守江宁,具舟西上。
后序:“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
案:要录卷二十建炎三年二月甲寅:“御营统制官王亦将京军驻江宁,谋为变,以夜纵火为信。江东转运副使、直徽猷阁 李谟觇知之,驰告守臣秘阁修撰赵明诚。时明诚已被命移湖州,弗听。谟饬兵将,率所部团民兵伏涂巷中,栅其隘。夜半,天庆观火,诸军噪而出,亦至,不得入,遂斧南门而去。迟明访明诚,则与通判府事朝散郎毌丘绛、观察推官汤允恭缒城宵遁矣。其后,绛、允恭皆抵罪。”可见明诚之罢职,乃因临阵而逃故也。
夏,舟经乌江县,清照赋诗吊项羽、刺现实。
案:此诗题作乌江,绣水诗钞题作夏日绝句。后序谓明诚“己酉三月罢……夏五月至池阳”。可见约四月经乌江。乌江位于江宁、芜湖之间,为清照舟行必经之地。其地有西楚霸王祠,唐 李阳冰题额。金石录卷七目录载:“唐西楚霸王祠堂颂,贺兰进明撰,贺兰诚书,天宝十三载十月。”一向注意考察古迹的赵明诚此时当考察霸王祠,而清照作诗吊之,并借此讽谕南渡君臣。
夏五月乙酉,高宗由杭州至江宁,驻跸神霄宫,改府名建康。宋史高宗纪
五月,至池阳,明诚被旨知湖州。
后序:“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
六月十三日,明诚独赴行在(建康),与清照告别。
后序:“(明诚)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遂驰马去。”
秋七月壬寅,隆祐皇太后(哲宗后孟氏)率六宫赴洪州。
后序:“朝廷已分遣六宫。”宋史 高宗纪八月“己未,太后发建康”。
八月,张飞卿学士在建康视明诚,并示以玉壶。
后序:“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
案:张飞卿,名汝舟,阳翟人。明 张丑清河书画舫申集王晋卿梦游瀛山图田亘跋云:“王晋卿图瀛山,笔画精致。京师贵游蓄之,为希代之宝……阳翟 张飞卿见而得之,以遗友人傅延之。延之出以示余,余悲而赋诗。建炎初元九月廿八日,阳翟 田亘 元邈。”王谱按:“此张飞卿乃阳翟人,喜书画,其时代亦为建炎,当与携玉壶过明诚者为同一人。清 陆心源仪顾堂题跋卷十三癸巳类稿 易安事辑书后以为此张飞卿即毗陵之张汝舟,名汝舟而字飞卿,不知其一为毗陵,一为阳翟,殆未深考。”兹就两张汝舟辨析如下:
一、毗陵(今江苏 常州)张汝舟,崇宁五年进士,见咸淳毗陵志卷十一。宣和二年任殿中侍御史,见宋史 选举志五及文献通考卷三十四选举考,宣和五年,以直秘阁权知越州,见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又宋会要职官六之十九云:“宣和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诏任希旦前降复职指挥,更不施行,送吏部,以臣僚论希旦贪污不法,狼藉有声,顷知泗州,无罪死于狱者三十余。张汝舟尝发其贪污,钱景述、向子、俞赒、常同奏其不法,故有是责。”南渡后,张汝舟除直显谟阁依旧知明州,李正明大隐集卷二有除直显谟阁依旧明州制,云:“治行有闻,辨事不扰,进跻华职,用奖尔劳,增秩赐金,无愧于古。”要录卷三十载,建炎三年十二月戊子:“朝奉郎知明州 张汝舟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又卷三十三载四年五月癸卯:“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张汝舟特迁一官。初,上过明州,汝舟应奉简俭,粗能给足;至台州,而守臣直显谟阁 晁汝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上曰:‘……第以俭朴褒汝舟,则好恶自明。’”综上所述,毗陵 张汝舟系进士出身,直言敢谏,清正廉洁,政绩有闻,绝不会以珉欺赵明诚。且建炎三年在明州任上,势不能至建康视明诚疾。
二、阳翟 张汝舟,史料较少,今存仅两条。要录卷四十三,绍兴元年三月己巳:“承奉郎张汝舟特迁一官,往池州措置军期事务。”又卷五十八谓汝舟为“右承奉郎”(详绍兴二年谱),所谓“右”者,依宋制,当指无出身而居官之文人。而毗陵 张汝舟登崇宁五年进士第,乃有出身之文人,毗陵 张汝舟于建炎三年已官朝奉郎,阳翟 张汝舟至绍兴元年方得此衔,前者较后者高六阶。且前者建炎四年五月在明州因“应奉简俭”特迁一官,升任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由地方调中央。而后者绍兴元年、二年却在池州措置军期事务。二者地位悬殊,不可能为同一人。
八月十八日,明诚卒于建康,年四十九。
后序:“(明诚)遂驰马去,涂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素性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黄,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六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旋葬之,清照为文以祭。
谢伋四六谈麈卷一:“赵令人李,号易安,其祭湖州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赵明诚姨兄克家之子。谈麈成书于绍兴十二年五月十三日。
葬毕,清照大病,时势日亟,以文物器皿托李擢带往洪州。
后序:“葬毕,余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又传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余又大病,仅存喘息。时势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往投之。”
案:宋史 高宗纪八月:“己未,太后发建康……(闰八月)丁酉,太后至洪州。”要录卷二十六谓八月壬子,“诏尚书吏部侍郎高卫从卫往洪州”,而未及李擢,唯卷二十九云十一月壬子,隆祐太后退保虔州,知洪州 王子献弃城遁走抚州,“于是中书舍人李公彦、徽猷阁待制权兵部侍郎李擢皆遁”。可见后序所云“妹婿任兵部侍郎”,即李擢也。公彦,擢之父。
病起,清照作山花子词。
案:此词见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四印斋本调名作摊破浣溪沙,首句云“病起萧萧两鬓华”,后起云“枕上诗书闲处好”,即后序所云“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也。
闰八月壬辰,御医王继先从赵明诚家市古器,谢克家奏止之。
要录卷二十七闰八月壬辰:“和安大夫 开州团练使王继先,尝以黄金三百两,从故秘阁修撰赵明诚家市古器。兵部尚书谢克家言:恐疏远闻之,有累盛德,欲望寝罢。上批令三省取问继先因依。继先,开封人,时年三十余。为人奸黠,喜谄佞,善亵狎。建炎初,以医得幸,其后浸贵宠,号王医师。”靖康二年春,高宗在扬州,白昼淫乐,金兵突袭时受惊,丧失生育能力,继先为配壮阳药,倍受宠幸,尝失言:“桧,国之司命;继先,朕之司命。”
案:宋史 佞幸 王继先传谓:“继先遭遇冠绝人臣,诸大帅承顺下风,莫敢少忤,其权势与秦桧埒。桧使其夫人诣之,叙拜兄弟,表里引援。”又谓侍御史杜莘老劾其十罪,中有一条,“自金使来,日辇重宝之吴兴”。可见王继先善聚敛,故向明诚家市古器。而桧与王氏虽为清照表亲,却未伸援手。
十一月丁卯,清照两舅降金。
要录卷二十九冬十一月丁卯:“时金分兵侵抚州,守臣王仲山以城降拜,金以其子权知州事,令括管内金银赴洪州送纳。又侵袁州,守臣显谟阁待制王仲嶷亦降。仲山,珪子;仲嶷,仲山兄也。”
案:仲山,又作仲端。二人乃清照生母之兄弟。
十一月戊午,金人陷洪州,赵氏连舻渡江之书散为云烟。
后序:“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 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案:宋史 高宗纪十一月戊午:“金人陷洪州,权知州 李积中以城降。”后序谓十二月,误。
夫死,往依其弟李迒。
后序:“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
案:前人多疑“迒”字误,然清照有堂兄李迥,曾为明水廉先生序题跋,皆为“辶”旁,当不误。又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三五载,绍兴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宣义郎李迒转一官,皆可证。
时传赵氏有“颁金”之语,清照惶怖,尽将铜器赴外廷投进,一路追随帝踪。
后序:“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已,尽将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
案:颁金,指皇帝赐金。高宗喜书画、好古玩,其宠臣御医王继先又曾以黄金三百两向赵家市古器。因此以“颁金”为名,向赵氏遗孀李清照求购文物,清照惧,遂欲向外廷投进。参见本书金石录笺注⁵⁸。所谓“密论列者”,似指王继先,宋史本传称其“奸黠善佞”、“怙宠奸法”,故能密为论列。
据宋史 高宗纪,本年冬清照追随高宗之行踪如下:十月癸未,帝至杭州,复如浙东;壬辰,帝至越州;十一月戊申,金帅兀朮陷和州,己酉,陷无为军;庚申,陷真州;壬戌,犯建康府、陷溧水。己巳,帝发越州;癸酉,帝如明州;十二月丙子,帝至明州;壬午,定议航海避金兵;乙酉,兀朮陷临安府;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癸巳,帝次昌国县;戊戌,金兵陷越州;庚子,帝移幸温、台。清照一路追随高宗,后有追兵,艰辛异常。
清照离建康南下,途中作浪淘沙词,怀念明诚。
案:此词见明 杨慎词林万选卷四,词云“画楼重上与谁同”,“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皆为怀念新故之明诚。又云“回首紫金峰”,显系指镇江之紫金峰。
冬,又作孤雁儿词,再抒悼念明诚之情。
案:此词载梅苑卷一,有序云:“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梅苑于今冬编成,故知词作于本年冬初。词之下阕云“吹箫一去玉楼空”,乃悼念明诚也。
又有清平乐词,写奔亡之苦。
案:此词载梅苑卷九。下阕云:“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盖写追随帝踪,漂流两浙也。
冬,梅苑编成,收清照词六首。
案:据编者黄大舆自序,此书成于己酉(建炎三年)之冬,内收清照孤雁儿、满庭芳(小阁藏春)、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清平乐(年年雪里)、殢人娇(玉瘦香浓)。
建炎四年庚戌(一一三〇) 四十七岁
是岁,吕颐浩、杜充、范宗尹为相。
春,清照追随高宗辗转浙东。
后序:“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僱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
案:据宋史 高宗纪,春正月甲辰朔,御舟碇海中。乙巳,金人犯明州,张俊及守臣刘洪道击退之。丙午,帝次台州 章安镇。庚戌,金人再犯明州。己未,金人陷明州,夜大雨,破定海,以舟师来袭御舟,张公裕以大舶击退之。辛酉,帝发章安镇,甲子,泊温州港口。丁卯,台州守臣晁公为遁。二月丙子,金人自明州引兵还临安,丙戌,自临安退兵,帝命刘光世率兵追之。庚寅,帝次温州,浙东防遏使傅崧卿入越州。三月丁巳,金人至镇江府,韩世忠屯焦山寺邀击之。辛酉,御舟发温州。夏四月癸未,帝驻越州。清照一路追随,唯“入睦”路线不合,盖后序误。“睦”,一作“陆”,可从。
清照在明州,尝散失书画。
元 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六跋定武禊帖不损本:“赵明诚本,前有李龙眠画右军像,后明诚亲跋。明诚之妻李易安夫人避难奉化,其书画散落,往往故家多得之。”清 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三宋绍兴学宫禊帖旧本纪:“赵侍郎 明诚本,前有龙眠 蜀纸右军像,后有明诚跋。明诚夫人李易安寓吾乡之奉化,故归于史氏。”又鲒埼亭集卷二李易安兰亭叹序再及之,并云右军小像,“宋亡,流转入燕,是吾乡兰亭掌故也。京邸曾见之于宗室贝子斋中,谷林劝余以诗纪之。”
案:奉化为明州属县。清照避居明州,当在本年正月中。
入海,有渔家傲词志其事。
案:此词见乐府雅词卷下,词云:“天接云涛连海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海上航行,并假想遇高宗也。今人或谓作于莱州,恐未安。词人若无航海体验,决不能写出此词。
夏四月癸未,帝驻越州。宋史 高宗纪
案:自是日起,至绍兴二年正月丙午,行朝在越州,清照亦居越州。
五月壬子,谢克家试工部尚书、綦崈礼试尚书吏部侍郎、李擢试给事中。
要录卷三十三:“徽猷阁学士知泉州 谢克家试工部侍郎……中书舍人綦崈礼试尚书吏部侍郎,给事中汪藻试兵部侍郎,仍兼直学士院。时从官随驾者,惟崈礼及藻两人,它在道未至也。寻又诏崈礼兼直学士院……徽猷阁待制李擢并试给事中。徽猷阁待制席益、胡交修并试中书舍人。”
案:陈与义简斋集卷二十五有三月二十日闻德音寄呈李德升席大光新有召命皆寓永州诗,胡穉注:“德升名擢,济南人。”是日,高宗“以金兵退肆赦”,盖李擢自永州贬所召还,至五月壬子,始任给事中也。綦崈礼,字叔厚,高密人。赵挺之有一姊(或妹)嫁其父綦亢,赠封文安郡夫人,紫微集卷二十有特赠文安郡夫人制。故崈礼为明诚之表兄。又洪迈翰苑群书卷下翰苑题名谓崈礼绍兴元年二月,以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后清照因诉后夫张汝舟入狱,得其援助,有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见绍兴二年九月谱)。
秋七月乙卯,金人徙徽、钦二帝自韩城之五国城。
七月丁巳,申明元祐党人子孙于州郡自陈,尽还当得恩数。宋史 高宗纪
案:要录卷三十五载言者谓元祐臣僚虽三次遇赦,尚未尽复恩数,宰执如吕公著、范纯仁,余官若程颐、晁补之、黄庭坚、张耒、李格非,乞特降亲笔,并与尽复官职、赠谥。均案:格非是否追复官职,史无明文,然其子迒已于建炎三年任敕局删定官,当已得恩数。
七月丁卯,金人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宋史 高宗纪清照作诗斥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大略云‘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云云,‘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 周’。中散非汤 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案:此四句后人多作一首,乾隆章丘县志则题作咏史。
八月辛未朔,以礼部尚书谢克家为参知政事。宋史 高宗纪
冬十月,秦桧携妻王氏自楚州经涟水航海归行在。宋史 秦桧传
要录卷三十八:“初,金人以桧请存赵氏,金主晟高其节,以赐左监军昌为任用。任用者,犹执事也……由是得与王氏俱行……至涟水军界,为(丁)禩逻者所得。”上书同卷注引朱胜非秀水闲居录云:“秦桧随敌北去,为大帅达兰任用,至是与其家始得归。桧,王氏(王珪子仲山)婿也。王仲山有别业在济南,金为取千缗赆其行。然全家来归,婢仆亦皆故人,知其非逃归也。”又引林泉野记云:“桧在金,为徽宗作书上尼玛哈,以结和议。尼玛哈喜之,赐钱万贯、绢万匹。建炎四年,金攻楚州,乃使乘船舰,全家厚载而还,俾结和议为内助。桧至涟水军贼丁禩寨,诸将多曰:‘两军相拒,岂全家厚载造朝者,必大金使来阴坏朝廷,宜速诛之,以绝后患。’”又引赵甡之遗史云:“秦桧初以不愿立张邦昌遭尼玛哈拘执北去,并妻王氏同行,随行者有小奴砚童、小婢兴儿、御史台衙司翁顺而已……金人欲用达兰提兵而南也,命桧以任用偕行。桧密与妻王氏为计:至燕山府留王氏,而己独行;故为喧争曰:‘我家翁父使我嫁汝时,有资财二十万贯,欲使我与汝同甘苦,尽此平生。今大金国以汝为任用,而乃弃我于途中耶!’喧争不息。达兰之居与桧之居邻比,声相闻。达兰之妻一车婆闻之……曰:‘不须虑也,大金法令,许以家属同行。’”
案:清照父李格非为王珪之婿,秦桧为王珪孙婿。则清照与桧妻王氏实姑表姊妹。王氏乃清照二舅王仲山之女,见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二,云:“后会之(秦桧)再入相,会之,仲山婿也。”而仲山为王珪之次子。
十月丁亥,綦崈礼知漳州。
要录卷三十八:“丁亥,尚书吏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綦崈礼充徽猷阁待制知漳州。”
十一月丁未,秦桧为礼部尚书。
十一月壬子,朝廷放散百官,清照至衢州。
后序:“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官,遂之衢。”
案:要录卷三十九“十一月庚戌”载:“自金人破楚州,游骑至江上,朝廷震恐,乃议放散百司。”壬子:“诏放散行在百司,除侍从台谏官外……余令从便寄居,候春暖赴行在。”清照谓十二月,当为实行之日。
是岁,朱熹生。王懋竑朱子年谱考异附录
绍兴元年辛亥(一一三一) 四十八岁
春正月己亥朔,帝在越州。是日,改元绍兴。
二月辛巳,以秦桧为参知政事。
三月,清照复赴越,文物被盗五簏。
后序:“绍兴辛亥春三月,复赴越……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得活,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
案:要录卷二十四载建炎四年六月癸未:“朝请郎主管江州 太平观 吴说为福建路转运判官。”王谱按:“吴说已于是年七月望在钱塘得阎立本画,被盗事当在三月与七月之间。”
夏四月二十八日,以府帅赵存诚之请,“诏广东路转运司急速挪拨修城钱五千贯付广州,专充修城使用”。宋会要 方域九之二十八、二十九
夏六月甲戌,诏诸路转运司类省试举人,令于帅臣部使者中择文学之臣领其事,明诚兄存诚自广东当此选。要录卷四十五
秋八月丁亥,以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八月四日,清照弟李迒转一官,权工部侍郎韩肖胄落权字。
宋会要辑稿 刑法一之三五:“八月四日,参知政事提举重修敕令张守等上绍兴新敕一十二卷……诏详定官权工部侍郎韩肖胄落权字……宣义郎李迒……各转一官。”
九月甲午朔,给事中李擢罢为显谟阁待制知严州。
要录卷四十七云:“先是侍御史沈与求奏,擢尝事伪庭,不当用。不报,擢求去,乃有是命。”
十一月戊戌,诏移跸临安。
绍兴二年壬子(一一三二) 四十九岁
春正月壬寅,帝发绍兴府;丙午,至临安府,己未,修临安城。
春,清照赴临安。
后序:“壬子,又赴杭。”
案:清照当在高宗迁杭不久赴杭。
三月甲寅,清照作一联嘲新进士张九成。
要录卷五十二绍兴二年三月:“甲寅,上策试诸路类试奏名进士。”注引盐官进士张九成对策,有云:“澄江泻练,夜桂飘香,陛下享此乐时,必曰西风凄动,两宫得无忧乎?”“上感其言,擢九成第一。”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张子韶对策有‘桂子飘香’之语。赵明诚妻李氏嘲之曰:‘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卷十五易安居士事辑:“又为诗诮应举进士曰:‘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应举者服其工对,传诵而恶之。”
案:张九成,字子韶,宋史有传。
春,清照有偶成诗悼念明诚。
案:此诗载永乐大典八八九册十八页,为黄盛璋先生首次发现。诗中回忆十五年前屏居青州时夫妇赏花赋诗情景。
又有菩萨蛮词怀念故乡。
案:此词原载乐府雅词卷下,起云“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似为定居杭州时语。换头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思乡也。
八月甲寅,秦桧罢相,以綦崈礼出其所献二策故也。
要录卷五十七八月:“甲寅,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秦桧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 太平观……上乃召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綦崈礼入对,出桧所献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还金,中原人还刘豫,如斯而已。上谓崈礼曰:‘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又桧言臣为相数月,可使耸动天下,今无闻。’崈礼请御笔付院,上即索纸,书付崈礼。”
案:此御笔于绍兴二十三年令台州于谢伋家收缴,详后谱。
八月丙辰,明诚兄思诚守起居郎。
要录卷五十七谓是日“直秘阁主管江州 太平观 赵思诚守起居郎……思诚,明诚兄也”。
九月戊午朔,以清照讼后夫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张因除名,柳州编管。
要录卷五十八谓是日“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以汝舟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也。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原注:十月己酉行遣。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自号易安居士。”
案:此为阳翟 张汝舟,见建炎三年八月谱。要录为严肃之史书,上承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治史传统,以官修日历、实录、会要为主要资料来源,经翔实考订而成书,可作信史。然后之学者为清照改嫁事“辨诬”,疑所云不实,盖未深考也。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 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 德甫之妻……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
案:宋人所纪清照改嫁史料约七条,见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载中华书局一九六二年版李清照集),可证清照确曾改嫁。改嫁本无碍人品,亦宋代之习俗。据宋史 礼志十八:“宗室女再嫁者,祖、父有二代任殿直若州县官已上,即许为婚姻。”又云:“宗室离婚,委宗正司审察……非袒免以上亲与夫听离,再嫁者委宗正司审核。”宋代名臣范仲淹“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 朱氏”,后公贵,赠“妣谢氏为吴国夫人”(见欧阳修范仲淹神道碑)。又秦观外舅徐成甫之继室蔡氏夫人,本为环氏孀妇,“一年而归徐君”,“卒之日,里巷相传,皆叹曰:‘异者若人者,岂前古所谓烈女者欤!’”(见拙著淮海集笺注卷三八蔡氏夫人行状)在宋代宗室女之再嫁已载入礼志,事实上当不乏其人。因此清照之再嫁,在当时是合法合理合情之举,且有事实根据,毋庸讳言。是时清照自己亦有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谈及改嫁经过云:“弟既可欺,持官书来辄信;身既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谓改嫁系被欺骗。故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云:“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传者无不笑之。”据启事云:“友凶横者十旬,盖非天降;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可见与后夫相处才百日,而入狱却九天。依宋刑统;妻告夫虽得实,亦须“徒二年”,盖因綦崈礼之援手,故清照入狱九天而获释。自明人徐㶿笔精而后,清代 卢见曾、俞正燮、陆心源、李慈铭以及当代夏承焘、唐圭璋、黄墨谷诸家,皆反对改嫁之说,然多为推理,而无史实为据,似不可从。
九月己巳,集英殿修撰李擢复徽猷阁待制。要录卷五十八
冬十一月二十三日,诏从泉州故相赵挺之家取国史实录善本。
宋会要辑稿五十五崇儒四:“绍兴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秘书少监洪炎言:‘福州故相余深家、泉州故相赵挺之家,藏国史实录善本……望下逐州谕令来上,优加恩赍。’从之。”
案:南渡后,挺之子存诚、思诚曾居住泉州。福建通志卷五十二云:“赵思诚,字道夫,高密人。父挺之,崇宁中宰相。思诚与兄存诚,相继成进士。弟明诚,亦有文学。建炎南渡,存诚帅广东,与思诚谋移家所向。以泉南俗淳,乃至五羊抵泉,因家焉。思诚复以宝文阁待制守泉,明诚亦以集英殿修撰帅金陵。从弟濬、涣,皆成进士。涣任御史,以亲党在泉,亦从居焉。”
王谱:“按是时赵思诚守起居郎,必在临安。清照与张汝舟离异不久,或亦在临安,赵存诚殆已卒。所云泉州故相赵挺之家,不知何人。惟在绍兴五年,赵明诚家曾缴进哲宗皇帝实录,则此赵挺之家或即赵明诚家,清照或曾赴闽也。”夷坚志谓赵存诚卒于广州帅任,其时当在绍兴元年六月省试举人以后。案:此处当指思诚家。
绍兴三年癸丑(一一三三) 五十岁
是岁,高宗在临安,吕颐浩、朱胜非并相。
春正月壬午,起居郎赵思诚试中书舍人。要录卷六十二
案:张纲华阳集卷八有赵思诚除中书舍人制。
二月辛丑,诏广东诸郡盗贼所过,被掠之家,捐其税用,中书舍人赵思诚请也。要录卷六十三
二月九日,庄绰鸡肋编成,作序。
案:鸡肋编卷中曾载易安作诗讥士大夫及王准孙婿有李格非等事。
三月己未,中书舍人赵思诚请禁武臣添差,以清入仕之门,息冗官之弊。
要录卷六十三:“己未,中书舍人赵思诚言:州县武臣添差甚众,一郡有至三四十人,贪污不法,民受其弊。望自今惟忠义及有功劳于国之子孙,朝廷特加优恤者许添外,余并禁止。若员多缺少,自当稍清入仕之门,以息官冗民贫之弊。诏除宗室外,令吏部开具申尚书省。”
三月己巳,徽猷阁待制知平江府 李擢试尚书工部侍郎。要录卷六十三
春暮,清照有好事近词,抒伤春之情。
案:此词原载乐府雅词卷下。前结回忆旧时以如梦令咏海棠时情景;后结寓悼念明诚之情,并借鹃啼以怀归。当为定居杭州以后所作,姑系于本年。
夏四月丁未,工部侍郎李擢言平江民间利病五事。要录卷六十四
五月乙卯,命工部侍郎李擢提举制造浑仪。要录卷六十五
五月丁卯,韩肖胄、胡松年充金国军前通问使。
要录卷六十五:“丁卯,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充大金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胡松年试工部尚书充副使。”
五月己未,赵思诚提举江州 太平观。
要录卷六十五五月己未:“中书舍人赵思诚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 太平观,从所请也。”
六月丁亥,韩肖胄、胡松年入辞。要录卷六十六清照有诗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案:清照诗见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有序云:“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诗之起句云“三年夏六月”,正韩、胡二公入辞赴金时也。
秋七月己未,置博学宏词科,用工部侍郎李擢奏也。要录卷五十七
九月十一日,谢克家跋明诚旧藏蔡襄谢御书诗卷。
案:蔡襄楷书谢赐御书诗卷,真迹藏日本 东京 台东区 立书道博物馆。米芾跋云:“芾于旧翰林院曾观刻石,今四十年,于大丞相天水公府始观其真迹。书学博士米芾。”又文及甫跋云:“大观三年仲冬上休日青社之简政堂观。河南 文及甫。”克家跋载蔡襄进御赐书诗卷影印本,云:“姨弟赵德夫,昔年屡以相示,今下世未几,已不能葆有之,览之凄然。汝南 谢克家,癸丑九月十一日临安 法惠寺。”此跋后又有一跋云:“舅家物,藏之久矣。今得观于檇李,良可叹也!己丑四月三日,崧谨识。”于谱云:“此跋之崧,似亦为明诚之姻亲。已知明诚有姐妹四人,长归史氏,一归营丘 王师敏;两妹一归李擢,一归傅察。擢二子:益谦、益能。察三子:自强、自得、自修。史、王后人未详。”
复案:克家跋云“舅家物”,指郭家。王明清挥麈录 后录云:“元祐中,有郭概者,东平人。法家者流,遍历诸路提点刑狱,善于择婿。赵清宪、陈无己、高昌庸、谢良弼,名位皆优,而谢独不甚显。其子乃任伯,后为参知政事。无己集中首篇送外舅郭大夫诗是也。赵、高子孙甥婿,皆声华籍甚,数十年间,为荐绅之荣耀焉。良弼,显道之弟也。”任伯,谢克家之字,宋史有传。
冬十月戊子,李擢试礼部尚书;壬寅,以徽猷阁直学士知婺州。要录卷六十九
十一月乙亥,谢克家知台州,寻改衢州。
要录卷七十是日载:“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谢克家知台州,从所请也。克家本吕颐浩所引,至是数称疾求去,上许之,寻改衢州。”
是岁之前,清照曾有长寿乐词,贺南昌生日。
案:此词原载新编通用启札截江网卷六,全宋词据以录入,调下皆题作“南昌生日”。明钞本诗渊第六册第四五五七页亦载此词,题作“冬寿太守”,署“宋 延安夫人”,疑误。案词云“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可证寿主乃女子,题云“南昌”,当指此妇诰命为南昌夫人。词又云“昼锦满堂华胄”,昼锦堂,乃宋仁宗时宰相韩琦守相州时所建,其后人韩治又作荣归堂、肖胄作荣贵堂,“三世守乡郡,人以为荣”。本年五月,肖胄使金,清照上诗自称:“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有此渊源,故上寿词。案:肖胄母文氏,彦博之后,肖胄使金,宋史本传云:“母文语之曰:‘汝家世受国恩,当受命即行,勿以我老为念。’帝称为贤母,封荣国夫人。”其前盖封赠南昌夫人,姑系本年,待考。
绍兴四年甲寅(一一三四) 五十一岁
是岁,高宗在临安,朱胜非为相。
春正月己卯,韩肖胄罢签书枢密院事。
要录卷七十二:“己卯,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以旧职知温州。肖胄与朱胜非议事不合,力求去,疏三上,乃有是命。后三日,改提举临安府 洞霄宫。”
三月己巳,谢克家请许戚里之家于所在州公库或官务寄造祭酒。
要录卷七十四:“己巳,诏戚里之家应造酒者,许即在州公库或官务寄造,为宾祭之用,岁无过三十石……郡守谢克家请于朝,故有是命。”
夏五月庚戌朔,赵思诚试中书舍人。
要录卷七十六:“绍兴四年五月庚戌朔,徽猷阁待制知温州 赵思诚试中书舍人。”
案:盖思诚 绍兴三年五月至本年五月之间提举江州 太平观不久,即改知温州。
五月戊午,翰林学士綦崈礼试尚书礼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要录卷七十六
五月癸亥,赵思诚被论辞中书舍人。
要录卷七十六:“时赵思诚新除中书舍人……(殿中侍御史常同言:)‘思诚,挺之子。挺之首陈继述,实致国祸,且与京、黼同时执政。今公道既开,岂可使其子尚当要路?’胜非不悦,同坐是徙官,思诚亦辞不至。”
六月二十七日,从知婺州 李擢请,诏今岁科举权免差知县、县令充郡考试官。宋会要辑稿 选举二十之三十四
秋七月戊午,谢克家卒于衢州任所。要录卷七十八
嘉定赤城志卷三十四称谢克家云:“吏治精明,人不敢犯。先是为谏议大夫,言蔡京事甚力;又明元祐党籍之枉,公论韪之。后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知衢州,终于衢。遗命以朱邑事为比,俾葬黄岩灵石山,子孙家焉。”
案:朱邑,西汉人。为桐乡吏,有政绩,临终嘱葬桐乡,曰:“我为桐乡吏,其民爱我。”民立祠以祀之。见汉书本传。
八月己亥,赵思诚复为徽猷阁待制知台州。要录卷七十九
案:要录卷七十九云:“思诚既为常同所劾,抗疏力辞,而有是命。”又嘉定赤城志卷九:“绍兴四年十月十三日,左朝散郎徽猷阁待制赵思诚知台州,十一月四日替。”
是时,吕颐浩有书致思诚表钦敬。
吕颐浩与赵道夫书:“向台旂在泉南,使人回上状,幸尘视未?永嘉下车之初,尝蒙枉教,闻掖垣之召。因本州急促往婺州,持书令前路投纳。继而收德升书,知此书不获通呈,谅蒙昭察。近时士大夫力辞侍从之召者,百无一二,岂意难进易退之风,前辈高节,今日复见,第增钦仰。丹丘小邦,不足烦施设,然民淳事简,军粮可以足用,地僻少过客,永嘉所不逮也。”忠穆集卷六
案:“力辞侍从之召”,指思诚力辞中书舍人;丹丘,在台州 宁海县东南九十里,借指台州。德升,李擢之字。
清照作金石录后序。
宋 洪迈容斋四笔卷五:“东武 赵明诚 德甫,清宪丞相中子也,著金石录三十卷,上自三代,下讫五季,鼎、钟、甗、鬲、槃、匜、尊、爵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见于石刻者,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凡为卷二千。其妻易安 李居士,平生与之同志,赵殁后,愍悼旧物之不存,乃作后序,极道遭罹变故本末。……时绍兴四年也,易安年五十二矣。”
案:后序原署作序年月,各本金石录俱作“绍兴二年”,惟容斋四笔及明钞说郛本瑞桂堂暇录所收后序作“绍兴四年”。以后序所云“予以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及“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过蘧瑗知非之两岁”考之,当以绍兴四年为是。此外尚有夏承焘等五年说,不足据。详后序笺注¹。
八月二十七日,知婺州 李擢上言,今岁应办大礼钱帛。宋会要辑稿选举卷二十之四
九月戊申,金人与伪齐合兵自淮阳分道来犯。宋史 高宗纪
癸酉,以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
冬十月丙子朔。高宗决策御驾亲征。
宋史 高宗纪:“冬十月丙子朔,与赵鼎定策亲征,命张俊以军援淮东,刘光世移军建康,车驾择日进发。”“丙申,命后宫自温州泛海如泉州。”“戊戌,帝御舟发临安。”庚子,“如建康,壬寅,帝次平江”;“命韩世忠、杨沂中分兵扼沿海要地”。
清照避兵金华。
打马图序:“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江浙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第。”
途中,作夜发严滩诗。
案:此诗载明 李伯潮辑钓台集卷下,亦见清 厉鹗宋诗纪事卷八十七。严滩在今浙江 桐庐县 富春江畔,相传为东汉 严子陵垂钓处。
十一月二十四日,清照在金华成打马图经,并为之作序。
序云:“乍释舟楫而见轩窗,意颇释然。更长烛明,奈此良夜乎?于是乎博弈之事讲矣……予独爱‘依经马’,因取其赏罚互度,每事作数语,随事附见,使儿辈图之。”末署:“时绍兴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易安室序。”
又作打马赋及打马图经命辞。
赋云:“予性专博,昼夜每忘食事。南渡金华,侨居陈氏第,讲博弈之事,遂作依经打马赋。”中云:“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 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辞曰:“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致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案:打马图经 命辞凡十三则,附于打马图经诸例之后。
十二月庚子,金人退师。宋史 高宗纪
要录卷八十三载:“时金师既为(韩)世忠所扼,会天雨雪,粮道不通,野无所掠,至杀马而食……金主晟病笃,将军韩常语宗弼……宗弼然之,夜引还。金军已去,乃遣人谕(伪齐)刘麟及其弟猊。于是麟等弃辎重遁去,昼夜兼行二百余里。”
绍兴五年乙卯(一一三五) 五十二岁
春正月乙巳朔,高宗在平江府。庚戌,张俊遣将败金兵于淮河南岸。辛酉,抗金三帅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入朝,各皆晋职。
是月金主晟殂、旻之孙亶立。
二月壬午,高宗至临安。丙戌,以赵鼎为左仆射,张浚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春三月,清照在金华,有武陵春词。
案:此词见类编草堂诗余卷一,题作“春晚”。黄谱:“绍兴五年(公元一一三五年)乙卯,清照五十二岁。春,清照在金华,作武陵春词。”词写暮春景象,兼喻孤独之感。
又有诗题八咏楼。
案:此诗见方舆胜览卷七,当因金兵南侵而赋,借以慨宋室之不振,江山之难守也。楼为金华名胜,南齐 沈约始建,初名元畅楼,约有登元畅楼诗,凡八咏,后人因以名楼。
春,朱敦儒有鹊桥仙 和李易安金鱼池莲词。
朱词云:“白鸥欲下,金鱼不去,圆叶低开蕙帐。轻风冷露夜深时,独自个、凌波直上。幽兰共晚,明珰难寄,尘世教谁将傍?会寻织女趁灵槎,泛旧路、银河万丈。”
案:今人邓子勉樵歌校注谓此词作于嘉禾,所附年谱简编云:“绍兴四年九月后,朱氏姻家赵子昼知秀州(今浙江 嘉兴),五年知平江(今江苏 苏州)。朱氏离开江西后便依赵氏而侨居秀州,直至是年七月。”舆地纪胜卷三:“金鱼池,在嘉兴县西北一里。唐刺史丁延赞养金鲫鱼于此,故谓之金鱼池。”清照原唱作于何时,是否到过嘉兴,皆未见记载,姑附于此。至元嘉禾志:“月波楼在郡治西北二里,下瞰金鱼池。”
夏四月甲子,徽宗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 依兰)。宋史 高宗纪
五月三日,诏于金华 清照居处取哲宗实录。
宋会要辑稿 崇儒四:“五年五月三日,诏令婺州取索故直龙图阁 赵明诚家藏哲宗皇帝实录缴进。”
案:时明诚妹婿李擢知婺州,诏令婺州取索,当系李擢执行也。于谱云:“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甲集卷四,谓是书得于故相赵挺之家。按绍兴二年曾诏令于泉州故相赵挺之家取国史实录善本,至是乃于清照处得哲宗实录。宋会要辑稿云‘令婺州索取’,与清照行踪合。又按赵挺之曾任哲宗实录修撰,故家有此书。”王谱则云:“按哲宗前实录一百卷,后实录九十四卷,蔡京所修……东南兵火,典籍沦亡,遍求始于绍兴五年得之赵氏。”此云“蔡京所修”,京与赵挺之同在徽宗朝任左右丞相,故可能参与修撰并收藏。
未几,清照回临安。
案:春初,金人已退兵,清照逗留至五月必还临安。
绍兴六年丙辰(一一三六) 五十三岁
是岁,张浚、赵鼎并相。
春正月癸酉,命给事中、中书舍人甄别元祐党籍。
三月己巳,以韩世忠为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岳飞为京西、湖北路宣抚副使。
秋八月甲辰,岳飞遣统制牛皋破伪齐镇汝军。是月,又与伪齐战于蔡州,克之。
九月丙寅朔,高宗发临安。岳飞复卢氏县,后以孤军无援,复还鄂州。
十二月甲午朔,召秦桧赴行在,戊甲,赴讲筵供职。
绍兴七年丁巳(一一三七) 五十四岁
春正月癸亥朔,高宗在平江,下诏移跸建康。癸未,以翰林学士陈与义参知政事;丁亥,以秦桧为枢密使。
二月丁巳,以岳飞为太尉,湖北、京西宣抚使。己未,高宗发平江,三月辛未,至建康。
春,清照有转调满庭芳词。
案:此词原载乐府雅词卷下,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列为“建炎元年南渡以后之作”,并云“系怀京洛旧事”。词写避乱归来,甫至临安心境,当作于绍兴七年前后,因系于此。
夏四月庚戌,以张浚累陈积虑并兵,岳飞解职;六月丙辰,岳飞复职。
秋八月乙未,赵思诚起为中书舍人。
要录卷一一三:“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 太平观 赵思诚并为中书舍人。思诚尝除舍人,坐其父挺之直陈绍述,为言者所论,至是,张浚复用之。”
冬十月辛丑,赵思诚请革任子之弊。
要录卷一一五:“中书舍人赵思诚入对论任子之弊,以为每遇亲祠之岁,补官约四千人,是十年之后增万二千员,科举取士不与焉。臣将见寒士有三十年不得调者矣……有一人而任子十余者。此而不革,实政事之大蠧也。”又见宋史 选举志五
案:任子之制,始于汉代。汉书 哀帝纪注引汉仪注:“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谓子弟因父兄之功绩而授予官职。至南宋愈滥,故思诚论之。
十月丁未,赵思诚知南剑州。
要录卷一一五:“中书舍人赵思诚充宝文阁待制知南剑州,从所请也。”
十一月丁未,金人废伪齐刘豫。
绍兴八年戊午(一一三八) 五十五岁
春正月戊子朔,高宗在建康;二月癸亥,发建康;戊寅,至临安。
三月壬辰,复以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三月十五日,张琰为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作序。
序云:“山东 李文叔记洛阳名园凡十有九处……文叔方洛阳盛时,足迹目力心思之所及,亦远见高览,知今日之祸,曰:‘洛阳可以为天下治乱之候。’又曰:‘公卿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忘天下之治忽。’呜乎!可谓知言哉。文叔在元祐官太学,丁建中靖国再用邪朋,窜为党人。女适赵相挺之子,亦能诗。上赵相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
十一月辛亥,胡铨以反对议和,被柄臣秦桧除名编管昭州。
宋史 高宗纪:“辛亥,以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直谏,斥和议,除名编管昭州。壬子,改差监广州都盐仓。”
要录卷一二三载秦桧批旨曰:“北使及境,朝廷夙夜讲究,务欲上下安帖,贵得和好久远。胡铨身为枢属,既有所见,自合就使长建白;乃狂妄上书,语言凶悖,仍多散副本,意在鼓众劫持朝廷。可追毁出身以来文字,除名勒停,送昭州编管,永不叙用。”
案:是时张元幹有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词,为之不平。
绍兴九年己未(一一三九) 五十六岁
春正月初五丙戌,宋、金和议成,大赦天下。
赦文曰:“上穹开悔祸之期,而大金报许和之约。”续资治通鉴卷一二一
己丑,诏以黄金一千两,付北使张通古,进纳两宫。同上书
庚寅,以金人归河南地,命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同上书
元宵,清照有永遇乐词。
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易安居士 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永遇乐词。”
案:建炎至绍兴八年,局势动荡,高宗常在浙东,迁徙不定,定居临安后,又常至平江、建康等地,故不可能庆祝元宵。直至本年,因宋、金和议成,社稷初获安定,始有可能庆祝元宵。然清照尚心存忧患,故词云:“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三月丙申,宋得东西南三京及寿春、宿亳诸州于金人。宋史 高宗纪
暮春,清照有怨王孙 春景词。
案:此词见草堂诗余隽卷二,古今词统题春暮,诗余谱式题作春景。词云“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与永遇乐“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相似,可能作于一年,因系于此。
三月乙未,吕颐浩退居台州,四月庚戌朔卒。
案:颐浩字元直,宋史有传。其忠穆集卷六有与李德升书。德升,李擢字。李擢与赵思诚有题吕颐浩退老堂诗,见天台续集别集卷一。
绍兴十年庚申(一一四〇) 五十七岁
是岁,秦桧独相。
夏五月己卯,金人叛盟,兀朮等分四道攻宋;乙酉,入东京;丁亥,陷南京;己丑,陷西京;癸巳,陷永兴军。
五月十一日,辛弃疾生。辛启泰稼轩先生年谱
六月甲辰朔,以韩世忠太保、张俊少师、岳飞少保并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丙辰,岳飞部将牛皋败金兵于西京。是月,岳飞援刘锜,复蔡州。
秋七月己酉,岳飞与兀朮战于郾城,败之。乙卯,又败金兵于颍昌。壬戌,岳飞以累奉诏(均案:即俗所谓十二道金牌)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兵追之不及。时秦桧专主和议,诸大帅皆还镇,收复诸城亦失。
八月,清照有山花子词咏丹桂,并借以怀乡。
案:此词载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歇拍云:“熏破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于咏桂中寓思乡也。
是岁,朱弁作风月堂诗话。
案:此时朱弁使金被留,是书卷上载有清照佚句云:“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少陵也是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之句,颇脍炙人口。”
绍兴十一年辛酉(一一四一) 五十八岁
是岁,秦桧独相,四月欲收岳飞等兵权,后以岳为枢密副使。
八月甲戌,罢岳飞。
冬十月癸巳,罢韩世忠。
十一月戊午,宋、金和议成。
宋史 高宗纪:“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畀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案:要录卷一百四十二谓金使于戊午日辞行,并载画疆割地二事。实际上金使已于前六日〔壬子〕来宋,签约时间当在丙辰或丁巳。
十一月癸巳,岳飞被杀于临安大理寺,年三十九。
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四:“初,狱之成也,太傅醴泉观使韩世忠不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怫然曰:‘莫须有三字,何以使天下人甘心?’”岳云、张宪亦被斩于市。
案:宋 元间传说,秦桧曾与妻王氏在东窗下密谋杀岳飞。桧死后对一道士云:“可传语夫人,东窗事犯矣!”见元 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咏何立事 注。
绍兴十二年壬戌(一一四二) 五十九岁
是岁,秦桧独相,九月己巳加太师。
春二月戊子,宋进誓表于金,高宗 赵构称臣。并割唐、邓二州。续资治通鉴卷一二五
绍兴十三年癸亥(一一四三) 六十岁
是岁,秦桧独相。
立春,学士院始进帖子词。
要录卷一四八正月:“辛丑,立春节,学士院始进帖子词,百官赐春幡胜。自建炎以来久废,至是始复之。”
清照撰皇帝阁春帖子。
案:宋 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立春:“学士院撰进春帖子,帝、后、贵妃、夫人诸阁,各有定式,绛罗金缕,华粲可观。”
又撰贵妃阁春帖子。
案:据宋史 后妃传,高宗 吴皇后 绍兴十三年闰四月自贵妃立为皇后,自后宫中只有潘、刘二贤妃,并无贵妃。故此帖子应为吴贵妃而作。
夏四月,清照撰端午帖子词。
宋 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上:“李易安,绍兴癸亥在行都,有亲联为内命妇者,因端午进帖子,皇帝阁曰:‘日月尧天大,璿玑舜历长。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皇后阁曰:‘意帖初宜夏,金驹已过蚕。至尊千万寿,行见百斯男。’夫人阁曰:‘三宫催解糉,妆罢未天明。便面天题字,歌头御赐名。’时秦楚材在翰林,恶之,止赐金帛而罢。秦梓,字楚材,秦桧之兄,时为翰林学士。”
案:亲联为内命妇者,盖指秦桧妻王氏,王谱云:“桧妻王氏与清照为中表。”参见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据翰苑题名,本年闰四月,秦梓除翰林学士。其所以恶清照,“殆恶其不代己作,而因内命妇进也”。见王谱
清照表上金石录。
宋 洪适金石录跋谓赵氏金石录三十卷,“绍兴中,其妻易安居士李清照表上之”。
于谱:“所云绍兴中为何年,不可知,姑附于是年。是书南宋时有孝宗 淳熙时龙舒郡斋刻本及开禧元年刻本。”
案:今人金文明赵明诚和他的金石录一文云:“妻李清照,以词名世,在金石学方面,与明诚有着同样的志趣和修养。夫妇两人穷年累月,悉心搜求,摹拓传写,不遗余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积得三代以来古器物铭及汉 唐石刻凡二千卷,并为之考订年月,辨伪纠缪,写成跋尾五百零二篇。在此期间,明诚历仕南北,中经靖康之乱,与清照几度两地暌隔,流离坎坷,家藏古物奇器及书画碑文渐次丧失,但著述之志未尝稍衰。高宗 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所作金石录一书已初具规模,而明诚却不幸罹疾身亡,享年仅四十九岁。清照中年丧夫,创巨痛深。为了实现明诚的宿愿,她不得不以病弱之身,携带这部未完成的遗稿,跋山涉水,千里转徙,尝尽了国破家亡之苦。绍兴二年,清照寓居临安,开始对遗稿进行最后的笔削整理,并在两年以后写成著名的金石录后序,详尽地记述了这部凝聚着明诚和她毕生心血的金石专著成书的经过。不久,金石录就由清照表上于朝,刊行问世,受到了士林的推重和称扬。”(见上海书画出版社金石录校证卷端)此文对清照与金石录之关系作出系统论述,可作的评。
绍兴十四年甲子(一一四四) 六十一岁
六月,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刻成,置于江州公库。曾宏文石刻补叙
于谱:“是书收古器物铭五百一十一则,引明诚古器物铭多处。”
绍兴十六年丙寅(一一四六) 六十三岁
春正月十五,曾慥乐府雅词成。自序
是书录清照词二十二首: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海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多丽(小楼寒),菩萨蛮二首(归鸿声断残云碧、风柔日薄春犹早),浣溪沙二首(莫许杯深琥珀浓、小院闲窗春色深),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蝶恋花二首(泪湿罗衣脂粉满、暖雨晴风初破冻),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好事近(风定落花深),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行香子(草际鸣蛩)。
八月中秋,剡川 姚宏重校战国策,载李格非书战国策后。丛书集成本
冬十月甲寅,端明殿学士提举临安府 洞霄宫 胡松年卒,年六十。要录卷一五五
绍兴十七年丁卯(一一四七) 六十四岁
是岁秦桧独相,直至绍兴二十五年。
夏五月辛卯,宝文阁待制提举江州 太平观 赵思诚卒。要录卷一五六
案:李弥逊筠溪集卷二十有宫使待制舍人赵公挽诗三首,又卷二十三有祭赵道夫待制文略云:“公之生也,有德有年;有子而贤,有经可遗,有业可传。”夷坚志乙集卷九载赵挺之孙名恬,楼钥攻媿集卷七十跋赵清宪公遗事载其孙名谊,未知系思诚子抑存诚子。唯明诚、清照无子。又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二故朝请大夫李公墓志铭谓思诚女嫁李邴子缜。邴,绍兴三年四月自签书枢密院事改除参知政事。
清照有声声慢词,写国破家亡晚年孀居之惨戚。
案:此词载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漱玉词题作“春情”。曾慥乐府雅词于绍兴十六年编成,未收此词,可证作于此后几年,因系于此。
绍兴十八年戊辰(一一四八) 六十五岁
秋八月十五日,胡仔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作序。
王谱:“按此书前集虽序于绍兴戊辰,书实成于序后十年左右。”
案:是书前集卷六十收有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及醉花阴断句,又载“再适张汝舟”事。后集序于乾道三年,卷三十三载清照词论及建炎初佚句。
绍兴十九年己巳(一一四九) 六十六岁
春三月十六日,王灼碧鸡漫志撰成。
案:是书载有易安居士事迹并评骘其作品与为人,贬多于褒。
绍兴二十年庚午(一一五〇) 六十七岁
清照访米友仁,为米元章二帖求跋。
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十九载米友仁跋米元章灵峰行记帖云:“易安居士一日携前人墨迹临顾,中有先子留题,拜观不胜感泣。先子寻常为字,但乘兴为之。今之数字,可比黄金千两耳。呵呵!敷文阁直学士右朝请大夫提举佑神观 米友仁谨跋。”又卷二十跋寿时宰词云:“先子真迹也。昔唐 李义府出门下典仪,宰相屡荐之,太宗召试讲武殿,赐坐,而殿侧有乌数枚集之。上令作诗咏之。先子因暇日偶写,今不见四十年矣。易安居士求跋,谨以书之。”署名同上。
案:要录卷一百五十九谓绍兴十九年夏四月“癸酉,敷文阁待制提举佑神观 米友仁升直学士”。又卷一百六十二谓绍兴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子,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 米友仁卒”。易安求跋当在绍兴十九年夏四月以后、二十一年正月以前,是时家在临安。
绍兴二十三年癸酉(一一五三) 七十岁
秋七月戊戌,命台州于谢伋家取秦桧罢相御笔。
宋史 奸臣 秦桧传:“二十三年,桧请下台州于谢伋家取綦崈礼所受御笔缴进。桧初罢相,上有责桧语,欲泯其迹焉。”详见宋宰辅编年录卷六十
案:綦氏所受御笔,见绍兴二年谱。
冬十二月乙亥,李擢卒。
要录卷一六五:十二月乙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 太平兴 国宫 李擢卒于台州。”
案:嘉定赤城志:“李擢,奉符人,字德升。元符三年中第,官至礼部尚书、徽猷阁直学士。绍兴初,寓临海,事见国史。子益谦,吏部侍郎;益能,宗正丞。”李擢一作历城人。天台续集别编载其诗十七首,且尝与綦崈礼唱酬。靖康时主和,晚年亦复如此,有次韵二首诗为证,诗序略云:“近闻金人退师,遣使讲好,则太后将归,以慰圣孝之心,天下共庆,喜见乎词。”
姜夔约生于本年。夏承焘行实考(二)生卒
绍兴二十五年乙亥(一一五五) 七十二岁
春二月甲申,曾慥卒。
要录卷一六八
清照欲以其学传孙氏女。
陆游渭南文集卷四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
案:于谱云:“志文云孙氏卒于绍熙四年,年五十四,生于绍兴十一年,其辞谢清照时,当不少于十五岁,由此推之,清照七十二岁仍健在。”此说可从。
冬十月丙申,秦桧死。
绍兴二十六年丙子(一一五六) 七十三岁
清照卒。
案:清照卒年,不见载籍。王谱谓“不能早于绍兴二十五年(公元一一五五年),享年至少七十三岁”。于谱亦谓“其卒年不应早于七十三岁”,因从之。
秋八月二十二日,朱熹作家藏石刻序,谓明诚金石录,大略如欧阳子书,然诠叙益条理,考证益精博。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