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氏庙碑铭
乌重胤之父也。许孟容尝为作神道碑。〔补注〕曾国藩曰:最善取势,三世同庙,不叙左领、中郎事迹,专叙尚书:大家之文,所以遒简也。低手三世各铺叙几句,便无此劲洁。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¹,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²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 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³,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⁴,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⁵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军佐窃议曰:“先公既位常伯⁶,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语闻,诏赠先夫人刘氏 沛国太夫人。八年八月,庙成,三室同宇,祀自左领府君而下,作主于第⁷。乙巳,升于庙⁸。
¹元和五年三月,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卒,其子承宗自为留后。上欲革河北世袭之弊,从史时为昭义节度使,遭父丧,因左军中尉吐突承璀说上,请发本军讨承宗,由是复起从史,委其成功。十月,诏削夺承宗官爵,以承璀为招讨宣尉使,命恒州四面藩镇各进兵共讨。〔补注〕陈景云曰:“立议”犹建议。
²“璀”,七罪切。
³“从”下,或有“者”字。
⁴重胤自昭义都知兵马使、潞州左司马,拜银青光禄大夫、怀州刺史、河阳三城 怀州节度使,兼御史大夫。
⁵“其以”,或作“以其”。
⁶谓工部尚书。
⁷“三室同宇”,史记:“渭阳五帝庙同宇。”韦昭曰:“谓上同下异也。”“宇”,一作“牢”,非。今按:后汉以来,公私庙制皆为同堂异室。
⁸〔补注〕方苞曰:以上著得立庙之由,次及世系。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¹,列于姓苑,在莒者存²,在齐有余 枝鸣,皆为大夫³。秦有获,为大官⁴。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⁵,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讳承玼,字某⁶。乌氏自莒 齐 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⁷。
¹世本十五卷,录黄帝以来帝王诸侯洎卿大夫系氏名号。
²左氏昭二十三年:“莒子 庚舆虐而好剑,乌存率国人逐之。”
³“齐”下,或有“者”字。“余”下,或有“有”字。左氏襄二十四年:齐人城郏之岁,其夏齐 乌余以廪丘奔晋。昭二十一年冬十月:齐 乌枝鸣戍宋。一本云:“在齐有余 枝鸣者,为大夫。”
⁴史记:秦武王时,力士任鄙、乌获皆为大官。
⁵乌氏,后魏 乌洛侯之裔,国邑在汉东二千余里。贞观初,贡献内属,代为功臣,因官徙地,今为张掖人。
⁶“赠”下,或有“工部”字。“玼”,或作“洽”。新史承玼有传,字德润。重胤传亦云:承玼子也。温公考异尝加辨正。宋、樊本皆作“承玼”,盖许孟容尝为承玼碑,石本犹传于世,新传盖本此也。〔补注〕沈钦韩曰:通鉴考异再引此碑,“玼”,俱作“洽”。
⁷〔补注〕曾国藩曰:以上叙乌氏先世及近四代。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 契丹¹;从战捺禄,走可突干²。渤海扰海上³,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⁴,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原累石⁵,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⁶。黑水、室韦以骑五千来属麾下⁷,边威益张。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⁸。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⁹。李光弼以闻,诏拜“冠军将军”,守右威卫将军,检校殿中监,封昌化郡王、石岭军使¹⁰。积粟厉兵,出入耕战¹¹。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 告平里,年若干¹²,即葬于其地¹³。二子:大夫为长¹⁴,季曰重元,为某官。铭曰:
¹“属”,或作“屡”。今按:“属”亦连属之意。北狄有五:一契丹、二奚、三室韦、四黑水、五渤海。
²诸本多作“突于”,或作“汗干”,今从许碑定从“干”,云“可突干”,契丹之勇将也。新传:奚 契丹入寇,承玼破于捺禄山;又战白城,承玼按队出其右,斩首万计,可突干奔北。“捺”,奴葛切。
³或无“扰海”字。
⁴樊汝霖云:或谓破走可突干 渤海上,追之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盖因可突干入寇而然,止是一事。今按:许孟容作乌承洽神道碑云:“渤海王 武艺出海滨,至马都山,屠陷城邑。公以本营士马防遏要害。”则是捺禄走可突干,而马都山拒武艺:二事不同。或者之论过矣。新史据孟容神道碑及公庙碑而作,司马温公考异以新史为误,恐考异未见孟容碑刻耳。〔补注〕沈钦韩曰:渤海靺鞨王 武艺寇登州,杀刺史韦俊。廿一年,遣大门艺诣幽州,发兵以讨武艺。按:薛楚玉破契丹露布云:“墨山之讨,可突干挟马浮河,仅获残喘,谓其困而知悟,面缚请降;而西连匈奴,东构渤海,收合余烬,窥我降奚,我是以有卢龙之师。”按此则突干诱扇渤海,同为反叛:盖渤海王武艺以其弟门艺归唐,屡请诛之,玄宗不从,怨唐,故可突干得要结之也。
⁵“累”,或作“垒”。
⁶〔补注〕陈景云曰:唐以平卢帅兼领海运事,承玼既却渤海之兵,于是东陲息警,运道无虑,故岁罢运钱以千万计也。
⁷“黑水、室韦”,二国名。黑水即靺鞨。
⁸至德二载,安庆绪兵败走保邺郡。史思明判官耿仁智说思明归唐,思明然之,以所部十三郡及兵八万来降。十二月,以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⁹许碑:承恩,承玼之从父兄也。
¹⁰“石岭”,或作“左领”,杭、蜀、粹与许碑、新传皆作“石岭”。
¹¹〔补注〕陈景云曰:石岭军在河东 炘州 秀容县也。屯兵边地,故有出入耕战事。
¹²许碑:“年九十六。”
¹³〔补注〕曾国藩曰:以上专叙赠尚书乌承玼。
¹⁴“大夫”,重胤。
乌氏在唐,有家于初;左武左领¹,二祖绍居。中郎少卑,属于尚书;不偿其劳,乃相大夫;授我戎节,制有壃墟²。数备礼登³,以有宗庙;作庙天都,以致其孝;右祖左孙⁴,爰飨其报。云谁无子,其有无孙⁵;克对无羞⁶,乃惟有人。念昔平卢,为艰为瘁;大夫承之,危不弃义。四方其平,士有迨息;来觐来斋,以馈黍稷。
¹“左领”,或作“右领”。
²“制有”,或作“有其”。“壃”,或作“疆”。
³方无“数”字,“登”下有“坛”字。今按:“数备礼登”“数”字,乃“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之数,言制数既备,礼亦增崇也。袁氏庙碑所谓“数以立庙”,亦是此意。若如方本,即上句已言授节,不应至此始言登坛。况登坛又与立庙不相关乎?
⁴蜀本文苑作“左祖右孙”。今按:庙制以西为上,方本为是。
⁵“其有”,或作“孰其”。〔补注〕按:“其”读为岂。
⁶“克”,或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