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曜先生墓志铭
贞曜先生墓志铭¹
唐 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己亥²,贞曜先生 孟氏卒。无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³,且召张籍会哭。明日使以钱如东都供葬事,诸尝与往来者⁴咸来哭吊韩氏⁵,遂以书告兴元尹故相余庆⁶。闰月⁷,樊宗师使来吊,告葬期⁸,征铭⁹。愈哭曰:“呜呼,吾尚忍铭吾友也夫!”兴元人以币如孟氏赙¹⁰,且来商家事¹¹;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乃序而铭之¹²。
¹“先生”,孟郊也。湖州 武康人。以诗名,唐人谓“孟诗韩笔”,故公志及铭皆以诗称之。〔补注〕姚范曰:公与杨生书称“平昌 孟东野”。唐志:“德州有平昌县。”新书 孟简传:“德州 平昌人。”
²“己”,或作“乙”。考唐历,是月无乙亥也。
³“走”,或作“赴”。“位”,或作“泣”。〔补注〕沈钦韩曰:此乃韩公设朋友之位而受人吊也。
⁴“尝”,或作“常”。
⁵〔补注〕何焯曰:“哭吊韩氏”,檀弓所谓“吾哭诸赐氏也”。方苞曰:伯高之丧,孔子使子贡为之主;故退之得受哭吊。
⁶元和元年三月,以故相郑余庆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⁷是岁闰八月。
⁸时宗师自太子舍人持母丧在东都。
⁹“铭”下,或有“于愈”字。
¹⁰“人”,或作“尹”。
¹¹“家事”,谓孟郊家事。公集有与郑余庆书云:“再奉示问,皆缘孟家事。”又云:“樊宗师在东都经营孟家事,不啻如己。”其言大抵与此志合。
¹²〔补注〕曾国藩曰:以上叙吊赙杂事。
先生讳郊,字东野。父庭玢¹,娶裴氏女,而选为昆山尉,生先生及二季酆 郢而卒。先生生六七年²,端序则见³,长而愈骞,涵而揉之⁴,内外完好,色夷气清,可畏而亲。及其为诗,刿目心⁵,刃迎缕解⁶,钩章棘句,掐擢胃肾⁷,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唯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抹⁸,人皆劫劫,我独有余⁹。有以后时开先生者;曰¹⁰:“吾既挤而与之矣¹¹,其犹足存邪!”¹²
¹“玢”,音彬。
²天宝十载,郊生。
³“则见”,或作“有法”。
⁴“之”,或作“足”。
⁵“刿”,利伤也。荀子 不苟篇“廉而不刿”。“”,长针也。说文:“綦,针也。”“刿”,居卫切。“”,时橘切。
⁶“刃”,或作“物”。
⁷“胃肾”,或作“皆尽”。“掐”,音滔;掐捾也。广韵引周书“师乃掐捾”。
⁸或作“采掇”,从阁、杭、南唐本云:字林:“抹,扫灭也。”汉 谷永传:“末杀灾异。”
⁹〔补注〕何焯曰:言其玩词而抹名利,故人所征逐者,处之裕如。
¹⁰“开”,或作“闻”。
¹¹“挤”,或作“侪”。
¹²〔补注〕何焯曰:是我所弃以让人者,不足争先也。曾国藩曰:以上叙人与诗。
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¹,从进士试,既得,即去²。间四年,又命来选,为溧阳尉³,迎侍溧上⁴。去尉二年,而故相郑公尹河南,奏为水陆运从事⁵,试协律郎。亲拜其母于门内⁶。母卒五年,而郑公以节领兴元军⁷,奏为其军参谋,试大理评事⁸。
¹〔补注〕沈钦韩曰:“尊夫人”,犹言家尊也。文苑英华独孤良弼路公碑云:“年八岁,丁尊夫人艰。”
²贞元十二年吕渭知举,郊登第,年五十四。
³“又”下,或有“以”字。“溧”,音栗。
⁴陆龟蒙曰:溧阳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闲往坐水旁,裴回赋诗,而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
⁵“陆”下,或有“转”字。元和元年十一月,以郑余庆为河南尹、水陆转运使。李翱分司洛中,与郊善,荐之余庆,以为判官。
⁶或无“内”字。
⁷元和九年三月,以余庆为兴元尹。
⁸〔补注〕方苞曰:于当官无一语赞美,位卑职散,不足言也。曾国藩曰:以上科第官阶。
挈其妻行之兴元¹,次于阌乡²,暴疾卒,年六十四。买棺以敛,以二人舆归。酆、郢皆在江南³,十月庚申,樊子合凡赠赙而葬之洛阳东其先人墓左⁴,以余财附其家而供祀⁵。将葬,张籍曰:先生揭德振华,于古有光⁶,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⁷?如曰“贞曜先生”,则姓名字行有载,不待讲说而明⁸。皆曰“然”。遂用之⁹。
¹或无“之兴元”字。
²“阌”,音闻。详见大理评事王君墓志。
³酆、郢家湖州 武康县,湖属江南。
⁴樊子,樊宗师。
⁵或无“而供祀”字,有“以俟”字;或无“供祀”字,有“俟”字。
⁶或无“古有光”字。
⁷杭本无“贤者”下十字。〔补注〕姚范曰:贤者虽无位于时,尚有私谥;而东野以进士从事幕府得官,盖亦上士之列矣。
⁸“待”,或作“从”,非是。
⁹〔补注〕曾国藩曰:以上死葬私谥。
初,先生所与俱学同姓简¹,于世次为叔父,由给事中观察浙东²,曰:“生吾不能举,死吾知恤其家。”³铭曰:
¹简字几道。
²元和九年九月,简自给事中为浙东观察使。
³〔补注〕沈钦韩曰:此亦讽辞,上言赙财,不及孟简。方苞曰:前后载朋友哀感赙恤,中间志其高才而穷,故末用闲语总结通篇。与蓝田丞、厅壁记、樊宗师志同法。曾国藩曰:以上补叙孟简。
於戏贞曜!维执不猗,维出不訾¹;维卒不施,以昌其诗²。
¹或无“戏”字。“执”或作“持”。或无“维执不猗”一句,或此句在“维出不訾”之下。“訾”凡数义,集韵云:“思也,毁也,思不称意也。”惟前汉书“訾”读与“赀”同。颜师古注:“多财也。”若曰“不赀”,则贫也。“猗”亦二义:诗 那云“猗欤”,叹辞也;节南山云“有实其猗”,郑氏注“倚也”;若曰“不猗”,则无所倚也。东野以贫出仕,而中立不倚,卒至于无所施为,止用昌其诗,铭意如是而已。〔补注〕姚范曰:“猗”,当读欹。何焯曰:齐语“訾相其质”,韦昭注:“訾,量也。”“不訾”,盖不可量也。按:此言其执持于内者,正所谓“贞”也;其表见于外者不可量,所谓“曜”也。惟其无所遇,故独“以昌其诗”耳。
²苏子瞻尝举此以问王定国:当昌其身耶,昌其诗也?来诗下语不契,作诗答之;有云:“昌身如饱腹,饱尽还腹饥,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虽云老不衰,却怀安所之一。不如昌其志,志气自随。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公谓东野“昌其诗”,而东坡乃云“不如昌其志”,盖苏尝读东野诗,有“未足当韩豪”之句,不为所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