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张仆射书

字数:1059

建封字本立,兖州人。贞元四年为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公以十五年二月脱汴州之乱,依建封于徐。秋,建封辟为节度推官,至是供职,书意以晨入夜归为不可。其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可知矣。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¹。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²;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³: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¹“愈”下,或无“之”字。

²“忘”,或作“望”,非是。

³“丧”,或作“哀”,或校作“衷”,皆非是。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¹。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²。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³,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⁴。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⁵。

¹或无“将”字与“而”字。“所取”下,亦无“者”字。

²“矣”,或作“也”。

³诸本皆如此。阁本二“教”字并作“命”,方从杭、蜀、苑,“教”作“受命”,“所受教”作“所以受命”,云:考孟子上语当作“受命”。今按:依 孟子 则上语不当有“受”字,下语不当有“以”字,而二“命”字本皆作“教”,童而习者,皆能知之。不知方氏何据,而云考孟子上语当作“受命”也。

⁴文苑,“而爱”作“而能爱”;“而忘”作“而不爱”:二语并无“者”字。

⁵“此言进”,或作“言此言”,或作“言此事”。〔补注〕方苞曰:前半乃“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后半则“加待之使足以为名”,而暗用四语为枢纽,管子、韩子多用此法。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¹: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²,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³,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⁴,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⁵,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⁶。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⁷;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⁸。

¹“终”,或作“中”。

²“闻”下,或无“执事之”三字。

³“好”,或作“待”。杭、蜀、文苑只此句有“也”字,余并无,今从之。

⁴阁本惟此句有“也”字,余并无,今从之。

⁵“能”上,或无“贤”字。

⁶“则”上,或有“苟如此”三字。

⁷或无“所”字。

⁸或无复出“知己”二字。〔补注〕沈钦韩曰:“知己知己”并读,犹桓温称王敦曰“可儿可儿”。

伏惟哀其所不足¹,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¹“哀”下,方有“察”字。按:下方合有“察”字,此不当有。


与李翱书答胡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