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胡生书

字数:548

或作“胡直均”,“均”或作“钧”。李肇国史补云:“文公引致后辈,为求科第,多有投书请益者,人谓‘韩门弟子’云。”直均之求谒于公,望其称荐于公卿为科第计,公答之以不知者,乃用是为谤。信当时韩门弟子之众也。直均其后竟登贞元十九年第,亦公称道所致耶?

愈顿首,胡生秀才足下: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斯须不展,思想无已¹。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然犹月有所入,以愈之不足,知生之穷也。至于是而不悔,非信道笃者其谁能之!所示千百言,略不及此,而以不屡相见为忧,谢相知为急,谋道不谋食,乐以忘忧者,生之谓矣。顾无以当之,如何²?

¹“斯须”,或作“顷渴”,或作“倾渴”,皆非是。

²“当”,或作“答”。

夫别是非,分贤与不肖,公卿贵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¹;不知者,乃用是为谤。不敢自爱²,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若曰:彼有所合,吾不利其求,则庶可矣³;生又离乡邑,去亲爱,甘辛苦而不厌者,本非为是也⁴,如之何?愈之于生既不变矣,戒生无以示愈者语于人⁵,用息不知者之谤,生慎从之!

¹“未有”下,或有“所”字。

²〔补注〕曾国藩曰:言不惜称道揄扬之。爱者,惜也。

³或无“其”字。今按:答陈商书云:“文虽工,不利于求。”则此“其”字亦当作“于”。〔补注〕曾国藩曰:彼辈自有可合之人,吾不因其可以干泽而思与之苟合。若能如此,则可以行而不恤众谤,而生又不能。

⁴〔补注〕曾国藩曰:生离乡远出,本欲求仕,非徒求韩公之知也。“是”者,指上文相知称道云也。

⁵“语”,或作“谓”。

讲礼 释友二篇,比旧尤佳¹,志深而喻切,因事以陈辞,古之作者正如是尔。愈顿首。

¹或作“嘉”,又作“加”。


上张仆射书与于襄阳书